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木材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03 01:57:00
導語:森林資源木材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產業發展現狀
1.1.1資源現狀
云南地處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貌以山地高原為主體,山地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4%,全省林業用地面積為2424.76萬hm2,占全省國土面積63.4%,森林覆蓋率達44.3%,活立木蓄積量為14.2億m3,是全國重點林區省份。由于地形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顯著,具有明顯的“立體”特征,全省分布著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299科、2136屬、約14000余種,其區系成分復雜、特有種多,是全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我國種子植物中特有屬有204個,云南就有108個,約1000種以上。如木蘭科,世界有12屬205種,云南就有8屬50多種,羅漢松我國有13種,云南就有8種,樟科植物云南共有196種,其中特有種就有75種,如此豐富的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是云南十分寶貴的財富和資源優勢。
云南是全國藥材主要產區之一。云南藥用植物資源豐富,藥用植物種類多達5000余種,許多重要藥材特產于云南或以云南產者為佳,中藥資源的優良品質,使云南中藥材在全國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著名的“云貴川廣,道地藥材”中首屈一指,全國定名為名貴藥材的品種60—70%云南都有。如:石斛、天麻、重樓、草果、燈臺樹、燈盞花、大黃藤、云木香、云黃連、云茯苓、半夏、鬼臼、沉香、砂仁、檳榔、訶子、血竭、雞血藤、三七、川貝母、百合、杜仲、黃柏、狗脊、厚樸、肉桂、肉豆蔻、千年健和兒茶等,森林藥材中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且現有資源不足的品種主要有天麻、草果、石斛、重樓等。其中:野生石斛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國內國際貿易受到嚴格控制,目前藥用價值最高、質量最好的滇重樓已成為中藥材中的瀕危物種,年采收量不足200噸;我省草果現有產量為7500噸,現有野生天麻林地20萬畝,加上人工培育的天麻,年產鮮天麻達3000噸,人工種植燈臺樹3000畝、大黃藤4000畝,由于過度采挖,加之人工培育不足,使這類珍貴藥材產量逐年遞減。
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云南復雜的自然條件和多樣的氣候類型,為多種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我省野生食用菌約有600多種,占世界食用菌種類的35%,占全國的75%左右,據有關資料,我省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總量約為50萬噸,但社會商品量僅10萬噸,其中多數為本地消費,真正進入產業化生產和流通的數量就更少。我省產量高、價值大的野生菌種類主要有:松茸、牛肝菌、塊菌、奶漿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蓀、猴頭菌、青頭菌、雞樅、雞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種類及產量均為全國首位,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目前野生食用菌進入產業化生產和流通量達21800噸,其中松茸1200噸,其它野生食用菌20600噸。近年來,隨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的實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復和發展,野生食用菌的數量也呈恢復性增長。
特色突出、風味各異的森林蔬菜逐漸成為人民群眾“菜藍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云南的森林植被中,數以百計的植物都可作為蔬菜食用,具有種類多、資源分散、資源總量大、商品量小等特點。大部分森林蔬菜未被開發利用,少數種類有人工栽培,但規模小,森林蔬菜的利用仍以采集天然資源為主,過度采集現象嚴重。據初步統計,云南省約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種(不含野生菌類),人們傳統食用的森林蔬菜主要有:臭菜(羽葉金合歡)、刺五加、甜菜、香椿、樹頭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鵑花、松杉尖、青刺尖、樹衣等;人工栽培的主要種類有:香椿、刺五加、臭菜、樹頭菜、金雀花等。
多種稀有珍貴植物、森林景觀植物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素有“植物王國”“植物物種基因庫”稱號的云南,有眾多稀有珍貴植物、野生花卉及森林景觀植物,尤其是山茶科、杜鵑花科、木蘭科、樟科、薔薇科和棕櫚科等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種類,據統計,云南可供開發的野生觀賞花卉就涉及227科,近2500多種,是世界觀賞花卉最為珍貴的種質基因庫。其中被納入珍稀瀕危的植物約有150種左右,如:長蕊木蘭、紅花木蓮、云南擬單性木蘭、鵝掌楸、香木蓮、華蓋木、云南樟、滇潤楠、石楠、云南山茶、野茶樹、大樹杜鵑、羅漢松、竹柏、董棕、蓖齒蘇鐵等,這些既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又是很好的野生花卉和景觀植物。