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產品交易制度

時間:2022-12-02 03:04:00

導語:金融生產品交易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生產品交易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對金融機構衍生產交易進行規范管理,有效控制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的分行(以下簡稱外國銀行分行)。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于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衍生產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征的結構化金融工具。

第四條本辦法所稱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可分為兩大類:

(一)金融機構為規避自有資產、負債的風險或為獲利進行衍生產品交易。金融機構從事此類業務時被視為衍生產品的最終用戶。

(二)金融機構向客戶(包括金融機構)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金融機構從事此類業務時被視為衍生產品的交易商,其中能夠對其他交易商和客戶提供衍生產品報價和交易服務的交易商被視為衍生產品的造市商。

第五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接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與檢查。

非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

第六條金融機構從事與外匯、股票和商品有關的衍生產品交易以及場內衍生產品交易,應遵守國家外匯管理及其他相關規定。

第二章市場準入管理

第七條金融機構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健全的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

(二)具備完善的衍生產品交易前、中、后臺自動聯接的業務處理系統和實時的風險管理系統;

(三)衍生產品交易業務主管人員應當具備5年以上直接參與衍生交易活動和風險管理的資歷,且無不良記錄;

(四)應具有從事衍生產品或相關交易2年以上、接受相關衍生產品交易技能專門培訓半年以上的交易人員至少2名,相關風險管理人員至少1名,風險模型研究人員或風險分析人員至少l名;以上人員均需專崗人員,相互不得兼任,且無不良記錄;

(五)有適當的交易場所和設備;

(六)外國銀行分行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其母國應具備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進行監管的法律框架,其母國監管當局應具備相應的監管能力;

(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外國銀行分行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不具備上述(一)至(五)所列條件的,應具備上述(六)、(七)及以下所列條件:

1、應獲得其總行(地區總部)對該分行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品種和限額等方面的正式授權;

2、除總行另有明確規定外,該分行的全部衍生產品交易統一通過給其授權的總行(地區總部)系統進行實時交易,并由其總行(地區總部)統一進行平盤、敞口管理和風險控制。

第八條政策性銀行、中資商業銀行(不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由其法人統一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

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由其法人統一向當地銀監局提交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后,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

外資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向當地銀監局提交由授權簽字人簽署的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后,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外資金融機構擬在中國境內兩家以上分行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可由外資法人機構總部或外國銀行主報告行統一向當地銀監局提交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后,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

第九條金融機構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當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報送下列文件和資料(一式三份):

(一)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申請報告、可行性報告及業務計劃書或交易展業計劃;

(二)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三)衍生產品交易的會計制度.

(四)主管人員和主要交易人員名單、履歷.

(五)風險敞口量化或限額的授權管理制度;

(六)交易場所、設備和系統的安全性測試報告;

(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資料。

此外,不具備第七條第一款(一)至(五)所列條件的外國銀行分行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還應向其所在地銀監局報送下列文件:

(一)其總行(地區總部)對該分行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品種和限額等方面的正式書面授權文件;

(二)除其總行另有明確規定外,其總行(地區總部)出具的確保該分行全部衍生產品交易通過給其授權的總行(地區總部)交易系統實時進行,其總行(地區總部)負責進行平盤、敞口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承諾函。

第十條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內部管理規章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指導原則、業務操作規程(業務操作規程應體現交易前臺、中臺與后臺分離的原則)和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計劃;

(二)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模型指標及量化管理指標;

(三)交易品種及其風險控制制度;

(四)風險報告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

(五)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研究與開發的管理制度及后評價制度;

(六)交易員守則;

(七)交易主管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對各級主管人員與交易員的問責制和激勵約束機制;

(八)對前、中、后臺主管人員及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

(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一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應當自收到金融機構按照本辦法提交的完整申請資料之日起60日內予以批復。

第十二條境內的金融機構法人授權其分支機構辦理衍生產品交易業務,須對其風險管理能力進行嚴格審核,并出具有關交易品種和限額等方面的正式書面授權文件;分支機構辦理衍生產品交易業務須統一通過其總行(部)系統進行實時交易,并由總行(部)統一進行平盤、敞口管理和風險控制。

