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時間:2022-12-26 04:06:00
導語: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序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革命力量??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發達國家已達到60%—80%,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中甚至高達90%以上??萍歼M步和創新日益成為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途徑,依靠科學技術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日益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戰略選擇,科學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日益成為國家間競爭的焦點。我國已進入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為順應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中央已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到2020年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支撐和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省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
2020年****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面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艱巨任務,必須依靠科技的不斷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認真解決好我省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等若干重大問題。本綱要既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相銜接,又充分體現****的特色和實際,是對全省未來科技發展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與規劃,對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教興滇戰略,依靠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與戰略選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發展指導方針,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區域競爭力的中心環節。立足省情,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全面實施科教興滇戰略,走創新強省之路。以人為本,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完善創新環境,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為****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力量。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提高我省綜合競爭力的客觀要求。必須把自主創新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貫穿到創新的各個環節,從增強我省創新能力出發,立足****實際,把大力加強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重點,有選擇地開展原始性創新。
——以人為本是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創業環境,增強全社會參與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實現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動力。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機制和制度環境;擴大和深化國內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成果,為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服務。
——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是實現我省科技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創新系統,顯著提高全省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是科技發展的根本任務。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對科學技術發展超前部署,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開拓新的就業空間,引導經濟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二)戰略選擇
****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在優勢領域有選擇地開展原始創新,多層次創新,重點突破,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集成創新為主的道路,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與區域創新能力。
——在優勢領域有選擇地開展原始創新是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要在生物技術及生物醫藥、礦冶新材料、光機電、磷化工等優勢學科領域,加強原始創新,集中目標,力爭取得重點突破,成為全省創新的重要源泉,為****省的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多層次創新,重點突破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整合創新資源的重要因素。要結合我省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實際,科技發展應當著力解決制約我省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不同層面發展的多層次科技創新問題,支撐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集成創新為主的道路是我省科技發展水平的客觀反映。結合我省煙草、生物產業、電力、礦產、旅游等重點、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重點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自主知識產權。
二、發展目標與總體部署
(一)發展目標
我省科學和技術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科技發展總體水平進入西部先進行列,生物技術、有色礦冶、磷化工等優勢領域在國內領先。科技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顯著增強,科學和技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到2020年,科技發展總體水平達到全國中等水平、西部前列,建成具有****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實現科技與經濟社會的同步協調發展,科學和技術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全省科學和技術發展目標分兩階段實施:
1.第一階段(2006—2010年)
到2010年,全社會科技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2.0%,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5%,全省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穩定在2.0%以上,其中企業R&D經費支出占全社會R&D經費支出的比重達到50%。
全省專業技術人員總量比2005年提高20%,形成30個以上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引進培養省級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技術創新人才600人;公眾科學素養達標率提高到1.5%。
全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達到35個以上,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0個,州(市)普遍建立地方企業技術中心,實現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用、科技文獻資源和科學數據共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均增長10%以上。
大中型骨干企業創新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形成在省內外有影響的100戶知名企業和100個名牌產品;形成在國內外有影響的60戶—80戶自主創新型企業,大大提升我省工業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8%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0%左右,培育100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高新技術產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較大發展,實施以城帶鄉工程,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顯著提高農業科技轉化能力;優勢農業產業生產技術和產品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形成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
2.第二階段(2011—2020年)
