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5 04:17:20

導語: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意見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鎮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今年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市縣扶貧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工作要求,深化落實“三個到位、志智雙扶、兩表公開、兩表認定”,開展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沖刺三大行動,突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狠抓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全面完成80人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努力實現全鎮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縣前列目標。

一、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

1.加強動態管理。建立精準識別常態化工作機制,把精準識別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綜合考慮家庭經濟收入與支出的平衡,以及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情況,進村入戶,開展拉網式篩查,尤其是對非貧困戶仍住土坯房戶、低保戶、殘疾人戶、有大病患者戶、老年人戶、分散供養五保戶等六類人員,按照“七清四嚴”已作“清退”處理以及返貧對象,全面篩選一遍。對于屬于自身生活相對困難但又達不到貧困戶識別標準的“邊緣戶”,要界定標準、明確程序,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出臺具體的幫扶舉措,防止成為新的貧困人口。建立精準識別責任制,實行鎮黨政主要領導、第一書記、村主要干部等核查人員簽字背書,作為今后國家、省市縣檢查時追責的參考依據,確保精準識別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應納盡納。

2.完善基礎資料。建立精準扶貧信息管理隊伍,充分發揮鎮村扶貧工作站(室)專職管理職能,鎮固定落實2名專職人員,每個村要固定落實1名專職人員,負責精準扶貧信息數據網上錄入和信息報送。對于發現存在國扶、省扶系統信息缺項、漏項、系統數據邏輯錯誤、信息不完整等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全部整改到位。進一步建好貧困戶臺賬,準確反映貧困戶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和幫扶成效。規范村級精準扶貧檔案,逐步實行掛圖作業電子化管理,力求做到精準識別、因戶施策、脫貧退出、鞏固提高、返貧動態“五個真實可靠”。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大數據APP、社會扶貧網APP對全鎮扶貧干部、幫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使用全覆蓋,發揮信息功能。

3.提高脫貧質量。堅持一手抓貧困人口脫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加強對已脫貧人口的跟蹤評估,定期入戶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對退出不達標、脫貧不穩定以及因各種因素返貧的及時返貧納入。落實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減貧不減力度的要求,繼續強化對已脫貧人口幫扶,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嚴把退出時序、退出標準、退出程序、核查比對、評估檢查“五個關口”,確保脫貧人口穩定達到“兩不愁、三保障”要求。進一步壓實縣鎮村三級在脫貧驗收中的責任和相關行業部門單項驗收責任,杜絕“數字扶貧”“造假扶貧”“斷崖式脫貧”問題發生,對精準脫貧失責問題進行倒查追責。

二、在兩不愁三保障上下功夫,促進脫貧攻堅政策落地

(一)大力推進產業扶貧

4.培育壯大穩定增收產業。進一步拓寬和深化“2+2”產業扶貧模式,繼續落實好資產收益、肉牛養殖、光伏等三大產業與貧困戶對接。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作用,選擇2-3家龍頭企業或種養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貧困邊緣戶)”或村干部與能人帶頭領辦和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愿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等模式,全面提高貧困農戶發展產業的參與度和組織化程度,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邊緣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深度貧困戶再覆蓋。全面完成黃塘村“十三五”貧困村100kw光伏電站建設并網發電。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導,產權歸村集體,規范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建設管理,收益通過設置公益崗位扶貧、產業獎補等方式分配,推動貧困戶穩定增收,防止養懶漢。同時配合縣,做好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在6月底前完成并網發電,項目扶持對象原則上應主要為失能弱能的深度貧困戶,按照每戶對應30千瓦確定建設規模,項目投資中政府投入按照確保戶均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折算入股比例,政府持股所分配的光伏發電收益由縣統籌,全部用于扶貧對象,持續收益應達20年。

5.繼續落實和創新創業扶貧政策。大力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把邊緣貧困戶納入金融扶持,開展貧困戶和邊緣貧困戶全面授信評級,實現貧困戶和邊緣貧困戶“應貸盡貸”。大力推廣“電商+”扶貧模式,繼續在黃塘貧困村新建電商扶貧站點,打造電商扶貧精品點,幫助貧困村、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加速推進旅游扶貧產業,利用朱家村金灘古林旅游點,吸納更多旅游人口,增加貧困戶收入渠道。建立貧困戶創辦微型企業扶持政策,優先給予微型企業創業補助和后續扶持資金補助。

