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5-24 03:44:00
導語:市政辦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實現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和農村城鎮化的客觀需求和保障。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現根據《市服務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全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工作重心,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穩定農業生產,大力建設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五年來,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4.74億元增長到300.8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從43.17億元增長到79.08億元;林業總產值從1.87億元減少到0.87億元;牧業總產值從28.69億元增長到53.02億元;漁業總產值從128.80億元增長到162.8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從2.22億元增長到5.06億元。農村第三產業總收入從257.91億元增加到396.84億元。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快速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的提高是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十一五”期間,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省級以上龍頭企數量從全省中游偏下水平躍居全省前五位。5年來,全市共爭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各類財政貸款貼息6000多萬元;從年起,財政每年安排8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上檔升級。通過扶持,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由144家發展到302家,企業資產總額由205.48億元增長到553.21億元,固定資產由117.34增長到260.79億元,銷售總收入由296.38億元增長到654.68億元。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68家發展到120家,10億元以上的由5家發展到12家。新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2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36家,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到6家、50家。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通過宣傳發動、政策推動、典型帶動、服務促動等方法措施,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從年起,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用于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取中央、省財政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500多萬元,對一批規模大、運作規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獎勵扶持。20個合作社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榮成花山果蔬合作社被確定為全省8個部級示范社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由55家發展到968家,注冊資金達到2.8億元,入社成員3萬多戶,輻射帶動農戶10萬戶。
(二)農業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及市區全部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隊伍,設置了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公室,所有農業鎮全部設立了農安辦,2600多個村設置了監督員。1332家農資生產經營單位、所有“三品”認證基地及各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全部被納入監管范圍。市及三市分別建立了質檢中心,形成了以市級檢測平臺為龍頭,以縣級檢測中心為主體,以市場、企業檢測室為補充的質量檢測體系。建立了新型農資配送體系,設立農資配送中心76處,實行市區專營、鎮級配送、村級直供的農資經營模式,杜絕了市場上的違禁農資。出臺了《市農產品質量認證獎勵辦法》,累計發放獎勵資金1085萬元。全市新建標準化基地90多萬畝,累計達到130萬畝;新增認證“三品”811個,是之前歷年認證數量的8倍,總數達到933個;野生刺參、大花生等17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注冊和登記。農產品質量自檢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省廳歷次抽檢的合格率始終居全省前列。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65件,其中著名商標25件,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名牌產品3個,省名牌產品35個。
(三)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示范推廣成果豐碩。全市共取得農業科研成果9項,其中市科技攻關獎2項,市科學技術獎7獎;獲省農牧漁豐收獎4項。市農科院承擔“無花果抗寒優質豐產集約化栽培技術體系研發”科研課題,年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無花果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年度國家星火計劃。建立了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實驗站、種質資源庫、無花果和草莓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等一批良種選育平臺,每年引進、試驗花生、玉米新品種上百個。引進的“秦優8號”油菜品種年通過了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成為全省第一個通過審定的油菜品種;選育出高產多抗玉米新品種威玉308于年通過了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入選省年中央財政玉米良種補貼項目推介品種名錄;引進篩選出高附加值加工專用型甘薯新品種6個,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3000畝,帶動全市年甘薯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聯合科技、財政等部門,組織實施了新農村建設科技行動計劃,重點示范推廣農作物良種良法配套生產技術、果品優質套袋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戶用沼氣綜合利用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控緩釋肥技術、EM菌土壤改良技術等十項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6.8億元。