到2020年,我省全社會科技投入占全省GDP比重達到2.5%以上,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比例達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優勢領域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重要領域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工業現代化目標;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服務業的科技支持能力顯著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明顯支撐。
(二)總體部署
根據戰略選擇和發展目標,我省科技發展的總體部署是:
立足****省情和發展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自主創新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和創新環境,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優勢學科,形成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科技發展總體布局。圍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以自主創新為主線,大力加強能力建設。本綱要提出至2020年****科技發展的4大重點發展方向、15個優先領域,遴選出急需發展、具有****特色和較好基礎、有可能取得突破的38個重大技術群、12個重大基礎建設項目、5個重點基礎研究內容,實施9大科技專項,構建3大創新體系,提出4個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為引領和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保障。
三、重點發展方向與優先領域
按照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原則,篩選出重點發展方向和優先領域并進行規劃和布局,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重點發展方向是根據突出政府科技發展目標和職能,結合****發展實際和需求而確定的,他包含****產業關鍵技術和重大共性技術、社會發展、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基礎科學等4個方面。優先領域是指在上述4個方面中要優先發展的重點,包括重大技術群、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和重點基礎研究內容。
(一)產業關鍵技術和重大共性技術
研究開發產業關鍵技術和重大共性技術,突破產業重大技術難題,對促進產業技術水平長足進步、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
發展思路:結合****農業、工業與建筑業、能源與交通、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突出對****支柱和重點產業的科技支撐,重點研究對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產生深刻影響、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促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具有巨大或潛在經濟社會效益的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為主,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優先領域:
1.農業
突出區域特色,以促進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和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為目標,以新品種培育、高效種養技術、重大動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監測、防控技術、節水農業技術、農產品深加工及質量檢驗檢測技術、農業節本增效技術等為重點,加強技術的組裝配套和集成創新,力爭實現農業關鍵技術的突破,提高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重大技術群:
(1)重要作物良種選育、生產技術及推廣
研究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標記輔助等育種技術;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優質、高產、多抗、特用、專用新品種選育及引進繁育;特色小雜糧良種選育與生產;名、特、優、新、稀農產品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種子產業化關鍵技術;煙、茶、膠、麻、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良種快繁及種苗工廠化生產等。推廣應用優質專用糧及配套技術,農作物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野生稻、野生花卉、馬鈴薯等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旱作節水農業及測土施肥技術,新型農機技術。
(2)禽畜良種工程
研究重要禽畜優良新品種引進、選育、高效繁育關鍵技術,****地方特色家禽品種改良關鍵技術,優質、高效、低耗奶牛新品種引進、改良、高效繁育關鍵技術,****奶水牛、奶山羊品種改良關鍵技術,****地方優質外銷肉牛品種改良關鍵技術以及****地方特色肉羊品種改良關鍵技術。
(3)主要農產品加工技術
研究糧油麻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主要林產品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園藝產品貯藏保鮮加工關鍵技術,糖茶、膠、麻、蠶絲、蔬菜、水果傳統加工技術的提升改造;肉、奶制品加工新產品、新技術。
(4)優質高效食品安全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及標準制定
研究主要作物優質、高產、低耗、安全的標準化綜合配套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農作物早熟及高產、超高產種植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研制及應用,高效、安全、精準施藥技術應用;測土診斷施肥及平衡施肥技術,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應用;作物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無公害、綠色及有機食品安全生產技術,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重要農產品及加工產品標準制定。
(5)林業產業化技術
研究森林生態系統持續經營技術;林漿紙一體化經營技術;林木種苗快速繁殖技術;林木良種和新品種定向培育技術;種質資源保存、發掘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技術;森林重大災害防治技術;森林定向培育與可持續經營技術;林業生物質材料與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林業生物質能源的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技術;現代林業裝備技術。
2.工業
通過加強煙草、礦產資源開發與深加工、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的科技進步,加快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步伐,研究開發節能降耗生產技術,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重大技術群:
(6)卷煙工業技術
適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卷煙技術標準;低焦油低危害卷煙產品研發及生產;卷煙品牌的控制和維護技術;生物技術在卷煙加工業中的應用;卷煙提質降耗;卷煙產品的安全性評價體系研究;卷煙工業的精細化加工技術;卷煙加工技術的組合式研究;卷煙加工及其配套輔料清潔生產技術;卷煙生產自動化系統;提高片煙質量的技術研究;卷煙制造技術系統性研究;卷煙差異化品牌開發。
(7)大型磷復肥工業系統集成優化
研究硫酸、磷酸、磷肥裝置分系統及綜合節能技術;控制和降低硫酸、磷酸、磷肥生產中廢氣二氧化硫、氟、氨的排放過程工藝優化技術;適應各類磷礦的生產工藝技術優化,新型磷復肥生產技術;對引進大型磷肥生產裝置和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國產化研究;磷肥裝置用特殊耐腐蝕、耐磨損材料的國產化研制。
(8)大型中低品位膠磷礦浮選工業生產技術
高效、低耗、無毒浮選藥劑的開發與應用;浮選工藝和流程的優化及大型成套工業化浮選裝置的研究與開發。
(9)煤的氣化、液化及深加工技術
研究精細水煤漿生產技術;適合****煤種的大型煤氣化技術;煤層氣開發及利用技術;煤炭工業綜合信息化技術;煤深加工甲醇、二甲醚替代液體燃料應用技術。
(10)礦產資源勘探安全、高效、低耗、清潔生產技術
研究先進勘探、采礦工藝和高效技術裝備;深部及難采礦床強化開采技術和設備;礦井節能降耗及礦山安全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綠色”采礦及清潔生產技術;新型高效、高選擇性、低毒(或無毒)浮選藥劑;真空冶金新技術;含稀散、貴金屬的多金屬難處理共生礦綜合回收技術;生物冶金新技術及選冶聯合新工藝;礦物加工過程中清潔生產新技術;冶煉過程高效率、清潔生產新技術與短流程技術。
(11)有色金屬材料精深加工
研究有色金屬材料的高均質合成和精煉技術;先進粉末冶金技術;特種成型加工技術;低成本有色金屬基先進復合材料制備加工技術;有色金屬化合物及其制備技術;有色金屬納米及納米復合材料制備技術;有色金屬單晶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稀散貴金屬高純材料及深加工生產技術;光纖用高純四氯化鍺產品及鍺的系列產品開發技術;貴金屬化合物合成技術、稀土基貴金屬汽車催化劑制造技術。
(12)裝備制造技術
煙草打葉復烤、加工、制絲設備制造及相關技術;信息化集成應用技術;自動化物流系統、大型鐵路養護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數控機床技術、農產品加工設備、轎車用柴油機設計制造、新型電力裝備、光電子設備設計制造、金融電子設備、中藥現代化制藥技術及裝備等。
(13)節能減排技術
冶金、化工和交通運輸業等高耗能領域的節能技術與裝備,機電產品節能技術,水能梯級開發綜合利用技術,煤炭高效開采和利用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化工、建材及大型生產線余熱(尾氣)綜合利用技術;建立資源替代、資源恢復、資源耗用減量化、資源化等技術體系;清潔發展機制(CDM)技術支撐體系。
