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機構,做好服務市場的文章

時間:2022-02-12 02:05:00

導語:質檢機構,做好服務市場的文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檢機構,做好服務市場的文章

市場經濟體制下,法定質檢機構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廣開渠道,拓展技術服務領域,為社會提供有效的技術檢測、技術攻關、技術基礎知識及信息咨詢等技術服務,從而逐步走向市場,已成為質檢部門實現功能多元化、服務社會化的最終目標。就此,筆者認為應當做好四大服務文章

一、積極為企業提供質量認證咨詢服務

作為質檢機構,如何配合認證機構,大力宣傳認證工作的目的、作用、要求、條件、程序,為企業提供認證咨詢服務,并對各個企業在技術管理和產品質量方面的薄弱環節,幫助分析和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有效措施,加強技術基礎工作,確保產品質量持續穩定地符合標準要求,盡快申請并通過質量認證,以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質量通行證”,這篇大文章是很有做頭的。

產品質量認證作為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監督和管理的科學制度,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和積極推行,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對產品或服務提供正確、可靠的質量信息,實質上是將對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及其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社會化、公開化,從而建立并提供信任。

認證工作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絕大多數企業還未了解或意識到產品認證的價值所在,這就意味著還有個宣傳、教育、認識和實施的過程。

二、推行社會公益性的公正檢驗行服務

公證檢驗行是由供需雙方共同委托為其貿易交換的產(商)品質量進行公證檢驗的第三方社會組織,其所出具的檢驗證書,是供需雙方交貨和財務結算的重要憑證。由于公證檢驗行的建立,起到了消除、化解供需雙方的隔閡和不信任感,推動商品交換和流通等重要作用,故已成為國際通行的作法,并在發展之中。

我國各級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已具相當的規模,并形成遍及全國各地的質量檢驗網絡。這些質量機構均是依法設置或授權的、有第三方公證地位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專事產品質量檢驗技術工作,與國際慣例中公證檢驗行的條件相吻合。因些,由質檢機構承接公證檢驗業務,并建立公證檢驗行,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建立公證檢驗行,不僅造福于企業、造福于社會,而且也為質檢機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開地。

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作為近年出現的新險種,為其而開展的檢驗則是質檢機構的一種新的監督與服務形式,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投保后,就交企業開發和應用新技術的發展風險以及可能發生的巨額經濟賠償風險以及可能發生的巨額經濟賠償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為求少出現甚至不出現賠償責任事件,必定積極采取措施,對承保產品進行風險管理,但苦于無檢驗手段,難以履行事件,難以履行對投保企業的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權力。若借助于負有對企業產品質量行使監督權且檢驗手段較強的法定質檢機構的力量,委托其代行對投保企業的監督檢查權,則是一條明智的選擇和出路。

質檢機構與保險公司通力合作并受其委托,到投保企業去監督檢查,是在兩個平等權利主體之間所進行的監督和促進活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產品缺陷發生,這是共同利益所在,因而一改純粹行政監督那種強制執行的生硬關系和形象,同時將國家賦予的監督檢查工作揉合進保險檢驗中去,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也是樂于接受且歡迎的。

再則,由于產品質量責任保險起到了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的作用,而且共擔風險,共同受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于國于民均有利,必將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同時也為質檢機構提供了一條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道路,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大力開展科技成果檢測鑒定服務

隨著社會化生產的突飛猛進,以及國家對研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的科技成果予以積極鼓勵、大力扶持和獎勵的政策,我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這些科技成果需要分門別類進行科學評價和鑒定。

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主要是通過“會議鑒定”的形式來決定其是否上市或批量生產,實屬政府行政行為,因其有特殊的作用而一直沿用數十年。進入市場經濟后,若再沿用“會議鑒定”的形式,一是與市場經濟的內涵相悖;二是確實給成果完成單位帶來許多工作上的不便;三是因“會議鑒定”存在眾所周知的弊端,使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認真翔實地論證和恰如其分地評價作用;四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會議鑒定”已難以超負荷運行等等,于是尋覓一種既簡便易行,又科學可靠的新的鑒定形式,已成為當務之急。“檢測鑒定”由此應運而生,由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檢測手段的檢驗機構接受成果管理部門或成果完成單位的委托,對科技成果進行檢測論證和評價,鑒定工作由檢測機構獨家組織進行,也可根據需要聘請有關專家配合完成。

“檢測鑒定”最大的優點,就在于組織鑒定單位由成果管理部門或成果完成單位從已授權從事“檢測鑒定”的技術機構中自主選擇。而且“檢測鑒定”不僅大大簡化了鑒定的程序和步驟,保證對鑒定成果的診斷、論證和評價具有及時性、有效性,科學性,提高鑒定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還減輕成果完成單位在鑒定工作過程中的各種事務性負擔,節省開支。這在市場競爭機制條件下,確實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鑒定形式,同時也為質檢機構拓展檢測技術服務領域開辟了新的途徑。

四、做好出廠檢驗和代驗收檢驗服務

近年來我國鄉鎮企業的崛起,對增強國民經濟實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但從總體來看,絕大多數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技術投資的含量是低的,技術力量仍是薄弱的,產品質量檢驗的裝備普遍十分簡陋、欠缺,以至有為數相當可以的產品是處于未檢驗即出廠的狀態,這與法律規定企業的義務和責任是相悖的。若強行規定每個企業都必需健全質檢手段及制度后才能生產,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則會使大批新生的鄉鎮企業和個體受到扼殺。因此,尋求一種既能保證企業產品出廠的合法性,又能保證企業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的辦法,已提到議事日程。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走“聯合投資、集中檢驗”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是由若干家同類或相近企業聯合投資,組建一個共同擁有檢驗機構,由其代各有關企業行使出廠檢驗權。這樣,既發揮了企業產品出廠把關的功能,又能提高檢驗裝備的利用率,檢驗工作質量易于保證,各企業也樂于接受。但此法的缺陷是檢驗機構的管理權限歸屬及人員的公正性難以盡如人意。如果委托法定質檢機構完全承接此項工作,則問題將迎刃而解。

特別是如果質檢機構已具檢驗手段,則不需再投資或少投資,可減輕企業一次投資的負擔。質檢機構通過代企業進行出廠檢驗,以及為廣大客戶代行進貨(包括原材料、成品)驗收檢驗,能夠及時掌握質量信息并發現問題,以利盡快建議和幫助企業采取措施予以糾正,這樣就將技術服務與監督檢驗工作融合在一起,即寓監督于服務之中,既維護了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改善了自身的形象,提高了權威性。

質檢機構應清晰地意識到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道理,果敢敏捷地投入到服務社會化的大潮中,用實際行動走向社會,發展自己,形成新型的檢驗測試技術服務產業,為確立自身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地位,促進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和國際貿易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