(四)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取得新進展。爭取國家、省農村沼氣建設項目資金4247.8萬元,市及市區配套3623.6萬元,推動全市農村沼氣快速發展。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5萬戶,適宜農戶沼氣普及率由0.6%提高到31%;新建小型沼氣工程290處、大中型沼氣工程12處;創建村級沼氣服務網點209個,配備沼氣出料機80輛,服務范圍基本覆蓋所有建池農戶;建設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示范基地10處。全市沼氣池年可消化利用畜禽糞便80余萬噸,產生沼肥近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5萬噸、二氧化硫610噸,年節支增收6580萬元。累計投資1.1億元,在午極、下初、澤頭、大水泊、宋村、大疃、橋頭等20多個鎮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20.5萬畝,項目區農戶平均年增收400元。所轄市區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面覆蓋,累計在2000多個村推廣測土施肥面積400萬畝,惠及40萬農戶。項目區肥料利用率提高3%—5%,累計減少化肥折純使用量1萬噸,為農民節支增收近億元。
(五)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迅速。全市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數量發展到到555個,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園區有5個,休閑觀光農業從業人員達到8800多人,年接待游客數量為66.1萬人次左右,年營業收入達9400多萬元。其中:農業科技示范園11個,從業人員310人,年接待游客1.6萬人次,年營業收入2060萬元;農業觀光采摘園100個,從業人員7000多人,年接待游客27.4萬人次,年營業收入2700多萬元;休閑農莊9個,從業人員150多人,年接待游客12.4萬人次,年營業收入3310萬元;農家樂(漁家樂)接待點400多個,從業人員1300多人,年接待游客24.4萬人次,年營業收入1200多萬元;農活參與體驗園1個,從業人數20人,年接待游客3000人,年營業收入70萬元。
(六)農民科技培訓深入開展。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農民34049人,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2099人,農業職業技能培訓11950人。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農民技術輔導員6600名,帶動示范農戶4萬戶,培訓農民約22萬人次。年,在文登市組織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與改革建設示范縣項目,圍繞小麥、玉米、花生、果樹和蔬菜五大主導產業,建立了10處科技試驗基地,篩選100名農業技術人員和1000個科技示范戶,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指導,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入戶率和到位率達到95%以上。
(七)農村商貿流通業持續繁榮。“十一五”期間,全市商貿流通行業用于農村商業設施投入的資金總額達27.2億元,是“十五”期間投資額的6.5倍,年均遞增40%以上。全市建設改造專業化配送中心9處,累計新建、改造各類“農家店”2200多處,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及70%以上行政村,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基本建立,農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到年底,全市農村可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億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長16.5%,呈現出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檔次不斷提升的良好勢頭。各承辦企業以配送中心為紐帶,依托龐大的銷售網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8家主要超市公司共對接基地3萬畝。“農超對接”既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物流損耗,保證了消費安全,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八)農村供銷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年,全市供銷系統完成銷售(營業)收入40.3億元,實現利潤4528萬元,分別比年增長50.7%和37.8%;所有者權益由2006年初的4.3億元增加到5.9億元;上繳國家稅費總額由2006年的3739萬元增加到4376萬元,五年累計達2.4億元。日用品連鎖超市從年的39個發展到100個,覆蓋全市所有鎮域,并向村莊社區延伸;文登長江匯泉超市有限公司、榮成和乳山農資公司成為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依托企業;新建了占地49畝的榮成農資配送中心,改造了乳山農資配送中心,新上了乳山農資技術服務中心,新成立了廣豐園農資有限公司;全系統農資農家店整合到550多個,年農資經營額達5.3億元,化肥聯采直供開始啟動。擁有再生資源和舊貨交易市場5處,回收網點發展到210多處,年廢舊物資回收額2.8億元。成立了市縣兩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供銷社領辦合作經濟組織總數由29個增加到109個,涉農專業協會達到20個,10個專業合作社被納入全國總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發展了滕家鎮孔家等41個新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二、“十二五”服務業發展環境和展望
總體來看,我市農村服務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等方面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區域發展不均衡。受區位、資源、環境、文化、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地服務業發展差異較大。城郊鎮、村以房屋租賃、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旅游業為主,經濟效益較好。偏遠鎮則以批發零售貿易業為主,經濟規模和效益相對要差一些。
二是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我市農村服務業基本處于自然發展狀態,存在檔次不高、效率低下、小而散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現有農村服務業以傳統的第三產業為主,新興行業如科技服務、教育培訓、休閑觀光、信息服務等發展的能力較低。服務業經營方式大多以單家獨戶的農戶經營為主,經營規模小,有實力的農村服務企業少,缺乏競爭力。
三是產業發展重點未突破。旅游業是當前農村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但從全市來看,除景區、櫻桃采摘節等個別的景區和活動外,農村、農業休閑游、體驗游的規模還比較小,吸收游客數量有限,旺季、淡季的差別較大,還未真正形成規模效應。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很多有利條件:國家關于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市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向“三農”調整和傾斜的力度逐年加大,公共財政越來越多地惠及農村,政府支農強農力度空前加大;經過建市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全市基本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為農村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市委、市政府建設高端產業聚集區和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兩區”發展規劃,為農村服務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為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提供了客觀需求;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步伐加快,對專業技術人才的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生產成本快速上漲,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仍十分突出,促進了生產要素從一二產向三產的轉移。同時,農村服務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不確定因素逐年增多;農村“散”而“小”,不利于服務業生產要素的集聚;土地流轉進展不快,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產業結構調整受到制約;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轉移進城,農村科技人才日漸匱乏;農民收入的不平衡性突出,農民與城鎮居民、沿海與內陸地區收入差距呈拉大趨勢。
