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28 04:17:00

導語:紡織工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紡織工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戰略部署,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保持我市紡織工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產業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產業現狀。紡織工業是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為滿足大眾衣著消費、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出口創匯、推進城鎮化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產業體系比較完整。2008年底,全市紡織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444家,從業人員11.89萬人,完成工業增加值18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631億元,實現利稅74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8.5%、15.7%和19%,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市工業的第3位。目前已形成以棉紡織、化纖、印染、服裝為主,兼有產業用紡織品、紡織機械器材、家用紡織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裝備水平有所提升。通過實施搬遷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增加清梳聯、氣流紡、自動絡筒機數量,改造細紗機牽伸部分,新增緊密紡等新型紡紗設備,提高了設備水平和成紗質量,實現了產業升級。產品結構日趨合理。紡織品所用原料由過去的以棉、滌為主,變為目前的棉、麻、彩棉、竹纖維、天絲、功能性纖維等多種纖維,產品由過去一般面料向功能性面料發展,深加工產品比重有所提高,服裝和產業用紡織品產量增長迅速。

但在紡織工業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不容樂觀。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國有資本退出遲緩,全市紡織服裝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所占比重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規模總體偏小,特別是縣域小紗廠、小布廠、小印染廠等大多為家族式企業,缺少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大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緩慢,除紡織服裝基地和辛集皮革服裝比較集中外,多數企業布局分散,沒有形成集聚效應,產業競爭力不高。產品結構層次偏低,以棉紡織初加工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高附加值的印染、服裝、產業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等比重明顯偏低。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市場影響力不大,產品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市紡織服裝業研發投入比例僅為銷售收入的0.5%左右,遠低于先進地區的3%的投入比重,與發達國家5%的差距更大,研發投入不足,嚴重阻礙了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影響了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二)面臨形勢。雖然我市紡織工業經過多年調整和發展,產業層次已經有了較大提升,但面臨的形勢仍很嚴峻。能源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人民幣匯率不斷趨升,使企業盈利水平持續降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出口環境日趨惡化,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增加,吸納就業人數下降,紡織工業困境加劇。但是,紡織工業作為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國家、省及時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我市紡織工業調整與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隨著國民收入提高等各項措施的落實,必然拉動國內需求的增長。因此,今后三年,抓住國家調整和振興紡織工業的機遇,進一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增加創新能力,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已成為全市紡織工業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

(三)發展思路。以國家規劃、省實施意見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存量調強、增量調優,名牌帶動、產業聚集,加快改制、做強做大”的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行業發展后勁。加大招商力度,引進領軍企業,實現投資多元化。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產業整體水平。以紡織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集群經濟,推動全市紡織工業發展。

(四)發展目標。總體實力增強。到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5億元,年均增長20%;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80億元;利稅達到185億元。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80億元,力爭實現四年翻番。

創新能力提升。組建和完善省級以上技術開發中心2個,爭創國內名牌2個,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

節能減排顯著。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年均下降4.7%、3.6%、3.1%。

三、主要任務

(五)圍繞國家重點方向,加快發展三大領域。積極發展高檔及新型面料。大力推進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功能化纖維混紡、交織面料的生產;加大高支毛精紡面料、半精紡面料及絲麻類產品的開發力度。印染行業重點發展差別化、功能性高檔紡織品、新型纖維面料和多組分纖維面料。重點支持*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大東紡織印染集團、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整體改造優化升級、*市鵬輝紡織有限公司新型高檔服裝面料、河北業盛源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牛仔布生產線搬遷改造、*潤泰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整體搬遷改造及產業升級、*常山一印新型纖維面料染整、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天竹纖維3萬錠渦流紡紗線等項目。

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大力推動自主研發和國際先進技術引進,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紡織機械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紡織機械技術裝備自主化。提高傳統紡織關鍵整機的技術水平,加快產業用紡織機械開發和產業化,加強高效、連續、短流程等節能減排染整設備和能源、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提高可靠性為切入點,加大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配套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力度。重點支持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新型精梳和紡紗機械產業化、*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產業用紡織品特種織機產業化等項目。

加快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大力推進產業用紡織品新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土工格柵、高強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復合材料,耐高溫過濾材料,節水灌溉、儲水和緩釋包裝等農用紡織材料,多功能篷蓋材料和膜結構材料,風力發電葉片、航天和航天器預制件材料。加快手術衣、床單、口罩、手套、紡織仿生器官等醫用紡織材料和制品開發。重點支持河北益康針棉織有限公司、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優勢企業。著力建設河北益康針棉織有限公司辮帶式水處理填料等項目。

