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3 10:27:00
導語: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金融生態環境經受了特大地震災難和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考驗,尤其是金融生態主體(銀行、保險、證券)在“5.12”特大地震中9*個辦公營業網點有663個遭受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6.6億元。其中辦公營業網點坍塌及嚴重危房46處,受損617處;受災員工3721名,其中死亡20人,受傷116人。鳳凰涅槃,多難興邦,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縣(市、區)金融辦和市級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成員單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韌不撥,奮力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從容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鞏固和發展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已經取得的成果。震后全市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的力度加大,對基礎實施和重點企業恢復重建、永久性農房建設、中小企業以及“三農”的信貸有效投放創歷史新高,金融業整體穩健安全運行;政府行政、金融執法、中介服務和社會信用環境總體向好,震后經濟金融和諧互動,取得了恢復重建重大階段性勝利。
一、*金融大災之年取得驕人業績
1、銀行業存款凈增370億、信用總量凈增100億,雙雙刷新歷史紀錄。截止20*年末,全市銀行業各項存款余額為960.9億元,比年初增加371.5億元,增長63.0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488.42億元,比年初增加129.7億元,增長36.2%。各項貸款賬面余額327.42億元,比年初增加53.38億元,增長19.5%(農行因股改剝離不良資產27.64億元,同口徑計算各項貸款余額為360.28億元,比年初增加86.24億元,增長26.34%),創下了存貸增長的新高。
2、保險業保費業務收入凈增10億元,刷新歷史紀錄。20*年末,全市共有保險機構23家,當年新增3家。其中財險業務機構11家,當年新增1家(都邦);人壽業務機構12家,當年新增2家(人保人壽、人保健康)。全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5.93億元,比上年增加10.53億元,增長68.38%。其中財險保費收入5.51億元,同比增加1.31億元,增長31.2%;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0.41億元,同比增加10.21億元,增長100.09%。
3、證券業。截止20*年末,市區2家證券營業部證券開戶總數75497戶,其中本年開戶10275戶。2家證券營業部全年累計交易量為350.06億元,交易活動安全平穩。
全年轄區金融機構在支持加快恢復重建的同時,不斷強化風險防控,有效實施風險監測,未發生任何大要案件,精神和物質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二、全年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所抓的主要工作
(一)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重點,努力打造區域金融生存發展的新環境。一是繼續加大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繼去年市財貿(金融)辦與*日報社聯合在《財富周刊》上推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系列報道后,今年繼續連續刊登了系列宣傳報道,為進一步打造“誠信*”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繼續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考核機制,制定了《*市20*年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三是4月22日召開了全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會議,總結了2007年度的工作,通報表彰了2007年度的優秀單位和先進個人,市政府印發了《*市20*年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意見》。四是抓好預防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9月27日市政府召開了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會議,出臺了《*市處置非法集資聯系會議制度》、《關于加強預防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和《20*年*市處置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工作方案》。五是繼續做好國家公職人員信用卡超期透支催收工作,全年發出催收函119份(126人),催收超期透支本息46.14萬元。六是圍繞“打造中國西部最佳生態區域”和“震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