3.能源與交通
加強我省水能、煤炭等基礎能源開發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進步,重點開展能源清潔生產利用技術、替代石油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超高壓電網和電力遠程輸送技術、復雜地形條件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等重大項目的研究和成果推廣應用。
重大技術群:
(14)高海拔、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及電網建設技術
電網故障超導限流器的開發研究;特高壓直流輸電及系統運行控制技術;高海拔緊湊型輸電線路研究;靈活交流輸電技術;電網可靠性評價技術及電網調壓控制技術;互聯電網內的調頻、調峰、電能質量控制及水電跨流域補償研究。
(15)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運行調度關鍵技術
研究高壩設計和快速施工技術;高邊坡失穩模式及支護措施研究;施工新工藝和施工系統優化設計及質量保證系統研究;大壩工作狀態、安全檢測、缺陷處理技術;拱壩抗震風險分析和抗震措施深化研究;大泄量、高水頭、窄河谷泄洪消能、防沖、霧化措施研究;流域梯級水電站調度優化研究;大泄量、高水頭、高參數水輪發電機穩定運行技術及實時在線監控技術;水電生態環境保護技術。
(16)新能源開發利用
以晶硅材料為基礎的高效太陽能電池研制;太陽能發電及并網技術;太陽能空調制冷技術;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熱泵和太陽能互補技術;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及高產油植物的栽培技術;生物質固化成型、熱解氣化、液化技術;生物質發酵產氫技術;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燃料甲醇、乙醇生產使用技術。
(17)交通技術
特殊自然環境下的工程建設技術;山區、高原公路建設、管養技術;安全高速的交通運輸技術;事故預防、應急反應等安保技術;高等級公路、口岸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技術。
4.高新技術
大力開發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高新技術;重點發展信息技術及產品、生物醫藥、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應用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技術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重大技術群:
(18)應用軟件開發及集成技術
微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產品開發平臺的研究;大型關鍵應用軟件開發與集成技術;應用軟件開發項目的產品化轉換研究;企業信息管理系統、ERP和知識管理系統的研究開發;網絡Web應用系統軟件的研究開發;智能化系統集成技術。
(19)嵌入式計算機及芯片研制
研究嵌入式應用系統及設備,操作系統核心支撐軟件,軟件固化及芯片設計開發,家用電器嵌入微處理器技術,嵌入式網絡音視頻技術,自動化與測控儀器儀表、醫療儀器設備。
(20)高速寬帶信息網絡技術
信息網絡的體系結構、集成機制、自組織機制、智能信息業務生成機制的研究;寬帶IP技術及IP網絡組網、IP傳送網技術;分組語音業務的研究;Internet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中的應用技術;多媒體信息壓縮技術;光纖數字傳輸技術;網絡金融綜合業務研究;網上安全認證技術。
(21)中藥現代化和民族藥開發
挖掘、搶救和整理民族民間(傣族、彝族、藏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偏方、驗方,尋找先導化合物、醫藥中間體,研究建立指紋圖譜;發展結合西醫診斷技術的中醫理論;開發云藥新品種;重點品種生產工藝技術提升和質量標準提高;新劑型開發及產業化;新臨床適應癥的研究開發;中藥現代化相關技術和標準研制。
(22)重大疾病及傳染病藥物研制
重大疾病及傳染病新藥研究開發,天然藥物在防治艾滋病、心腦血管疾病、肝炎、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及傳染病中的篩選、評價及作用機制研究。
(23)重要中藥材及天然藥物品種選育、引種馴化、繁育,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技術
三七、天麻、燈盞花、石斛、滇重樓等道地中藥材引種馴化、種苗繁育和GAP種植技術研究及推廣;稀缺、瀕危藥材栽培技術研究等。
5.現代服務業
采用高新技術提升我省旅游、金融、保險、物流配送、企業咨詢、通訊和媒體、商業和零售等產業的科技含量。重點開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監管與規范系統,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重大技術群:
(24)信息安全和信息標準系統
研究開展全省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網絡系統監控、安全網絡互聯與交換系統等相關的網絡安全設備;信息技術相關標準及規范的研究制定,運用ISO、CMM等國際質量控制標準和措施建立信息規范系統。
(25)旅游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及相關信息技術應用
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等技術,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省旅游信息網;采用國家電子旅游行業標準,實現政府旅游管理電子化;積極支持旅游企業利用網絡技術發展旅游電子商務,建設統一標準的全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旅游電子商務網;應用B/S等技術,建設****省旅游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
(二)社會發展
開展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和技術研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發展思路:圍繞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研究采用高新技術,解決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生態環境、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城鎮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重大科技問題,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優先領域:
6.人口與健康
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全省的醫療服務與衛生保健水平,加強優生優育、艾滋病防治、毒癮戒斷、人口與禽畜突發性及重大傳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構建****省人口健康與公共衛生保障體系。
重大技術群:
(26)重大地方病多發病防治技術
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預測、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綜合防治研究;艾滋病中西醫結合的防治研究和推廣;肝病防治技術和康復治療研究;****重點地方性、多發性疾病的快速診斷和控制技術研究;惡性腫瘤基因診斷技術的研究開發;礦山矽肺病防治的關鍵技術研究;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及常見疑難病研究;民族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及常見疑難病研究與開發。
(27)突發性、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技術
開展對禽流感等突發性、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采用新方法、新技術對畜禽疫病的致病原因和過程進行研究;飼料源性免疫技術、中草藥防治技術、生物芯片診斷技術在畜禽疫病診斷、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應用研究;建立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預警與監測體系,開展畜禽重大疫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對策性應用研究。
(28)毒癮戒斷技術
開展毒癮戒斷中西醫藥結合的治療研究和推廣、對戒毒者心理輔導的干預技術、海洛因依賴者脫毒的臨床研究、中藥戒毒制劑、針灸戒毒的實驗研究等。
(29)優生優育技術
研究生育監測、生殖健康等關鍵技術,開發系列生殖醫藥、器械和保健產品;預防和早期診斷關鍵技術;建立****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動態模型、數據庫及信息系統;建立以人口安全為關鍵因素的可持續發展監測和預警體系;人類遺傳基因研究。
7.環境治理、生態建設與資源綜合利用
圍繞高原湖泊和水系流域的污染綜合治理與生態建設,重點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功能保護、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發展循環經濟的各種技術,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替代資源的技術研究。
重大技術群:
(30)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技術
研究人工林復合生態系統建設技術、脆弱生態類型區植被恢復技術、水土保持與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干熱河谷區植被重建技術、退化天然林恢復與重建技術、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技術、河流生態系統管理等。
(31)高原湖泊水體污染防治及修復技術
研究高原湖泊深度除磷脫氮技術、面源治理新技術、高原湖泊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技術、高原湖泊流域及高原湖泊周邊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整治技術;湖泊徑流區的水污染控制實用技術;高原湖泊濕地恢復示范等。
(32)城市環境保護與建設
主要研究典型城市大氣重要污染物的形成條件和控制方法,構建大氣重要污染物調控的技術方法體系;研究大氣環境二次污染控制關鍵技術途徑;經濟實用的中水回用工藝和設備。
