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案

時間:2022-01-12 08:52:41

導語:干部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美麗鄉村,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以文明創建和幸福村落建設為抓手,以城帶鄉、城鄉互促,以點帶面、點面互促,大力開展清潔鄉村建設,加快改善村莊設施條件,全面推進村莊環境整治,保護農村自然生態,培養全民良好習慣,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形成長效保潔機制,努力形成環境優美、生活便利、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鄉村面貌,為把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突出城(集)鎮、村莊、重點流域、鄉村道路和旅游干線等重點,全面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努力實現“六無”(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牽亂掛、亂排亂倒、亂耕亂種)“五好”(建設一批適合山區特點的農村環衛好設施、找到一個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的好辦法、形成一個環衛保潔的好機制、打造一個城鄉好環境、養成一個健康好習慣)目標,建設“生態”、“美麗”和“幸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具體整治任務分解如下:

(一)農村分散住戶環境衛生整治的主要任務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管線亂牽”的現象,開展以家庭為責任主體的分戶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1.垃圾分類處理。在倡導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盡量減少垃圾源的基礎上,引導村民對垃圾分類處理。家家戶戶設置簡易垃圾桶和垃圾填埋坑(集中村落可聯合開挖垃圾填埋坑),建筑垃圾用于鋪路、砌碚填方;可回田垃圾回田改土;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對有害垃圾進行填埋,改變農村亂倒垃圾的習慣。

2.庭院美化。倡導村民清潔屋內屋外衛生,整理或清除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雜物和亂牽亂掛的管線,清理好房前屋后的散水溝,結合庭院經濟對房前屋后進行綠化美化。

3.五改三建。大力實施以戶用沼氣為重點的農村清潔能源建設,推動農村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建沼氣池(化糞池)、建高效經濟園、建現代文明家庭。對所有陰溝、下水道及時疏通改造,農戶灶間、畜禽圈舍的污水要有專門排放管道與沼氣池(化糞池)封閉連通,嚴禁任意流淌,實現雨污分流。推廣以“豬—沼—糧(菜、林、果)”為主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變廢為寶,實現家居清潔凈化、庭院資源再生增值和多級利用。

(二)村莊(村落和集中居民點)環境衛生整治的主要任務

1.整治生活垃圾。積極推動村莊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強化村莊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建立比較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對交通不便、地處偏遠的村莊,在散戶分類的基礎上,對不可回收、不可回田的垃圾采取“戶集中——村莊收集——村莊填埋”模式處理;對人口較集中、距離城鎮較近的村莊,采取“戶集中、村收集、城(鎮)處理”模式處理。要做到路邊、河溝邊、橋邊、墻邊和村委會等公共地段見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村中心河道、水塘、水溝的漂浮物及時打撈。村落和集中居民點可購置具有分類收集功能的垃圾箱(每5-10戶設置1個的標準),也可分戶設置簡易分類垃圾桶。因地制宜修建垃圾池或填埋坑,有條件的村可設置垃圾房,購買垃圾轉運人力車或機運車。村莊垃圾桶箱(房)數量、位置設置要合理,顏色和外形要與村莊風貌協調。

2.整治生活污水。優先推進位于環境敏感區域、規模較大的中心村(社區)和新建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步伐,根據村莊人口規模、衛生設施條件和公共設施布局,配建水沖式公共廁所,原則上每個村莊至少配建1座。要完善村莊排水體系,實行雨污分流。根據地形地勢和區位條件,合理選擇村莊生活污水處理方式,靠近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的應優先考慮接入城鎮系統集中處理;離城鎮較遠,規模較大、居住集中的村莊,生活污水應采用工藝可靠、經濟有效、簡便易行、資源節約的人工濕地等生態處理技術進行相對集中處理。要建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管理機制,保障已建設施的正常運行。

3.整治“六亂”現象。全面清除露天糞坑,整治畜禽散養,拆除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違章建筑物,整治破敗空心房、廢棄住宅、閑置宅基地及閑置用地,整治村莊周圍的無序耕種,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齊干凈,無殘垣斷壁,電力、電信、有線電視、水管等線路、桿線排列整齊規范。

4.提升綠化水平。建設村莊綠化系統,對水塘、溝、渠等適當整治,加以利用。村莊綠化植物配置以喬木樹種為主,盡可能選用鄉土樹種,做到喬、灌、花、草相結合,與庭院經濟相結合,達到綠化、凈化、美化、實用的效果。