(二)以推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為中心,促進各項經營業務上新臺階。全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從2004年9月全面啟動以來,按照“產權制度、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三項重點,強力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好成效。一是各項業務迅猛發展,截止*年末,各項存款達到174.79億元,比年初增加64.9億元,各項貸款95.2億元,比年初增加20.76億元。二是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內控制度不斷健全,經營機制有效轉換,全市6家信用聯社全面完成統一法人社組建。三是積極創造條件申請央行專項票據6.98億元的兌付工作。羅江信用聯社已在6月6日兌付0.56億元,其余五個聯社已在12月5日6.42億元全部兌付。*市商業銀行從2005年以來,通過政府政策支持、置換和清收不良資產、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等措施,實現了步步上臺階。一是存貸款規模迅速擴張,截止*年末,各項存款達106.6億元,貸款達65.58億元,增加21.5億元。二是內控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經營狀況明顯改善。三是金融創新工作取得了成效,2007年率先在廣漢小漢創辦會員制擔保公司,20*年積極推廣小漢模式又新建立6家。
(三)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政府與開發銀行合的業務取得新進展。今年以來,合作辦在市開發性金融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加強與開行合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建立健全合作辦的各項制度,辦公設施設備及人員配備得到了加強,實現了專人負責。二是積極向開行推薦新上項目。經過與發改委、規劃和建設局等部門的協調,今年兩次向開行省分行推薦建設項目。“旌江”、“天星”兩條快速通道新上項目總投資17.37億元,擬向開行申請融資13.00億元,9月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長江西路延長線及一環路西半環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擬向開行融資9.40億元,目前正在落實中。三是積極做好已貸項目的跟蹤管理,并積極主動參與災后重建工作。四是協調幫助縣(市、區)與開行合作,*年,國開行與廣漢、綿竹各授信10億元。
(四)以發揮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助推、穩定器為標準,促進保險業務新發展。一是評選“保險誠信明星”,加強保險隊伍的自身建設。二是加強保險宣傳,提升保險意識。3月21日至4月7日,我辦與市保險協會共同組織全市保險行業的20多個會員單位,分別到六縣(市、區)的6個鄉鎮開展“保險知識下鄉宣傳活動”,參加宣傳人員達600多人,各保險公司共散發各類精美宣傳材料2萬多份,參與咨詢人數近萬人,參與猜謎和保險知識問答的6000余人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三是積極開展災后保險理賠工作,各保險公司共開展地震災后理賠金額達1.2億元,全年累計賠付8.6億元。
(五)以推進各類擔保機構設立、完善為突破口,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新改善。一是積極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推介機制,1月4日,市政府專題就20*年全市重點項目、企業的融資需求項目向市級金融機構進行推介。共推介20*年重點項目96個,投資總額66.47億元;工業項目187個,投資總額125.91億元。二是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制,積極探索企業融資新模式。*年1月,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牽頭,財政、銀行、企業三方攜手創立有27名會員股東,0.20億元注冊資本金的輝高擔保有限公司成立。這種由政府引導并投入擔保基金,企業自籌擔保風險金成立的會員制互助擔保公司的創新融資模式,將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成立當日,*市商業銀行與琪達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5戶企業現場簽約發放貸款0.55億元。市商業銀行率先在全省設立了“微小企業貸款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會員制自助擔保融資新模式,建立的“小漢投資擔保公司”已成為“省投資擔保機構孵化基地”。截止目前,全市六縣(市、區)都成立了擔保公司,現有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含分支)45家,累計為775戶中小企業提供了19.83億元的貸款擔保,擔保余額達16.91億元。其中會員制擔保公司23家,已為291戶中小企業融資擔保12.61億元。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戶數達到6111戶,貸款余額139.77億元。市商業銀行著力打造中小企業伙伴銀行品牌,全年為1059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29.62億元,增加凈投入17.6億元,期末中小企業貸款戶數達1734戶,貸款余額54.43億元。
(六)以規范中介機構市場秩序為標準,促進中介機構在市場服務中樹立新形象。一是認真落實市紀委關于印發《*市加強腐敗工作試點方案》的通知的相關工作,及時上報工作進度。二是根據市府辦《關于建立*市促進和規范中介機制發展聯席會議的通知》,草擬了《20*年促進和規范中介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并以市府辦[20*]77號文件下發,目前正在收集有關部門落實情況。三是5月6日與市監察局聯合組織召開了促進和規范中介機構發展聯席會議,認真對20*年促進和規范中介機構發展工作進行了研究,要求市級25個相關部門盡快建立工作機制,明確各自職責。四是對《*市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市中介機構監管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再次修改報市政府審定。
