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方案

時間:2022-04-13 10:12:11

導語: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縣人民政府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生命線,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及鄉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合理利用耕地資源,采取有力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建立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常態管理機制,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全鄉耕地保有量不得少于21743.8畝,水稻生產功能區面積12941畝(詳見附表)。

二、主要任務

(一)嚴格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1.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實行嚴格的保護耕地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要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于糧食和蔬菜、油、棉、糖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于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2.嚴格保護耕地與用途管制。要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的同時,徹底摸清耕地“非糧化”存量,從實際出發,分類穩妥處置,不搞“一刀切”。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對棄耕拋荒超過兩年(含兩年)的耕地,暫停該承包戶拋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待復耕后重新納入補貼范圍。

3.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貫徹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有關規定,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立體種養,應當以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占比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標準。

4.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要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根據中央、省、市、縣統一部署,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并及時補劃。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范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

5.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健全縣、鄉、村三級統一、規范、聯動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交易市場,完善交易管理制度和交易規則,開展政策咨詢、信息、合同簽訂、組織交易等工作。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抓好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建立健全上限控制、分級備案、審查審核、風險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監管等制度。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食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堅決予以糾正,并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1.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不折不扣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糧食生產任務,確保2021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45840畝以上,糧食總產達19378噸以上。各村要想方設法擴大糧食復種面積,提高復種指數。在保證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前提下,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玉米、薯類等糧食作物,作為糧食面積和產量的有效補充。在光溫資源兩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一季稻區和油菜生產區適度發展“優質稻+再生稻”示范推廣一批品質較好的秈粳雜交或產量表現突出的高產品種,提升單產水平。

2.推進優質稻擴面提質。深入推進水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優質稻生產,力爭2021年全鄉優質稻面積達萬畝。充分挖掘部分地區生態環境好、土壤富硒等優勢,重點建設一批富硒大米、有機大米生產基地。

3.促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加快轉變病蟲防控方式,強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深入推進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深度融合示范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不斷加大科學安全用藥用肥培訓,力爭2021年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43%以上,化肥利用率保持在42%以上。

4.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以實施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為依托,突出服務水稻及重要農產品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大力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全程托管、關鍵環節托管、集中連片托管的發展路徑,搭建農戶分散耕地與規模化生產的橋梁,提高糧食生產經營規模效益。充實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強化服務組織動態監測,推廣運用《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5.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對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優先推薦參評市級示范農場、市級示范社、省級示范農場、省級示范社,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將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資金、家庭農場及專業合作社建設資金,重點用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

6.加快糧食產業鏈條延長。大力發展現代糧食加工業,健全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促進全市糧食綜合效益提升。加快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一批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訂單”等生產經營模式,引導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系,發展訂單生產,推進訂單種植和產銷銜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村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切實擔負起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主體責任,對本區域內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糧食播種面積以及糧食產量負總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二)強化監督檢查。各村抓住問題關鍵,圍繞實現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長遠目標,常抓不懈。用“零容忍”的態度,抓好“非農化”、拋荒等情況的排查,對本行政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將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并將把糧食生產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各村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數據庫。強化對本方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重視不夠、落實不力的,進行通報約談。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村要切實抓好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宣傳,進一步營造保護耕地、發展糧食生產的濃厚氛圍。加強典型宣傳推介,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引導種糧主體和農戶積極發展糧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