5.提升公共設施配套水平。按照宜居村莊、幸福村落創建要求,推進村莊公共活動場地、休閑健身場地建設,滿足村民日常需求。結合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優化配置教育、衛生等資源,強化便民服務、科技服務、醫療服務、就業創業服務、平安服務、文體活動、群眾議事等功能,加快推進清潔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達村到戶。結合地域空間和居民點進行村莊亮化布局,按“節約能源、方便可行、靈活設置、統一管理”的要求,以“交通干線”作為紐帶,以“居民點”作為節點,使“一線多點”亮化工程在夜間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三)重點流域整治的主要任務

重點整治青干河、童莊河、九畹溪、茅坪河、龍馬溪、香溪河、吒溪河(也稱良斗河)、泄灘河八大流域,整治主要內容為:

1.全面清理河面及排入沿河溝渠的有害水生植物、垃圾和漂浮物,達到河岸無雜物垃圾、河面無雜草漂浮物,底清、面凈、岸綠的要求。

2.疏通河道溝渠,拆除障礙物,完善涵、閘、泵站等配套工程,達到河道溝渠暢通,提高河道的引排能力和自凈能力。

3.進一步加強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河流沿線各村鎮要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合理處理,生活污水必須經處理后排放。規模養殖業的生產廢水嚴禁外排,養殖糞便要規范處理,變廢為寶。加強農村飲水水源地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環境。

4.加強河道溝渠整治和保護。加強河堤溝渠建設,禁止在河床內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保持河道清潔、順暢、美觀。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條件,將河坡溝渠空地閑地作為綠化布置的重點,在橋梁兩側、交叉節點等河段兩岸適當種植親水型植物,使河道成為城鄉發展的生態景觀,促進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展現人水和諧的城鄉新氣象。

(四)重點主干線和鄉村道路整治的主要任務

1.主干道路沿線的整治

縣域范圍內的省道、縣道和鄉(鎮)主干道沿線,圍繞“六無”目標針對“六亂”現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管轄誰負責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原則開展綜合整治工作。整治內容與責任分工參照秭政辦發〔2012〕127號文執行。

2.鄉村道路沿線的整治

提高農村公路通行服務水平,改善村莊內部交通及出行條件,對行政村中較大自然村及村莊內損壞的道路和斷頭路進行整修或興建,實現村莊道路通達通暢。鄉村內主干道逐年完成硬化,并合理配套節能照明設施;次要道路及宅間路可采用磚石、沙石等鄉土生態材料進行鋪裝;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村莊道路宜采用傳統建筑材料。道路兩邊水溝、綠化配套到位,“六亂”整治到位,長效管護、保障機制和辦法落實到位。

(五)縣城和集鎮整治的主要任務

1.縣城整治的主要任務

以“全國文明縣城”創建為抓手,全面搞好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主要內容為:

(1)加快重點市政工程建設。推進等改造工程,建成縣城垃圾處理場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2)加快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在城市綠化中,要見縫插綠、立體布綠,加強城區現有綠地保護,開展綠化帶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綠化覆蓋率。尤其要加大對破產企業和無物業管理住宅小區的庭院綠化和環境整治力度,使這些小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在城市亮化上,要大力實施“亮化工程”,盡快在城區形成路燈照明為基礎、商業門店亮化為主體、高層建筑亮化精品為點綴、廣告亮化為補充的亮化效果。對城市居民集中的小街小巷和背街背巷也要實施亮化工程。

(3)完善居民生活設施建設。重視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和九里工業園區的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嚴厲打擊違法建設行為,特別是要把居民小區生活設施的完善、生活環境的改善、小街小路的修繕作為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為居民生活的方便舒適創造條件。要加大環衛設施投入力度,修繕城區垃圾房站,補充主要街道果皮箱。要集中力量著力解決好社區室內文化活動場所缺乏和綜合性室外宣傳欄不足等問題,適當設立群眾讀報欄。

(4)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基層安全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嚴厲打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凈化社會風氣,預防和遏制重大惡性治安事件的發生,控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案率,為市民營造安居樂業的工作、生活環境。抓好安全生產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杜絕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5)抓好市容環境整治。要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創新管理辦法,采取有效措施,推進“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落實,確保責任書簽訂率100%。重拳整治城市“牛皮癬”,收繳器具,端掉窩點,處罰違章人員。規范城區經營秩序,嚴禁在城區主次干道上擺攤設點、占道經營、亂設廣告牌和標語,對沿街出店經營和市場外溢現象進行治理整頓。對流動攤販實行定點、定人、定經營面積、定經營范圍、定經營時間、定衛生保潔,統一經營設施規格,嚴禁攔路設攤、沿途叫賣。