(33)資源高效利用與替代利用
研究有價元素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磷化工副產氟硅酸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及其產品的推廣運用技術;黃磷爐尾氣及爐渣綜合利用生產技術;二氧化碳利用及處理技術。
(34)廢棄物利用
研究低硫、富氫、富一氧化碳煤氣利用技術;廢鋼、廢塑料、廢輪胎和垃圾等大宗廢棄物利用技術;礦山尾礦、冶金廢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利用技術。
8.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
重點開展公共安全危機管理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災害預警預報技術、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社會治安信息化系統及快速反應體系建設、城市報警監控系統建設等方面的技術研究。
重大技術群:
(35)災害監測、預報及評估技術
開展地震、災害性天氣、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等主要自然災害的發生規律、預測預報技術及動態監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農作物和森林病蟲害動態模擬技術和數值預報方法;自然災害損失調查與評估的研究,制定自然災害評估方法和標準。
(36)災害防治工程與救援技術
主要研究防災工程綜合技術、減災工程優化設計;減災工程試驗與示范;智能土建結構、新型建筑減災技術;重大城市危機管理技術;險堤、險庫的加固工程和山區的防塌、防滑工程技術;高等級公路邊坡穩定與景觀重建技術等。
9.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
以科技支撐和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改善人居環境、交通、通訊、能源、文體、醫療衛生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農民種、養、加工生產技術水平。
重大技術群:
(37)新農村建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
農業生產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先進技術研究與推廣;優質高效商品糧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及示范區建設;花卉、藥材、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林木)先進栽培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商品豬禽、肉牛(羊)、奶牛(羊)生產先進技術研究與推廣;農村生物質能源、太陽能應用新技術研究及推廣;新農村衛生、環境保護綜合配套技術研究應用;農業新型適用技術和科普教育培訓;農村信息化技術及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鄉鎮)試點示范。
(38)城鎮化建設
開展城鎮化科學規劃和管理;研究城鎮供排水系統健康循環理論與技術;城鎮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地下空間開發應用技術研究;小城鎮新型建筑結構研究及其建設適用新技術研究;綠色建材開發;建筑智能化配套技術;城市綠化、美化及形象規劃設計綜合配套技術研究。
(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是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是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全省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發展思路:圍繞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以促進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和實現科技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重點建設產業科技創新、公共科技服務、自然科技資源保存與利用、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等四大平臺。
優先領域:
10.產業自主創新平臺
重點建設科技創新園區,形成產業群體、研究開發、孵化創新、風險投資創新創業環境,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建設以企業為主體、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自主創新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大力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自建和組建商業性科學實驗中心及技術開發中心,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1)****科技創新園建設
圍繞我省生物、醫藥、礦冶與新材料、機械電子、煙草、新能源等特色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吸引國內外大企業、科研機構入住園區,形成人才、技術、信息、資金四位一體的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園區,建設高新技術教育培訓基地、技術孵化及技術轉移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一批骨干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形成具有我省優勢和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2)重點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圍繞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以生物產業、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煙草、醫藥、礦冶、化工、能源、環保等產業為重點,依托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技術輻射能力的科研機構、大學或大企業,產學研聯合,組建、認定、提升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
加強和提升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和技術、生物多樣性研究、動物疫病防治、冶金、有色金屬、稀貴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等我省優勢學科和重點領域實驗室建設,整合優勢資源,建成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級重點實驗室。
11.公共科技服務平臺
以****省科技信息大樓、****省科學技術館新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科技文獻資源、科學基礎數據共享,實驗動物,計量、技術標準和檢測等方面的建設為重點,加強全省科技信息網絡環境建設,提高公共科技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4)****省科技信息大樓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高標準、高起點綜合性的科技信息大樓,大樓由科技圖書館和閱覽、現代化計算機房和電子閱覽、科技信息數據開發與加工、覆蓋全省溝通國內外的網絡信息平臺、科技成果展覽展示、技術轉移平臺、多媒體遠程可視會議系統、科技教育與培訓、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等設施組成。
(5)****省科學技術館新館建設
****省科學技術館新館建設采用多媒體虛擬技術、機器人技術、高科技聲光電及數碼影視技術等手段,建設智能化網絡環境,以現代結構造型、現代材料和獨特的設計構思表達科學和技術的超前、深邃和新奇,建成****特色的現代化省級科技館。
(6)大型科研儀器裝備與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網建設
組建跨領域、高水平的基礎性研究實驗基地,提高重點領域的實驗裝備水平,營造開放、共享的研究實驗環境。重點整合現有科技研發、服務基地和各類大型儀器設備設施,建設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網;以網絡應用為前提,在共建共享原則下,逐步構建網絡化的科學儀器設備設施信息服務開放合作平臺,增強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效率和應用開放度,促進我省區域創新整體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7)科技文獻共享系統建設
擴充、集成科技文獻資源,加強專利、工藝、標準、科技報告等文獻資源的建設。開辟利用國際國內科技文獻資源的渠道,加強數字圖書館標準的研究和應用,逐步建設各類數字化的科技文獻資源庫。促進相關部門、地方科技文獻網絡系統的對接和共享。鼓勵各類文獻服務機構采用多種現代化手段和服務方式,構建種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和服務體系。
(8)科學數據共享系統建設
對相關部門和行業長期持續積累的數據資源進行整理、匯交和建庫;搶救瀕臨丟失的重要科學數據,實施重要歷史資料數字化;提高與國際國內科學數據組織的信息交換能力,推動面向各類創新主體的共享服務網建設,形成科學數據分級分類共享服務體系。
12.自然科技資源保存與利用平臺
加強動物、植物種質資源,微生物菌種、人類遺傳資源,標準物質、實驗材料,巖礦化石標本和生物標本等資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護,整合和完善種質資源庫、實驗材料和標準物質資源庫、巖礦化石標本和生物標本資源庫;提高資源加工、利用的數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體現區域特色、質量穩定、庫藏不斷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續提高的自然科技資源保障體系。
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9)自然種質資源、科技資源庫及標準體系建設
重點建設作物種質資源、中藥材種質資源、花卉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少數民族人類基因、實驗動物、地質礦產等自然科技資源庫以及古生物和古生命化石標本、巖礦石標本和寶玉石標本的保藏與研究基地,支撐自然科技資源系統評價和高效利用;構建自然科技資源標準體系,初步實現自然科技資源標準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共享。
