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設計藍圖

時間:2022-08-17 06:15:00

導語:民營經濟設計藍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經濟設計藍圖

全市民營經濟單位10.8萬家,民營經濟是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年底。從業人員84.3萬人,占全市勞動力總量的35.8%實現增加值493億元,占全市GDP77.9%年上交稅金23.6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43.9%民營經濟在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市場繁榮、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加快推進“壯縣、強市、富民”和實現“實力、效率、和諧”建設目標,十一五”時期,全市上下必需要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促進民營經濟騰飛。

一、“十一五”期間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目標

1、整體效益實現翻番。今后五年全市民營經濟總量指標年平均增長保持在16%以上,到10年實現營業收入、增加值和上交稅金分別由05年的1885億元、493億元和23.6億元增加到3959億元、1035億元和49.57億元,實現翻一番。

2、“百龍千虎”初步形成。到年,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龍型企業由年的51家增加到100家;每年新增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100家,由年的575家發展到1000家。

3、“十大集群”跨躍提升。到年,培育出10個年營業收入5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重點是家具和機械鈑金,膠合板,食品加工業、建材業和裝訂印刷,新型保溫建材有色金屬,鋼材改制和鋼木家具。其中鋼材改制和鋼木家具、保溫建材、食品加工業、膠合板等6大集群力爭突破100億元。

4、項目投資持續增加。今后5年,每年建成投資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00個,累計新增500個;每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0億元,到10年累計達到1000億元。

5、社會貢獻更加突出。到年,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由年的74%增長至85%;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05年的75%增加到85%以上,提高10個百分點;從業人員由05年的84.3萬人增長至100萬人以上,占全市勞動力總量的45%以上,比05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二、做強“四個一批”,推動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

6、做強一批支柱產業。全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高技術化。立足現有基礎,在積極引導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三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改造和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是規范和提高糧油加工、膠合板、鋼材改制、有色金屬加工、鋼木家具、保溫材料、印刷包裝和大廠牛羊養殖加工等10個區域主導產業(按現有規模排序)的發展。在重點產業集群建立“一會三中心”,即行業協會、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和信息中心,推進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7、做強一批重點園區。把著力點放在提高園區品位、規范園區運行、增強園區聚集效應、提高占地利用效率上。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多方投入,擴大規模,優化配置,改善形象,創新環境。通過抓一類、帶二類、促三類,形成梯次推進的格局,并把各類園區建設同全市整體產業布局調整和城市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園區在優化資源配置、聚集生產要素、吸納社會就業、調節三次產業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拉動我市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四個省級開發區為龍頭,以現有建制鎮為基礎,以城鎮化和工業化同步推進為目標,著力建設10個民營經濟園區,即楊莊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天然氣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制定出具體的鼓勵和發展措施。

8、做強一批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一批產品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規模型企業,包括集團、糧油制作有限公司、家具有限公司、肉類有限公司、梅花味精有限公司、工業集團、鋼鐵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著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一批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產學研一體化的龍頭,以此輻射和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鼓勵較大規模企業自建開發機構,增強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下大力培育和扶持名牌產品,鼓勵企業爭創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產品。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產品的企業提出我市的獎勵政策和措施。積極推行現代管理制度,爭取到10年底全部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實行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等現代管理模式。

9、做強一批跨國集團。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利用兩個市場,以項目為紐帶,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用開放的理念、思路和措施,支持民營外向型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效能、強化政策支持、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改善招商引資的軟、硬環境。要制定財稅措施,鼓勵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置業,拓展發展空間和領域,加速民營企業資本積累和擴張,逐步實現跨國經營。今后五年全市境外投資民營企業要由目前的48家爭取突破100家,在總體數量和單體規模上要實現跨越式提升。對外開放要由單純引進生產要素,向以自身優勢企業和產品為龍頭,通過引進及與國外跨國公司和財團合資、合作,利用股份制或企業集團等多種形式,借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更高層次上的聯合。“十一五”期間全市民營企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力爭達到50家。

三、搭建“六個服務平臺”,加快全民創業步伐

10、建設一批小企業創業基地,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大力弘揚創業文化,激發創業熱情,鼓勵支持和引導各類經營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創辦、領辦企業、經濟實體和社會中介組織;動員城鄉群眾不拘形式、不拘規模自主創業。市、縣兩級要加快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原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的閑置廠房、場地,改造成為適合小企業孵化、成長的基地。在硬件上重點抓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及配套設施,在軟環境上為創業者提供從創業到成長的全過程服務。到10年,全市小企業創業基地達到30至50個,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3個以上。創業基地標準逐步達到:(1)有適應若干小企業生產經營的廠房、場地。(2)能為入駐企業提供多媒體多功能廳、商務會議室、物流、配送、倉儲等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可建立公共研發實驗室、新產品研發中心、檢測中心、試驗中心等。(3)有常設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建立明晰高效的服務流程,為入駐企業提供證照辦理、稅費代繳、創業咨詢與策劃、技術創新、融資指導等公共服務。市、縣財政對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11、加快發展信用擔保體系,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在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經濟信貸支持力度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和完善多種資金來源、多種組織形式、多層次結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到10年全市擔保機構由目前的9家發展到30家,市區擔保機構達到6-8家,經濟比較強的縣(市、區)擔保機構達到2-3家,經濟比較弱的縣(市、區)達到1-2家;全市擔保資金規模由目前的2.5億元增加到10億元,能為中小企業解決50億元的融資需求;擔保機構擔保資本金規模平均要達到3000萬元以上;規范每個擔保機構的操作程序,控制代償率不超過1‰。主要措施:(1)繼續加大政府投入。市、縣財政都要拿出專項資金,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并不斷擴大信用擔保資金的規模。(2)完善有關扶持和優惠政策。市財政設立銀行對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重點用于規模以下成長性強的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加大貸款扶持力度。(3)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投向擔保行業。重點完善對貸款擔保機構的損帳補貼機制,建立和完善綜合信用信息征集評價機制等。(4)鼓勵各類擔保機構加強合作,開展聯保、共保、再擔保業務,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擔保資金效益。