(七)以萬眾一心,眾志城成,攻堅破難,負重前行為指導,實現了金融盡快恢復營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5.12”特大地震發生后,我迅速啟動《*市財貿(金融)口地震應急預案》,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組織人員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工作。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努力,全市銀行、保險、證券業運行秩序良好,金融業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工作緊張有序有力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1)精心組織靠前指揮。一是在地震發生后的5月12日15時40分,班子成員帶頭第一時間對市區銀行網點、證券經營場所的安全和受損情況進行巡查,掌握地震災情和應急預案的啟動情況。并對金融業抗震救災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二是克服時間緊、通訊不暢等困難,及時將市抗震救災指揮部部署的各項要求和相關信息傳達到歸口的30多個金融單位,并督促落實。三是及時全面掌握金融單位抗震救災工作情況,從5月13日起開展了歸口抗震救災專項統計工作,每天定時收集相關數據,編發《金融抗震救災專報》,并按時上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保證了信息暢通。四是根據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安排,認真分析金融單位實際情況,及時制定了抗震救災恢復正常生產的方案。五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認真制定災后重建規劃,協調解決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2)千方百計抗災自救。地震發生后,全市金融人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快速有效地組織全系統員工奮力抗災自救,一個個帳蓬銀行、活動板房銀行、保險理賠服務站(點)、全功能金融電子服務車等流動銀行在災區的各個地方迅速建立。據統計,全市金融機構共新建立帳蓬銀行和活動板房銀行37處,保險理賠服務站(點)56個,全功能金融電子服務車等流動銀行26臺。截止5月底,全市所有金融營業網點全部恢復正常營業。在抗震救災中有5個先進集體和6個先進個人受市委、市政府表彰;有81個集體、個人230人次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中行*分行獲中華全國總工會表彰,中行綿竹支行、呂仕洲等3人獲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狀;建行*市支行漢旺分理處、市商行什邡支行、*銀監分局團組織、中行*分行團委呂春獲中央金融團工委表彰;*銀監分局、工行*分行等6個先進集體和呂仕洲、傅白章獲銀監會表彰;*銀監分局什邡監管辦事處、農發行綿竹市支行等8個先進集體和譚建學、樊玉蓉、羅毅等12名先進個人獲四川銀監局表彰。
(3)積極開展金融服務。一是加強銀政合作,積極支持災后重建投資項目。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全市恢復重建項目規劃,區分輕重緩急,及時向上級爭取政策,不斷改善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開辟信貸綠色通道。截止年末,已發放災后重建貸款62.9億元,其中:工業貸款34.77億元,農業貸款9.66億元。二是全市各保險機構積極開展災后理賠,截止目前,全市各保險機構收到報案16728件,已理賠案件2755件,累計賠付金額1.19億元。三是在市農發行和市商業銀行的支持下,全市已在災區收購生豬30.60萬頭,支付收購資金0.39億元。市農發行還積極投放災后夏糧收購資金5.09億元,支持收購小麥24049萬公斤,收購油菜籽3915萬公斤。四是為支持災后重建,自6月份以來,積極籌建我市首家村鎮銀行——什邡思源村鎮銀行,20*年12月3日,已正式對外營業。五是大力支持地震災后居民住房重建,會同人民銀行、銀監部門分別到各縣(市、區)了解受災情況、恢復重建情況,代市政府草擬《關于我市農村信用社災后重建和支持災區災民重建急需政策支持的請示》和《關于金融機構對地震災后農戶住房建設恢復重建工作給予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從9月27日起每天向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報送災后農房重建貸款情況專報,將金融支持地震災區農村居民住房相關文件收集整理并印制《文件匯集》100余冊,分別送發到各縣(市、區)、市級相關部門以及各金融機構,使其能及時、全面、準確了解掌握國家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的方針政策,積極動員各銀行業全力支持。截止12月25日,全市農戶永久性住房建設已開工211642戶,累計已完工98839戶,永久性農房建設貸款累計發放45541戶,金額9.09億元。
(4)全力以赴支援災區。地震發生后,我辦黨組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中流砥柱作用,把金融業抗震救災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營業和支援災區重建放在各項工作首位,一切為了災區,全力以赴支援災區。5月14日,組織召開全市金融系統辦公室主任會議,通報全市災情和金融業受災情況,安排部署金融機構抗震救災工作。一是抓緊收集并統計上報全市金融機構辦公營業網點在地震中員工傷亡、房屋和機具設備受損情況;二是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對受損辦公及營業網點房屋進行安全檢測,盡快恢復營業;三是草擬金融機構恢復重建工作方案;四是代市政府草擬《關于我市農村信用社自身災后重建和支持災區重建急需政策支持的請示》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啟動豬肉儲備計劃的通知》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川省分行;五是從人員上支持災區,選派兩名年輕干部到綿竹土門、富新鎮幫助開展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作。據不完全統計,“5•12”以來,我辦共組織召開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20余次,編寫《金融抗震救災專報》31期、《金融恢復重建專報》17期,代市政府草擬有關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相關文件16余篇、向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寫專題報告20余份、報送各種信息74條。接待上級機構到災區了解情況21次。
