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全市人保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11-16 10:21:31

導語:局長在全市人保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局長在全市人保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是經市政府批準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主要內容是深入學習貫徹市第三次黨代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1年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部署2012年任務。市委市政府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高度重視,市委王萍書記、市政府胡世忠市長分別作了重要批示。市人大副主任游奕貴、市政府副市長左繼生、市政協副主席劉冬仙等領導親臨會議,等下左市長還將作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2011年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全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精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主攻項目、決戰兩區、做大總量、加快集聚”的戰略部署,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民生工程人保領域23件實事、25項指標全面完成,各項工作呈現出進位趕超、創先爭優的喜人局面,實現了“十二五”的精彩開局。主要表現為“六個新成效”:

(一)促進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就業形勢更加平穩。全市新增城鎮就業8.7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處于3.3%的低位,就業創業民生工程圓滿完成。一是落實政策幫扶就業。爭取就業補助資金1.87億元,安排3110萬元資金購買公益性崗位6065個,招募215家見習單位開發見習崗位1500余個。為企業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資金3400萬元,為9.4萬名勞動者提供了職業介紹補貼、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幫助4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和“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二是扶持創業帶動就業。籌措擔保基金1375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8億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9%。直接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820人,帶動23000多人就業。其中,泰和縣小額擔保貸款發放量列全市第一。吉水縣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三是加強培訓推動就業。完成市內工業園區定向培訓(金藍領工程)4.9萬人,創業培訓6510人,實現了培訓一批、就業一批的目標。萬安縣通過建立實訓基地,加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市領導肯定。四是優化服務促進就業。建立了再就業基地63個、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20個、街道(鄉鎮)就業基層工作平臺196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四級就業服務體系。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就業對接和人才招聘專項活動100多場,為企業招工和勞動者就業提供了優質服務。其中,縣采取“以工招工、網絡招工”的方式,在破解園區企業用工難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保體系更加完善。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工作呈現出覆蓋范圍擴大、待遇水平提高、保障能力增強、經辦服務更優的良好態勢。一是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合計參保人數比上年末增加134萬人,增長46%。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達到85%,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8個百分點。永豐縣采取分類調查摸底、分戶宣講政策、分級落實責任、分步推動工作、分頭化解矛盾的“五分法”,有力地推動了新農保試點工作。此外,我市還將21萬名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城鎮大集體、小集體企業人員、關改破困難企業職工以及“老工傷”人員納入了社會保障范圍,一批社會保障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二是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征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基金17.3億元,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8.2億元,社會保險基金總量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5.5億元,比上年增加7.6億元,增長42%,高出全省增幅22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基金征繳完成率進入全省前三名。所有基金都做到了安全高效,為保發放奠定了堅實基礎。青原區推行“五險合一”征繳模式,有力地推動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三是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為131萬名參保對象發放社保待遇19.8億元,比上年增加32%。其中,企業養老金經過第七次連調,月人均標準達到1255元,比上年增加149元。養老生活補助、失業保險金、傷殘津貼及供養親屬待遇均有大幅提高。醫療保險在提高報銷水平的基礎上,專門安排1億元資金,為100多萬參保對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成為人民滿意的健康工程。四是經辦服務進一步優化。“金保工程”一期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市本級和8個縣(區)養老保險系統實現上線運行。本市區域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一卡通”無障礙就醫全面實現,在全省率先實現到昌就醫即時結算。社保數據整理和業務檔案管理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被評為優秀等級。

(三)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人才支撐更加有力。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了人才培養、引進、集聚力度,牽頭完成了公務員、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研。一是公平合理選拔人才。順利組織了2011年度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三支一扶”招募等考試,共招錄公務員961人,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632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212人。二是千方百計引進人才。面向國內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465人,其中井開區引進300多人。引進國外專家11人,爭取“一村一品”項目50個,爭取資金351萬元,占全省下撥資金總量的1/5多,連續五年列全省第一。三是多管齊下培育人才。組織全市7.1萬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繼續教育。圍繞吉泰走廊建設,依托大型企業和技工學校,培養青年高技能人才和緊缺技能人才500人。組織選手參加了全省首屆振興杯職業技能大賽,我市有7名選手獲獎,市局獲得優秀組織獎。新干縣贛中農村人才市場積極開展人才服務,得到省人保廳的肯定。四是公正科學評價人才。精心組織職稱評審和技能鑒定工作,規范程序,提高質量,完成職稱評審11278人、技能鑒定14962人次。井岡山市、峽江縣積極主動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有效地推進了職業培訓工作。組織各類人事考試10多場,為2萬多人提供了考試服務。

