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改革慎重對待堅持改革 慎重對待
時間:2022-02-21 03:03:00
導語:堅持改革慎重對待堅持改革 慎重對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慶是我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也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和石化基地。國有特大型企業在全市經濟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近10年來,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我們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戰略,進行二次創業。優勝劣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批地方國有企業相繼破產、倒閉、轉產、重組,而代之以新的地方經濟迅速崛起。市屬企業經濟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自1995年以來,全市有350多家企業經歷了體制轉換和結構調整,其中涉及離休干部的企業100多個,離休干部670多人。對于這批共和國的功臣、社會的特殊群體,市委在堅定不移地推進企業改革過程中,始終態度堅決地貫徹了“嚴肅對待、審慎處理、妥善安置、維護穩定”的方針,始終堅持了“特事特辦、從優共享”的原則,始終做到了“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企業離休干部的利益在改革中得到了切實保護,“兩個待遇”得到了更好落實。
按照中組部2002年重點調研課題的部署,根據省委老干部局確定的調查研究年要求,最近,我們組成了專題課題調研組,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企業離休干部安置、管理、服務的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情況如下:
一、企業改革過程中離休干部工作出現的主要問題
改革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單一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中,企業改革逐步深化,企業離休干部工作面臨著許多難以回避的矛盾和問題。在我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識上的不足:一是“財富、功臣”觀念談化。認為離休干部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不能再為企業工作,現在卻仍由企業保證這部人的開支,是在拖企業改革的后腳,是企業發展的“包袱”。二是產生“與已無關”的思想。認為老干部過去曾經為國家打天下、做貢獻,退下來后,理應由國家供養起來,現在是市場經濟了,企業只需守法經營、照章納稅,再由企業負擔離退休人員不合適。三是缺乏“從優、共享”意識。認為在崗人員才是生產的主力軍,企業發展要靠這些人,有了錢也要先保證一線工人開支,現在“企業經營危困、效益不好,在職職工開支都有問題,優先照顧離退休人員不應該”。四是政治責任感不強。實行“兩保”統籌后,個別企業經營者認為,老干部“兩費”已交由社保、醫保部門了,解決老同志吃飯、看病就行了,其它就沒什么做的了。有的雖然口頭上不說,卻不愿意為老干部再多想事、多辦事,有的企業經營者常年不和老干部接觸。
轉制中的問題:一是企業改制時,政策制定不夠嚴密。有的由于離休干部人數較少,忽視了這部分群體;有的因不明政策將離休干部混同于退休人員;還有的以企業經濟危困、無錢無物為由,將離休干部推交政府和社會,人為造成了老干部待遇得不到落實。二是界限不清、責任不明。改制后,部分企業破產、倒閉、出賣、兼并等等,對離休干部的歸屬問題劃分不清。有的由原企業管理,而原企業不存在了;有的交由企業主管部門,而主管部門又撤銷了;有的轉交其它企業管理,而這部分企業有的也在破產、倒閉中,看似將老干部妥善安置了,實際上卻是無人真正接管,各項待遇無處落實。此外,由于轉制中銜接、過渡性的問題,也使部分離休干部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三不管”現象。三是在“兩保”統籌實行初期,由于機制不夠完善,部分經濟危困企業不能及時或無力上繳統籌費用,而財政支持又不到位,社會統籌調劑功能差,造成個別地方(在大慶主要是所轄4個縣)企業離休干部統籌機制作用發揮不好,形成“兩費”拖欠。四是缺乏剛性手段和制約機制。對部分企業落實老干部待遇的監管力度不夠。老干部政策的貫徹執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企業經營者的思想覺悟和個人感情,造成了企業在落實離休干部待遇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五是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企業離休干部的離休費同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離休費存在一定的差距,喪葬補助費也不同,許多老同志對此心理難以平衡。
管理上的漏洞:一是由于大慶油田居住分散、生產與生活區相隔較遠,而老干部又年齡偏大、行動不便,客觀上形成了原單位管理難、老干部參加組織活動難的問題。二是部分地方和企業,偏重于抓生活待遇的落實,滿足于保障老干部“兩費”,出現了“政治待遇”拖欠,思想政治工作無人問律。三是部分企業轉制后,特別是破產、倒閉企業,老干部組織關系無著落,黨組織活動不能正常開展,致使老干部黨員長期置于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之外。有的老黨員反映,連黨費都無處交;四是極個別老黨員組織觀念淡化,利用了企業轉制和組織關系交由社區管理的漏洞,有意脫離黨組織,在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落實企業離休干部待遇的基本對策
堅持改革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確立的堅定不移的基本路線。面對企業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面對社會的種種猜疑,市委旗幟鮮明地指出:改革只能向前、不能停止、更不能后退,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只能用改革的方式解決。在企業改革的每一個階段,市委對離休干部這個特殊群體始終給予了特殊關注,伴隨著改革的不同舉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離休干部的利益。
