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探討
時間:2022-11-02 10:18:00
導語: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色林業產業是一種新型的朝陽產業。以實現生態增效,經濟增收的“雙贏”為目標。文章對夷陵區分鄉鎮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后續產業,從優勢、原則、措施等進行探討。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林業產業小康分鄉
特色林業產業是一種以生態經濟并重的的產業代替傳統產業發展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正確處理“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農民要增收”三者之間關系的朝陽產業。
夷陵區分鄉鎮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立足自身優勢,按照現代林業標準,高起點、高標準發展以花椒、木瓜、桑蠶為主的特色林業,形成特色林業經濟格局,實現生態增效,經濟增收的“雙贏”為目標,打造小康分鄉之路。
⒈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優勢及現狀。
⒈立地環境條件適宜。分鄉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無霜期天,年降雨量,土壤類型以山坡黃棕土壤為主,適應花椒、木瓜等多種經濟林木生長。
⒉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
⒈以花椒為主的木本藥材產業初具規模。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已發展九葉青花椒多畝,木瓜多畝,目前已進入幼苗林撫育期,部分已開始掛果。引進的優質品種九葉青花椒具有光澤油潤,清香四溢,麻味純正,單株產量高的特點,一年定植,兩年收益,五年進入盛產期,且盛產期可維持年以上。引進的木瓜品種優良,一年定植,三年掛果,五年進入盛產期,畝產可達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觀等。
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分鄉自古以來就有蠶絲之鄉之稱。農民栽桑養蠶從中嘗到大量甜頭,形成以院莊為中心的桑蠶基地近畝。農民發展桑蠶積極性空前高漲。
⒊可利用土地多。大于的坡耕地有萬多畝,急需退耕還林,有發展以花椒、木瓜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廣闊的土地空間,并可實行荒山荒坡、田間地坎、四旁等植樹,見縫插椒(瓜、桑),立體發展,面積可達到萬畝以上。"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⒋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花椒、木瓜等國內國際市場替力極大,集食用、藥用、觀賞于一身,用途廣泛,不僅可以綠山,也可以富民,更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且花椒、木瓜、桑樹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旱、耐脊,適應性廣,枝繁葉茂,形態優美,有很好的觀賞價值,極適合發展觀光型林業。
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功能齊全。宜保路貫穿全鎮,村、組全線貫通,條條相連。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全鎮覆蓋。
⒉特色林業產業發展的原則。
⒈立足自身優勢是基礎。發展特色林業產業要按照“有資源無市場的堅決不搞,無資源有市場的創造條件去發展,有資源有市場的千方百計搞上去”的原則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與市場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啟用勞動力資源、人才資源、自然資源、現有技術資源,使各生產力要素形成最佳組合。如果別人做什么賺錢,我也做什么,盲目跟從,機械效仿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只有瞄準市場,找準本地傳統林業和資源優勢中的亮點,優先發展,大干快上,搶占先機,多想辦法做大做強。
⒉適應市場需求是前提。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必須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導,先看市場“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自己“該產什么,能產什么”。緊盯市場“補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靈敏地進行動態調整,并堅持把以經紀人為主的銷售隊伍建設和市場開拓作為重中之重,實現千軍萬馬闖市場,解決“賣難”問題。
⒊依靠科技進步是動力。沒有科技進步的強力支撐,特色林業產業就會在達到一定的“發展平臺”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漸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長期占領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帶動林業科技革命,以林業高科技武裝林業,重科技、用科技,使產品達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新,你新我特”,實現“超前一步,永立潮頭”。
⒋發展規模生產是關鍵。規模就是效益,有規模才有特色和競爭力。規模生產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領廣闊市場空間,顯著提高經濟效益等,綜合效應具備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
⒊調整區域局,建設優勢特色林業產業帶。
⒈產業發展規模。特色林業產業應實施名牌戰略,真正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形成區域特色。按照“花椒—草——畜—沼的生態模式建無公害綠色食品高產優質九葉青花椒基地萬畝;按照瓜草(藥)等模式,建立木瓜示范生產基地萬畝;按照“林蠶聯手、桑草(藥)間作,蠶牧結合”的思路,發展蠶——草——牧——沼生態經濟產業模式。發展桑樹萬畝,基地成熟后畝平均收入可達元以上,是種糧收入的—倍。
產業發展模式。特色林業產業建設應十分重視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龍頭企業。建立以大中壩為中心的花椒產業帶,建立以院莊為中心的桑蠶產業帶,建立以分鄉場為中心的木瓜產業帶。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和“誰有能力誰牽頭,誰是龍頭扶持誰”的原則。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林農結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風險共擔、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體,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項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設內容確定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多功能投資,采取“聚(聚民間資金)、爭(爭取項目投入)、引(招商引資建設)等方式,本著“各盡其力,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則,把人、財、物相對集中,積極構建捆綁式投入建設格局,走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民自主創業的新路子。
⒋特色林業產業發展的措施。
⒈轉變觀念,增強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緊迫感。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發展特色林業產業的重要性,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視野,樹立產業化意識,不斷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識、鍥而不舍的精神,積極推動特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⒉健全機構,加強領導。切實加強特色林業產業工作的領導,樹立“一把手”抓產業的思想,建立健全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機構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把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和考核,嚴格實行“定分管領導,定實施人員,定工作任務,定質量標準,定完成時間,定考核獎懲”的六定管理辦法,形成“人人抓產業,個個謀發展”的好氛圍。
⒊完善產業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堅持“誰造誰有,共造共有,允許繼承,允許轉讓”和“誰投資,誰經營,誰收益”的原則,完善林權制度,為經營者提供良好的開發環境和快捷、優質的服務,切實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和經營者的管理積極性。
⒋搞好市營銷服務。按照“山上辦基地,山下辦工廠,出外找市場”的思路,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構建嶄新的營銷網絡。在加工環節上,通過采取訂單農業,制定保護價等措施,強化企業與林農的紐帶關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導帶頭和促進作用;在銷售和市場開發環節上,堅持鎮、村、公司、農戶及協會等組織各方聯動形成整體營銷網絡。
⒌加大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力度。以建設科技示范園區為平臺,著力抓好科技鏈與企業鏈銜接,標準化與產業化建設結合,常規科技措施與新技術措施配套。努力發展科技示范片,培養科技示范戶,實行科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間,技術要領到人。并大膽探索科技人員和林農效益掛鉤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與科技院校聯姻,共同開發,實現“抓園區帶農戶,育特色,促增收”。
⒍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扶持組建花椒、木瓜、桑蠶等產業行業協會,發揮其在產銷銜接的作用,維護農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通過產業協會,協調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同時與國家農業信息網、中國林業信息網等聯網運行,形成技術、信息、營銷“三位一體”的服務網絡,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⒎實施品牌戰略,打造民族特色。堅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發揮地方優勢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無公害綠色產品基地,實行綠色產品標志認證,條件成熟時,在國家工商局注冊大中壩牌花椒商標等形成知名品牌。
⒌結束語。
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建成后,積極拓寬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對外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和引進外資的規模,迅速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建基地,帶農戶,政府加強聯系、協調和督辦檢查工作,及時收集特色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信息,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嚴格執行國家綠色產品質量標準,創建品牌,促進以花椒、木瓜、桑蠶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轉,推動特色林業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可帶動旅游、運輸、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防止水土流失,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為打造小康分鄉作出應有貢獻,打造出一條建設小康分鄉的致富之路。
- 上一篇:縣林業局副局長廉政述職報告
- 下一篇:加快我區林業產業發展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