(四)人事和工資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體制機制更具活力。圍繞建機制、增活力、促發展這一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人事和工資制度改革。一是人事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組織全市7558名公務員和99762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考核,占應考核人數98%以上。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實施工作圓滿完成,全市4300多個事業單位全面實行了崗位管理制度,9482位工作人員通過首次聘任上崗,事業單位活力不斷增強。二是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及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了企業工資指導線,企業工資宏觀指導不斷加強。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工作進展順利,全市5.4萬名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如期兌現了績效工資,1.4萬名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人員績效工資實施工作基本完成,其他事業單位6.1萬名人員績效工資正在抓緊實施。整個工作平穩順利,進度處于全省前列。安福縣績效工資實施工作行動快、力度大,對參保人員差額部分由財政撥款補齊。三是軍轉干部安置制度落實到位。全市接收安置軍轉干部40人,圓滿完成了安置任務。為711名企業軍轉干部發放解困資金398.2萬元,全市1300多名企業軍轉干部總體保持穩定,實現了“兩個杜絕,一個減少”的目標。

(五)勞動保障維權取得新成效,勞動關系更加和諧。主要體現在“四個有”。一是勞動有合同。深入開展“彩虹計劃”和“春暖行動”,全市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5%以上,簽訂有效集體合同800多份,覆蓋職工11萬人,全市有11個和諧園區、企業和43家A級以上誠信用人單位受到省里表彰。二是爭議有調處。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784起,調解、裁決結案676件,結案率達88%以上。遂川縣積極構建預防為先、調解為主、仲裁為輔的“三位一體”勞動爭議仲裁工作機制,得到國家人社部檢查組的肯定。三是違法有監察。進一步加大了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查處舉報投訴案件542件,結案率達99%。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勞動用工與社會保險、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督促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356萬元,為3000多名勞動者追回工資1000多萬元。吉州區積極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在凈化勞動用工環境方面成效明顯。四是信訪有處理。人保領域來信來訪全部得到妥善處理,沒有發生進京赴省非正常上訪事件。

(六)部門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系統形象更加良好。深入開展了創先爭優、發展提升年、“三新兩提高”、“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服務大提升”主題教育和創建優質服務窗口等活動,下大力氣抓內部管理、抓作風改進、抓能力提升、抓廉政建設,全系統呈現出融合順暢、風清氣正、效能提升、創先爭優的良好形象。市局新聞宣傳工作受到人社部辦公廳通報表彰;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作作為我省唯一單位被省人保廳推薦到國家人社部表彰;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連續兩年受到國家人社部等三部門通報表彰;“五五”普法工作被評為全省人保系統先進單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被評為全市先進;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局被中國就業促進會評為就業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市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連續兩年獲得“最佳文明窗口”稱號;永新縣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的做法在全省人保系統發展提升年暨機關作風建設動員視頻會上作典型發言。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直各單位和全社會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保系統干部職工扎實苦干的結果。實踐證明,全市人保系統的干部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干事的隊伍。

二、勇于創新,努力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上新臺階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市第三次黨代會、全市經濟工作會和全省人保工作會議對做好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也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對促進就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就業總量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就業結構性矛盾又比較突出,如何破解企業招工難、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仍然是今年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二是統籌城鄉發展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會保險法》執行難、落實難,工業園區參保率普遍較低,基金支付壓力大,要求我們切實解決好社會保險的擴面與征繳問題。三是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人才總量較小、層次較低、結構不優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貢獻率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四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入了一個攻堅期,難度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要求我們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五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協調勞動關系,促進勞資雙方共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2012年,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市第三次黨代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的工作大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優先目標,把人才強市作為重點戰略,把改革創新作為不竭動力,勇于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推進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上新臺階,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而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重點要做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千方百計促進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促進就業擺在優先位置,確保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城鎮就業率94.5%以上的目標任務。總的要求是:落實一項政策,搞好一項服務,強化兩項措施,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籌集就業資金,完善就業資金監督管理辦法,建立資金績效考評機制,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抓好《就業失業登記證》的發放和管理,落實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二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繼續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專項活動。切實加強城鄉一體化就業工作平臺建設,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向基層延伸。建立健全就業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實現網上數據采集和就業信息動態管理。提高動態監測水平,準確掌握農村勞動力動態流向,完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職業供求分析制度。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推進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發揮市場對就業和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三是強化創業促就業和培訓促就業兩項措施。深入開展創建創業型城市活動,完善創業服務平臺,所有縣(市、區)都要建立創業指導中心、孵化和培訓示范基地。調整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提高貸款額度,擴大貸款扶持范圍,嚴格規范管理,實現精確化操作,確保新增發放貸款3.1億元、還款率95%以上。加大職業培訓投入,全面落實培訓補貼政策。圍繞全市工業“6+1”支柱產業,依托技工院校和企業大力開展崗前培訓、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全年完成市內工業園區培訓3萬人、創業培訓6200人。市本級和各縣(市、區)都要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

