關于改建經濟增長潛力研究
時間:2022-08-15 04:56:00
導語:關于改建經濟增長潛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序言: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孫中山先生曾說:“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財富之脈也,試觀今日文明之國,即道路最多之國”。道路是歷史的沉積,道路是負重的脊梁,道路是社會的血脈,道路是發展的希望……。*是以陸路交通為主的山區縣,長期以來飽受交通落后之苦。*年12月,事關我縣今后發展的交通大動脈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如期開工建設。58省道改建工程的建設對完善*公路網絡,提高對外交通條件,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等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加深新線開通對我縣經濟發展影響認識,切實抓住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培育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加快生態小康縣建設步伐。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本文嘗試對58省道改建對經濟增長潛力作一些淺顯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公路建設現狀與58省道基本情況
1、*公路建設現狀。由于山多地少、經濟簿弱、投資主體單一及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我縣公路建設緩慢滯后,交通較為閉塞。在1958年以前,主要靠飛云江上游的百丈口至銀珠坑河段以木船或竹筏對外進行貨物運輸。1958年我縣建成了第一公路58省道分泰線(分水關至縣城羅陽),全長104公里,直至珊溪水庫建成前,陸路運輸幾乎是*唯一的交通運輸方式。上世紀80年以來,尤其是在90年代以來,在省、市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的交通建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累計投入資金5.24億元,完成了分泰線拓改、文泰線砂改油、52省道云壽線改建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58省道分泰線改建,實施了老58省道分泰線暢通工程等,至*年底,全縣等級公路總里程達940.28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53.4公里/百平方公里,油(砼)路面325.4公里,路面鋪裝率34.6%,初步形成了“三縱兩橫”公路框架(具體詳見表1),實現“521”工程中5小時到杭州,各主要鄉鎮1小時到達縣城的目標。隨著我縣公路通達深度和技術等級的提高,行車條件和路網狀況的改善,逐步緩解了交通“瓶頸”制約,帶動了我縣水電和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商品流通,從而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較快發展。
雖然我縣的公路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但是我縣公路總量不足,標準偏低。在我縣公路總里程中,“三縱兩橫”公路主干線總里程339.8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36.1%。等級公路中,高速或一級公路0公里,二級公路為45.86公里,占4.9%,三級公路109.1公里,占11.6%,四級公路785.32公里,占83.5%(*等級公路構成比例圖如下)。無論是公路等級還是路面標準都明顯偏低,維護保養困難,抗災能力弱,每遇大雨或臺風等災害天氣侵襲,常受損嚴重。同時山區公路彎多路急,線型差,影響行車速度,且易出事故,制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2、58省道基本情況。58省道分泰線工程1956年開工建設,按簡易公路標準設計施工,于1958年建成通車,全長104公里,投資132萬元,該公路的建成,結束了我縣沒有陸路公路運輸的歷史。但全線公路彎多且急,坡陡,全線有3660多彎道,最大縱坡9%,極不適應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分泰線公路改造工程于1993年開始,按山嶺重丘三級標準實施,路面進行瀝青處理,工程于1996年改造完成,投資6047萬元,全長縮為92公里。分泰線公路是我縣交通流量最大、經濟效益最好的主干線,但是該公路等級總體偏低,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路面破損歷害,部分路段沉降變形,過鎮路段街道化現象嚴重,致使交通不暢,時有事故和阻塞,無法滿足溫州兩小時交通圈的要求。為切實改變這種狀況,*年始,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于*年1月得到省發改委(浙計函[*]10號)批復,全線起于羅陽鎮東5公里處,與規劃的新城大道連接,經芝麻坦、下察溪,穿楊家山隧道至下彩,穿山插坳、龍井坑隧道至龍井坑,經坑頭、上洪、貝谷,穿洪嶺隧道,經大崗后、下后垟、羅漢,穿半嶺隧道至下溪坪,經上武垟,穿嶺頭隧道,經積庫,穿洪坳嶺隧道、南溪隧道至竹下底,經上仁垟、巖塔皮,穿秀澗隧道至秀澗下村,經蛟池,穿峰坳嶺隧道,經峰坳電站,跨官橋溪,穿富垟隧道,經富垟,穿蓮花山隧道,經隘門宮、內垟、內后垟,終點與分水關互通相接,全長59.25公里,估算投資6.9億元。改建58省道分泰線,對完善公路網絡,提高我縣對外交通條件,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沿線和旅游事業等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加強國防交通戰備具有重要意義。
