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執政為民落實以人為本
時間:2022-07-14 06:28:00
導語:堅持執政為民落實以人為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梅汛期間,淮河流域出現6次大面積、高強度、長時間的降雨,形成了1954年以來的最大洪水。一次連著一次疊加而至的巨大洪峰,極大地威脅著沿淮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汛抗洪形勢異常嚴峻。汛情災情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同志對淮河防汛抗洪工作多次提出明確要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指導和水利部淮河委員會的密切配合下,安徽省委、省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執政為民,落實以人為本,領導沿淮人民艱苦奮斗,終于戰勝了洪水災害,取得了淮河防汛抗洪斗爭的重大勝利。
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體現在生存和發展兩個方面,其中生存是基礎。因此,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根本立足點,尤其是當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更要牢牢把握這個根本。
面對近50年來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從黨的總書記到地方各級干部,首先把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目標。同志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務必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志在親臨安徽抗洪第一線視察時,強調要時刻牢記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防汛抗洪工作中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別是行蓄洪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問題始終放在首位。
在行洪準備工作中,安徽有關部門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前制定了撤離、避險的預案,并廣為宣傳,讓群眾事前就掌握撤退道路、安置地點等信息,為適時啟用行蓄洪區打下了基礎。在行洪的決策上,省防汛指揮部門密切掌握水情、雨情和汛情的變化,在國家防總、淮河防總的統一調度下,全面實施“上控、中暢、下泄”的淮河防洪戰略,堅持“蓄泄兼籌”,慎重決定啟用行蓄洪區的數量和時機。在洪水較小時,能保住的圩堤決不放棄;在必須啟用行蓄洪區時,盡可能啟用老百姓損失最小的行蓄洪區。正是出于對行蓄洪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省防汛指揮部門在行洪決策上慎之又慎。因此,*年淮河干流在水位、流量超過1991年的情況下,行蓄洪區被啟用的數量卻比1991年減少5個,少轉移人口46萬,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行洪實施過程中,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始終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則,把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最主要、也是必須達到的目標。蒙洼蓄洪區位于淮河中游,區內有居民15萬人,耕地18萬畝。在淮河洪峰到來之前,蓄洪區內需要轉移的1.9萬名群眾已經做好了撤離準備。7月2日,國家防總作出準備啟用蒙洼蓄洪區的決定后,省委領導立即趕赴王家壩,現場指揮。各級干部緊急行動,按照早已熟知的撤離方案,有條不紊地帶領和組織群眾從撤離通道轉移。當晚10時,區內群眾撤離完畢,但黨員干部為了以防萬一,又自動組織起來,挨家挨戶地進行拉網式排查,直至確認區內已無一人后才撤出。潁上縣唐垛湖行洪區1.3萬名群眾的轉移任務,在預定的行洪期前5天就已經完成,但為了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漏、一房不漏”,縣委又組織200多名黨員干部,冒著傾盆大雨,對行洪區進行5次地毯式排查,在確認沒有一名群眾留在行洪區內后,才準時炸壩行洪。
在持續兩個多月的淮河防汛抗洪中,先后啟用了2個蓄洪區和7個行洪區,總共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16萬多人,無一傷亡,創造了淮河抗洪斗爭史上的奇跡。在廣大干部竭盡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實踐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得到了具體、生動的體現。
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切實解決受災群眾的實際困難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落實到實踐中,落實到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上。只有切實關心和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扎扎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安徽省各級干部堅持把“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要求和標準,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哪怕看上去再小,各級黨組織和政府也認真去做?;春雍闉陌l生之后,安徽沿淮地區各級干部根據預定方案,迅速、有序地組織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在各安置點將提前預備的糧食、帳篷等救災物資及時地分發到群眾手中,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有水喝、有病能醫。全省衛生系統派出1萬多名醫務工作者,組成2000余支醫療小組,進駐各個災民安置點,并到被洪水圍困的各莊臺巡回救治、送醫送藥,確保了災后未發生疫情。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在面臨洪災的情況下仍然不忘教育,想方設法在被洪水圍困的莊臺上搭建了臨時露天課堂。為了幫助災后群眾克服生產無門、經濟拮據等暫時困難,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還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聯系外出打工,并為外出務工的群眾代墊車票款。同時,采取一些特殊辦法支持群眾從事副業生產,并以政府擔保、企業包銷的形式,保證受災群眾及時得到勞動報酬。正是由于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災區人民經濟上遭受的損失也比1991年小。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災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為及時解決災民的生活困難,國務院下撥了專項救災款,安徽省制定了相關的實施細則。省委、省政府要求補償資金發放必須嚴格按照政策辦事,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保證資金及時、準確、足額地發放到位,不準任意改變發放對象、擴大發放范圍、提高或減低發放標準,嚴禁截留、挪用、抵扣補償資金,確保補償資金真正發到受災群眾手中。
盡管救災工作任務重、難度大、涉及面廣,但這次淮河防汛抗洪卻能夠有效、順利地開展,并且得到災區人民的好評,這是與各級干部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分不開的。實踐證明,真正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我們黨就一定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堅持以人為本,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實質就是進一步強調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總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提出來的。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它強調以人為本,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某種角度看,*年的安徽淮河防汛抗洪斗爭就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的治淮新理念。
安徽省委、省政府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對淮河防汛抗洪提出了重要的新思路: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適應自然規律,科學地處理人與洪水的矛盾,從而將洪水給人民群眾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個思路在*年的淮河防汛抗洪斗爭以及之后的治淮規劃中都得到了貫徹。
注重認識和適應自然規律,學會在抗擊洪災的同時與洪水共處。有時“嚴防死守”,有時“水進我退”,主動給洪水以出路,而不是在任何時候都一味地與洪水抗爭,一味地強調“一個圩子也不能破”。各級領導干部更加注重科學決策和調度,而不單純地依靠“人海戰術”。由于堅持了這樣的思路,往年防汛抗洪中常見的幾萬乃至十幾萬人在大堤上與洪水抗爭的場面少了,而政府實施科學防控、有效管理的情景多了。這“一少一多”,反映了防汛抗洪方式的變化。
在規劃中更加注重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年淮河洪災之后,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總結防汛抗洪經驗,制定了比以往更加科學、合理的治淮規劃。新一輪規劃突出以人為本,強調認識規律、適應規律,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制定了3年內將沿淮低洼地區120萬群眾永久搬遷的方案。多年來,每當汛期來臨,沿淮低洼地區的群眾不得不撤離家園;當洪水退去之后,他們又不得不返回原地;而下一輪洪水襲來時,他們又再度遭受洪澇災害。這樣周而復始的搬遷,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永久搬遷方案的出發點,是主動給必然會到來的洪水留出固定的出路和地域,讓沿淮低洼地區的人民遠離洪水的侵害。這個方案,從水利工程方面看體現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妥善地處理了水與人爭地的矛盾;從指導思想方面看則突出了以人為本,注重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同志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安徽省委、省政府從這個本質要求出發,主動、及時、科學地制訂和調整防汛抗洪的策略與規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維護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省委、省政府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克服各種困難,奪取了淮河防汛抗洪斗爭的重大勝利。
- 上一篇: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發展新跨越
- 下一篇:老子的“禮”學-以道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