(6)加強交通秩序整頓。完善城區交通標識,合理規劃布局臨時停車點;加強號牌管理,堅決取締非法營運的面的、出租車;所有車輛要按指定線路和指定地點行駛、停靠,堅決制止和依法處罰亂停亂靠現象。

(7)突出城市個性,努力打造特色優勢。一是要弘揚屈原文化。要持之以恒地開展以屈原文化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屈原文化在中華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大放異彩。二是要挖掘歷史文化。三是要弘揚移民文化。四是要培育地方文化。

2.集鎮整治的主要任務

以全縣中心集鎮為重點,開展集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各鄉鎮根據集鎮基本條件,分區域、分類型指導推進環境整治。要注重城鄉、區域環境連線連片整治,注重旅游等窗口地帶公共服務、商業設施、經營服務場所等空間環境與村莊環境同步整治,整體塑造自然協調的空間形態和鄉土生態的獨特風貌。著力提升公共設施配套、綠化美化、飲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達、建筑風貌特色化和集鎮環境管理水平,主要內容為:

(1)加強環衛工作。加強環衛人員的管理,健全環衛保潔制度,實行環衛工作日清掃、分段包干管理的工作責任制。科學合理規范設置垃圾投放點,在主干道兩側每100米設立垃圾投放點,對于集中居民點每50米設立垃圾箱,對于主要地區設立垃圾池,并及時清運垃圾。搞好集鎮污水處理的運行和維護。

(2)加強對集鎮車輛的管理整治。規范集鎮主干道車輛的管理停放,設置臨時停放點,劃定車輛停車線,進一步加大對亂停亂放的整治力度,公交車輛集中定點停靠。對社會車輛進行規范管理,要求定點停靠。

(3)加強對出店經營及流動攤點整治。對街道兩側的出店經營進行全面清理整治,流動攤點實行歸行入市。

(4)加強對房屋建筑市場的管理整治。對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的臨街建房戶要做到建筑材料堆放整潔、美觀,無污水橫流,沙石、鋼筋等建筑材料不擠占街道路面。依法處理未經批準的違章建筑。

(5)加強溝渠和河道清理。定期對集鎮范圍及其周邊溝渠和河道進行清理,重點清理有色垃圾和淤積物。溝渠和河道兩旁設置垃圾池,做到垃圾不入溝、污水不橫流。

(6)加強街道硬化美化。對主街道進行綠化和硬化改造,街道兩側設置花壇、圍欄,統一規格,統一模式。對道路兩側的桿、線、管和經營戶門頭牌、廣告牌進行統一規范,對公共亮化設施進行完善。

三、處理模式

(一)垃圾的處理模式

1.垃圾的分類與處理

(1)可還田的垃圾。包括廚房余物、爛果子、果皮、菜葉、渣草、畜禽糞便、煤灰、渣土等,可投入沼氣池內進行發酵,也可以自行堆肥處置,或者直接還田還林。

(2)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廢紙、廢舊農膜、廢棄包裝物、廢金屬等,由戶分選后,由廢品回收人員收購,進行再利用。

(3)建筑垃圾。包括廢棄磚瓦、水泥塊等,可用于鋪平道路、禾場、填方等。

(4)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玻璃瓶渣、農藥瓶袋、皮鞋、膠鞋以及廢棄衣物等,由農戶、村落、村委會因地制宜進行填埋,縣城、集鎮周邊村應盡可能將垃圾收集后送縣城或鄉鎮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置。可燃燒垃圾可送到有焚燒爐灶的工廠焚燒利用,在安全前提下也可就地焚燒后填埋。電子、電池和醫療垃圾由戶分類、村收集,縣鎮兩級集中妥善處理。

2.簡易垃圾填埋坑的選址、建設與管理

(1)選址

垃圾填埋坑選址應符合村莊規劃,遠離農業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交通主干道兩側、兩邊、坡區和居民區上風口地段。

(2)建設

垃圾填埋坑應建設簡易的防洪溝、截污溝,四周擋墻和維護結構。戶用填埋坑每個不低于2立方米容積,村落公共填埋坑每個不低于20立方米容積。

(3)管理

垃圾填埋坑按照“誰建設、誰使用、誰管理”原則進行管理維護。垃圾填埋坑應定期進行殺毒、滅蚊、滅鼠、覆土碾壓。填滿后,應覆土50cm,植樹種草綠化。先前的垃圾填埋坑填滿后再建新的填埋坑。村落、村公共垃圾填埋坑分別由村落理事會、村委會負責建設與管理。