(二)深入實施就業扶貧

6.加強“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充分發揮“就業扶貧車間”扶持政策作用,積極引導、支持、規范“扶貧車間”掛牌運營。全鎮要建立2個以上比較規范的扶貧車間,對吸納不少于5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與其簽訂6個月及以上勞動合同、累計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且工資待遇不低于當地工資標準的就業扶貧車間,每吸納一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按年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獎補。對吸納5名及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的扶貧車間,每年在整合扶貧資金中再一次性獎補1萬元。

7.開發就業扶貧專崗。按照扶貧專崗吸納貧困勞動力總數的比率在6.6%-10%之間開發扶貧專崗,統籌農村保潔、保綠、道路維護、森林守護等各項公益工作,開發一批保潔員、護林員、圖書管理員等適合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的崗位,優先用于安排大齡、殘疾、深度貧困人口,落實400元/月.人的崗位補貼。每個扶貧車間給予2-3個公益性崗位名額,重點安置身有殘疾、有部分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又無法在外務工的貧困人員。

8.強化就業創業服務。落實鎮農村實用技能培訓100元/人·天及貧困人員培訓生活費補貼30元/人·天,參加就業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并積極求職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500元/人的求職補貼。進一步強化扶貧對象的創業服務,降低創業貸款門檻,簡化扶貧對象自主創業貸款手續,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給予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扶持,個人創業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10萬元,合伙和組織起來創業的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80萬元。加大創業補貼力度,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初次創辦企業且穩定經營6個月以上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幫助扶貧對象實現創業就業。

(三)筑牢兜底保障扶貧

9.加強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結合低保提標提補和年度審核工作,全年開展兩次農村貧困群眾排查摸底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銜接,新增低保指標向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邊緣戶傾斜,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從低保人口中識別,一戶2人以下型(含2人)全部納入低保,一戶3人以上(含3人)的至少有2人納入低保保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按戶保障比例達到戶均2人及以上。

10.提高臨時救助的針對性。進一步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適當提高救助標準、優化救助程序、增強救助時效,著力完善臨時救助對貧困群眾的救急救難功能。發揮特別救助制度的作用,提高農村貧困群眾抵御突發風險的能力,緩解農村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返貧問題。對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境的貧困群眾及時實施“救急難”,完善主動發現和快速響應機制,及時把新增出現的困難群眾納入相應的社會救助制度。

11.推進農村低保提標增效。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街接、扶持脫貧與防止返貧并舉并重。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穩步提高農村低保和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確保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家庭穩定實現“政策性”脫貧。對失能弱能貧困人口,摸清底數,應保盡保兜牢保障底線。

(四)著力提升健康扶貧

12.提高醫療救助服務水平。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落實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全覆蓋,進一步筑牢“四道保障線”,確保所有貧困戶住院醫療費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探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對全鎮發生的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的低保、貧困對象和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貧困邊緣戶,暢通急救綠色通道。推廣精準扶貧意外保險項目,縣統一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實現全鎮貧困人群大病救助保險全覆蓋。

13.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完成黃塘貧困村建有1所公有產權衛生計生服務室并實現規范化管理。縣、鎮二級公立醫療機構設立扶貧床位,二、三級醫療機構設置扶貧病床應占總床位的5%左右,鎮衛生院設置扶貧病床不少于2張。按照農業人口1.2‰比例配置鄉村醫生。對無鄉村醫生的行政村,由鄉鎮衛生院設立醫療點,派駐醫務人員開展巡回醫療,實現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開展鄉村醫生免費訂單定向培養、學歷提升、崗位培訓,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切實加強鄉村醫生執業管理和服務質量監管,強化培訓。

14.實行就診惠民便民政策。進一步摸清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底數,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開展免費簽約服務,建檔率、簽約服務覆蓋率均達到100%。全面落實縣域住院“先診療后付費”、醫療費用補償“一站式”即時結算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三個一批”,全面推進貧困人口重大疾病專項救治,專項救治信息臺賬患者的救治比例達到50%以上。對長期臥病在床,需要護理的失能貧困患者統一認定,登記造冊,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照護補貼。

(五)精準落實教育扶貧

15.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加強學籍管理系統數據與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動態街接,建立義務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學校校長與鄉鎮屬地雙負責制度,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教育資助政策。持續開展圓夢助學活動,對因病因殘無法隨班就學的,定期送教上門,對厭學的貧困學生,做好關愛和勸學工作,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學生無因貧輟學。