多年來,云南的植物、林業和園林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的科研生產實踐中,對開發利用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培育園林觀賞植物和城市綠化大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初步篩選出木蘭科、樟科、薔薇科、棕櫚科等科中的76種城市綠化的樹種,并已開始在城市街道綠化中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云南地處世界茶葉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樹群落、古茶園保存面積和種類最多的省份,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未來茶產業發展的重要種質資源庫,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應用價值,如進行合理的保護性開發,這些寶貴的資源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我國現有茶組植物12個種6個變種,云南就分布有8個種6個變種,我省現保存的具有一定規模的野茶和古茶園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臨滄和思茅等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山區。
松花粉的利用將為我省云南松林分的綜合利用注入新的活力。在我省,云南松是風媒花粉植物資源量最大的樹種,據1997年“云南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的統計資料:全省有云南松成林面積344.84萬hm2,占全省森林面積1181.28萬hm2的29.2%。云南松一般10年生左右開花有粉,10—50年是產粉的最佳時期,目前,這一階段的云南松面積超過170萬hm2,據測算,“10~50”年齡段的云南松林正常年平均產花粉為38kg/hm2,依此計算全省松花粉貯量在6.4萬噸以上,此外,我省尚有地盤松23萬hm2和每年平均人工造林15—20萬hm2的云南松,該部分資源也可成為云南松花粉的采收基地和后備資源,因此云南松花粉的產業化開發具有充足的資源保障。
1.1.2產品開發利用及加工企業現狀
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水平較低,多數產品還處于利用天然野生資源為主,加工業落后,主要產品以原料型及初加工產品為主。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為非木材森林資源的培育及加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已進行初步開發并朝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種類有:石斛、天麻、草果、重樓、樹頭菜、刺五加、臭菜、香椿、金雀花、甜菜、多種野生食用菌、云南樟等多種綠化及觀賞植物。其中:重樓、石斛、草果、天麻、燈臺樹等森林藥材,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成藥和保健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已成為我省市場需求量大、創匯數額較大、較受歡迎的產品;云南樟、云南擬單性木蘭、紅花木蓮、石楠等鄉土樹種,已成為我省需求量較大的綠化樹種,并受到省外許多城市綠化的青睞。
我省從事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開發的企業和加工廠主要有300多家野生食用菌加工、銷售企業;思茅、德宏、西雙版納、紅河、大理等地的森林蔬菜加工廠;南澗、瀘西、武定的重樓人工培育基地,昭通的天麻人工培育基地,西雙版納、思茅、德宏、臨滄、保山等地的石斛培育基地,紅河、文山的草果培育基地,紅河大黃藤栽培基地、思茅燈臺樹栽培基地以及一批藥品加工企業。在森林景觀植物開發方面,全省已建立異地保存種質資源林區12個,林木種源收集區16個,林木種子生產基地11處,約3萬hm2,林業專業苗圃3652處,面積3000hm2,并在賓川、嵩明、宜良、思茅、騰沖、富寧、硯山、羅平、祿豐、河口、瀘西、開遠、易門、瑞麗、雙柏等縣建立了15個城市綠化苗木科研培植基地。
目前,非木材森林資源開發的主要產品有:天麻片、天麻粉、復方天麻顆粒、云南白藥、宮血寧膠囊、石斛楓斗、石斛夜光丸、脈絡寧膠囊、脈絡寧注射液、通塞脈片、燈臺葉片、燈臺葉顆粒、黃藤素片、黃藤素注射液等著名中成藥及保健產品;刺五加、金雀花、松茸、牛肝菌等森林蔬菜和野生食用菌的保鮮品、脫水干片、鹽漬品;石楠、滇潤楠、云南擬單性木蘭、紅花木蓮、長葉竹柏等綠化樹種。
另外,云南省林科院開展了云南松花粉系列產品開發的研究,完成了云南省“九·五”攻關課題“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備技術”,突破了破壁松花粉和超微細破壁松花粉的開發研究,于2000年3月通過了省科技廳的驗收鑒定。并在“松花粉脂提物”、“松花粉活性酶精粉”、“松花粉營養物質精粉”、“松花粉黃酮類精粉”四種精粉研制成功的基礎上,開發了“松花粉亞油酸軟膠囊”、“活性酶口服膠囊”、“黃酮精粉片劑”、“松花粉王漿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項產品,完成了產品成分分析。由于沒有很好的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我省尚無加工企業進行產品的批量生產。
1.1.3產值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非木材產業目前的總產值為252770萬元。其中:野生資源利用和人工培育產品產值為208010萬元,加工產品產值為14000萬元,運輸、銷售等服務業產值為30760萬元。
1.2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與潛力分析
(1)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云南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多種非木材森林資源,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市場潛力巨大。非木材產品屬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可滿足人類對保健、膳食、美化環境等多種需求。
