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齡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5-25 05:55:00
導語:市老齡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老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市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和老年人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執行情況
(一)“十一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發展基本情況
“十一五”期間,市人口老齡化快速、持續發展,呈現出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和空巢化趨勢明顯、農村老齡問題突出等特點。到2010年末,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2696萬人,占總人口的1663%,5年凈增1832萬人,年均增長3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45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611%,5年凈增521萬人,年均增長605%。在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6115萬人,占老年人口的4816%,女性6581萬人,占老年人口的5184%;農村8351萬人,占老年人口的6578%。
(二)“十一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71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1561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含地方新農保)參保人員1321萬人,有371萬老年人已領取養老金。被征地農民實現了即征即保,參保率達到97%以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50元、每人每年1800元,符合條件的3825名城鄉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范圍。農村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3600元、1920元,五保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集中供養率80%。有35555人每人每月領取60元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全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達到324萬人,原無醫保的5萬余名城鎮戶籍老年居民全部納入社會醫療保障范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覆蓋,籌資標準每人每年最低150元,參合率999%,住院補償率達到602%。
2、初步建立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出臺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及9個配套文件。居家養老服務由城市延伸到城鎮、農村,有5358名“三無”老人、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三老”優撫對象享受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社區養老功能不斷增強,建成社區養老互助點1608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娛樂室328個、老年人助餐點20余個,為老年人就近提供日間照料、文體娛樂和午餐服務等。機構養老服務發展較快,全市老年公寓131家,床位15600張;農村敬老院170個,床位10334張,全市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到20張,市內四區千名老人床位數35張。社區衛生服務日益完善,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9個,街道覆蓋率100%,人口覆蓋率95%,基本實現“一刻鐘便民就醫社區衛生服務圈”。每年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狀況調查,七區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82%。開展了將退休參保人員老年醫療護理納入社區醫療保險管理的試點工作,對在社區醫保老年護理定點機構住院和開辦社區家庭病床的符合條件的老年患者定額支付老年護理費,五年有6109人享受社區醫療護理,開辦社區家庭病床10078人次。
3、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市級新建成3152平方米的市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9個區(市)建有老年活動中心,其中3個區新建老年活動中心規模超過10000平方米;2個區(市)完成老年活動中心選址;1個市老年活動中心與老干部活動中心合用。各街道(鎮)均建有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區、市的社區(村)級老年活動場所建成率分別達到100%和887%。市級定期舉辦全市老年文藝調演、“七彩華齡”藝術節、老年人運動會、老年人體育精品展示等大型活動,“七彩華齡”社區大舞臺、“回家看看、關注夕陽”等公益演出每年各演出100多場次,各級各部門經常舉辦形式多樣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經常參加文體活動的老年人達到75%。老年教育蓬勃發展,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2867所,學員179733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363%,其中七區老年人入學率1658%,五市老年人入學率1109%。
4、社會敬老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老年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敬老愛老教育列入中小學校德育教育重點內容。老齡宣傳納入社會宣傳計劃,尊老敬老納入文明城市創建指標,市級廣播、電視等媒體開辦《牽掛》、《七彩華齡》等老年人專題節目和欄目,舉辦老齡專題訪談,開展多種形式的老齡專題報道。成立了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為社會各界捐助老齡公益事業搭建平臺,涌現出一大批敬老企業、敬老社團和敬老模范。打造了“七彩華齡”老齡公益品牌,引領老年人踐行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理念,成為市機關名牌。各級各部門定期評選表彰敬老模范區(市)、老齡工作先進、孝親敬老之星和模范老人等,弘揚敬老愛老美德。老年人優待水平不斷提高,百歲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至少享有400元長壽補貼金,每年享受一次免費體檢;80歲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享有150元體檢補助。各級涉老部門認真做好老年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懲處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每年開展落實老年人優待規定執法檢查,定期舉辦老年維權大集和維權月等活動,妥善處理老年人來信來訪,有效地維護了老年人合法權益。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市老年人才庫登記注冊各類老年人才3000余名,市級每年舉辦老年人才交流洽談會,各級關工委組織7000多個,“七彩華齡”志愿服務團開展各類大型公益活動百余次。
5、老齡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舉辦了“國際中老年養生保健展”和“國際中老年健康產業高層論壇”。成立了市老齡產業發展促進會。授予10家旅游企業“七彩華齡”品牌使用權,組織老年人到歐洲、亞洲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和旅游觀光活動。創辦“七彩華齡”理財培訓中心,推出國內首張老年人專屬借記卡“七彩華齡卡”。連續四年開展“銀發無憂”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障活動,累計有22萬余名城鄉老年人參保。創立“陽光華齡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網絡平臺,拓寬養老服務渠道。召開全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與就業協作研討會,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
