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精]
時間:2022-12-16 12:24:00
導語:市政府工作報告[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市實施“三步走”第二步戰略部署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的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的部署,奮力拼搏,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年度任務。全市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重要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
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93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7%。財政收入達到502.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2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9億元,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52.7億元,增長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6525元,增長11.3%。城鎮登記失業率3.76%,實現低于4%的調控目標。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保持基本穩定。
(一)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幅度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工業和建筑業增加值1560.2億元,增長19.8%,占全市生產總值的53.2%。工業增加值1436.7億元,增長21.5%,拉動全市經濟增長10.3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5763.9億元,增長31%。服務業增加值1269.4億元,增長11.7%,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3.3%。商品購銷總額5504.6億元,增長31.7%。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6%。農業增加值102.3億元,增長5.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5%。糧食等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100億元,郊區城市化率達到44%,提高2.5個百分點。
(二)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電子信息等六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35.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731億元,增長36.1%,占全市工業的32.2%,提高1.7個百分點。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取新水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均居全國先進水平。初步統計,全市各類企業總資產13033億元,所有者權益5108億元,總負債7925億元,資產負債率60.8%,下降0.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508億元,資產利潤率3.9%,提高0.8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兩年凈減少420.3億元,其中2004年減少254.4億元,不良貸款率從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對124家國有獨資企業進行了整體改制。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57.5億元,增長59%。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占全市的比重為23%。完善了市對區縣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了投資體制改革。**產權交易中心被國家指定為中央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試點單位。健全和規范土地交易市場取得明顯成效。制定并實施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決定》,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55.9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24.7億美元,分別增長59.1%和51.4%。新批500萬美元以上項目304個,上億美元項目4個。我市外貿進出口420.2億美元,增長43.2%,其中出口208.7億美元,增長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資239億元。濱海新區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實現生產總值1250.2億元,增長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億噸,3年內實現了由1億噸到2億噸的跨越,進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81.5萬標準箱,增長26.5%。開發區繼續在國家級開發區中保持領先地位,生產總值達到530億元,增長25.3%。保稅區物流總量增長41%,主要指標居全國保稅區前列。
(四)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完成了《**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修編和上報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市的定位,對城市空間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作了適當調整。成立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公司和土地收購整理公司,承貸大額中長期貸款,建立使用、償還和監督機制,在改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新增城市道路面積580萬平方米,建成橋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實現通車81公里。住宅竣工1052萬平方米,增長35%;銷售商品房1292萬平方米,增長26.5%。海河綜合開發改造進展順利。京津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可行性報告已獲國家批準,并進入開工準備階段。京津高速公路復線和**濱海國際機場改建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京滬高速公路**段和黃萬鐵路正在加緊建設。加強了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增建污水和垃圾處理廠,加快治理市區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全國首批創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通過國家驗收。完成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標。塘沽區、大港區、寶坻區城關鎮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區、鎮。
(五)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加1154元和664元。全市新增就業人員21.5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7萬人,實現新增就業人數大于新生勞動力和新增下崗失業人員數量。創立公益性崗位,使3.7萬名“4050”人員就業并獲得社會保險和工資性補貼。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上升,當年收支差額明顯縮小。職工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工作又有重大進展。廉租房竣工29萬平方米,已有1000戶雙困拆遷居民得到安置。兩年完成舊樓區綜合整修1413萬平方米,55萬戶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風貌建筑保護項目和舊樓區綜合整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市區生活保障性商業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落實了取消農業稅和增加種糧補貼等9項政策,農民直接受益3.7億元。建立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萬群眾的農村飲水解困工程。改造農村戶廁30萬個。改善城鄉人民生活20項工作圓滿完成。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了交通、消防和生產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減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會穩定,治安狀況繼續保持全國最好地區之一。
(六)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不斷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支出100億元,占全市經常性財政支出的30.7%,提高1.2個百分點。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綜合科技進步水平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獲得國家科技獎14項,市級科技獎218項。受理專利申請8406項,其中發明專利占49%。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5億元。建成國家干細胞產品、中空纖維膜等產業化基地。生物芯片、電動汽車等科技攻關項目居國內領先水平。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孵化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我市被國家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開通電子政務專網,建成**數字證書認證中心。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城鄉基礎教育協調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4%,接受優質教育的高中生達到7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2%。新增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衛生資源調整成效顯著。加強了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務。人民醫院、眼科醫院等新建和改造項目投入使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運行良好。免費為320萬農民進行健康體檢,為防病治病、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創造了條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我市運動員在第28屆奧運會和第12屆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女排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聯賽冠軍。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建設進度加快。采取多種形式紀念設衛建城600周年,增強了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和平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推出了一批文藝精品。**博物館建成開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社會科學、文物保護、圖書、檔案等事業又有較大發展。“雙擁”、“共建”活動廣泛開展,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全民國防教育深入開展,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步。成功地舉辦了全國城市人民防空演習。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