(3)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非木材森林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在我省乃至全國都具有悠久的利用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加之具備了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因此產業發展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4)非木材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具備一定的技術支撐。通過多年的研究,我省林業科技人員已掌握部份非木材森林資源種類的生長發育規律和生物學特性,探索出保護、培育、利用的生產技術和合理開發的方法。
(5)可發展空間大。由于多種社會因素,我省的非木材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仍處于利用野生資源開發初級產品階段,存在經營粗放,資源保護認識不足及資源破壞嚴重的現象,如加以科學開發利用和加強管理,加大人工培育力度,發展空間巨大。
(6)群眾參與積極性高。非木材森林資源分布在我省廣大林區,涉及面廣,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并使其產業化,可增加廣大林區群眾的經濟收入,提高群眾保護森林的自覺性,同時促進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1.3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1)許多有開發價值的非木材資源有待查清。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其間不乏極有開發價值的物種資源,目前這類資源僅知在我省有分布,而蘊藏量不明,以至豐富的非木材森林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資源利用率和綜合開發程度低。由于對非木材資源的價值認識有限,目前我省對非木材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工栽培繁育、加工技術等基礎性研究不夠,加之市場營銷、品牌、包裝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足,制約了非木材產業的發展。
(3)野生資源分散,人工培育的規模小,尚未形成規模效益。加之,廣大農戶對非木材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認識不夠,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短期行為,開發利用盲目性大,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單位面積產量下降,對非木材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造成嚴重危害。
(4)產業起步晚,市場及產業鏈培育不足,目前仍處于民間零星交易為主的初級階段,缺乏具有一定規模的從事非木材森林資源采收、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目前多數企業起步晚、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產品單一、檔次低、特色拳頭產品少。
(5)優質高效、科技含量高的資源培育型試驗示范基地少,科研機構與企業的鏈接不夠,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及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1.4產品市場分析和預測
我省森林資源非木材產品種類繁多,本規劃僅對部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具備產業化發展的非木材產品進行分析和預測。
1.4.1森林藥材
從世界醫藥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來看,天然藥物已成為各國新藥開發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國對我國傳統醫藥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歐美各國已開始接受以中藥為主要成分的復方藥物。目前世界中草藥市場年銷售總額為160億美元,并且逐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在亞洲最大的中藥市場—日本,中草藥年銷售額就超過21億美元。天然藥物和保健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量也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在歐洲,天然藥物市場年銷售額達35億美元。美國人每年花在保健上的費用高達3000多億美元,其中中藥補劑的零售額達36億美元。我國中藥產業占整個醫藥市場的40%左右,近5年來以年平均20%的速度遞增。由于中藥的毒性小、副作用低,所以中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中藥材及制品的市場越來越廣闊。
通常中藥材80%都來源于森林之中的野生植物資源。隨著加工技術和制藥企業的發展,許多種類僅靠利用野生資源已無法滿足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中有些藥用植物,每年消耗量遠遠超過了其生長量,使珍貴的森林藥材資源面臨枯竭的威脅。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每年全球市場上交易的石斛總量超過了10000噸、全國重樓年消耗量為1000噸、草果國內年需求量為80000噸、天麻國內年需求量為210000噸;目前我省是國內這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區域,現有草果產量僅為7500噸、野生滇重樓產量不足200噸、天麻產量3000噸、石斛、重樓、大黃藤和燈臺樹等雖然已開始進行人工栽培,但目前產出量較小,如:燈臺樹價格近年來不斷攀升,干葉由1996年的0.5元/公斤,上升為現在的4—10元/公斤,大黃藤從1997年開始就出現原料供應不足的現象,至使大部分藥廠因此停止黃藤素藥品生產。結合我省的優勢資源和藥業發展現狀,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于加快發展云藥產業的決定》,因此,林業部門應抓住機遇,結合我省“云藥”產業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森林藥材。