13.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構建中小型科技企業孵化服務系統,技術轉移信息服務系統和技術轉移中心;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咨詢評估、技術交易、創業孵化、創業投資、技術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重點建設一批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
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10)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信息服務系統建設
采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構建科技成果信息數據庫、技術需求信息數據庫、技術投融資信息數據庫、技術交易和成果轉化政策環境信息數據庫、遠程可視會議洽談系統,開發網絡信息服務軟件,建立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形成有機聯系的服務整體,為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提供信息服務。
(11)中小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
支持我省高新技術開發區、農業科技示范園、軟件園、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園區二次創業,加強生物醫藥孵化器公共標準實驗室、軟件出口加工中心專業孵化器等高新技術產業專業孵化器建設,形成集信息提供、投融資、成果孵化、中試推廣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高效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2)科技中介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面向全省中小企業,集成創新服務資源,在生產力促進、科技咨詢評估、創業投資、技術監督、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重點培育一批骨干機構,形成組織網絡化、產業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的中介服務網絡,成為聯系各創新主體、促進其互動的橋梁和紐帶。
(四)基礎科學
為加強我省原始創新,促進社會發展,推動我省基礎學科建設,培養科學技術研發人才,開展持續創新,需要加強基礎科學的研究。
發展思路:堅持穩定支持和超前部署,重視科學的長遠價值,圍繞全省戰略目標,建立和發展具有我省特色和優勢的學科領域,開展生命科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等對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重點基礎研究,爭取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培養一批優勢學科帶頭人和研究團隊,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奠定基礎。
優先領域:
14.生命科學
針對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重大問題,開展農業生物技術、生物醫藥、重大疾病防治、生物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
重點基礎研究內容:
(1)基礎農學與基礎生物學
主要開展農業動植物資源多樣性、遺傳改良、抗逆性機理和病蟲害及畜禽疫病控制機理的研究;動植物優良種質選育理論及方法研究;****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及有利基因發掘研究;****特異動植物種質資源的生物學創新利用研究;耕地土壤環境的變化機理及持續發展利用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技術體系研究;****生物資源及珍稀瀕危動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研究;****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2)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
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及重大傳染性疾病發生發展的環境與肌體相互作用規律研究;重大疾病基礎與臨床的結合研究;少數民族遺傳多態性研究,計劃生育與生殖健康的基礎研究;機體免疫監管和疫苗的研制;新生兒出生缺陷防治的基礎研究;****地方病、流行病、傳染病、寄生蟲及重大疾病的致病機理及發生規律、預防途徑研究;中醫與中藥學研究;民族醫學與民族藥學的研究。
(3)藥物學、藥理學和毒理學
主要開展云藥及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活性篩選、結構整合、改造和修飾及作用機制的研究;藥物的藥效學、藥代動力學及安全性評價研究;先導化合物和藥物的篩選、評價;藥物新劑型的應用基礎研究;中藥標準化和云藥產業發展相關基礎研究;創新藥物臨床前的基礎研究等。
15.工程與材料科學
結合****省及其周邊地區的礦產資源特點,開展制造業、礦產資源開發、新材料、能源利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基礎科學及其應用研究。
重點基礎研究內容:
(4)材料科學
主要開展結構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基礎研究;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的制備、性能及應用基礎研究;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的應用基礎研究;材料制備/零件制造過程中的虛擬仿真、優化和加工新技術基礎研究;材料的納米效應與納米器件的應用基礎研究;材料制備加工過程中的組織結構演變、預測與應用基礎研究。
(5)工程與技術科學
主要開展生物質能轉換的化學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大型電力系統經濟運行和災變防治的理論、方法和控制研究;巖土工程災害與環境損傷防治基礎理論研究;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報與防災減災的新理論、新方法研究;現代地質勘查及成礦理論,礦床成因模式理論、地質異常礦體定位預測理論研究。
四、重大專項
為進一步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本規劃綱要圍繞****省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方向和優先領域,進一步突出重點,凝練出若干類重大關鍵共性技術作為專項,通過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集中力量,重點突破,提高全省自主創新能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促進****中長期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
確定重大專項的基本原則:一是適應國家和****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重大推動作用;二是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有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對更新產業技術起關鍵作用,能支撐重點產業和未來新興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三是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四是突出****的特色和優勢,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預期15年內取得明顯效果。重大專項的實施,將根據****發展需要和實施條件的成熟程度,逐項論證啟動。同時,根據我省戰略需求和發展形勢的變化,對重大專項進行動態調整,分步實施。
根據上述原則,確定實施安全型卷煙;生物質能源;煙、糖、茶、膠、花卉、果蔬等特色優勢經濟作物新品種;有色金屬新材料;精細磷化工、煤化工;工業自動化與物流自動化系統;艾滋病防治及毒癮戒斷;民族藥新藥創制;高原湖泊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等9個重大專項。
五、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以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為重點,以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產品創新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省創新體系建設,大幅度提高全省自主創新能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省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是:
(一)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重點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省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全省自主創新能力的突破口。在大幅度提高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建立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積極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服務、產學研多種形式結合的新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條件、優化環境,切實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研究開發的主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要改革和消除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打破行業和市場壟斷,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持續引導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引導企業增強戰略產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和重點領域的集成創新能力。