(二)污水的處理模式

為凈化農村環境,全面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參照《中南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試行),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指導意見:

1.散戶污水處理模式

散戶居民分養殖戶和非養殖戶。養殖戶生活污水處理宜采用8-10m3沼氣池進行處理,非養殖戶宜采用5-8m3三格式化糞池進行處理,沼液、沼渣、化糞池廢水應還田還林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經庭院濕地處理后外排。每戶濕地面積宜控制在8-15m2,植物盡量選用美人蕉、香根草、蘆葦等鄉土品種,雨水與污水嚴格分開,嚴禁雨水進入化糞池或沼氣池。污水處理設施由散戶負責運行、管理和維護。

2.村莊污水處理模式

村莊是指農村居住相對集中的居民點或村落。一般住戶在10戶以上,污水應經雨污分流后,集中處理。處理工藝應因地制宜選用無動力或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人工濕地、氧化塘和生物濾池等。污水處理設施由村落理事會或村委會負責建設、管理和維護。設計處理規模按照250升/人·天計算,選址應選在村莊的下風向,排污口應遠離飲用水源地。在城鄉結合部宜鋪設污水截留管網將污水收集到就近城集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

3.規模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模式

規模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是指農村養殖大戶或規模化養殖場廢水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應遠離農村集中居民點和飲用水源保護地500米以上,養殖廢物實行干濕分離后,廢水采用大型沼氣池進行處理,沼液、沼渣應全部進入農田回用。對位于居民點和水源保護地附近的現有畜禽養殖,要出臺政策,逐步進行改造或關閉、搬遷。

4.工礦企業廢水處理

工礦企業廢水應嚴格按照項目環評和環境管理部門要求,自行處理達標后排放,嚴禁廢水未經處理直排,污染環境。

四、原則措施

(一)工作原則

1.堅持全面覆蓋、普遍受益。努力實現活動兩個“全覆蓋”,即所有行政村和農戶全覆蓋、環境衛生整治城鄉全覆蓋,讓居民群眾普遍受益。

2.堅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提超出群眾承受能力的要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圍繞農民群眾所關心的改善農村環境問題,興辦一兩件力所能及的實事,嚴防增加農民負擔和新增村級債務,要長期堅持、分年分類分階段解決問題。

3.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鄉(鎮)、村委會是實施“三萬”活動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農民群眾是清潔家園的建設主體,要充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自覺投身到活動中來,自主籌資投勞,建設美好家園。

4.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鄉(鎮)、村基礎條件和區位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地選擇實施項目和垃圾、污水處理運行模式。經濟條件好的,可以適當提高標準;工作有基礎的,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拓展;經濟條件較差的,要選擇一些基礎性的項目。要因地制宜創建保潔管護長效機制。

(二)工作措施

1.以城帶鄉、城鄉互促。充分發揮縣城、集鎮、村莊的窗口與引領示范作用。縣城要以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為抓手,搞好縣城、重點流域、主要干道和旅游線路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各鄉鎮要把集鎮及其周邊村莊、主干道、水源保護區以及規模養殖區納入重點綜合整治區域。

2.以點帶面、點面互促。努力實現戶戶有整治效果,組組(社區、村落)有示范戶,村村(居委會)有示范點(村落、社區、路街),鄉鎮有示范村,縣里有示范片。縣里的示范片沿“五線”展開,即從廟咀至三峽竹海風景區建東大道公路沿線(含建東大道主干道至三峽翻壩高速茅坪出口處、長嶺隧道口的接線段)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從茅坪曲溪至九畹溪漂流風景區(含風茅路主干道至九畹溪漂流終點段)主干道沿線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由縣交運局牽頭;從聚集坊到文化村的334省道沿線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由縣住建局牽頭;境內香溪河沿線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由縣環保局牽頭。縣直相關部門和相關鄉鎮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管轄誰負責、依法依規治理”的原則,積極支持配合牽頭單位的工作。

3.整合資金、統籌建設。此次活動涉及面廣、任務艱巨,資金需求量大,各鄉鎮、縣直各單位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情況,廣泛籌措資金。以縣、鄉(鎮)為主體,在不改變資金渠道、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本著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統籌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則,將各方面籌措的資金捆綁起來、集中投入,以獲得最大效益。