1.4.2野生食用菌
野生食用菌不僅味道鮮美,還富含多種氨基酸,屬綠色生態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市場價格從每公斤幾元至幾百元不等,由于野生食用菌為天然產品,其數量有限,加之消費者眾多,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因此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據統計2003年我省僅食用菌出口創匯就超過了7000萬美元,成為我省出口創匯的大宗商品,其中:鮮松茸出口852.34噸,創匯3763.4萬美元,松茸制品311.33噸,創匯582.389萬美元;其它食用菌出口6268噸,創匯2655萬美元,其中速凍制品3066.6噸,創匯940.8萬美元。隨著野生食用菌加工、保鮮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市場就更加廣闊。根據有關資料統計,2001年日本從各個國家進口鮮松茸2390噸,其中從中國進口1531噸,占64%,中國出口日本的鮮松茸中有72%來自云南。由此可見,我省野生食用菌的市場基礎較好,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進行野生食用菌的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理順各個生產環節,提高產品質量,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價值的增長。
1.4.3森林蔬菜
隨著人們對森林蔬菜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許多森林蔬菜已進入了市場,并逐漸成為人民群眾“菜藍子”中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國內外市場日趨活躍,歐洲各國、日本等正在開發森林蔬菜市場,開展商品化生產;而國內如北京、天津、四川、云南等省區也建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廠,產品在市場上一直處于旺銷的勢頭,系列產品不但成為飯店、賓館、酒樓的珍品,也逐步走進了百姓的餐桌,作為招待賓朋、節日宴席的美味佳肴,尤其隨著人們對森林蔬菜保健功能的進一步認識,興起食“野菜熱”是必然趨勢。
近幾年來,云南各地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森林蔬菜上市,且數量不斷增多,深受大眾歡迎,價格從每公斤幾元至幾十元不等,因此,森林蔬菜的廣闊市場前景可略見一斑。
1.4.4森林景觀植物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昆明、大理、蒙自、曲靖等各中心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地的小城鎮建設、綠色通道建設和新住宅小區開發、廠礦單位綠化等工程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市場對森林景觀植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預計僅昆明市在今后的20年內每年需要綠化大苗200-300萬株,觀賞植物3000-5000萬株。省內其它地區在今后的20年內每年需要綠化大苗100-200萬株,觀賞植物2000-3000萬株。而國內其它省、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對優良的綠化樹種和花卉也保持著旺盛的需求。
近年來,我省花卉產業雖然快速發展,但95%的花卉產品品種都是“舶來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品種太少,這與我省“植物王國”的稱號極不相符。目前,我省城市綠化苗木和觀賞植物的生產量已無法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約80%的城市綠化苗木需從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及四川購入。一些優良的本地樹種如滇潤楠、滇樸、石楠、紅花木蓮、云南擬單性木蘭等,在市場上已成為緊俏商品,一株胸徑為3cm左右的大苗,價格在100—400元之間。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綠化苗木及花卉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因此,產業化發展以木蘭科、山茶科、樟科、棕櫚科等優良樹種,既可滿足省內市場需求,又可為國內其它省、區提供優良的綠化、美化植物。我省豐富的野生花卉和優良的觀賞植物產品,必將在國內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1.4.5野茶及古茶樹產品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葉,其利用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商朝,由于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云南省至今仍有數百年以上古茶園和數千年以上野生茶樹分布,是云南作為茶樹原產地、茶樹馴化和規?;N植發祥地的“歷史見證”和“活化石”,是未來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種質資源庫。目前,國際上對有機茶產品的需求極為旺盛,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優質有機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高達千元以上,而野茶和古茶樹的鮮葉是制作有機茶產品的最佳原料。因此,對云南野生茶及古茶園的有效保護和有機茶的合理開發,將有力地推動云南傳統優勢產業的創新,并為重新打造云南茶葉世界性品牌提供新的契機。
1.4.6云南松花粉系列產品
