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中推進黨的建設

時間:2022-07-16 10:46:00

導語:在改革開放中推進黨的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改革開放中推進黨的建設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三十年來,整個國家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兩個變化是什么關系呢?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改革對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產生和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改革已經提出和將會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呢?

一、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

中國的改革從什么地方什么領域突破并逐步發展起來,談到這樣的問題,可能有些同志會首先想到農村的聯產承包,想到城市里的擴大企業自主權,想到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等等。不錯,這些都是中國在經濟領域實行的最早的改革。但只要我們看看這些現象背后的變化,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改革,是以黨的自身建設的改革作為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的。我們今天回顧總結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說起,毫無疑問,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公認的轉折點。為什么說它是一個轉折點,就是因為在這次全會上解決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問題,解決了黨的實事求是路線的恢復問題。而這正是黨的建設的重大改革。可以說,如果沒有黨的建設方面的這種重大改革,如果黨的工作思路還停留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老路上,如果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得不到恢復,還堅持兩個“凡是”的做法,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不可想象的。

為什么中國的改革開放必須從黨的自身建設的改革做起?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刻的回答。他指出,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之所以走了彎路,之所以發生了像“”這樣的悲劇,根本原因就在于兩個重大問題沒有搞清楚,一個是社會主義到底是什么,我們并沒有完全搞清楚;一個是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我們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前者使我們在很長時間忽視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教條式地搬用別人的模式,套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一百多年前的歐洲所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的某些具體論點,脫離了中國的國情;后者使我們在執政以后很長時間內依然沿襲革命時期的某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搬用革命時期的某些已經不合乎執政要求的工作經驗,而且把這些東西教條化。這兩個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當著一個問題找不到答案或沒有著手解決的情況下,另一個問題是無法真正解決的。比如,我們已經明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發展來實現共同富裕,但如果我們搞不清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執政黨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在黨的工作思路上依然停留在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中心任務的老路上,那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就無法體現。所以,必須先解決黨的工作思路的轉變,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兩個重大問題之間的本質聯系,決定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必須從黨的建設的改革做起,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真實歷史,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邏輯。如果說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話,那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則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改革,就沒有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

二、改革開放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對于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我們過去的理解都比較側重于這里講到的前兩個方面,即解放發展生產力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而對于第三個方面,我們過去理解得還很不夠。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實現前兩個方面的前提和保證。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而建設好黨,則必須以改革的思路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所以,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進行黨的建設的改革。這是因為,我們黨的一整套組織形式、領導方式、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制度架構、以及黨員和黨的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等,都是在過去革命時代、在過去的計劃經濟和相對封閉條件下形成的,雖然這中間有很多東西是需要繼承和發揚的,但如果原封不動地拿到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環境中,則是很難適應的。

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目的之一,說明我們黨在自身建設問題上的高度清醒和自覺。正因為這樣,在整個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我們黨在自身建設方面不是被動地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而是積極主動地探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發展自身,保持先進性,走在時代前列的途徑和方法。正因為這樣,在整個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我們黨才能夠使自己始終擔當起領導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重任。

三、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

這些年來,在黨的建設與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關系方面,我們黨不斷提出新的思路,如以黨內民主促進人民民主、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黨內監督是最重要的監督、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等等,這些思路都建立在一個基點上,那就是黨的自身建設改革,是推進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

首先,這是由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的。黨的這種地位,決定了黨的自身建設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狀況。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的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廣大黨員在現實生活中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情況,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的作風和廉潔自律狀況,黨內民主的發展程度和黨內和諧的構建水平,等等,都會直接關系到黨所領導的事業的發展。而要在這些方面真正做得好,真正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黨就必須根據發展變化中的社會實踐所提出的要求,不斷進行自身建設的改革。

其次,這是由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的巨大影響力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每一項主張和意志的提出,每一個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前途命運的認識,對未來發展的信念。中國共產黨提出并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那么黨的自身建設在這種改革開放中以什么樣的姿態展現,能否走在整個改革開放的前列,將會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真個改革的認識、理解和信心。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的廣大人民群眾之所以堅定不移地跟著中國共產黨推進改革開放,即使在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也沒有發生動搖,就是因為他們在現實中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的決心和能力,這決心和能力不僅表現在黨領導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方面的改革開放,而且表現在黨在自身建設方面的堅定不移的改革。

再次,這是由中國現實的根本制度決定的。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中國的根本制度,而這種根本制度又決定了黨的建設自身改革對于中國整個改革的影響。中國的政治制度,從制度性質到制度的結構設計,都與西方國家有著重大的區別。在西方政黨政治環境中,政黨的改革,可能僅僅就是政黨的自身改革,即使影響整個社會的改革,也要通過很多中間環節。而中國則不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黨的自身發展,從組織建構到思想作風,從干部狀況到領導和執政方式,從黨內民主和權力監督到制度設計和體制機制運行,各個方面都與整個國家制度有著內在的本質聯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其核心部分就是黨的建設的自身改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否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目標,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黨的自身建設改革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