6、老齡科學研究取得新成果。市社科院完成15個老齡專題研究,出版27萬字《中國近代老年史》和50萬字老齡專著《和諧之理》。市老年學學會每年召開老年學學術理論研討會,出版論文集5本、論文183篇。我市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上成功舉辦“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文論壇。市政府和中國老年學學會聯合主辦“創造與共享——首屆全國老年文化高峰論壇”,收到論文967篇,了《宣言》。
(三)“十一五”老齡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堅持黨委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老齡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2、堅持不斷加大老齡事業發展資金投入,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老年人生活水平和優惠待遇有所提高。
3、堅持整合各方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參與老齡公益事業,大老齡格局初步形成。
4、堅持深入廣泛地開展社會宣傳,引導全社會關注老齡問題、關愛老年人,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5、堅持開拓創新,立足老年人現實需求,創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養老保障、為老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一)“十二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
“十二五”期間,伴隨著20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步入老年,市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呈現出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齡化突出、空巢化顯著、農村老齡問題加劇等特點。“十二五”期間,市戶籍老年人口年均增速將達到47%。預計到年末,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約160萬,約占總人口的193%,其中80歲及以上人口約25萬,約占老年人口的156%。全市65%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農村,女性老年人口數略高于男性老年人口數。
(二)“十二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一是農村老年人養老社會保障覆蓋面窄。截至“十一五”末,我市83萬多農村老年人中,還有近50萬人沒有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部分已參保的老年人基本養老金數額較低,生活仍然比較困難。
二是農村低保邊緣老年群體基本生存問題突出。農村低保邊緣老年人至少有10萬人,約占農村老年人總數的12%,以高齡老人居多,由于收入水平低、來源渠道窄,又不能享受低保政策,生活窘迫,亟需社會救助。
三是老年空巢現象凸顯。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市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已達66%,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比例高達70%,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對社會化養老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日常生活能力出現障礙的老年人大幅增加。據統計,日常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市老年人已達146%,農村老年人已超過20%,其中65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為55%,80歲以上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達25%—33%。“十一五”末,我市80歲以上老年人20萬多,到年末將超過25萬,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剛性上升的趨勢與存量供給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五是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養老社會服務需求迅速膨脹,而養老供給嚴重不足。除養老機構床位數有限外,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文化體育教育、老年人精神慰藉等為老服務發展緩慢,存在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少、為老服務項目單一、養老服務面窄量少等問題,難以滿足老年人群,特別是迅速增長的空巢、高齡和帶病老年人的需求。
六是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房產、婚姻、贍養等方面,迫切要求加快我市老年權益保障的法制化進程。
七是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和準備尚顯不足。主要表現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公共財政對老齡事業的投入需進一步加大,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等。
三、“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以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謀劃老齡工作,發揮本土優勢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繼續鞏固完善家庭和社區養老功能,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二)總體目標
實現社會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對城鄉老年人的全覆蓋,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逐步得到滿足;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精神關愛體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基本建立老年人宜居環境體系,社會敬老愛老助老氛圍更加濃厚,老年人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完善老齡工作體系;推動老齡產業加快發展,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把建設成為老年友好型城市。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將老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立老齡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把解決當前突出的老齡問題和應對人口老齡化長期挑戰結合起來,注重體制機制建設,促進老齡事業健康持續協調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作為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老年人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3、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發揮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市場培育和監督管理,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老齡事業的積極性,形成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合力。
4、堅持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完善道德規范和法律約束,鞏固和支持家庭養老。營造濃厚的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多舉措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