(5)情系災區組織捐助。全市金融業在自身遭受重創的同時,還積極向災區群眾爭取援助資金和捐款捐物。一是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救災款物,據統計,我市市級金融機構已共計向上級部門爭取救災款物3838.5萬元,其中:省以上保險和證券部門定向捐助*3160萬元;省級以上銀行業定向捐助*678.5萬元。二是市級金融機構積極捐款捐物,據統計,全市金融機構共向災區捐助款物392.66萬元,其中集體捐助246.22萬元,8450名員工個人捐助107.46萬元,1783名黨員交納“特殊黨費”38.98萬元。三是積極向我市遇難學生家庭重建家園特別捐款81.18萬元,其中銀行業捐款466070元,保險業捐款309425元,證券業捐款3萬元,市財貿(金融)辦捐款6300元。四是積極組織向災區捐贈過冬款物,合計價值近10萬元,其中市財貿(金融)辦捐贈棉被20床,價值2000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缺口巨大。“5.12”特大地震給*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570億元。按照“三年全面恢復,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總體奮斗目標,必須有足夠的重建資金作保障。然而,據初步測算,*今明兩年恢復重建需要總投資超過千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即或減去自籌資金100億元、今明兩年各級政府扶持200億元以及北京、江蘇等對口援建100億元,重建資金缺口仍高達600億元。如果金融部門今明兩年內能貸款250億元,仍有350億元重建資金硬缺口。
(二)金融生態主體尤其是地方金融機構自身重建的任務異常艱巨。地震給*金融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6億元。據初步規劃,我市金融機構需恢復重建的營業網點5*個,計劃在原址上恢復的營業網點407個,異地建設的營業網點101個,計劃總投資10.16億元。特別是極重災區的農村信用社恢復重建3.9億元資金尚未落實,加上受災貸款企業數十億元的信貸資金損失自身難以解決。而農村信用社又主要擔負著支持“三農”和新農村建設、當前尤其是受災農戶永久性住房建設任務,這就更增添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和工作壓力。
(三)重建資金需求與銀行信貸“門檻”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全市恢復重建需投入3800多億重建資金,(其中僅28.2萬受災農戶永久性住房重建按每戶8萬元計就需投資225.6億元,如國家戶平補助2萬,也只能解決56個億),巨大的資金缺口,如十萬火急;另一方面由于銀行信貸資金的有償性、流動性和物質保證性等基本制度形成的信貸準入門檻,以及現行體制機制原因,又導致貸款很難發放出去,銀行同樣為此而感到心急如焚。這種災后重建過程中資金需求與銀行信貸“門檻”之間的矛盾已顯得十分突出。
(四)銀行業不良貸款迅速攀升,潛在風險增大。“5.12”特大地震,導致*全市5882戶貸款客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涉及107.32億元貸款不能正常周轉,損失類貸款預計超過50億元。據年末數據統計,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360.28億元貸款中,只有234.5億元的貸款能基本維持正常周轉。不良貸款比年初凈增加42.78億元,不良占比達到23.02%,上升1.11個百分點。而且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因素影響,不良貸款上升趨勢還將進一步加劇。資產質量下滑,已威脅著*金融生態主體內生環境的改善。
(五)震后社會信用環境建設任務更加繁重。國務院在《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21號)中明確規定:“對災前已經發放,災后不能按期償還的各項貸款延長還款期限6個月,在20*年底前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為不良記錄,不影響其繼續獲得受災地區其他信貸支持”。加上電視、報刊等媒體僅對“四不”進行了廣泛宣傳,未對銀行貸款的償還性加以正面引導,這使本已遭受了重大財產損失和嚴重心理創傷的災區群眾,誤認為原來貸款可以等待國家給予豁免核銷。再加上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的懸空逃廢金融債務現象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城鄉社會信用環境的改善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六)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對災區金融生態環境構成雙重影響。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正在進一步加劇,這無疑會給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全面振興帶來更多難以預測的困難和嚴峻挑戰。
經濟運行環境方面:由于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作為*現有產業結構中的重裝機械制造出口型企業已經出現合同退單,開工不足,經濟效益下滑;紡織服裝、化工、房地產、旅游等行業經濟景氣指數繼續惡化;來料加工型、生產力低下、“兩高一資”等中小企業經營步履維艱而導致的停產關門,工人失業狀況進一步顯現;外出務工農民“返鄉潮”而導致的就業與創業壓力;災區農房重建建材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因素而導致的安居工程進展遲緩、興業難局面等等,致使經濟增速放緩形勢更加嚴峻。