16.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認真實施全面改薄項目政策,改善學生學習生活運動環境,統籌利用農村中小學閑置校舍、村級服務中心閑置房屋,在有需求的貧困村新建或改擴建幼兒園,達到1500人以上規模村有幼兒園,使貧困家庭適齡幼兒能夠就近入園。

17.完善定向培養招生政策。縣繼續實施初中畢業年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實施定向培養人才的政策。在中招師范“三定向”招生指標中切出不低于20%的名額(具體辦法見中招規定),專門用于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對報考中招水利、農業“三定向”的建檔立卡戶子女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

(六)扎實推進安居扶貧

18.全力推進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農村土坯房排查摸底,掌握全鎮土坯房和住土坯房人員情況。堅持“拆舊建新”和“一戶一宅”原則,完成所有農村危舊土坯房全面拆除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困難群眾無安全住房的全部納入2018年安居工程計劃。做好對住在土坯房的貧困邊緣戶摸底工作,按照“不讓一戶農戶住土坯房”的要求,全面完成貧困邊緣戶C級危房加固改造和D級危房改造建設。

(七)深化落實生態扶貧

19.健全生態補償扶貧機制。堅持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和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配合縣繼續在全鎮組織實施林業生態重點工程項目,優先將項目實施范圍覆蓋到貧困農戶,提高貧困戶補償收入、勞務收入和造林收益,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

三、在貧困村提升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退出質量

20.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對黃塘貧困村村莊整治成效實施“回頭看”,進行再排查、再梳理,切實鞏固村莊整治成果。將符合美麗鄉村建設列點標準而未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部列為2018年美麗鄉村建設點,大力推進“七網三改”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要求,打造貧困村美麗鄉村精品示范點。

21.實施集體經濟提升工程。鼓勵支持村委會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和幫扶資金,采用集體自辦、能人領辦、入股聯營等方式,興辦經濟實體,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以合法合規方式將分散閑置農地回流到村級集體,通過招商引資、規模經營,發展村集體經濟。探索將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和投入形成的資產,以村集體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經營狀況比較穩定的合作社、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增加集體收益。著力推進貧困村公共事業、社會治理、社會服務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短板,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22.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按照“高標定位、高點規劃、分步實施”原則,統籌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實際需求三方面因素,將區域特色、綠色發展融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圍繞“道路暢通、村容整潔”要求,切實改善村容村貌,打造更加優美、整潔、有序、文明、舒適的人居環境。加快實施貧困村內巷道硬化、入戶道路硬化、農戶庭院美化“三化”工程,集中解決道路難行、院落破舊、垃圾亂放、人畜混住、生活方式落后等突出問題,持續推進畜禽污染防治和中小型畜禽養殖企業綜合治理,引導群眾建規范房、用衛生廁、除不良陋習。

四、在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激發精準扶貧活力

23.提升脫貧內生動力。加大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結合力度,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文明信用農戶”“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評比。在《通訊》、縣電視臺、政府網、微信公眾號、工作簡報等平臺開辟專欄,宣傳扶貧成效和脫貧典型故事,大力宣傳正面典型。強化正向激勵機制,在幫扶資金安排上正向引導,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激發貧困戶脫貧信心和內生動力,促進自立自強和自主脫貧。實行反向約束措施,對“因懶致貧、因賭致貧、因婚致貧、因子女不贍養老人致貧”等精神貧困問題,成立村道德委員會,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負面清單,對明確拒絕贍養老人的,列入黑名單,全方位限制生產、生活和經濟活動。

24.強化扶貧資金支撐。制定2018年涉農扶貧資金整合方案,按照國家二十項、省十五項資金項目整合的要求,做到應整盡整,全面建立“涉農資金整合扶貧項目庫”。規范項目資金安排、實施、使用,完善項目檔案管理和招投標、公示公告制度,明確管理責任。各部門制訂年度資金項目計劃安排,優先確保傾斜支持脫貧攻堅的需求。完善政策性扶貧融資平臺,創新金融扶貧機制,根據年度扶貧項目金融信貸需求,加大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落地,強化金融扶貧保險舉措。配合縣完善脫貧攻堅規劃項目庫建設,兼顧非貧困村,暢通年度扶貧工程項目“綠色通道”,加速扶貧資金拔付使用,加快扶貧項目推進實施進度。