二、58省道改建對經濟發展推動作用概述
1、進一步提升區位優勢。*一直以來,受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人文歷史等因素共同作用,經濟相對落后,同周邊縣(市)發展差距日益拉大,邊緣化趨勢逐步凸現。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從根本扭轉了*對外交通格局,提升*區位優勢,進一步拓展了*城市建設平臺和經濟增長空間,同時改善了*的投資、商旅、人居環境,將大大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2、進一步促進“五流”加速。58省道分泰線改建將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產業流和資金流的流量增加和流速加快,并間接影響全縣的經濟增長方式。對一個地區而言,一個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將有力地促進資源輸出、勞務輸出、產業輸入和產業推進。該項目建成后,我縣將更有利接受溫臺閩經濟圈的輻射,將進一步發揮資源互補優勢,使我縣成為產業轉移的陣地,發展勞動密集型、清潔型產業的載體。
3、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和布局調整。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完工后,大量的產業將向公路沿線集聚,起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從產業發展看,該工程建設沿線工業的較快發展,同時將進一步拓展旅游網絡和農業空間布局。從產業布局看,該工程建設將使我縣投資環境有極大改善,從而加快推進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步伐,推動“山海協作工程”深入實施,公路沿線將成為產業布局新的重點區域。沿線將形成西部特色產業基地、中部農副產品加工業基地、東部產業轉移基地發展的格局,58省道將成為金色產業發展帶。
4、進一步促進城鎮發展格局的變化。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大大增強了沿線主要城鎮發展的潛力,吸引周邊高山、遠山地區生產條件惡劣、致富難農民向公路沿線轉移。隨著公路運輸量增加和產業布局配套,沿線羅陽、三魁、雅陽、泗溪等重點鄉鎮發展步伐加快,城鎮發展將改變過去攤大餅的“蔓延式”開發轉而向跳出老城、建設新城區的“跳躍式”的發展模式。
三、58省道改建對*經濟增長潛力研究
1、對旅游等第三產業增長潛力分析
(1)對旅游業增長潛力分析
我縣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交通相對滯后,旅游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全縣有烏巖嶺國家級級自然保護區、飛云湖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九峰省級風景名勝區、南浦溪市級風景名勝區等,還有3個省級文保單位,50個縣級文保單位。根據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年開展全面旅游資源普查,其中五級有3個,占1.1%(具體見表2)。*年以來,我縣把旅游業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
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進一步加快了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旅游資源整合,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初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區域”發展格局,推出了沐浴氡泉水、探秘烏巖嶺、觀光飛云湖、重走紅軍路、夢圓古廊橋等五大品牌,全縣旅游人數不斷增多,營業收入不斷增長,*年全縣旅游人數27.6萬人,營業收入9557萬元,預計至2007年旅游人數45萬人,旅游營業收入近1.5億元。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處在長三角與珠三角過渡地帶的區位優勢將大大提升,游客半徑不斷延伸,*的旅游景區景點與雁蕩山、楠溪江、武夷山等景區將連接成片,實現要素共享、資源共享、品牌共享,由過去的旅游盲區變成旅游目的地。同時根據有關專家對國外旅游發展歷史的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500美元至800美元,就會形成旅游消費的急劇擴張期,目前全國人均GDP達1000美元,全省達2457美元,全市達2065美元,全縣達603.8美元,*旅游業將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根據旅游統計資料,*-*年間,游客給*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為300元(見表3),間接收入和直接收入之比為5(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工業經濟研究所劉楷專家在《青藏鐵路建設對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一文提出,但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間接收入和直接收入之比為3)。以2007年