目前花粉在食品、藥品、化妝品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其產品已成為國內、外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消費市場的熱點產品。資料表明,法國、美國、瑞典、新加坡每年都要進口原料花粉和花粉成品。僅原料花粉為2500—3000噸,價值約為2億美元。由于西方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少,人工費用高,所以世界花粉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及一些發展中國家。
我省云南松花粉的利用已有幾百年歷史,至今在保山、臨滄、大理等地區,當地群眾還保留著用云南松花粉制作食品的習慣。云南松花粉屬天然純凈產品,其純度高、可開發性強,并且經多年人群食用效果調查,云南松花粉系無過敏源的純凈花粉,不會發生過敏反應,適宜于多種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和醫藥等產品的開發,能適應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因此,云南松花粉有較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1.5發展我省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的意義
①加速林業經濟發展,實現我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云南省從建國以來一直是全國主要林區之一,也是全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之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落后的社會、經濟狀況成為制約我省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加之林業產業化發展也是我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云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種資源發展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合理保護和科學利用非木材森林資源,對調整我省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實現“綠色經濟強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②挖掘森林資源潛力,滿足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非木材森林資源的認識和開發利用程度不斷提高,非木材產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非木材產業的發展可提高森林利用價值,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非木材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
③有利于我省解決“三農”和林業企業生存的問題。我省農村人口有3610萬,因交通、文化、經濟等條件的制約,其中的林區群眾和森工企業、國有林場等林業職工,是我省最為貧困的群體。由于非木材森林資源分布在我省廣大林區,林地及森林資源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發展可引導廣大林農和林業職工參與產業的建設,從而實現非木材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產品增值。因此,產業的發展可使廣大林農和林業企業職工獲益,是解決我省“三農”和林業企業生存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④增強林業產業發展后勁。發展非木材產業可加快非木材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延長林業產業鏈,從而提高林特產品的綜合利用和增值轉化水平,實現林業的規模效益,增強林業產業發展后勁。
⑤促進林業綜合效益的發揮,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非木材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山區農業生產條件、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同時還可以提高山區人民群眾保護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認識,形成以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局面,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合理開發和利用我省豐富的非木材森林資源,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是林區實現小康社會、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對維護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章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
2.1指導思想
以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為目標,以我省豐富的森林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資源培育為基礎,在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前提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發揮區域優勢,優化非木材產業生產力布局,推進產品生產基地化、生產經營規?;?、資源培育和加工銷售一體化,形成產品特色突出、資源配置合理、綜合效益顯著的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體系,促進我省區域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2.2產業發展的原則