四是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人員三個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萬人以上,其中市內新增轉移就業4.1萬人以上。力爭在井開區、遂川縣、泰和縣各建設1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提高農民工綜合服務水平。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啟航工程”,完善以實名制為基礎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制度,繼續開展“三支一扶”大學生招募工作,統籌推進大學生服務基層項目。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4個職業見習基地,全市建立基地100個,幫助1200名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見習。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就業專項活動,建立困難群體就業幫扶的長效機制,完成“4050”人員再就業3500人以上,“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

(二)加快完善社保體系

社會保險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要確保我市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基金征繳等主要指標進一步增加,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占比提高、排位前移。重點要做到“一擴二提三確保”。

一是擴大保障范圍。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工業園區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率提高到50%以上,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率提高到30%以上。全面推進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確保安福縣、峽江縣列入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實現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鞏固和擴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成果,確保本市屬地在校大學生參保率100%,城鎮中小學生參保率在95%以上。加大失業保險費財政代扣代繳力度,確保事業單位參保率達90%以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險種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5.3萬人、177萬人、115.2萬人、21.5萬人、46.4萬人和10萬人。

二是提高兩項水平。提高社會保險保障水平。根據省里統一部署,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的養老生活補助,落實企業立功受獎人員提高退休待遇政策,研究建立遺屬待遇政策和病殘津貼制度。妥善解決新農保集體補助缺失問題,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在全市推廣永豐縣“三保障三扶助”的失地農民保障機制。全面推進新醫改各項工作,工作重點從擴大覆蓋面轉向著力提升運行質量。完善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政策,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個人繳費標準成年人提高到120元,未成年人50元,城鎮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居民醫保普遍達到70%,城鎮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限額提高到6萬元,城鎮居民5萬元。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費用補助政策。繼續提高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各項待遇,推動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提高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探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登記制度,大力推進養老、醫療保險城鄉統籌,做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整合經辦資源,推廣“統征分付”經辦模式,提升精確管理水平。保持養老保險金當期支付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兩個100%。加強“兩定”管理,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監控管理辦法,推進付費方式改革。實現省、市、縣異地就醫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做到醫療費用省內即時結算,工傷、生育費用市內即時結算。全面實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市政府已印發了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及相關配套文件,請大家務必抓好貫徹落實。

三是做到三個確保。確保完成社會保險費征繳任務。以非公有制企業職工、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為重點,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加大企業欠費和掛賬的清理力度。確保完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險種基金征繳總量分別達到12.2億元、1.3億元、4.5億元、0.5億元、0.4億元和0.1億元。確保各項特殊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繼續做好未參保城鎮大集體、小集體企業職工、返城未安置下放知青等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落實好關改破、困難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困難居民和失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資助政策,進一步落實“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政策。確保基金安全。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和社會保險內控制度體系建設。強化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稽核,建立社會保險異地支付協查和違規案件舉報機制。制定我市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加強企業年金市場監管。做好社保基金審計工作,開展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基金管理情況檢查,加強社保基金反欺詐工作,確保基金安全。

(三)統籌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認真落實人才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政府人才工作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抓好抓實“兩培、兩引、三健全”。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制定我市貫徹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的實施辦法。深入實施吉泰走廊高層次人才“618”工程和創新人才推進工程。積極開展國家及省政府特殊津貼、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選拔工作,完善學科帶頭人、杰出人才、政府特殊津貼、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高層次人才的跟蹤服務與考核獎懲機制。各縣(市、區)要創造條件,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的申報工作,井開區、吉州區、縣要實現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加強高層次人才工作站創建工作,制定出臺我市高層次人才工作站管理服務辦法。啟動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的管理,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制度。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市、縣兩級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要緊緊圍繞各地產業特點和重點項目,繼續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全年完成6000名青年高技能人才、2300名城鄉困難家庭子女免費入讀技工院校的培養任務。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和實訓基地建設。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二是加強國內人才和國外智力引進工作。修訂完善我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辦法,實施“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努力引進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的科技領軍人才。圍繞吉泰走廊建設、“6+1”支柱產業等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引進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專家。進一步推進“一村一品”工作,吉泰走廊要重點建設一批示范企業、合作社和村,逐步形成點、塊、線、面的示范格局。三是加快健全完善職稱評審、技能鑒定、人事考試三項機制。我市是全省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三個試點市之一,要積極做好試點工作。規范非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逐步實現非國有企業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與國家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并軌。從嚴控制職稱評審通過率,進一步控制增量、提高質量,圓滿完成2012年職稱評審工作。推進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試點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評價新體系。加強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建設和管理,推進網上報名信息系統建設,拓展鑒定范圍,規范鑒定程序,提高鑒定質量。加強人事考試管理,嚴肅考風考紀,確保考試安全。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要認真落實公務員法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努力在選用機制和管理考核上取得新進展。一是完善公務員制度。堅持凡進必考,依法、公平、科學考錄,健全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完善考試錄用操作辦法。做好全省四級聯考、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和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考錄公務員工作,確保考試錄用工作安全有序、公平公正。抓好公務員“四類培訓”,全面開展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加強鄉鎮、街道等基層公務員培訓。繼續開展帶頭創先爭優、爭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做好評比達標表彰和參公事業單位綜合管理工作。二是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度,盡快實現公開招聘全覆蓋。規范招聘程序,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確保招聘公開公平公正。從今年開始,市、縣、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均由設區市統一組織。全面實施崗位管理制度,完善崗位設置相關政策,盡快實現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入軌運行。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抓緊完善聘后管理。制定出臺《市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管理辦法》,妥善處理現行專業技術崗位評聘矛盾問題。三是加強軍轉安置工作。堅持把軍轉安置工作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全面完成2012年軍轉安置任務。健全完善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服務體系,促進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就業創業。認真落實解困政策,加強思想教育和政策宣傳,落實“五包”責任制,確保企業軍轉干部總體穩定。