三、“十二五”期間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思想,將發展農村服務業作為加快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以人為本、普惠公平,進一步完善覆蓋農村、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務體系和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促進農村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堅持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發揮比較優勢,合理規劃布局,構建充滿活力、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農村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堅持創新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吸收發達地區和國外的先進經驗、技術和管理方式,大力提高我是農村服務業競爭力,實現全市農村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發展農村服務業首先應以市場為主導,強化基礎建設。在投資上,主要靠吸引民間資本和市場化運作,政府則要抓好公共服務和平臺建設,創造寬松環境;要圍繞當地特色優勢產業來發展配套服務業,促進農村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增效;在招商引資上,政府的職能是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境,不能再擔當主角,應當走“以商招商”的路子;政府要積極優化發展環境,打破城鄉壁壘,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間的自由流動;要加強農村人才引進工作,積極引進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網絡技術等適用人才,建立起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用人機制。
2.因地制宜、城鄉統籌。要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合理配置服務資源。要將農村服務業納入各級政府制定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大財政對于農村公共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的支持強度,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尤其注意要結合農村城鎮建設規劃和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制定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通過積極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吸引城市服務業對口支持農村服務業,擴展城市服務業在農村的市場和網點。要統籌城鄉服務業資源配置,積極組織和鼓勵人才、資金、信息服務行業向基層、農村傾斜發展,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能共同分享科技、市場和信息資源。
3.龍頭驅動、合作社帶動。要強化基礎性、生產型服務行業的建設,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目前,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村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主要集聚主體,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鏈條,帶動了一批依托龍頭企業服務組織的發展,推動了農村服務業的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提升了農民整體素質,推動了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農村生產要素比較分散,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帶動社員,很好地解決了家庭聯產承包后農民“單干”這個問題,將“統、分”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大市場和小農戶搭建起橋梁和紐帶,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水平。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促其快速發展。
4.科學規劃、適度超前。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首先進行科學規劃。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隨著“以工帶農、以城促鄉”進程的加快,隨著我市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小城鎮將成為農村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規模化、市場化集散地。要加強小城鎮教育、醫療、交通、供水、供電、金融、商業、飲食、廣播電視、文化娛樂、以及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的優化布局,構建起以小城鎮為基礎平臺的新型農村綜合服務體系。要著眼于農村服務業的長遠發展,適當超前,預留發展空間。
(三)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推進農村服務業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均遞增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8%,農村服務業總收入年平均增長10%,農、林、牧、漁服務業業增加值比“十一五”翻一番,達到10億元以上。
(二)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實現城鎮化的主要驅動力。發揮龍頭企業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作用,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上檔升級。到年,全市規模以上農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達到400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00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數量達到160家,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總量占符合條件企業的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數20%以上,全市80%以上的農戶納入產業化生產體系中。
(三)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中介服務,重點圍繞水果、蔬菜、農機和特色種養殖業,采取農民自辦、經濟技術部門牽頭辦、農民與農業企業聯辦等多種方式,組建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科技服務組織等中介服務組織,給農戶提供產前信息、產中技術、產后銷售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主體作用。到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達到1200家,成員達到6萬戶,帶動農戶20萬戶。其中,供銷系統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50家左右,成員發展到5萬個以上。
