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員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活動總結3篇

時間:2022-12-20 10:17:27

導語:團員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活動總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團員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活動總結3篇

第一篇

為了積極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我院團委于2015年10月27日在二樓多媒體教室舉行了 “喜迎五中全會,關注時事政治”的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參加人數為131人。

首先團委書記XX老師要求我院各個學生組織認真學習研讀十八屆五中全會內容,在校園內營造閩籍責任、竭誠奉獻的濃厚氛圍。XX書記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發展形勢對所有學生組織提出殷勤希望。

XX書記講話完畢后,進入了今天的主題活動,便是由團委副書記XX帶領大家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相關內容。從全會含義、全會召開時間、全會主要議題、全會出席人員等方面逐一展開講解,最后著重講解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十三五規劃”的相關文件。在整場教育活動中,沙永副書記采用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理念互動式地進行講解。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提問,彌補了很多同學“政盲”領域的一點空缺。

歷時近1個小時左右后,在同學們踴躍發言的氛圍中結束團教。會后,很多同學感嘆時事政治常識知道得甚少。希望通過此次教育活動后同學們積極主動關注國家及社會的時事政治,力爭做走在時代前沿的有為青年。

第二篇

“十三五”規劃是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中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意義重大。

(一)新常態: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原有的動力在衰減,新的發展動力沒有接上,出現了發展動力轉換期的空檔。另外,是因為需求拉動力的作用一時還不能接替供給推動。

1、穩(保)增長是實現“十三五”目標的前提。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不是要降低發展的要求,而是要提高發展的質量,實現中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所以,關鍵就是速度轉換,要給調結構和轉方式留出空間。

雖然新常態表現為中高速增長,但是中高速增長不是自然達到的,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目前,我們的經濟仍然處于下行區間,這種下行不是新常態。如果速度持續下行,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如:產能過剩的風險,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債務違約的風險,局部性金融危機的風險,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走勢的分化所引發的風險,財政收入增長放緩所產生的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防范這些風險的基礎是穩增長。

2、改善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機制。既然講到保增長,我認為當前需要改善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機制。一般認為,在合理區間內國家不要隨意出手調控,只有達到通貨膨脹的下限或者失業率的上限時才要實施緊縮或者刺激的宏觀調控政策,目的是給市場的自主作用留出更大空間。但現在宏觀經濟已經臨近合理區間的下限,宏觀經濟需要加大刺激力度,如果到了下限才進行調控,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還要研究宏觀刺激政策的傳導機制。主要有三個問題:一是要發揮政府投資平臺的作用,經濟處于下行,止跌回升更需要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的投資;二是要活躍金融投資活動。判斷我們金融是否落后,不只是看它有多少貸款、貸款項目的安排,關鍵是看金融投資活動是否活躍。三是減輕實體經濟企業的負擔。最重要的一個是降息,一個是全面減稅。

(二)轉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轉方式需要創新發展方式,目標是要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轉方式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二是由片面追求速度轉向可持續發展;三是由單純依靠改革推動轉向需求拉動;四是要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

1、轉方式的政府作為。適應新常態的發展方式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政府要有作為,而政府的作為主要體現在政府的規劃上。“十三五”規劃對涉及到經濟增長方面的指標,可以是指導性的,預測性的,但是對涉及發展方式的指標,必須是約束性的。增長的指標,物價上漲,就業的指標,可以是指導性和預測性的,但是對于一些發展方式轉變的指標,如節能減排、土壤、水和空氣質量、綠色技術的采取和采用問題,這些指標都必須具有約束性。

2、投資配合消費拉動。我們現在不僅需要消費拉動,也需要投資拉動。在“十三五”規劃中,應該把這兩者協調起來,更要突出消費的拉動作用。有三個方面特別重要,第一,培育消費力。消費力主要包括收入、就業和社會保障。第二,發展消費經濟。消費型城市和服務型城市建設是城市化的新內容,城市的服務性、消費性發展起來了,服務經濟也就能發展起來。第三,拓展新型的消費業態。網絡消費、文化消費、健康消費等,都是消費新業態,需要進一步開拓。

