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縣城優先發展戰略

時間:2022-02-11 11:13:00

導語:大力實施縣城優先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實施縣城優先發展戰略

大力實施縣城優先發展戰略

近年來,##縣通過實施縣城優先發展戰略,堅持縣城建設同發展產業相結合,同聚焦生產要素相結合,同改善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不斷增強縣城的競爭力,縣城經濟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帶動了全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達到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效果。

一、堅持產業興鎮,為縣城發展提供經濟支撐。城鎮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動力之源和重要支撐,是提高城鎮競爭力的基礎,沒有城鎮產業的壯大,城鎮的土地、資金、基礎設施就不可能發揮最佳效益,難以形成城鎮建設發展的良性循環。根據##縣城的實際,我們從三個方面加強縣城的產業建設。一是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堅持“產業關聯,特色立園”的方針,在縣城東區創建了桃花江民營創業園,全方位、多領域招商引資,引導民營企業向園區集中發展,主動接納大中城市的產業轉移,積極發展園區經濟。園區采取“零收費”、“低地價”、全程服務等優惠政策,邊建設邊招商、分步實施、滾動發展。該園自去年11月掛牌組建以來,已有7家企業入園動工建廠,其中6家為外資企業,固定資產投入達2.2億元。預計在3-5年內,園區企業可發展到30家,將成為我縣縣域經濟的支柱。二是加大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改組力度,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近年來,我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采取兼并聯合、股份制或股份制合作改造、租賃經營、分塊搞活、“兩個置換”等辦法,引進外來和民間資本改造和提升了傳統產業。對國有、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已有新興管件、力威制藥、紙廠等工業企業和幾家上規模的商業零售企業重現生機,產銷兩旺,安置勞動力3000余人,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使縣城的三產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我們確立了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三產業發展的思路。一方面是加快發展旅游業。縣城總的定位是“留山水風光,建旅游新城”,以桃花江竹海為龍頭,突出“美女和竹”兩大特色,把縣城的各景點有機結合,建設生態旅游城,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去年,全縣接待中外游客26萬人次,其中縣城20萬人次。另一方面是搞活商貿流通。在縣城建成了4個投資超過500萬元的綜合性超市和7個市場,發展個體工商戶2664戶,去年,縣城的房地產開發、交通運輸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二、擴大城鎮規模,為縣城發展提供空間載體。一是精心做好縣城規劃。規劃是縣城建設的靈魂,決定縣城發展的水平和質量。一方面是突出特色編制規劃。圍繞“打造江南名鎮,創建花園城市”的目標,將縣城定位于建設融山水風光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新城,把我縣獨有的天問臺、桃花江竹海、桃花江女子旅游學校等自然、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縣城規劃,并以此來開展對縣城的基礎設施、各功能區及建筑物的規劃設計,確定縣城的發展方針為“西改東建,以建為主”。縣城東區的規劃面積為13.8平方公里,根據以人為本、適度超前的原則,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分設四個功能區,即民營創業園區、文化藝術園區、生態旅游園區和住宅服務園區;縣城西區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建成為商業貿易區。另一方面是高質量編制縣城規劃。對縣城的整體規劃和重點建設項目的詳規,聘請省內外專家進行編制。東區的整體規劃和四個園區的詳規,聘請上海同濟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編制;對縣城內旅游景區的規劃聘請湖南師大旅游學院的教授進行編制,現已通過專家中期評審;各小區嚴格按照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綠化用地3個三分之一的要求規劃。同時,嚴格規劃管理,成立了高規格的縣級規劃審查委員會,實行二級規劃例會制度,全面審查方案的建筑造型、高低、顏色等內容,堅持“一支筆審批,一張圖到底”,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們把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縣城堤防、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配套。投入7000多萬元修好了7.5公里的高標準城市防洪大堤;投入5000余萬元修建了桃益一級公路,拉近了##同外界的距離,使縣城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為發展縣城的聚集拉動效應,通過多方努力爭取了總投資6500萬元的資江大橋建設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使縣城以北的7個鄉鎮20余萬人口受益;硬化了縣城6條主干道,城區的道路骨架建設已全面啟動。去年,縣城道路總長度已達70公里,總面積110萬平方米,自來水普及率達96%,人均建成區面積達105平方米,電話入戶率達73.68%。三是多方籌集縣城建設資金。通過采取運作土地資本、盤活國有資產、拍賣出租車經營權和廣告經營權等措施,對縣城的有形和無形資產用市場手段進行經營,引導銀行和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縣城建設資金。近三年來,在縣城的建設中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其中政府在沒有動用財政預算資金的情況下投入6528萬元。四是取消入學、就業、入伍、社會保障等城鎮限制性政策障礙,降低農民“進城”門檻。敞開城門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和經濟能人進城落戶興業。近三年來,縣城新增人口1.8萬人,總人口已達近10萬人(不含流動人口)。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改善人居環境,為縣城發展提供持久動力。一是扎實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新風。以創建省級文明衛生縣城為目標,以“建文明小區、創文明單位、興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為主線,點面結合,層層推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立了省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機構,專門抓縣城的創建工作;著眼市民素質提高,扎實開展了“建文明城,做文明人”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設立市民學校,在干部職工、經營業主中開展《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市民守則》培訓,在中小學校開設文明教育課,在居民戶中開展創“五星級”文明戶活動,開辦有線電視專題節目進行系列報道等一系列舉措,廣大市民的文明意識大大增強,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二是以縣城秩序整頓為重點,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突出抓了縣城的基建和治安秩序的整頓,對阻工、擾工、強行參工參運、強買、強賣等影響基建秩序,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依法予以查處、打擊;建立健全治安網絡系統,加大社會治安環境的整治力度,在縣城設立了兩個派出所,實行警長分片負責制,建立了群防群治隊伍,實行24小時巡邏防護,使工作、生活在縣城的投資者和居民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三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改善縣城環境質量。近年來,我們把縣城的環境保護工作列入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圍繞提高縣城環境質量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對縣城的污染源進行全面摸底,開展專門整治。對工廠和服務業的污水、鍋爐煙氣、噪聲、油煙污染和建筑工地、醫療單位的污染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工業設備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項目不予批準立項,對可批項目,在審批前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由環保部門指導選址并要求采用最新的治污技術。我們還根據縣城執法部門集中、對轄區內事物的管理力度相對較大的特點,著重抓了“行風評議”工作,避免因部門過多干預而阻礙縣城經濟發展。將建設、國土、交通、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環保、林業、公安、法院、檢察、教育、電力、衛生等15個部門的執法行為作為行風評議的重點,每年由縣委牽頭組織,紀檢、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對這些部門優化軟環境工作進行一次公開點評,好壞典型通過媒體向社會曝光,接受群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