①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云南特色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和經濟杠桿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走外延擴展與內涵提高相結合的路子,培育發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的特色產品和馳名品牌。
②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適度規模,相對集中,合理布局,以開發促保護的原則。正確處理好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把保護資源和環境貫穿到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實現非木材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③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發展非木材森林資源產品加工業,實現產業發展與基地建設的有機結合的原則。重點扶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項目,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平,防止盲目發展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④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借助外力發展自我。按照“政府創造環境、人民創造財富”的原則,努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爭取引進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改造和提升地方企業;同時,瞄準國內外產業導向,找準區域優勢與產業化的結合點,最大限度的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
⑤涉及野生保護物種的開發,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保護政策,嚴禁以犧牲資源作為代價、從而換取經濟發展的作法。
2.3發展目標
2.3.1野生資源利用及資源人工培育目標
通過野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資源人工培育,建成與重點龍頭企業加工規模相適應的、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品基地,創立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市場競爭力強、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與國家認證的名牌非木材森林資源產品。野生資源利用及資源人工培育目標詳見表2—1。
野生資源利用及資源人工培育發展目標
*工業發展目標
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經濟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非木材產品生產企業和名牌產品。加工業重點建設項目及發展目標見表2—2。
加工業發展目標
*
2.3.3產品營銷及服務業發展目標
由于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的發展是我省林業“八大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產品交易市場的規劃可結合林業各大產業的市場建設,進行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輻射面廣、規模適度、信息化程度高的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營銷網絡,引導市場搭乘信息網絡平臺。
第三章森林資源非木材產業發展的規模與布局
3.1產業發展的重點
根據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的優勢,把森林藥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云南松花粉、森林景觀植物、有機野茶和古茶產品等作為我省非木材產業發展的重點。通過擴大非木材野生資源合理利用范圍及資源人工培育的規模、增加資源總量,逐步提高森林資源非木材產品的加工規模和產品質量,積極開展科技咨詢、市場營銷等配套服務等服務型產業,努力做大做強非木材產業,使之成為我省林業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省具有產業化開發價值的種類十分豐富,規劃中不一一列舉,規劃中重點品種的選擇原則是:有市場、有成熟的利用和加工技術、有種源和種苗繁育技術、有人工栽培技術且現有資源總量不足的品種,對一些很有開發價值的品種,由于缺乏種源或栽培技術不成熟,就不列入資源人工培育的重點品種,而放在非木材產業的引導型重點建設項目《種質資源收集及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資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中,重點解決種苗繁育和人工栽培的技術問題。如:森林藥材中的龍血樹、麗江山茨菇、鬼臼、沉香、云南蘿芙木,以及森林景觀植物中的華蓋木等。
3.2野生資源的利用及資源人工培育規劃
3.2.1野生資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點項目
非木材森林野生資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點為:森林藥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森林景觀植物、野茶樹及古茶、云南松花粉六大類產品。
①森林藥材資源培育項目:重點發展品種為石斛(Dendrobiumsp.)、天麻(GastrodiaelataBlume)、重樓(Parispoyphyllavar.Yunnanensis)、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燈臺樹(Alstoniaschlaris)和大黃藤(Fibraurearecisa)。