二要遵循科技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整合科技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企業全面開放。鼓勵和支持在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領域,建立由企業牽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實施研究開發項目的機制。
三要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加快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研究和開發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和技術標準。
四要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活力。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通過財稅、金融等政策,鼓勵引導企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立健全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現代企業產權制度,激發企業內在的創新活力。
五要完善技術轉移機制,促進企業的技術集成與應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和知識產權交易制度,大力發展為企業創新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
六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扶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通過國家級和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和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等,支持引導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加強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二)建立現代化科學研究體系
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為中心,促進科研院所之間、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之間的結合和資源集成。建立有利于科研院所做大做強的創新機制,提高持續創新能力。
一要結合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行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強科研機構能力建設,調整結構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建設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優勢學科和研究基地,推動科研院所持續、提高和引領創新的能力。整合和集成現有科技資源,以****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為主組建“****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為全省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撐;圍繞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做大做強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等一批省級社會公益類大院大所。圍繞我省支柱和重點產業的需求,組建“****省工程技術院”,面向中小企業開展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二要建立穩定支持科研機構創新活動的引導和激勵機制,改善院所基礎條件,支持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建設、基礎性工作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三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機構原始創新的運行機制,完善科研院所院(所)長負責制,進一步擴大科研院所在科技經費、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決策自主權,提高科研機構創新活動的內部協調集成能力,支持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產業化開發。
四要建立科研機構開放合作的有效激勵機制,全面實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科研和管理人才,推進科研院所與企業和高等學校之間多種形式的聯合,促進知識流動、人才培養和科技資源共享。
五要積極支持省內高等院校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等領域的自主創新。積極爭取和主動吸納國內外重點高校、優勢重點學科參與****省創新體系建設。鼓勵、推動高校與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全面合作,加大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力度。
(三)建設科技管理與服務創新體系
根據新時期科技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科技管理與服務創新體系建設,轉變和加強政府科技宏觀管理職能,做好頂層設計,集中目標,突出重點,強化公共科技服務職能,弱化對競爭性研發活動的具體干預,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推進省、州(市)、縣(市、區)各級科技管理與服務創新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科技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動員組織社會力量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和落實法定財政科技投入等科技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科技工作考核評價、激勵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要強化政府對科技發展的總體規劃部署和宏觀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宏觀協調機制、科技決策機制、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協調互動機制、部門之間統籌配置科技資源機制。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方式,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創造保障條件、優化政策環境、建設科技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上。
二要改革科技評審與評估制度。完善同行專家評審機制,建立評審專家信用制度,加強評審過程的監督,加大專業化科技評審與評估機構的建設力度,擴大評審活動的公開化程度和被評審人的知情范圍,注重對科技人員和團隊素質、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評價,鼓勵原始創新。
三要改革科技成果評價和獎勵制度。要根據科技創新活動的不同特點,按照公開公正、科學規范、精簡高效的原則,完善科研評價制度和指標體系,改變評價過多過繁的現象,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面向市場的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等創新活動,以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及其對產業競爭力的貢獻為評價重點;公益科研活動以滿足公眾需求和產生的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探索以科學意義和學術價值為評價重點。建立適應不同性質科技工作的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科技獎勵制度,減少獎勵數量和獎勵層次,突出政府科技獎勵的重點,在實行對科技成果獎勵的同時,注重對人才的獎勵,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獎。
四要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管理及服務體系。針對科技管理及服務行業功能單一、服務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社團在科技管理及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引導科技管理及服務機構向專業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六、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為確保本綱要各項任務的落實,不僅要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還必須制定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所有政策和措施都必須有利于增強全省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省內外科技資源,有利于科技支撐和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本綱要確定的若干重要科技政策和措施,是針對當前我省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而制定的,隨著形勢發展和本綱要實施進展情況,將不斷加以豐富和完善。
(一)貫徹國家創新政策,建立健全符合省情的自主創新政策措施
1.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政策
