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鍵環節入手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
時間:2022-02-08 06:13:00
導語:從關鍵環節入手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指出:“從組織上保證選好人、用好人,對于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先進性,鞏固其執政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如何做到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地選人用人,防止和糾正用人不正之風,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一直不斷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近年來,XX區從加大推薦、考察和決定等關鍵環節的民主監督入手,積極探索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選拔作用工作監督機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較好防止了“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等不良現象,調動了各級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干部廉潔自律和干事創業。
一、建立民主科學的推薦機制,打牢選準用好干部的基礎。民主推薦是選準用好干部的最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干部任用條例》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必須經過民主推薦提出考察對象。不是所在單位大多數群眾認可的,不得列為考察對象。一般說來,民主推薦的結果基本代表了民意,也是黨組織確定7考察對象的主要依據。但是,由于參加民主推薦人員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拉票、請客甚至賄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到民主推薦的客觀性,也影響到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更會
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加強民主監督。一是嚴肅民主推薦工作紀律。區委組織部制定了干部民主推薦紀律,利用后備干部培訓和組工刊物進行宣傳;到各單位召開民主推薦會時,重點要求,同時公布舉報電話,號召大家相互監督;在座談中,對考察對象是否有拉票等活動進行詢問;對在民主推薦過程中搞拉選票等非組織活動的,一經發現,堅決按照有關規定,取消其后備干部資格。二是擴大民主推薦范圍。基層干部的工作和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其工作能力的強弱,服務質量的優劣,群眾看得最清,感受最深,說得最準。因此,除《條例》規定參加民主推薦人員范圍外,我們通過一定的形式把范圍適當擴大。推薦鄉鎮干部,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民群眾參加;推薦區直部門干部,擴大到全系統,人員不夠50人的全員參加;對共青團、婦聯會等人員較少的群團組織,擴大到委員和部分代表。同時,每半年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員、群眾代表對不同層次的干部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記入干部檔案,作為民主推薦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重要崗位干部的任用,我們還組織全區科級、處級干部進行“海推”。三是科學分析民主推薦結果。民主推薦結果除了受非正常因素影響外,也與干部的性格、原則性、交際能力和具體工作崗位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敢于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的,有不善言辭、埋頭苦干的,他們都是黨組織和群眾需要的干部。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辯證地看待民主推薦結果,將連續三年的民主推薦結果連貫起來,綜合分析干部的一貫表現,認真聽取方方面面特別是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推薦意見,科學分析得票情況,排除偶然因素干擾,防止簡單地以票取人。通過多種機制互相配合,多種措施綜合運用,保證干部民主推薦的準確性、客觀性,為準確選任干部奠定基礎。
二、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考察機制,保證準確識別干部。賀國強同志指出:“干部考察工作是選準用好干部的關鍵。考察準確,任用才能得當;考察實真,任用必然失誤。”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干部任用是以考察環節對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后所得出的結論為主要依據,在正常情況下,經考察組全面考察并認定為優秀的干部在其后的環節中一般不會被否決。因此,干部考察是否能夠做到客觀準確是保證準確選人用人的重要一環,加強對考察環節的民主監督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我們根據《干部任用條例》的規定,在加強考察環節的民主監督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一是加強對考察組人員的監督。在注重挑選高素質考察干部的同時,切實加強對他們的紀律教育和制度約束。制定嚴格的紀律規定,在每次考察前均要對參考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嚴格落實干部考察回避制度和考察責任追究制度,堅持誰考察誰簽字誰負責;嚴禁考察人員接受被考察單位或個人宴請、禮物和娛樂性消費;嚴禁考察人員在考察工作中搞親親我我、討好許愿、泄漏考察情況或對工作敷衍應付,不負責任,保證考察人主觀上能夠做到客觀公正。二是發揮群眾監督。鄧小平同志講:“干部的優劣和是非功過,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只有走好群眾路線,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才能真正把人選準用好。”