(三)調結構:產業結構轉向中高端。

中高速和中高端應該是“十三五”規則發展的一條主線,這主要有四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三次產業結構的中高端化?,F在中等收入國家,服務業比重占到50%,高收入國家的服務業占到了70%,所以,產業結構中高端化的第一個方向,就是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服務業。當然,服務業化不等于去工業化,尤其是江蘇工業比重比較大,追求服務業的比重絕不能以犧牲工業為代價,而是服務業的發展速度比工業的發展速度更快一點。

第二個方向就是產業類型、產業水準轉向中高端。這首先要從理論上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理論問題是,拘泥于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不可能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產業距離,更談不上進入世界產業前沿。第二個理論問題是,過去一般都是談模仿,談引進創新。模仿和引進進不了高端,只有與發達國家進入同一個創新起跑線,才能進入高端。因此,中高端的目標,應該是由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或者說培育代替的比較優勢,突出培育和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三個方向就是全球的價值鏈的分工進入中高端。目前我國的制造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有規模優勢沒有附加值優勢。產業結構進入中高端的重要方面就是依靠創新攀升價值鏈中高端:一是在已有的全球的價值鏈上,通過邊干邊學研發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攀登價值鏈的中高端;二是要創造自己的品牌和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產品,建立以我為主導的價值鏈,在全世界布局,品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在中國,但是生產環節可以布局出去。

第四個方向就是傳統產業進入中高端。一個地區的產業水平,不僅要看有沒有新興產業,還要看這些傳統產業有沒有進入中高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就是指傳統產業實現技術上的跨越,現代傳統產業中高端化的路徑,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智能化+,一個是綠色化+,這三化在中國的傳統產業中間也得到體現。這里需要特別強調“互聯網+”的產業升級效應。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應該把響應“互聯網+”作為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促創新:創新驅動成為轉方式的新常態。

從創新發展方式的角度說,創新是新階段經濟發展的引擎;也是驅動產業結構轉向中高端的引擎。

1、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方式的標志。從哪幾個方面來衡量創新驅動?一是強調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份的兩大評價指標;二是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但創新驅動不能僅僅是數量上,更重要的是以下四條:一是技術創新向科技創新提升;二是創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并且充滿活力;三是人力資本成為投資重點;四是孵化和研發新技術成為創新驅動的重點環節。

2、以產業化創新培育新增長點。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產業創新是創新的終端。創新要實,實就實在要靠產業化創新來培育新的增長點。產業化創新具有兩個導向,一是市場導向,市場決定創新的商業化價值;二是科技水平的導向,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學發現決定創新的科技價值。這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產業化創新,才能真正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并進入科技前沿的產業。產業化創新,是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的有機銜接。需要產學研協同創新,企業要在產學研的協同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是指每個人都創辦企業,而是要求每個人都以己之長參與到創新創業中去。就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費爾普斯所說,各種類型的人都變成“創意者”,變成了主導從開發到應用的創新過程的研究者和實驗者,科學家和工程師往往被他們召集過來提供技術支持。使金融家成為思考者,生產商成為市場推廣者,終端客戶業成為弄潮兒。

4、產業化創新的主體。第一個問題,產業化創新的主體是誰?企業當然是創新主體,但要注意產業化創新往往是出現在現有的企業之外,而不是之內。第二個問題,率先發動產業化創新的一般不是已有的大企業,而是進行科技創業的科技型小企業。第三個問題,產業升級也往往是由率先進行產業化創新的小企業引領的。因此,所謂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首先是指從事科技創業的科技型小企業,創新成功的科技型小企業,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向中高端的領跑者。這些企業爆發性擴張之路,也就是產業結構轉向中高端之路。