為界點,2007-2010年進泰旅游人數年增長率為20%計,2010年*旅游人數為80萬人,直接旅游收入達2.4億元,間接收入達7.2億元。根據曹正教授(浙江工程學院經貿管理學院)旅游業產出對一個地區經濟貢獻可表現于旅游消費支出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上。(所謂的旅游乘數就是旅游業創造的總收入與其創造的直接效益之比,旅游乘數=(直接效益+間接效益)/直接效益)。經測算我縣旅游乘數為4,也就是旅游1元收入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4元的消費支出,2010年旅游消費支出將達9.6億元,占三產總產出值的30%以上。
(2)對交通物流潛力分析
*經濟是比較“典型”的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經濟”,與交通條件有極大的依賴性,與貨運周轉成正比(見表4)。我縣大部分出口產品,經58省道至溫州、寧波、杭州、上海或福州、廈門等港口,由于原58省道分泰線路途
長,時效差,運輸成本高,嚴重制約經濟發展。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在途運行時間大大縮短。若按行車里程以起點分水關互通,終點為與58省道縣城過境段相接測算,新路里程為59.3公里,老路里程為86.1公里,經調查,老路日均交通量為1400輛,新路預計日均交通量為1950輛。按新老路里程、技術等級、交通量計算運行時間(具體模型如下)。經測新路平均運時速為43.6公里/小時,運行時間1.35小時,老路運行時速為36.9公里/小時,運行時間2.34小時,相差近1小時。同時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進一步降低運輸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竟爭力和資金使用效率。根據浙江省交通設計研究院編制《58省建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成本與車速模型如下:
C=(501.3328-12.3304×S+0.10198×S2)×2.098(S<58)
(C為單位運輸成本影子價)分別測算,新路為329.53元/1000噸•公里,老路為389.55元/1000噸•公里。折算成標準貨車每公里的運輸成本為:C0=C×G×K/1000(C0為車公里運輸成本,C同上,G標準貨車載重量,K為實載率,這里以標準貨車為10噸/車,實載率為80%計),經測算新路噸•公里運輸成本為2.64元,老路噸•公里為3.12元,新老路比較噸•公里運送貨差價為0.48元。根據*縣交通局《*縣公路水運交通建設規劃》預測,2010年全縣貨運周轉量達16050萬噸公里,僅貨物運輸成本一項可節約7700多萬元。
(3)對房地產業潛力分析
*山青水秀,空氣質量好,適宜人居住。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極大方便來泰條件,隨著人流量的增多,我縣房地產業發展迎來新一輪開發熱潮,與旅游相結合的各種觀光、休閑等設施、度假公寓和酒店面臨蓬勃發展的機遇,同時價位較高的商品住宅面臨廣闊的消費群體,促進中低檔房地產產品的發展。經調查,洞頭縣在半島工程未建設之前,房產業并不景氣,1000元/平方米,在半島工程工程開工建設后,房價快速上漲,目前達3000-4000元/平方米,而目前*房價僅為800-1500元/平方米,增長空間較大。
2、對工業增長潛力分析研究
*年,全縣工業總產值9.3億元,增長12.8%,四大支柱產業產值4.23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5.6%,工業發展初步形成礦產采掘、水電開發、竹木加工等主導的工業發展格局。但從*年以來看,由于市場等制約因素,支柱產業規模難以做大、做強,以資源發展為主的格局發生變化(見表5),*工業發展進入一個比較艱難的發展時期。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區位條件發生改變,發展腹地變大,接受東部沿海地區輻射能力不斷增加,各種要素沿交通軸線兩側集聚特征十分明顯,*工業進入一較快發展機遇期。溫州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中心城區‘退二進三’的產業轉換,實行區域之間的產業梯度轉移”,沿海地區部分產業逐步向山區半山區轉移。*年以來,我縣積極實施招商引資,出臺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了機構,落實了責任,主動與發達地區接軌,爭取接受產業的梯度轉移,取得較好成效。
根據經驗,我國已建成的“高速經濟帶”中,一般距高速公路出入口處10至20公里左右,就可形成一定的經濟圈。如武義縣在金麗溫高速公路的武義出入口處,建立了一頗具規模的工業園區,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參考國內工業區、開發區的開發實踐,土地產出率大致分為3個層次,我縣屬內陸區,產出率較低,屬第三層次,土地產出率大致為GDP約6億元/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5億元/平方公里、財政收入0.5億元/平方公里。按照我縣產業布局規劃,在沿58省道兩側西部創建羅陽特色產業加工基地、中部三魁農副產品加工基地、東部彭月產業轉移加工基地,隨著甬臺溫高速*互通建成及58省道開工建設,在不久的將來,特別是彭月沿58省道兩側的產業轉移基地將成為投資的熱土,形成別具特色的“道口經濟”。彭月產業轉移基地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根據實測可用面積為1.2平方公里,加之新58省道松洋段上仁地塊將近1平方公里,預計到2010年僅彭月產業轉移加工基地新增工業產值30億元,新增財政收入1億元以上。羅陽特色產業加工基地于*年開始建設,總用地500畝,一期開發150畝,目前已用100畝,入基地企業16家,產值5000萬元,2010年全部建成后產值達5億元;三魁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58省道改建完成后,“十一五”期末,預計一期可開發500畝,產值5億元。