5、堅持統籌兼顧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充分考慮地區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穩步推進城市老齡工作,切實加強農村老齡工作。關注特殊老年群體,推動老年群體同其他社會群體之間、不同老年群體之間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健全老年社會保障體系
1、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參保繳費人數達到195萬人。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參保人數達到240萬人,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和安置辦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納入征地成本,做到即征即保、先保后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進城鄉養老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實現企業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理轉換;進一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鼓勵商業性老年保險產品開發。
2、健全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推進各項醫療保險制度整合。逐步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籌資標準及保障水平,實現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市級統籌,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達到70%;新農合籌資水平提高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3%左右,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參合率持續穩定在99%以上。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研究探索老年人長期護理制度,繼續推進退休參保人員老年醫療護理納入社區醫療保險管理試點工作,擴大受益面。
3、健全老年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老年人優先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加大財政補助力度,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建立低保對象中80歲以上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困家庭的特殊生活補助制度。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不低于所在區(市)農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對符合救助政策的老年人給予生活和醫療方面的救助,加大對殘疾老年人的幫扶力度。在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中,優先考慮住房困難的低收入純老年人家庭。
4、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堅持老年人享受優待的原則,不斷完善優待老年人的政策和辦法,推動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完善城鎮獨生子女父母退休獎勵制度。全面落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獎勵扶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200元。建立健全高齡老人津貼制度,逐步擴大發放范圍,提高發放標準,探討建立為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養老補貼制度。
(二)完善養老社會服務體系
1、優先發展養老服務業。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現代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發展規劃,堅持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的方向和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健全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互助養老和志愿服務等為補充的養老社會服務體系。
2、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娛樂室、老年人助餐點、養老互助點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農村依托敬老院、村級活動場所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長期住養、日間托養、互助養老等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補助、提供場所等措施,積極推進并鼓勵社會團體和企業從事居家養老服務。大力培育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圍繞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學、購、樂等需求,開展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購等專業化、特色化服務。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范圍,由政府給困難老人購買服務擴大到向全社會老人提供有償或低償的服務。到年,街道、鎮普遍建有老年人服務中心,城市社區和農村中心社區普遍建有日間照料中心或老年人娛樂室,在老年人家中設立養老互助點4000個,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困難老年人達到10000人。
3、統籌發展機構養老服務。采取公辦、民辦、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等形式,加快建設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檔次不同、形式多樣的供養型、頤養型、護理型和臨終關懷型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加大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到養老服務業就業、創業,鼓勵各類資本投資興辦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托老所等養老服務設施。重點發展面向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的醫養結合的專業性養老護理機構,政府投資、資助的養老機構應以護理型為主,市和有條件的區(市)至少建有1所專業性養老護理機構。敬老院建設要滿足農村五保老人愿住全住的要求,逐步向社會開放,彌補社會養老資源的不足。到年,全市城鄉各類養老床位數占老年人的比例達到3%以上。
4、切實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改善基層衛生機構設施條件,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全體城市居民,村衛生室服務覆蓋全體農村居民,方便老年人就醫。加強老年病醫院、老年康復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室)建設,在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開設門診部或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納入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醫療衛生保健服務,舉辦健康講座,普及健康知識,開展老年人易發心理疾病的專業咨詢和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早期預防、干預等工作,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加強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查體。到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80%以上,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0%以上。