(五)推進分配制度改革

要統籌推進機關、事業、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在建立激勵機制和提高勞動收入上取得新進展。一是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在國家制定出臺干部職務與職級并行、工資待遇向基層傾斜和地區附加津貼政策后,及時抓好組織實施。落實國家關于公務員工資水平正常調整和公務員津補貼調整實施工作。二是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鞏固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成果,全面完成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做好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核定工作。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和喪葬費標準。完善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等配套政策。三是深入推進企業工資分配改革。實施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工資指導線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健全企業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開展全面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專項行動,力爭實現“基本無拖欠”。

(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和諧勞動關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著力在實現“三有”目標上下功夫。一是勞動關系協調有力度。要進一步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推動在企業比較密集的鄉鎮(街道)建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鞏固和擴大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與工業園區活動成果。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逐步建立與全國連網的勞動用工信息數據庫。繼續實施“春暖行動”和“彩虹計劃”,進一步提高集體合同簽訂率和履約率。加強對企業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管理和服務,推進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工作。完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開展規范勞務派遣專項行動。二是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有強度。加強日常監察執法,暢通勞動者舉報投訴渠道,投訴舉報案件結案率達到98%以上。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勞動用工與社會保險、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執法檢查,建立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制度。擴大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的范圍和影響,推動各類企業守法、誠信、規范發展。推動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工作,加強基層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隊伍建設和執法能力建設,所有街道鄉鎮都要配備兼職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三是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要有公信度。加強仲裁調解組織建設,所有縣(市、區)都要建立仲裁院,300人以上的民營企業調解組織建設比例達到30%,60%的鄉鎮街道設立基層調解組織。推動建立重大集體勞動人事爭議應急調解協調機制,探索建立事業單位內部人事爭議調處機制。繼續開展“一法兩規則”落實情況檢查和案件辦理質量檢查活動,推動仲裁辦案標準化和程序化,仲裁結案率保持在93%以上,調解結案率保持在70%以上。

三、以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夯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基礎

當前,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干部隊伍的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部門自身建設,夯實基礎,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思想上形成共識、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統一、文化上形成風格、資源上形成整合、服務上形成品牌”的目標。

一是積極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是人保部門直接面對群眾的服務窗口,是落實各項人保工作的前沿陣地,平臺服務質量的好壞、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關系部門形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市里將制定出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適時召開現場會推廣萬安縣經驗,推進基層平臺和網絡建設。進一步整合系統資源和職能,建立職能統一、運轉高效的運行機制。三年內,要在現有基礎上全面建立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吉泰走廊三縣三區要率先建立。今年全市40%的鄉鎮和吉泰走廊十個衛星鎮要全部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

二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工作是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創新的重點,要加強人保系統信息化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市本級和各縣(市、區)都要成立信息中心。盡快完成剩下5個縣(市)養老保險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推進“五險合一”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加快社會保障卡發放進度,完成發行50萬張、力爭60萬張社會保障卡的目標任務。做好新農保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實施工作。

三是加強干部培訓和作風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要發展,離不開一支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人保干部隊伍。要進一步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建立干部培訓動態化、常態化機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本系統干部的業務培訓,積極選派干部參加全國、全省人保系統“干部培訓工程”,切實提高全系統干部的能力素質。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三新兩提高”主題教育活動,鞏固發展提升年和“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服務大提升”主題教育活動成果,深化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開展“兩優一先”評選表彰和“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滿意度。

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健全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強化對權力、資金運行的監督,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打造成廉潔型部門。同時,還要進一步做好依法行政、政務公開、新聞宣傳、規劃統計和信訪維穩工作。

同志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勇于創新、攻堅克難,扎實工作,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更加務實親民的工作作風,推進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上新臺階,為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