(四)加大品牌農業工作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積極開展種子統供、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生產性服務體系建設和農產品檢測與認證、植物保護等農業技術支持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資配送和農藥可追溯管理體制,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農產品會展工作,著力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推進農產品認證工作再上新臺階。“十二五”期間,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300個,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40萬畝,登記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0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數量有較大增長。
(五)提高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質量。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推進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到年,全市農村戶用沼氣達到6萬戶、小型沼氣工程達到400處、大型沼氣工程達到20處,沼氣使用戶占適宜農戶的37%以上。沼氣建設的重點由數量擴張重點轉向沼氣維護和服務,沼氣專業服務組織建設和技術人員基本實現主要沼氣鎮、村全覆蓋,提高現有設施的利用效率。
(六)積極發展農村休閑旅游。將農村旅游業作為農村服務的的重點,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化,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旅游景點。以區域農業優勢打造4條休閑采摘觀光帶,即環榮文乳草莓采摘觀光帶、文登市葛家鎮界石鎮櫻桃采摘觀光帶、乳山市茶園觀光帶和經區無花果采摘觀光帶。以區域旅游資源帶動5片農家樂(漁家樂)集中區,即環翠區濱海農家樂(漁家樂)區、成山頭農家樂(漁家樂)區、石島農家樂(漁家樂)區、農家樂區和大乳山農家樂(漁家樂)區。以龍頭企業為主投資發展多種模式休閑觀光園區,例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現代花卉種植園、高檔次休閑農莊和農活參與體驗園等。到年,全市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達到2000個,其中年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化園區達到20個;年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
(七)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新建、改建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完成市蔬菜批發市場遷建工作、家家悅溫泉配送中心和百貨大樓初村綜合配送中心建設等農產品物流項目,發展各類流通中介組織,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集團,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切實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豐富農村居民消費。到年,全市專業化配送中心建設總數達到10處,“農家店”累計發展達到4000家,覆蓋95%以上的行政自然村。全市供銷系統新建改造30處日用品連鎖超市,再生資源固定回收網點發展到300處以上,規劃建設改造15處以上鎮域商貿服務中心,至少新增商業設施面積3萬平方米,2/3以上的基層社陳舊設施得到徹底改造。規劃建設榮成市滕家鎮孔家社區服務中心二期工程等20處重點社區服務中心,總數發展到60處,化肥、農藥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0%左右,直供比例達到80%以上。
四、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加強對農村服務業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宣傳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對農村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市政府確定牽頭部門,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盡心盡責提供優質服務。各鎮(街道)建立由主要領導召集、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發展農村服務業聯席制度,協調落實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決制約農村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二是科學規劃。以全市“十二五”服務業發展綱要為指導,各市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內在需求,開展農村服務業資源調查,立足實際、科學論證、因地制宜地編制區域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發展規劃要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近期以擴大農村富裕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村經濟收入為主,中期以拓展服務領域、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為主,遠期以實現城鄉服務業一體化為主。
三是政策扶持。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完善和細化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放寬服務業領域準入條件,鼓勵和支持私營、個體、外資和社會力量以資金、房產、設備、技術、信息、勞務等多種形式投資興辦農村服務業,鼓勵企業以名牌、名店為龍頭,通過合資、聯合、并購等方式,參與農村連鎖網點、配送中心的建設,實現農村服務業發展機制上的根本轉變;制定優惠政策,對于從事農村服務業的,在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享受與城市服務業企業同等或更加優惠的待遇。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
四是加大投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財政預算安排資金要重點支持農村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村服務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要積極開展農村服務業領域招商工作,擴大農村服務業外資利用量。要運用好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村服務業,增強農村服務業發展活力。
五是完善服務。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平臺,拓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網絡,切實盤活農村經濟中土地、人才、信息等要素,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一是加快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建設一批村級服務點,讓所有建池戶都能享受到便捷服務,確保新建池真正發揮作用。二是建設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試點。積極穩妥地引導和扶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的發展,鼓勵在做好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上,發展播種、灌溉、管理、收割等系列化的農業生產服務。三是提高農業信息化服務能力。以市級農業信息網為龍頭,開展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農村信息化試點建設,不斷完善12316“三農”服務熱線,積極探索新型農技推廣和農民增收信息傳播模式。
- 上一篇:鄉村旅游經濟開發思索
- 下一篇:水上搜救小組組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