5、建設高素質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與養老服務相關的醫學、管理學、護理學、社會學等專業,培養專業的養老服務人才。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實行養老服務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應持證上崗。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牢固樹立為老人服務光榮的工作理念和職業價值觀,大力宣傳養老服務人員中的先進典型,激發他們創業的熱情和動力。對養老服務人員技能培訓給予政策扶持,不斷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水平,保障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6、進一步規范養老服務業管理。成立市養老服務協會,建立政府指導、行業管理、社會監督的運行機制,促進服務管理規范化。建立養老服務機構監督評估機制,制定養老機構建設標準,明確服務項目和服務方式,實行星級評定,推動服務功能標準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財政支持制度,向城鄉居民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社會化養老服務。
(三)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體系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精神關愛平臺。健全市、區(市)、街道(鎮)、社區(村)四級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加強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市、區(市)、街道(鎮)至少建有1處示范性老年活動中心,社區(村)普遍建有老年活動室、老年門球場、健身路徑、廣場等老年活動場所,保證老年人就近活動。政府投資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或優惠向老年人開放。
2、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精神關愛內容。加強各級老年文藝協會、老年體育協會等老年文體組織建設,大力培育老年文體骨干隊伍。加強老年文體活動指導,組織開展群眾性的老年文體活動培訓。定期舉辦全市老年文藝調演、老年文化藝術節、老年人運動會和老年體育大展示等大型文體活動,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老年文體活動和送文化下鄉活動。
3、發展老年文化事業,深化精神關愛內涵。倡導文化養老,積極創作優秀的老年題材作品,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辦好專業性的老年報刊,開辦老年人喜聞樂見的老齡專題廣播、電視節目和欄目,開發老齡網絡信息平臺,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區(市)圖書館均開設老年閱覽室,市級圖書館老年閱覽室報刊雜志種類不低于200種。
4、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提高精神關愛層次。逐步將老年教育納入國民終身教育體系,組織老年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強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老年教育公益性,加大政府老年教育設施建設投入,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老年教育事業。辦好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規范管理,擴大辦學規模,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在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養老機構開辦老年學校,依托基層文化活動中心設立老年學校和老年文化輔導站,擴大老年人就學面。到年,全市老年大學達到20所以上,各區(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街道(鎮)全部建有老年學校,60%以上的社區(村)開辦老年學校或老年課堂,全市老年人入學率不低于老年人口的15%,其中,七區老年人入學率達到20%以上,五市老年人入學率達到13%以上。
5、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拓寬精神關愛渠道。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設立老年人聊天室、心理關愛站等服務場所,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干預等服務。重點關注病殘、空巢、高齡、臨終老年人的心理服務需求。動員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人心理關愛活動,督促家庭成員履行心理關愛義務。
(四)建設老年宜居環境體系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老年人居住條件。把養老服務設施作為重要的規劃建設內容,嚴格相關規范和標準配套、建設,在新建或改建的居民區,按區域面積和人口數量配套建設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室外活動場地等多種類型的養老服務設施,作為公共養老資源由政府統籌安排,與居民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中,重點考慮老年人的活動需求,設立專門的老年人活動區域或配備適合老年人的活動設施。鼓勵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減少老年空巢現象。
2、加快無障礙建設和改造,方便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新建城市道路、建筑物等無障礙設施率達到100%。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居住區、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養老機構等,進行無障礙改造。做好無障礙宣傳和督查工作,積極推進城鎮、農村地區無障礙建設。
3、深化敬老宣傳教育,營造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將敬老養老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納入文明城市創建指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黨員干部教育和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把敬老愛老教育納入學前教育、中小學生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孝親敬老的理念。大力弘揚孝道文化,強化孝親敬老家庭美德建設,督促子女履行贍養義務,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愛老、志愿服務和愛心捐贈活動,形成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4、建立老有所為工作機制,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支持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和管理、關心教育下一代、調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維護社會治安等社會事務,鼓勵老年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開發老年人才資源,完善老年人才資源庫,建立老年人才市場,發展中介服務機構,舉辦老年人才交流活動,為老年人老有所為牽線搭橋。
5、推進老年權益保障法制化建設,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認真落實老年法律法規,定期對全市貫徹落實老年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健全完善地方老年政策法規體系,適時修定《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市優待老年人規定》。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將老年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不斷提高社會公眾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觀念,提高老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對老年人的法律保護,依法打擊、有效預防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的處理力度,健全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和涉老案件陪審員制度。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及時、便利、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保障老年人在贍養、住房、婚姻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暢通老年人信訪渠道,妥善處理老年人來信來訪,做好涉老糾紛的調解工作。組織開展老年維權月、敬老月、助老月等活動。