3、對農業發展的潛力分析
(1)對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分析
我縣是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同時工業化程度低,環境極少被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等農業生產環境質量較好,適宜發展高附加值的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目前我縣擁有天關山、山區、三杯香、利眾等一批農產品品牌,有19個有機、綠色、溫州放心農產品基地,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發展。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建成后,外地來泰人員增多,農產品消費品及購買量不斷增加,另外城市居民對山區無污染農產品消費意向進一步增強,優質農產品如茶葉、蔬菜、畜禽等向外輸出量不斷加大,*農業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農業開發深度加工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農產品資源將在更廣的領域參與合作(如可成為重要農副產品企業原材料生產基地)。
沿58省道沿線兩側茶葉、蔬菜、中藥材、食草型動物等優勢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隨著運輸成本降低和品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同時我縣加快推進品種改良,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提升茶葉品質和加工能力,分布在彭溪、雅陽、柳峰、松洋、三魁、大安、西洋、仕陽、萬排、雪溪、東溪、龜湖等主要鄉鎮茶葉基地加快發展。預計至2010年,全縣茶園面積達6萬畝,產量達*噸,產值突破1.2億元。隨著批量運輸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增強,我縣蔬菜開發組織化程度提高,將成為溫州市蔬菜主要供應基地和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預計至201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0000畝,畝均產值按3000元計,產值突破9000萬元(經調查測算*年畝均收入3460元,*年畝均收入3953元)。隨著區位條件改善和良好自然生態資源進一步發揮,積極引進適合山區養殖的優良品種,主要分布在雅陽、柳峰、仕陽、龜湖、三魁、泗溪、洋溪、洲嶺、大安等主要鄉鎮的山羊、肉兔等食草型動物加快發展。預計至2010年,全縣山羊存欄達7萬頭,出欄4.5萬只,肉兔存欄達50萬只,出欄達100萬只。同時主要分布在彭溪、月湖、仕陽、龜湖、雪溪、萬排、東溪、洋溪、東溪等主要鄉鎮以薏苡為主的各種中藥材種植產業加快發展。預計至2010年,全縣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產值*萬元。另外將加快推進以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等環境資源為載體的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對農業和旅游發展作重要的補充。
(2)對勞務輸出潛力分析
交通閉塞造成的思想觀念落后,是我縣經濟發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年全縣總人口34.8萬人,其中勞動年齡內的人口數17萬人,占總人口數49%,有近10萬勞動力在家務農,農民人均收入僅為2586元。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完工后,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增加,農民的觀念將產生大的變化,離土離鄉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外出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基礎。根據調查,目前全縣預計有7萬人外出打工,勞務輸出的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40%以上。在*年農民知識化教育培訓對象的調查摸底工作中要求參加技能培訓的有3.5萬人,外出打工的意識較強。*年縣委、縣政府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按照“一支隊伍、二本證書、三個中心、四項任務”要求,根據用工需要,開展針對性培訓,做好勞力輸出的牽線搭橋,實現勞務有序輸出。*年以來,共培訓輸出7773人。2010,根據沿海地區用工的實際,我縣新增2萬多人實現勞務輸出。
四、培育58省道經濟增長極對策措施