在考察干部中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既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認真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的內在要求,也是防止和糾正用人不正之風,保證準確選好人、用好人的有效形式。為便于群眾監督,擴大群眾的知情權,我們在干部調整前,首先要結合本區干部年齡、文化、知識結構和崗位空缺情況,確定干部調整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調整范圍和操作程序,并向社會公告。在到達考察單位考察的前一天,向單位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干部考察預告;研究決定任職后向社會公示,在區電視臺黃金時間連續一周滾動播放,將區刊《今日XX》擴印后免費發到全區黨員,并在各單位及顯耀位置張貼告示,歡迎群眾監督。同時,成立專門調查,對所有反映的問題,無論是署名還是匿名,也不管是多數人反映還是少數人反映,都要立即調查核實,凡發現有影響提拔的問題的,取消其資格。幾年來,先后有7名干部因群眾反映而被取消考察對象或任職資格。三是實行差額考察。對擬任職務均按1:1.5比例確定考察對象,進行差額考察,拓寬識人視野,實現好中選優。四是建立干部績效檔案。組織部將每位干部每年從事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績,受到的批評、懲處等詳細記錄,存入績效檔案,在對考察對象作結論時,將其連續三年的績效、年度考核、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結果綜合考慮,以事實為依據確定考察對象業績大小和素質高低。五是切實搞好跟蹤考察。對新提拔的干部一律實行一年試用期,在此期間,組織部每半年對其進行考察一次,并組織群眾進行民主評議,詳細了解社會方方面面的反映。試用期滿,經考察合格的辦理正式任職手續,不合格的取消其任職資格。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決策機制,實現決策民主化。選拔任用干部,推薦是基礎,考察是關鍵,決策是保證。能否按照民主推薦和考察的結果任用干部,到底怎么用干部,最終要看決策機構如何決定。權力過度集中,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是導致用人腐敗的根源。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決策機制,把討論決定干部始終置于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監督之下。近兩年,我們圍繞擴大民主這個基本方向,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基礎上,圍繞建立民主科學干部選拔任用決策機制進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廣泛充分醞釀。廣泛充分醞釀既是全面了解干部的過程,又是發揚民主,加強民主監督的過程,也是實現準確選人用人的重要保證之一。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廣泛醞釀是我們建立民主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機制的重要形式,每次提交討論決定前,都要反復同干部所在單位黨組織交換意見,由組織部長和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長逐一征求四大家領導的意見,有選擇地聽取離退休干部和群眾代表的意見,鄉鎮干部要聽取區委政府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意見,職能部門干部要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加強同紀檢、監察、政法、信訪、審計等部門聯系,通過各類信訪案件綜合分析干部的德、能、廉表現。二是推行差額票決提名人選。提拔副科級干部,由區委委員、區級領導干部、鄉鎮委局黨政正職、處級離退休干部等組成評委,組織經考察合格的考察對象進行演講或答辯。在投票表決時,區委組織部將考察對象的基本情況、推薦結果、近三年公務員年度考核情況、連續三年工作績效和受獎懲情況打印成冊,發到每位評委手中。各位評委根據干部的一貫表現和演講時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綜合分析、臨場應變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確定提拔人選。在這一決策過程中,區委常委會只是根據得票排名先后、個人特長、氣質表現和政績累積結果確定擬任職務,排名靠前、政績突出的優先安排到實職崗位,相對靠后的安排為非領導職務,做到量才適用。2005年7月,按照這一機制,XX區一次從141名考察對象中擇優選任了100名副科級干部,民主程度高,社會效果好。三是推行公開選拔。公開選拔是《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的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的方式之一,也是群眾比較公認的公平、公開、民主選拔干部的重要形式。近些年,全國各地都做了許多探索,也有相當多的成功經驗。我們在總結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二薦二選”公開選拔機制。“二薦”即個人自薦、黨組織推薦;“二選”即單位黨組織首先組織本單位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對自薦或黨組織推薦的干部進行初次篩選,然后由區委組織區委委員和黨員干部代表進行評選。每次評選均按廣泛民主原則,選擇一定數量的評委,組織被推選干部演講和答辯,根據規定的比例進行無記名投票,按得票多少確定人選。個人自薦,保證了人人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拓寬了識人視野和用人渠道;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參加評選,落實了群眾的“四權”,體現了黨在干部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有利于真正把群眾擁護的干部選拔上來;黨組織推薦和區委委員評選,堅持了黨管干部原則,實現了組織意圖。去年以來,我們采取“二薦二選”,先后公開選拔了2名重點高級中學校長和9名鄉鎮人武部長,經對這些干部進行跟蹤考察,他們普遍素質較高,進入角色快,社會反響好。實踐證明,推行差額票決、公開選拔,堵住了說情的嘴,封住了跑官的路,樹立了民主選人、干凈用人的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