6、積極推動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區”、“老年幸福和諧家庭”。優化城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提升城市老年友好特性,構建安全、舒適、便利的老年人生活服務圈,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實現共融、共建、共享的社會發展目標。
(五)完善老齡工作體系
堅持老齡事業發展社會化的原則,不斷完善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參與、民間組織實施、社會化運作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政府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建設,強化工作職能,理順工作關系,配齊配強老齡工作干部隊伍,不斷提高老齡工作機構的履職能力。大力發展基層老年人協會組織,社區(村)普遍成立老年人協會,促進老年人自我管理。積極引導企業支持參與老齡公益事業發展,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廣泛建立各類老齡非政府組織(NGO),使其在老齡科學研究、老年文體活動開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培育壯大各類助老服務志愿者組織,探討建立為老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動員社會公眾廣泛關注支持老齡事業,形成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合力。
(六)促進老齡產業發展
抓住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機遇,把老齡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適時出臺扶持老齡產業特別是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水、用電、燃氣、通訊、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或減免。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老齡產業,探索民辦公助、股份制、合資等多種形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培育一批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老齡產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老齡產業知名品牌。培育老年用品供求市場,鼓勵商家設立老年用品專賣店、專柜,舉辦老年用品展銷會,引導老年人更新消費觀念,形成有效需求與合理消費。積極推動老年用品開發,鼓勵企業生產、銷售門類齊全、品種多樣、經濟適用的老年用品,優先發展老年護理、老年康復、臨終關懷等養老服務產業,積極推進老年旅游、養生保健、心理健康等為老服務產品供給,研究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財、保險等服務,探索設立“以房自助養老”、“以承包地養老”等新項目,提高老年人的養老支付能力,滿足社會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充分發揮老齡產業協會的作用,加強管理指導,促進行業自律。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黨委政府主導作用
各級黨委政府要將發展老齡事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黨政部門績效考核目標,定期研究部署,抓好工作落實。強化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老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實行“一把手”負責制。
(二)加大老齡事業資金投入
建立政府、集體、社會、個人相結合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增強發展老齡事業的實力。各級政府要將老齡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老齡事業發展投入隨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逐步增加,滿足老年服務、活動等設施建設的需要,探討建立各級財政按老年人口提取老齡事業發展經費的制度。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老齡事業,加大老齡事業發展基金的社會募集力度,擴大慈善基金、福彩公益金助老支出的比例,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三)加快老齡信息化建設
全面掌握老年人口發展狀況,對老年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實現資源共享,為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完善老齡事業發展數據庫,為制定老齡政策和老齡工作高效運轉提供有力支撐。拓展養老服務信息供求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
(四)加強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
加強老齡科研隊伍建設,加大老齡科研投入,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的作用,對重大老齡研究課題進行集中攻關,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措施,為市委、市政府決策及全面解決我市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科學依據。舉辦老年學術研討會,開展國內外老年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學習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和做法,促進老齡事業科學發展、率先發展。
(五)深化老齡社會宣傳
將老齡宣傳納入社會宣傳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戶外宣傳物等各類媒體,開辟宣傳陣地,刊發公益廣告,開展宣傳活動。大力宣傳人口老齡化的重大影響、發展老齡事業的緊迫性、老齡法律法規政策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不斷擴大老齡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全社會對老齡事業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熱情,營造尊重老年人、有利于老齡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六)完善老齡工作激勵機制
健全完善老齡工作創先爭優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各級政府、涉老部門、社會各界、家庭、個人在老齡工作、養老服務、孝親敬老、志愿助老等方面創先爭優,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尊老、敬老、助老先進典型,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七)嚴格落實規劃目標執行責任
本規劃由市老齡工作委員會組織實施。各區市要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制定本地區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直有關單位要根據責任分工,研究制定好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好規劃目標任務。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做好規劃目標任務的責任分解,組織開展跟蹤督查、實地督查、聯合督查、年度督查等,進行期中、期末評估等工作,確保規劃目標任務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 上一篇:推進防震減災行動建議
- 下一篇:機關院人車出入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