(五)補短板:農業現代化。

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的目標不可能同步達到,根據木桶原理,全面小康社會能否建成是由“短板”決定的?!笆濉逼陂g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著力點是補短板。

1、農業現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F在談三農現代化,要直接以農業、農民、農村作為發展的對象,要通過城鎮化來解決農民的問題,通過非農化來解決農業問題。所以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一是農業本身,要從根本上改變它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提高包括資本、勞動、土地在內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提高農民收入。二要從社會來講,滿足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增長的對農產品的量和質的需要。

2、農業技術發展范式。農業技術發展的范式即由農業剩余范式轉到農產品的品質范式,發展優質、高效、高附加值的農業。因此,農業科技創新的著力點也要調整。農業的科技創新分為兩類,一類叫機械創新,目的就是增加農業剩余和節省勞動力;另一類是生物創新,是培育出優良品種,改進農產品的品質和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這符合農產品品質的要求,所以生物技術創新越來越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重點。

3、誰來種地。發展現代農業不能只是靠現有的留在農村的以老人和婦女為主體的農民,而是要靠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培養起來的新型的職業農民。因此,我們所謂的新型的職業農民應該是具有較高人力資本含量的高素質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必須在農業和農村外圍工作。據此,我們要激勵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城市的創新創業人才進入農村和農業部門,要在農業中形成與現代農業技術相適合的人力資本結構。

第三篇

11月13日上午,校黨委中心組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舉行理論學習會,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學校“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安排,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圍繞“嚴以用權”主題進行第二次學習交流研討。校黨委書記、校長XX主持會議并講話。學校領導,校長助理參加學習交流。

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為,十八屆五中全會勾畫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充分體現了黨對所肩負歷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XX就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學習提出三點要求。

第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大意義。XX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的時機非常重要,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二五”規劃,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所作的工作報告和重要講話,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對深刻認識當前新形勢、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破解重點難點問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綱領性文件。全校上下必須認真學習這個文件和總書記的講話,不能只停留在面上學習,要真正理解十八屆五中全會對于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甚至對世界的重大意義,真正理解中央的戰略意圖和對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扎實抓好落實,我們的目標才能實現。

第二,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認認真真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文件,原原本本研讀文件,理解精神。要準確理解把握“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認識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指導作用,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揮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次,要認真分析我們面臨的形勢,對國內外形勢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準確判斷,深刻理解中央的戰略意圖,同時樹立信心。三是要準確理解中央此次提出的發展理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在目前所處階段,中央提出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觀是對自身發展的一次革命。希望同志們能夠深刻學習領會把握全會精神的實質,研究和推進學校的發展。

第三,結合學校改革發展的實際,深入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用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一方面,緊密地團結在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貫徹好黨中央部署的各項任務。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校實際,用五中全會精神指導我們學校的改革和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步伐。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學校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首要政治任務?!笆濉逼陂g,學校發展要明確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目標,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進入國家學科建設行列、走在山東省學科建設前列的工作任務。

關于“三嚴三實”學習,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嚴”最終還是為了“實”。我們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三嚴三實”的專題學習,只有認真找出存在的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目前干部隊伍中還存在謀事不實、謀事不深、謀事不全的問題,在工作中還存在精氣神不振、變革的意識不夠、創新能力不足、擔當意識不強等問題。在專題教育中我們每個領導干部要認真自查,及時整改。通過學習切實提高全校各級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為學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干部保證和組織保證。

要在全校營造氛圍,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要發揮表率作用,堅持學習在前、思考在前、實踐在前,帶頭學習、帶頭調研、帶頭宣講。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精心謀劃學?!笆濉卑l展結合起來,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結合起來,與崗位職責和目標任務結合起來,與各單位工作和師生思想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宣講、講座、培訓、研討等形式,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工作,在全校上下營造學習全會精神、宣傳全會精神、踐行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