全面貫徹國家關于財政、信貸、稅收、政府采購和市場準入等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建立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和創新要素協調發展的機制,實施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組建創新聯盟、產學研聯合體和承擔政府研發任務的政策,加快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實施增強企業內在創新活力的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把獲得專利、商標、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作為企業考核指標。
2.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支持企業采用國家和國際標準,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通過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和重點,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采取積極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開展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把國家和省級重大建設工程作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國家和省級重大建設工程的實施,消化吸收一批先進技術,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產品。
3.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
制定****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綱要,全面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和實施能力。研究提出技術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專利技術產業化和防范、應對國際技術壁壘的戰略措施,為自主創新提供有效支撐。強化省、州(市)、縣(市、區)知識產權工作職能,在機構、人員、專項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重點資助在國內外申請和實施發明專利,支持有開發前景的專利技術實現產業化。建立和完善省、州(市)、縣(市、區)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及應用服務系統、專利預警、維權援助機制,培育一批知識產權檢索、咨詢、、培訓和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中介機構。鼓勵跨學科、跨領域聯合創新,形成一批原創性知識產權,引導企業加強引進創新和集成創新,不斷增強自主知識產權產出能力。完善全省專利、版權、商標等知識產權監管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從業資格制度和社會信用制度。建立專利與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掛鉤、專利投資入股等激勵機制,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能力和保護能力。
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要加強對重要技術標準制定的指導和協調,并優先采用。推動技術法規建設和以企業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促使標準制定與科研、開發、設計、制造相結合,保證標準的先進性和效能性。引導產、學、研各方面共同推進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及優先采用。
4.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
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環境。繼續加強國家和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化基地建設。制定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并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政策。構建技術交流與技術交易信息平臺,對我省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的技術開發與服務活動給予政策扶持。
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農村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新機制。把農業科技推廣成就作為科技獎勵的重要內容,激勵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活動。支持農村各類人才的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對農業科技推廣實行分類指導,分類支持,鼓勵和支持多種模式的、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支持面向行業的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產業競爭前沿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重點加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業信息化、新材料、礦產、冶金、環保、節能等領域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技術工程化平臺、產業化示范基地和中間試驗基地建設。
鼓勵和支持用先進、適用技術對我省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進一步促進我省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和升級。
5.加大科技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力度,提高科技發展的層次和整體水平
進一步樹立全球戰略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有效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全面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使我省的科技在“走出去”和“引進來”上有新的突破,通過擴大科技對外合作與交流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加快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實現重點跨越。對外科技合作項目要向應用開發類和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傾斜,向高新技術企業傾斜,向產學研結合的項目傾斜。繼續推進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引導有條件的州市深化州(市)院、??萍己献鳎云髽I為主體,按照市場機制做大做強一批項目和企業。
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支持在雙邊、多邊科技合作協議框架下,實施合作項目。建立我省與東盟、泛珠三角地區、滇滬等區域科技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與交流。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外科學研究和學術組織,支持我省科技專家、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參與或牽頭組織國內外科學工程。建立培訓制度,提高科技專家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能力,支持科技專家在重要國內外學術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鼓勵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研究開發機構,鼓勵國際學術組織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
6.加強科學和技術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貫徹落實《****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制定《****省科學技術普及規劃》,把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作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積極探索科普工作新形式,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面向農村、社區、青少年,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工作,支持邊遠民族地區建立少數民族科普專業隊伍。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繼續推廣和深化現有的、深受群眾歡迎的科普活動,逐步建立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培訓體系。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和系統性的校內外科學探索和科學體驗活動,加強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能力。
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推動州(市)、縣(市、區)綜合性科普設施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各級科普教育基地縣(市、區)科普長廊等公共設施作用。合理布局并切實加強科普場館建設,提高科普場館運營質量和使用效率。建立科普場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制度,提高公眾的參觀和學習興趣。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加強與公眾溝通交流,繁榮科普創作,打造優秀科普品牌。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創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選題規劃,扶持原創性科普作品。加強對科普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培養更多的科普人才。