上述分支機構應在收到其總行(部)授權和其授權發生變動之日起30日內,持其總行(部)的授權文件向所在地銀監局報告。

第三章風險管理

第十三條金融機構應根據本機構的經營目標、資本實力、管理能力和衍生產品的風險特征,否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及所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品種和規模。

第十四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第四條所列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分類,建立與所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處理系統。

第十五條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應了解所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風險;審核批準和評估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經營及其風險管理的原則、程序、組織、權限的綜合管理框架.并能通過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和完善的檢查報告系統,隨時獲取有關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狀況的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監督與指導。

第十六條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要決定與本機構業務相適應的測算衍生產品交易風險敞口的指標和方法,要根據本機構的整體實力、自有資本、盈利能力、業務經營方針及對市場風險的預測,制定并定期審查和更新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敞口限額、止損限額和應急計劃,并對限額情況制定監控和處理程序。金融機構分管衍生產品交易與分管風險控制的高級管理人員應適當分離。

第十七條金融機構應制定明確的交易員、分析員等從業人員資格認定標淮,根據衍生產品交易及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對業務銷售人員及其他有關業務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其具備必要的技能和資格。

第十八條金融機構應制定評估交易對手適當性的相關政策,包括評估交易對手是否充分了解合約的條款以及履行合約的責任,識別擬進行的衍生交易是否符合交易對手本身從事衍生交易的目的,評估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等。

對于高風險的衍生產品交易種類,金融機構應對交易對手的資格和條件做出專門規定。

在履行本條要求時,金融機構可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合理地依賴交易對手提供的正式書面文件。

第十九條金融機構為境內機構和個人辦理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向該機構或個人充分揭示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并取得該機構或個人的確認函,確認其已理解并有能力承擔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

金融機構對該機構或個人披露的信息應至少包括:

(一)衍生產品合約的內容及內在風險概要;

(二)影響衍生產品潛在損失的重要因素。

第二十條金融機構應適當合理地運用擔保等各種信用風險緩解措施來減少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模型對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金融機構應運用適當的風險評估方法或模型對衍生產品交易的市場風險進行評估,按市價原則管理市場風險,調整交易規模、類別及風險敞口的水平。

第二十二條金融機構應根據衍生產品交易的規模與類別,作好充分的流動性安排,確保在市場交易異常情況下,具備足夠的履約能力。

第二十三條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控制操作風險的機制和制度,嚴格控制操作風險。

第二十四條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控制法律風險的機制和制度,嚴格審查交易對手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資格。金融機構與交易對手簽訂衍生產品交易合約時應參照國際公認的法律文件,充分考慮發生違約事件后采取法律手段追索保全的可操作性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交易合約起草、談判和簽訂等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第二十五條金融機構應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規定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與衍生產品交易有關的會計、統計報表及其他報告。

金融機構應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信息披露的規定,對外披露從事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狀況、損失狀況、利潤變化及異常情況。

第二十六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有權隨時檢查金融機構有關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資料和報表,定期檢查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處理系統是否與其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種類相適應。

第二十七條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出現重大業務風險或重大業務損失時,應及時主動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告,并提交應對措施。

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運行系統、風險管理系統等發生重大變動時,應及時主動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告具體情況。

以上事項涉及外匯管理和對外支付事項的,應同時抄報國家外匯管理局。

第二十八條金融機構應當妥善保存其衍生產品交易的所有交易記錄和與交易有關的文件、賬目、原始憑證、電話錄音等資料。電話錄音應當保存半年以h,其他資料在交易合約到期后保存3年,以備核查,會計制度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九條金融機構的衍生產品交易人員違反本辦法及所在機構的有關規定進行違規操作,造成本機構或者客戶重大經濟損失的,該金融機構應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直接負責該項業務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金融機構未經批準擅自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實施處罰。

非金融機構違反本規定,向客戶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予以取締,并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金融機構未按照本辦法或者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要求報送有關報表、資料以及披露衍生產品交易情況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金融機構的性質分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金融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金融機構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衍生產品交易信息的,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二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現金融機構未能有效執行從事衍生產品交易所需的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可暫停或終止其從事衍生產品交易的資格。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此前公布的有關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相抵觸的,適用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