58省道分泰線作為未來*發展的增長極,必須依托溫州經濟綜合實力較強的優勢,加強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培育,促進要素集聚,形成增長極,通過增長極的擴散效應,帶動周邊地區的共同發展,推動*較快發展。
一、加強規劃,合理布局,構建一體化發展思路。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全局出發,按“發展山區清潔型經濟,承接產業轉移,建設溫州后花園”的思路出發,組織專家對58省道沿線輻射區域的產業結構和布局、人口遷移、鄉鎮調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近期發展重點和遠期發展重點作深入調查,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制統籌發展的規劃,既符合*實際,又有發展余地,切實可行。
二、加強建設,完善設施,構筑綜合基礎設施網絡。現代市場經濟的競爭,已越來越多的表現于區域之間的環境競爭力上。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的建設,我縣外部發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要千方百計捉住機遇,集中精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新的發展平臺上提升縣域內發展的硬環境。圍繞交通暢通、旅游朝陽、清潔能源、產業升級、配套完善“五個十億”工程的實施,加快58省道改建工程及連接線、康莊工程及主要集鎮連接線的建設步伐,完善交通網絡;加快旅游景點配套設施及旅游公路的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南山水電站、龜湖水電站及110Kv雅陽輸變電主變增容等工程建設,提高能源和供電網絡安全;加快泰一中遷建工程、體育中心、人民醫院遷建工程、城關引供水工程、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工程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提高人的素質和改善生活環境。通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新一輪發展中,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三、加強交流,積極合作,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要抓交通條件改善、溫州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功能升級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我縣生態環境優,土地儲備相對豐富,發展腹地廣的優勢,主動銜接,爭取產業梯度轉移和輻射,促進產業升級。要積極利用溫州農副產品需求量大的有利因素,充分發揮山區資源豐富的優勢和發展效益農業的優勢條件,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建設生態、優質、高效農業。要以生態縣建設和溫州后花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旅游線路整合,融入溫州大市場,提高旅游等服務業的層次和水平。
四、接軌溫州,把握機遇,提高招商引資水平。*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建設資金不足,要抓住溫州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的機遇,整合力量,創新方式,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要把完善投資環境作提高利用縣外資金水平的基礎,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健全機構,落實責任,全方位營造“成本洼地”、“服務高地”,構筑誠信、親商、高效服務的政府,營造低成本環境。要把特色產業加工基地作為利用縣外資金的重要平臺,加快縣內產業加工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重點加快彭月產業轉移基地建設,使之成為*招商引資的“橋頭堡”。要在招商引資領域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精神,實行“非禁即入”的原則,包裝一批社會事業項目推向市場。同時要在招商引資形式上,實行多載體招商,積極實行綜合招商、專題招商活動,積極引進縣外資金,服務*經濟。
結束語:*自明景泰三年置縣以來,一直沉于偏遠之地,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自古就是全縣父老鄉親的百年夙愿和宏偉大業。在二十一世紀新的起點上,隨著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的開工建設,“兩小時交通圈”終于夢圓,形成后,*與各區域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將縮短,原有的傳統地域概念將淡化,人們思想將更解放,視野將更開闊,開放、開發、競爭、創新的意識將更增強,新58省道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希望,交通的新命脈,國民經濟發展的“高速經濟帶”。就這樣,*的發展,因58省道分泰線改建工程的建成而大步前進,*百姓的生活,也因“兩小時交通圈”的夢圓而愈加精彩。
- 上一篇:關于農村人口轉移與城鎮化發展研究
- 下一篇:淺析“十一五”期間旅游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