(六)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紡織工業園區發展。重點建設正定紡織服裝基地、辛集皮革服裝基地、晉州紡織園、*卓達服裝產業園“兩基地兩園區”。正定紡織服裝基地以*常山股份公司為龍頭,在整體搬遷改造中優化升級,重點發展新型高檔紡織品。辛集皮革服裝基地以束蘭、西曼公司為龍頭,引進先進工藝,提高附加值,重點發展皮革服裝及飾品。晉州紡織園以凱利、譽達等企業為依托,實施改造、整合、提升,提高綜合競爭力,重點發展紡織、印染。*卓達服裝產業園,加強成品加工、原輔材料生產、倉儲貨運等平臺建設,吸納千家商戶,培育自主品牌,重點發展各類服裝及家用紡織品。

(七)著力培育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紡織企業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鼓勵和支持非國有資本進入,增強發展活力;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通過聯合、兼并、重組,強化知名品牌建設,加快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重點支持*常山紡織集團公司、河北新大東紡織印染集團做大做強,大力提升其在全市紡織行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同時,培育一批有一定規模、特色明顯、與農民增收關系密切、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勢企業,加快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八)鼓勵自主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強常山恒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與河北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聯盟,積極創造條件,建設省、市級服裝設計研發中心和紡織工藝研發中心,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廣大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加大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工業的力度,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為手段,提升傳統工藝、裝備及生產控制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強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的結合,支持企業加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

(九)淘汰落后裝備,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對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淘汰力度。棉紡行業重點淘汰“1”字頭型號紡紗和織造設備,A512、A513系列細紗機;印染行業重點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以及其他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裝備;化纖行業重點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膠紡絲機、濕法氨綸生產工藝。對列入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一律不得進行出租、轉讓、出售或異地轉移生產。鼓勵紡織企業在水質要求不高的環節利用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嚴格禁止投資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促進企業污染排放從原料投放、生產過程到末端控制的全過程治理。

(十)加強市場開拓,確保平穩運行

引導紡織企業開發適合不同消費需求的產品,加強營銷網絡建設;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村的銷售;結合國家擴內需、促增長的政策措施,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大力推進名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出口,積極培育附加值較高和市場前景較好的產品出口,提高加工貿易產品檔次,在穩定已有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努力擴大出口。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一)落實國家、省市支持政策。認真落實國家規劃、省市實施意見的政策措施,針對鼓勵出口、支持原材料購買、減輕困難企業負擔和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十二)設立紡織工業調整振興引導資金。重點支持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重點項目、名牌產品和領先技術,以貸款貼息或資金補助的形式支持紡織工業發展。

(十三)抓住時機擴大投資。緊緊抓住國家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項措施、促進輕紡發展的6項措施和《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歷史機遇,認真落實我市《鼓勵企業項目建設辦法》,圍繞國債支持方向和重點,在高新技術纖維、產業用紡織品、新型紡織機械、印染、棉紡等領域,切實做好項目篩選、申報工作。對爭得國家、省支持的項目,市財政按要求落實配套資金。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企業多渠道融通資金,支持一批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技術改造關鍵項目,增強發展后勁。

(十四)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我市區位優勢、成本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鼓勵紡織服裝項目入駐紡織服裝園區。在技術升級、節能環保前提下積極承接紡織業的轉移。將承接產業轉移與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緊密結合,通過吸納發達地區的資金、先進設備、管理辦法、經營理念和先進技術,形成我市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新機制。

(十五)推進企業兼并重組。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對重組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根據相關政策進行減免,對重組企業在融資信貸、稅費等方面予以支持。對并購擁有知名品牌的市外企業,市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十六)加快搬遷改造進程。對實施搬遷改造的紡織企業,在用地指標、土地變現再投入、電力熱力等要素保障、資本金注入、稅費減免、企業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實施搬遷改造、產業升級、產品升檔、實現節能減排、減員增效的大型國有紡織企業,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職工可實行企業內部退養,財政部門給予適當補貼;勞動部門在安排企業病退指標時,對紡織企業予以重點傾斜;政府安排公益崗位時,對紡織搬遷企業下崗職工給予照顧。

(十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貫徹落實國家減輕企業負擔有關政策,對受金融危機影響極大、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紡織企業,按規定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相關社會保險費率等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困難企業,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將目前仍由企業負擔的屬于國家和省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退休人員統籌外項目按省里的統一部署,逐步納入社會統籌范圍。對紡織企業適合崗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度。

五、認真組織規劃實施

(十八)明確職責分工。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切實把加快紡織工業脫困與發展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按照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本實施意見。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本實施意見中提出的政策措施具體實施辦法,并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十九)建立協調機制。建立調整和振興紡織工業協調機制,成立*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領導小組,由市政府牽頭,發改、工業、財政、國土、環保、規劃等部門參加,加強溝通協調,及時解決重大問題。組建市紡織工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產業發展、技術進步、貿易促進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及時反映行業情況及企業訴求,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引導企業使用本市生產紡織產品,促進紡織工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