②野生食用菌利用項目:重點品種為松茸和牛肝菌、塊菌、羊肚菌、雞樅、木耳、香菇等野生菌。
③森林蔬菜野生資源利用及人工培育項目:主要發展臭菜(羽葉金合歡)、刺五加、甜菜(守宮木)、香椿、樹頭菜(刺老苞)、金雀花等森林蔬菜。
④森林景觀植物培育項目:人工栽培以木蘭科、樟科、薔薇科、棕櫚科為代表的城市園林景觀植物;人工優選、馴化、栽培以杜鵑花科、山茶科、羅漢松科等為主的多種野生花卉及觀賞植物。
⑤野茶樹及古茶園有機茶產品的保護性開發項目:在劃分保護與開發區的基礎上,采取限制采摘量的措施,建立野茶樹及古茶園的鮮葉采集基地。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項目: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
3.2.2野生資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規模與布局
(1)發展規模
①森林藥材資源栽培規模
現有面積為11.4萬畝,規劃新增人工培育面積為46.8萬畝(規范化集約栽培3.3萬畝,林下栽培或仿原生環境栽培43.5萬畝),實現58.2萬畝的森林藥材資源栽培總規模。其中:
石斛:規劃發展總規模21萬畝。其中:規范化集約栽培1萬畝,仿原生環境栽培20萬畝。
天麻:全省現有天麻人工栽培面積3萬畝,規劃再發展林下栽培1萬畝,實現總規模4萬畝。
重樓:現有規范化集約栽培規模0.2萬畝,規劃發展總規模3萬畝。其中:新增規范化集約栽培0.3萬畝,林下仿原生環境栽培2.5萬畝。
草果:全省現有草果面積約7.5萬畝,規劃再發展10萬畝,實現總規模17.5萬畝。
燈臺樹:現有規模0.3萬畝,再發展規范化栽培基地2萬畝,實現總規模2.3萬畝。
大黃藤:現有規模0.4萬畝,規劃再發展林下栽培10萬畝,實現總規模10.4萬畝。
②野生食用菌產量規模
通過開展人工保育促繁、天然促繁技術,突破部分野生食用菌種自然環境下的人工接種和移植技術,實現野生食用菌總產量為32000噸/年。其中:
松茸:目前全省產量約1200噸/年,規劃到2020年產量達2000噸/年。
牛肝菌、塊菌、羊肚菌、雞樅、木耳、香菇等野生菌:目前全省產量約20600噸/年,到2020年產量達30000噸/年。
③森林蔬菜培育及野生資源利用規模
規劃野生資源利用和人工栽培總規模為60萬畝。其中:基地無公害集約栽培10萬畝,野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含原生環境下人工補栽)50萬畝。
④森林景觀植物培育規模
通過人工優選、馴化、栽培森林景觀植物,實現總產量達2000萬株(盆)/年。
⑤野茶樹及古茶園的保護性開發項目規模
建立野茶樹及古茶園的保護性開發基地20萬畝。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項目規模
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100萬畝,實現年收集松花粉原料1000噸。
*
(2)布局
——森林藥材栽培: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雙版納州、思茅市、昭通市、保山市、臨滄地區、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文山州和紅河州。
——野生食用菌采集:主要布局于迪慶州、楚雄州、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曲靖市、紅河州、麗江市、保山市和怒江州。
——森林蔬菜栽培及野生資源利用: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雙版納州、思茅市、昭通市、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紅河州和臨滄地區。
——森林景觀植物栽培:主要布局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文山州、楚雄州、大理州和紅河州。
——野茶樹及古茶園鮮葉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勐海縣、勐臘縣、景洪縣、雙江縣、滄源縣、鎮源縣和瀾滄縣。
——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麗江市和大理州。花粉采集基地的選擇,要求以地盤松為主的低產林或少量扭曲云南松林分作為采粉基地。
*
3.2.3實施進度
非木材森林野生資源利用及資源人工培育基地建設分3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04—2007年,第二階段為2008—2010年,第三階段為2011—2020年。各階段野生資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實施進度規劃如表3—3:
野生資源利用、資源人工培育進度規劃表
*
3.3非木材森林資源重點加工業規劃
3.3.1加工業重點建設項目
為增加我省非木材產品的加工率,加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的綜合經濟效益,首先要選擇一批基本素質好、起點高的企業重點加以扶持,逐步形成產業龍頭,為樹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產品的優秀品牌作出貢獻。結合資源優勢,我省非木材加工業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有:野生食用菌加工廠、森林蔬菜加工廠、有機野茶產品加工廠和云南松花粉系列產品加工廠。森林藥材的培育,目的是滿足省內外藥品、保健品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故不作加工業規劃。
3.3.2重點加工企業規劃
加工企業規劃總數為14個,加工總規模為24160噸。其中:
——野生食用菌加工廠:布局于昆明市、香格里拉縣、易門縣、祥云縣和楚雄市,共5個加工企業,主要加工產品為野生食用菌的保鮮、速凍、脫水、腌制、罐頭、鹽漬等類產品。加工規模為15000噸/年(占原料總產量的47%)。
——森林蔬菜加工廠:布局于昆明市、楚雄市、思茅市、潞西縣和景洪縣,共5個加工企業,主要加工產品為森林蔬菜的保鮮、脫水、速凍、腌制、罐頭等類產品。加工規模為8000噸/年(占原料總產量的27%)。
——野茶及古茶加工廠:布局于景洪縣、思茅市和滄源縣,共3個加工企業,總規模為加工鮮葉800噸/年(占原料總產量的100%),有機野茶、古茶產品為160噸/年。