12、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搭建人才服務平臺。逐步建立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服務機制,充分發揮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作用,積極利用集中短期培訓、考察學習培訓、網絡遠程培訓等多種方式,切實加強對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的培訓。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培訓納入人才培訓總體規劃,并適當給予資助。今后五年要在全市民營經濟中實施“萬人培訓工程”,市、縣兩級每年要直接組織培訓一萬人次以上,提升員工勞動技能,提高管理者現代經營管理水平,推動民營企業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一支開拓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同時鼓勵民營企業開展自主培訓,結合自身管理和發展的需要,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每年自主培訓18000人次。市、縣兩級民營經濟主管部門要根據民營企業培訓需求擬定培訓計劃,并幫助企業聯系師資、深入現場進行培訓指導和服務。

13、辦好“中小企業網”,搭建電子商務平臺。要深入下去,逐個企業地進行輔導和引導,利用中小企業網開辟企業可自主維護和管理的電子商務空間,推進企業信息化。到10年,“中小企業網”爭取日訪問量突破10000次,網站世界排名進入前5萬名;欄目陸續增加,五年內增加到40個一級欄目,100個二級欄目;開通3-5個行業門戶網站;開通視頻工業園、遠程面試、遠程培訓、即時商務會談;通過有效推廣,加盟企業會員增加到1500家左右;各縣(市、區)分網基本實現開通運行,使我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

14、暢通企業投訴渠道,搭建維權服務平臺。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糾風辦、市中小企業局聯合設立中小企業投訴舉報中心,并逐步向縣(市、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延伸,設立舉報專線,網上開設投訴信箱,實時受理企業投訴舉報,并健全查處制度,遏制對中小企業吃、拿、卡、要等“三亂”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經營者法律培訓”活動,營造民營企業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企業自我保護意識。進一步開展查基層單位、查薄弱環節、查突出問題的“三查”活動,進一步宣傳貫徹國家和省、市有關企業治亂減負的法律法規,規范有關部門涉企收費和執法行為。除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設立的收費項目外,其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均不得擅自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各部門要對涉及民營經濟主體的各類收費進行全面清理,取消各種歧視性收費規定。符合收費規定的,必須辦理收費許可證,收費項目和標準要向社會公開,實行亮證收費。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依法行政,不得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對民營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任意設置行政處罰和行政限制。任何行政處罰,執法機關必須告知處罰的事實、理由和法律依據及享有的陳述、申辯等權利,并下達書面處罰決定書。中小企業投訴舉報中心負責對全市民營經濟治亂減負情況的日常監測監督,并定期向市政府報告。

15、整合社會中介機構,搭建商業化服務平臺。支持發展各類社會中介組織,加快籌資融資、市場開拓、技術支持、認證認可、信息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訓、安全評價、資產評估、海關報關、稅務、商標、海外市場等市場急需的社會中介服務建設。成立市中小企業社會服務組織聯合會,堅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理念,規范和挖掘社會服務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引導中介組織為民營經濟提供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服務。一是發揮各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在服務體系建設中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機制,促進優秀服務機構創造服務品牌、快速發展,逐步建立服務機構的公信制度;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方式,建立服務績效測評機制,提高公共財政資金支持的科學有效性,促進服務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激勵服務機構不斷創新服務產品,改進服務方式,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服務的有效性。

四、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為重心,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和指導力度

16、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支持民營企業擴大經營范圍。民營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推進誠信建設;積極動員全社會一切人員、一切力量支持和參與民營經濟發展,積極鼓勵各類人才創辦、領辦、協辦民營企業和從事民營經濟,形成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對發展民營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企業和個人大張旗鼓地給予表彰獎勵,調動社會各界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

17、加大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在市、縣兩級財政預算中設立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全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及對外交流與合作、鼓勵中小企業爭創名牌(馳名商標)、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及與上級撥付我市的同類資金配套使用等,為民營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市財政年度要擴大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并且以后將按同年市本級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遞增。各縣(市、區)也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相應的專項扶持資金。

18、切實加強對民營經濟工作的指導。建立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崗位目標責任制,把發展民營經濟列入各級“一把手”工程。市、縣兩級成立民營經濟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立高效統一的協調服務系統,理順管理體制,解決多頭管理問題;強化對全市民營經濟的宏觀規劃和指導,建立相關部門聯席會制度,重點解決部門職能交叉,單個部門無法解決的問題。市委、人大、政府、政協班子成員每人包一個落后鄉鎮,逐步改變其落后面貌。要認真研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制定具體的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建立工作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加強督促檢查,把責任落實到具體領導、具體部門和單位,保證領導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要切實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引導服務。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民營經濟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對縣(市、區)黨委、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實行年度和任期內目標管理和指標考核,使我市民營經濟實現全面提速,開創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