建立科普事業的良性運行機制。加強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大型企業等各方面的優勢集成,促進科技界、教育界和大眾媒體之間的協作。推進公益性科普事業體制與機制改革,鼓勵經營性科普文化產業發展,放寬民間和海外資金發展科普產業的準入限制,形成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
1.提高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要求,確保財政用于科學技術經費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充分發揮政府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激勵、引導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開展技術創新與技術集成。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金參與,吸引民間、海外資金等多渠道、多層次的社會化投融資體系,不斷提高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加快技術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產權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建立加速科技產業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更多資本進入創業風險投資市場。鼓勵金融機構對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給予優惠的信貸支持,建立健全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擔保制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條件。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臺,政府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參與科技開發。鼓勵金融機構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
2.調整和優化科技經費投入結構
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政府財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等科技活動,并引導企業和社會的科技投入。加強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以及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和科學技術普及的支持。合理安排科研機構(基地)正常運轉經費、科研項目經費、科技基礎條件經費等的比例,集中力量加大對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類大型科研機構的穩定投入力度。結合政府財力情況,統籌安排規劃實施所需經費,切實保障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順利實施,并繼續加強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積極促進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
3.加強監督管理,提高科技經費投入的使用效率
建立科技計劃與科研項目實施的評價及監管體系、跟蹤問效及監管監察制度,提高科技投入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透明度。建立科研項目(課題)預算評審評估制度、科技經費預算管理項目庫;探索科研項目經費事后補助機制,建立有效的經費監管機制,形成預算監督、內外審計監督和社會公共監督相結合的全程監督機制。按照國家和省級預算管理的規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構筑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我省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重點圍繞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實現科技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重點建設產業科技創新、公共科技服務、自然科技資源保存與利用、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四大平臺。我省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要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相銜接,根據“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借鑒其他省區的成功經驗,制定各類科技資源的標準規范,建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科技條件資源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共享模式,打破當前條塊分割、相互封閉、重復分散的格局。同時體現區域特色,通過有效配置和共享,形成服務于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
(四)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加強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1.加快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專家和創新團隊
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建設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培養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培養和引進若干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加強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人才以及高等院校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注重發現和培養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和科技管理專家。面向國內外聘任一批著名科學家,組建科技發展戰略顧問團,為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和提高全省科技進步水平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改進和完善職稱評聘、突出貢獻專家評審等高層次人才制度,進一步形成培養選拔和引進高級專家的制度體系,使大批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2.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鼓勵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精神。高等院校要適應國家和我省科技發展戰略及市場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及時合理地設置一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并調整專業結構。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培訓,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實用技術專業人才。要在中小學教學中進行科技創新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3.支持企業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
鼓勵企業聘用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并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進行技術開發,引導高等院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多方式、多渠道培養企業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鼓勵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對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實施期權等激勵政策,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具體辦法。支持企業吸引和招聘外籍科學家和工程師。
4.加大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
制定和實施吸引優秀留學人才到****省工作和為****省服務計劃,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建立符合留學人員特點的引才機制。加大對高層次留學人才回****省發展的資助力度,大力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留學人員為****省服務的政策措施。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公開招聘力度,重點實驗室主任、重點科研機構學術帶頭人以及其他高級科研崗位,逐步實行區內外公開招聘。實行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層次優秀科技人才和團隊來滇工作,對境外科技人才實施人才居住證制度。營造引進人才與本地人才和諧共事、合作創新的環境。
5.構建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
倡導拼搏進取、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提倡理性懷疑和批判,尊重個性,寬容失敗。倡導學術自由和民主,鼓勵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膽提出新的理論和學說。激發創新思維,活躍學術氣氛,努力形成寬松和諧、健康向上的創新文化氛圍。加強科研職業道德建設,遏制科學技術研究中的浮躁風氣和學術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