(七)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廣泛征求市政協和各派的意見。自覺接受各種監督,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639件、全國和市政協委員提案837件。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許可服務中心,集中68個職能部門,實行并聯審批、“一站式”服務,行政效率大為提高。制定了我市《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實施意見》,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規草案的擬定和行政規章的立、改、廢工作。全面推行經濟責任審計和重大項目實時審計制度。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管理制度。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加強了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完善了工作機制,及時合理地解決了一批信訪問題。廉政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扎實有效。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還相當艱巨;經濟規模還不夠大,經濟實力還不夠強,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快,個體私營經濟比重比較小;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任務還很重;交通體系建設還不夠適應,市容環境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就業再就業的壓力比較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一些部門和行業還存在不正之風,政府在轉變職能、政企分開、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結果,得益于多年來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于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市和駐津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給予我們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中央駐津單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津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建設的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2005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實施“三步走”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為實施“十一五”規劃打基礎的重要一年。綜觀國內外發展大勢,**面臨著許多新機遇,也將遇到許多新挑戰。資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進關鍵技術難度加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土地和資金供應趨緊。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估計前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采取得力措施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同時也要看到,國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已有良好基礎,總體環境有利于加快發展。國務院把規劃和發展濱海新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港在環渤海灣的重要地位,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特別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做好**工作的有利條件很多。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再上新水平,繼續沿著具有**特點的發展路子闊步前進。
200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八屆七次全會的部署,全面實施“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科教興市、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規劃和建設好濱海新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和調控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5%,外貿出口增長2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3%左右,萬元工業產值能耗、水耗和環保、環衛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實現上述目標,完成全年任務,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實施新一輪嫁接改造調整,培育壯大優勢工業
堅持樹立“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的發展模式,以技術創新和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鞏固已有支柱產業,培育新的優勢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工業基地。全市工業實現總產值6900億元,增長20%,其中六大支柱產業實現總產值4670億元,增長23%。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后勁和持續競爭能力。組織實施560項技改和利用外資項目,重點推進總投資超過千億元的10大項目,鞏固和擴大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主要由100萬噸乙烯、1000萬噸煉油組成的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要力爭早日開工建設。改造中芯國際芯片生產線,確保天鋼東移改造全面建成投產,加快高新紡織工業園建設和天堿搬遷進度。著力發展水力發電、連鑄連軋等6大成套設備和工程機械、減速機等10類重點產品。加快發展修造船業。規劃和建設一批新的都市型工業小區。
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35%,提高2.8個百分點。重點推進太陽能電池、干細胞產品等20個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扶持發展中藥提取、工業結晶等核心技術或關鍵技術。培育并認定新的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爭取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重點扶持100個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加強管理,抓好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降耗技術,重點組織再生水回用、風能發電、電動汽車等一批示范項目,急取“發電——海水淡化——制鹽——節約土地資源”項目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循環經濟試點。調整關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淘汰化鐵煉鋼、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立窯生產水泥等10項落后工藝裝備。推行清潔生產,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針對不同行業制定節能降耗考核辦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體系,確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關鍵環節,實現服務業突破性發展
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新建和改擴建國際輕工商貿城、北方五金機電城等大型商品批發市場,改造金街、小白樓、塘沽解放路三大商業中心區,抓緊建設一批大型商貿設施和便民連鎖服務業。改造和新建菜市場110個。大力開拓農村市場。
集中力量發展現代物流業。圍繞建設北方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大力發展遠洋和航空運輸。規劃建設航空貨運基地、開發區工業物流園區、保稅區國際物流園區、郵政物流區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環線籌建4個規模較大的貨運中轉中心。重點培育一批大型專業物流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有條件的制造業集團向物流業延伸。
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業。加強和改進對中介組織的管理,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整合改組現有中介組織,引進和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律師、會計、咨詢、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進一步落實津港服務業合作洽談會成果。抓緊籌建中介服務示范中心。辦好千名律師國際合作與發展論壇。
做大做強旅游會展業。抓緊擬定《**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草案),制定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和利用方案,搞好重點歷史風貌建筑整理開發。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實施“近代中國看**”文化旅游三年整合開發規劃。啟動反映近代**政治、經濟、金融、文化、建筑、國際交往等重大歷史的12個文化旅游主題板塊的建設,到2007年底基本建成標志性旅游景點,迎接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促進**旅游業迅速發展。今年要建成幾個旅游樣板工程。完善現有會展設施功能,規劃現代化國際會展中心。辦好**投資貿易洽談會、第四屆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等大型活動。
積極發展新興社會服務業。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完善電子政務專網,支持多元化投資的信息服務業。培育工程設計等科技服務業。加快科技貿易街建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業來我市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拓展社區服務業,搞好社區衛生、家政等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文化、體育產業。
(三)做好“三農”工作,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郊區工業化和郊區城市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種養結構,提高基地化、規模化生產能力,抓好優質產業帶建設,擴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搞好農產品深加工,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完善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促進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完善監測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保護耕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好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機械化和科技入戶工程。用三年時間,實施學歷教育、培養種養能手和企業職工等五大工程,培訓100萬農村勞動力。
提高郊區工業化水平。圍繞發揮區縣優勢和為大工業配套,調整郊區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突出特色,揚長避短,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和優勢產業群。建立郊區工業技改專項資金,在技改投入、招商引資和個體私營經濟注冊資金等方面實現突破。繼續推進郊區工業向園區集中,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利用效益。
加快郊區城市化進程。完善并實施城鎮建設規劃,加快外圍組團、區縣新城和中心鎮建設。新建城鎮住宅500萬平方米,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15萬人,郊區城市化率達到46.5%。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向郊區延伸。整修改造區縣干線和鄉村公路560公里。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和管網入戶工程。加強環境和衛生設施建設,繼續改造農村戶廁,每個區縣都要有垃圾處理廠,三分之一建制鎮設有垃圾衛生填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