——云南松花粉系列產品加工廠:布局于昆明市,共1個加工企業,實現云南松花粉原粉的加工總量為1000噸/年的生產規模(占原料總產量的100%)。主要產品為云南松花粉破壁精粉、松花粉亞油酸軟膠囊、活性酶口服膠囊、黃酮精粉片劑、松花粉王漿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
*
第四章重點建設項目
為了加快非木材產業的發展進程、實現產業發展的目標,將下列項目作為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以解決我省非木材產業發展的五大關鍵問題:
①野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中“度”的問題;
②部分種類產業化發展的種苗繁育、供應的問題;
③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天然促繁技術和森林藥材部分品種的仿原生環境栽培技術問題;
④優質高效的資源利用、培育、規范化栽培及集約化經營問題;
⑤新產品的研發和品牌戰略的問題。
項目的實施方式是由項目區的國有林業企業、林業主管部門和技術依托單位聯合完成。根據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結合我省實際及非木材產業的特點,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堅持科學的決策規則和程序,項目的實施要經過:具備符合資質要求的咨詢中介機構的評估論證→向省林業廳申報→由省林業廳組織專家評審、論證→項目立項后,由省財政分別采取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轉貸和貸款貼息等方式投資實施,所需投資額由各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或評估論證具體測算。
4.1種質資源詳查及資源數據庫建立項目
開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的種質、存量、分布調查,查清資源本底,有利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非木材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辦法,便于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
①資源詳查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查清區域內重點非木材森林資源的群落、種類、數量、面積及其分布,分析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可行性,探討維持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機制,客觀反映分布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并對資源利用及經營管理現狀做出分析和評價,為制定非木材森林資源的保護計劃和合理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②資源詳查的重點對象是:對省內的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森林藥材、野茶及古茶園的資源情況,以及觀賞性好、經濟價值高的野生花卉和觀賞植物的種質資源進行重點詳查。
③資源數據庫的建立: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資源詳查的基礎上,要建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資源的數據庫,為產業發展的宏觀決策和微觀操作提供科學依據。
4.2種質資源收集及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項目
在昆明、迪慶、西雙版納建成規模較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非木材森林種質基因庫、遺傳改良及種苗繁育基地,用現代化的設備和高新技術,對經濟價值高,具有產業發展前景的種類進行品種優選、馴化、遺傳改良、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種苗繁育等工作,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構建堅實基礎。
種質資源收集的重點是森林景觀植物、森林藥材、森林蔬菜種質資源的收集。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重點是對具有市場開發價值的種類進行人工優選、馴化、遺傳改良及種苗的有性系、無性系繁育,改變目前產業化發展中優質種苗供應不足的問題,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4.3資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依托科研單位,開展專題研究,突破部分非木材森林資源人工促繁、人工培育技術,建立我省森林資源非木材產品的規范化資源培育示范基地,以優質高效的集約化經營方式帶動我省非木材資源人工培育、野生資源保育促繁的發展。
①資源培育的重點是研究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促進天然繁育技術、云南松花粉和野生森林蔬菜的合理采集技術、野茶樹及古茶園的保護性開發技術、森林藥材、森林蔬菜及森林景觀植物的人工基地化栽培和仿原生環境栽培技術。
②項目實施單位:項目區林業局和國有林業企業。
4.4新產品開發的專項研究項目
為了增加非木材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產業發展后勁,需加大投入,依托省內外科研單位和院校,開展森林資源非木材新產品開發的專項研究。
新產品開發專項研究的重點是非木材森林資源的加工類新產品的研制和系列產品的開發、產品包裝。重點是對云南松花粉系列產品、有機野茶及古茶產品、野生食用菌和森林蔬菜的保鮮、加工產品的研制。
- 上一篇:水利河道管理辦法
- 下一篇:木材加工產業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森林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