25.推進資金績效改革。圍繞扶貧資金改革創新要求,充分利用第三方機構獨立性和專業性優勢,著力構建社會機構參與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將扶貧項目、水庫移民項目全部納入第三方機構監理和審計范圍,確保扶貧項目質量和效率。對2017年所有整合資金項目要進行拉網式排查,補充完善撥付程序等相關資料,按照“公布地點公眾化”“公布形式專欄化”和“公布內容通俗化”的要求進行項目公示公告。對扶貧項目檔案資料缺頁、隨意涂改、代替簽字、邏輯不符等情況,安排專人逐一整改到位,嚴把項目報賬審核資料關,規范檔案建設,做到一項一檔,資料齊全。

五、在動員各方力量上下功夫,完善大扶貧工作格局

26.落實結對幫扶。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2014年—2016年已脫貧貧困戶、2018年新增貧困戶由鎮安排干部結對幫扶(若鎮干部結對幫扶對象超過6戶的,超過部分的貧困戶則由掛點鎮直單位安排干部幫扶),已納入2017年“321”結對幫扶的維持不變。每名干部幫扶貧困戶戶數原則上不超過6戶,凡幫扶干部在縣內調動的,幫扶對象不變,調動到縣外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安排人員對接。加強第一書記管理,重選派、重機制、重培訓、重考核,根據各村工作情況予以適當調整,第一書記原則上每個季度有效工作時間不少于50天。實施痕跡管理法,規范幫扶手冊和登記證填寫,已脫貧的貧困戶原則上每月1次以上,未脫貧的每月2次以上幫扶記錄。幫扶責任人重點推動“一戶一清單”幫扶計劃落實,為貧困戶辦實事好事。

27.加強駐村幫扶。2018年縣直幫扶單位掛點鄉鎮與2017年的安排一致,保持不變。貧困村必須安排2個單位幫扶,其它掛鄉鎮單位優先安排在貧困人口比較多、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非貧困村,具體安排由鎮與掛點的縣直幫扶單位協商確定。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充分利用定點扶貧部門單位的優勢,有針對性地爭取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8.開展社會幫扶。繼續實施“百企幫百村”行動,發揮社會扶貧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將實力突出和與農村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企業調整到貧困村結對幫扶,以市場化手段為主、慈善捐助為輔,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促進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啟動“百企幫千戶”工作,發揮學校、群團、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社會組織作用。重點深化社會扶貧網推廣工作,圍繞“三度”即:用戶的活躍度、群眾的參與度、幫扶的精準度,大力提升社會扶貧網統籌整合社會幫扶資源功能。

六、在組織服務上下功夫,提供脫貧攻堅保障支撐

29.強化組織保障。要充分發揮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繼續強化十三個專職領導小組決策部署、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檢查考核的職能。進一步壓實行業部門和鎮脫貧攻堅責任,縣、鎮、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建立行業部門、鎮、村定期述職和考核監督機制,堅持一季一調度、半年一檢查、一年一考核。繼續完善鎮、村扶貧工作室規范化建設,確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30.強化調研督查。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影響脫貧攻堅成效的突出問題。建立脫貧攻堅督查制度,配合相關行業部門成立綜合督查組,加大對行業部門工作落實、扶貧資金監管、涉農資金整合、農村危房改造、駐村幫扶等重點工作進行對接,促進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地。

31.強化能力建設。著力加強扶貧一線黨員干部培訓,以增強理想信念和提高能力素質為目標,抓好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村干部等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發揮農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著眼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任務,加強對扶貧系統干部、行業扶貧干部、駐村幫扶干部和鎮村干部的培訓力度,全力提升各級干部的業務能力及實際工作水平。利用村“兩委”換屆契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搭建黨組織推進脫貧攻堅有效平臺,全面升級改造完善村級陣地建設。

32.強化輿論宣傳。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把加強扶貧開發宣傳作為扶貧攻堅行動的重要抓手,多層次、多形式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扶貧開發方針政策。深入挖掘宣傳精準扶貧代表人物、典型事例,及時總結提煉各村可推廣、可借鑒的典型經驗以及特色亮點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總結扶貧開發經驗,展示扶貧開發成果,積極宣傳扶貧開發典型。認真組織開展“10.17”扶貧日系列活動。建立健全重大涉貧事件處置反饋機制,加強扶貧輿情管理。

33.強化作風建設。結合扶貧領域作風建設,配合縣紀委監委、審計、財政、扶貧等部門定期不定期開展扶貧領域項目資金專項督查,嚴肅查處隨意貪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持續開展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專項行動。認真辦理“12317”扶貧監督電話和群眾來信來訪舉報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