金融運行環境方面:一是“5.12”特大地震本已給*銀行業金融機構造成了50多億元的貸款損失,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迅速增加并呈攀升之勢;二是國家出臺的對地震重災區的貸款“四不”政策,正面宣傳不夠,導致金融信用環境惡化,廢債傾向逐漸蔓延;三是極重災區金融生態主體尤其是綿竹、什邡農村信用社遭受重創,元氣恢復異常艱難,加上各級政府承諾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如期妥善解決,不良資產占比高企,經營狀況惡化,潛在的流動性支付風險正在逐步累積;四是災區農房重建金融支持尚需加大力度;五是“三有一無”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擔保補償機制的建立仍然滯后;六是保險行業機構過度發展,行業內部不規范競爭和潛在道德風險正逐步積累;七是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出臺的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和央行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一方面將“信貸”從銀行逼出,導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重點骨干企業和大項目的信貸資源爭奪更加激烈,對中小企業仍然是“嫌貧”以待;另一方面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雖有強烈的信貸沖動,但因存貸比偏高,頭寸偏緊,且流動性支付風險已開始暴露,災區金融安全與穩定的維護任務將變得更加繁重。
四、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是震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關鍵之年,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和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把災后恢復重建與轄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通過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通過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災后*經濟社會全面恢復振興,實現“三年全面恢復、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提供更為寬松和諧的投融資環境。為此,應明確以下工作重點:
(一)全力做好金融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1.支持重災區加快金融網點恢復重建,提高并完善金融服務功能。
2.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和人民銀行、銀監會以及省政府關于災后恢復重建的國發[20*]21號、銀發[20*]225號和304號、川辦發[20*]49號文件精神,繼續加大信貸投入,全力支持災后重建。①各項貸款余額比上年凈增20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貸款增長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長水平;②不良貸款率低于上年水平;③加強流動性監測,確保不發生銀行流動性支付風險。
3.繼續加大災后重建保險支持力度,增強防震減災能力。①全市保費收入比上年增長10%以上;②農房保險覆蓋面明顯提高;③積極開展“三農”保險,增長比例不低于保費收入增長;④加強保險行業風險監測,嚴防惡意競爭和道德風險。
4.鼓勵已有上市公司對本市企業實施重組或購并,支持未上市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培養有條件上市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確保本市證券交易市場健康穩定。
5.積極穩步推進村鎮銀行建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6.鼓勵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信用擔保機構,總結推廣會員制擔保機構發展經驗,完善擔保風險防控機制。
(二)全力推進并深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
1、進一步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運行機制,加強政府主導,有條件的縣(市、區)要相機組建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并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納入其職責;
2、進一步創新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宣傳方式,誠信公益宣傳覆蓋面擴大到全市城鄉;
3、配合災區農房重建,重點抓好農村社會信用工程建設,推廣旌陽區經驗,在全市范圍開展信用鄉鎮(村)、信用農戶創建活動;
4、加強銀、政、企信息交流溝通,完善聯系會議制度,打造優良穩定的經濟金融的行政服務平臺,全方位推進災后恢復重建;
5、加強金融生態司法環境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金融活動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確保轄區金融安全穩定;
6、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市場秩序,明確監管職責,提高中介服務的市場公信力;
7、加強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擴大信用征信平臺的社會共享面,切實為中小企業發展和城鄉居民的金融需求提供方便實用的征信服務。
- 上一篇:獨家原創:企業員工愛崗敬業心得體會
- 下一篇:教育局黨員思想政治素質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