4.分級負責、落實責任。各地各單位要按照工作分級負責、資金分級籌措的要求,加大組織發動、資金籌措、項目實施的力度。要對活動開展全過程和實際成效加強檢查督辦,嚴格結賬兌現。

5.有機結合、協同推進。“三萬”活動與“幸福村落”創建、以“衛生星”為基礎星的“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有機結合,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與冬季農業綜合開發有機結合,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互相促進。

6.健全機制,長效治理。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擊整治、注重長遠,鞏固環境整治成果,持續改善村莊環境。在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的基礎上,明確縣、鄉(鎮)、村、戶的責任區,建立分級負擔、各負其責、適合不同區域的農村垃圾與污水收集、清運、處理模式和體系,結合“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和“幸福村落”建設,形成定期檢查評比通報制度,不斷創新、健全長效保潔機制。

五、實施步驟

全縣環境衛生綜合突擊整治工作分三個階段推進。

(一)宣傳發動,籌措資金。

1.縣、鄉(鎮)、村通過分別召開“三萬”活動暨全面推進幸福村落建設動員部署會,使全縣干部群眾掌握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工作任務、操作規程及技術要求。

2.各工作組迅速進村入戶,采取召開村民會議、黨員干部座談會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政策,充分做好思想發動工作,動員農民群眾籌資籌勞,積極參與村莊環境整治。

3.各工作組會同鄉(鎮)、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選好整治項目,搞好規劃設計,制定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完善村規民約,指導農戶整治美化庭院環境衛生。各鄉鎮要在各村規劃的基礎上制定全鎮的環境衛生整治方案。

4.積極組織開展“支農惠民行動”。動員機關干部、企業、民間組織以及農村回歸創業人員等開展捐贈活動,廣泛籌集村莊環境整治資金。

(二)組織群眾,開展整治。

1.按照全縣總體部署和鄉(鎮)、村環境整治規劃,充分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組織實施整治項目,全面啟動農戶庭院環境衛生整治美化活動。縣城和鄉鎮集鎮的環衛整治和文明創建工作同步推進。

2.引導農民群眾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劃定環境衛生責任區,落實責任人,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制定適合分散住戶、集中村落、城郊村、邊遠村等不同區域的污水、垃圾收集、貯運、處理辦法與運行機制。

(三)檢查驗收,總結表彰。(2013年2月22日至3月5日)

1.做好建設項目的驗收兌現工作。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鄉鎮自查驗收的基礎上,由各項目主管單位采取聯合驗收的方式對各地“三萬”活動中完成的村莊環境整治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對驗收合格的給予項目實施單位兌現獎勵補助資金。

2.分級開展“四個一批”的評比表彰和授牌活動。在活動結束時,由各村委會按5%左右的比例評比表彰一批清潔文明戶、評比授牌一至兩個清潔文明社區或村落;鄉鎮按10%左右的比例評比表彰一批環境衛生整治先進村;縣按一定比例評比表彰一批“三萬”活動駐村工作組、工作隊員和先進鄉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縣“三萬”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也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鄉鎮要對本地區村莊環境整治工作負總責,要把這項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層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職責分工,切實加大統籌推進力度。

(二)強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大村莊環境整治資金的投入,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要進一步整合和利用現有各類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集中投入,形成合力,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發揮資金利用最大效益。二是加強政策支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嚴格執行各項惠農政策,在用地、信貸、規費減免等方面支持村莊整治工作。落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政策,保障村莊建設整治用地需求。研究有關生態補償、農村廢棄物能源化以及有機肥推廣應用等方面的優惠補助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農民群眾進行村莊整治的積極性。三是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采取村集體積累補助、城鄉結對幫促、村企結對掛鉤、社會募集、市場化運作等多種方式拓寬資金來源。

(三)提供技術保障。抽調縣環保局、住建局等部門人員組成技術指導組,負責制定《全縣村莊環境整治專項工作方案》、《全縣“三萬”活動及村莊環境整治項目驗收辦法》等技術文件,會審各鄉鎮上報的實施方案和建設項目,開展技術指導和項目檢查驗收等工作。組織開展基層干部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技術培訓,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村莊開展示范,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探索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資源環境條件下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的有效途徑。

(四)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強化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村莊環境整治、維護和長效管理中來,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村莊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五)建立長效機制。“三萬”活動期間,縣“三萬”辦將按照活動方案分階段加強檢查督辦,確保完成村莊環境整治任務,順利通過考核驗收;活動結束以后,把村莊環境整治納入城鄉統籌、科學發展、黨政領導干部實績等考核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