(一)輿論上造勢,在社會營造良好的敬老氛圍。市委歷屆班子都把老干部工作擺在講政治的高度,當做全局工作中的重點,自上而下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領導小組,簽定了責任狀。在每年初的市委常委會上,都列專題研究老干部工作,具體決策一年中要為老干部辦的幾件大事,并發專題記要,由市委督辦室具體督促落實。原市委書記、現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劉海生同志曾明確地表示:“在老干部問題上誰抓都不越位,怎么抓都不過份”。對于特困的企業離休干部,市委主要領導還親自帶頭,定點捐助。每年除正常的走訪慰問外,無論工作多忙,對200多名特困老干部,市領導都要親自到家中走訪一遍,每年的專項慰問金達10萬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市委的帶動下,全市各級黨政部門都把老干部工作自覺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全市各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還開辟了領導訪談、尊老模范、夕陽紅專版、老年教育、健康養生等專刊、專欄,大力宣傳老干部工作的相關政策、信息,及時報道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事情。對于負責老干部工作上的各級領導,市委懲戒分明。原市三環企業總公司一名主要領導,關心重視老干部工作,真心為老干部辦好事,得到老干部稱贊,市委抓住這一典型,在全市通報表彰,號召全市處以上領導向他學習。而另一位在縣里主管老干部工作的副書記,因對待上訪老干部態度生硬,被在市委常委會上點名批評,并由市委主管書記親自找其戒免談話。全方位的宣傳報道,各級黨政領導的共同參與,在全市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和人際環境。
(二)資金上支持,“兩費”拖欠得到徹底清理。“兩費”是老干部的吃飯錢、保命錢。對于拖欠離休干部“兩費”,市委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指示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解決拖欠。市委幾次召開清欠工作會議,市領導親自與拖欠單位簽定責任狀,責令限期解決。自1995年以來,全市先后開展了三次大型的清欠活動,市財政直接出資3000多萬元;市、縣各級組織部門從黨費中拿出100多萬元;市、縣民政部門從救災款中拿出50萬元。市里還建立了“夕陽紅”基金,幾年來社會各界捐助了80多萬元,市財政直接注入了50萬元,專項用于解決企業和特困老干部的具體困難。清欠中,市里實施“一把手”工程,各拖欠單位領導親自抓。肇源縣原縣委書記田鳳春、原縣長高原將自己在招商引資中獲得的3萬元獎金全部拿出,用于解決縣屬企業離休干部的“兩費”;杜蒙縣五大班子成員通過化緣,解決本縣企業拖欠老干部的“兩費”130多萬元。一些拖欠單位還通過變賣汽車、閑置廠房、設備等方式,千方百計地解決拖欠。2001年,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我市徹底解決了2000底以前拖欠離休干部的“兩費”。目前,市區已全部解決了拖欠。所轄四縣拖欠的“兩費”,市、縣兩級領導已經表態,一定在十六大召開前全部解決。
(三)政策上傾斜,企業離休干部“兩保”統籌機制全面建立。為徹底解決前清后欠的問題,保證老干部“兩費”、特別是企業離休干部“兩費”的及時發放與核銷,自1997年開始,我們在全市推行離休干部離休費、醫藥費的社會保險統籌。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過問,具體主抓,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各部門協調會,提要求、定方案,打破條條框框,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向老干部傾斜。各縣、區還實施了“一把手責任制”,同目標管理掛鉤,與干部考核、獎懲、任用聯系,從而確保了統籌機制的順利實施。實踐中,我們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辦法。國家級貧困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于1997年1月起率先推出了財政先墊付、社保部門后收繳的辦法,為全縣111名企業離休干部實施離休費統籌,當年就見到明顯成效。國家級貧困縣——林甸縣則采取財政、主管部門和企業三家抬的辦法,單獨為56企業離休干部實施“兩費”統籌。市區特困企業——市建一、二公司屬建筑性行業統籌,對其101離休干部的離休費,我們采取了優先支付辦法,指定銀行專戶,不受企業效益左右,每月按時發放;醫藥費在市委領導的親自協調下,由企業承擔50%,市建委、市財政各承擔25%,按季度核銷,從而保證了這兩家特困企業離休干部“兩費”的發放。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市企業離休干部“兩費”全部實行了統籌,前清后欠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醫藥費統籌標準市區達到8000元/人、年,四縣平均為3500元/人、年。
(四)安置上從優,破產、倒閉、轉制企業離休干部端上金飯碗。市里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在改制中已破產、倒閉的企業,其離休干部不再交由其它部門,而且直接上收市、區機關,由財政解決。1995年,市委決定首先將區屬企業離休干部上收各區機關管理,五個區的55名企業離休干部從此吃上了“財政飯”。1996年至2000年間,市輕紡集團、商業局、鄉企公司、東風賓館、毛紡集團等相繼解體、倒閉,先后涉及212名離休干部,市委決定全部上收到市、區兩級機關。2001年,有著50多年歷史的三環(牧工商)集團解體,涉及到125名離休干部的安置問題。對此,市領導說:“企業沒了,政府還在,財政再緊,我們也優先保證離休人員的開支”。市委決定將這部分老干部按屬地分別上收到市區機關。目前,市區已上收企業離休干部267名,每年僅市區財政這一塊為企業離休干部擔負的離休費統籌款、醫藥費統籌款、取暖費、交通費、活動費等有關費用就達854.43元。上收給企業離休干部吃上了安心丸,老干部管這叫:扔掉了泥飯碗,端起了金飯碗。
(五)成果上共享,企業離休干部的生活待遇逐年提高。由于政策上的問題和企業效益的影響,近些年來,企業離休干部離休費同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的離休費存在一定的差距,并有加大的趨勢。企業離休干部對此意見很大。1999年,我省出臺了33號文件,提出了將企業離休干部離休費同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離休費“拉平”。在市委常委會上,市領導當場表態,堅決執行,并且要只爭朝夕,盡快落實,“讓老干部在有生之年享受到改革的碩果,不要讓老干部帶著遺憾離去”。有了市委的明確態度,各縣、區企事業單位,各財政、組織、人事、勞動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行動迅速,按照省委三年內調整完的要求,我市提前一年半完成了離休費“拉平”工作。全市拉平資金達183.5萬元,708名企業老干部受益,其中最多的上調離休費563元,市屬企業干部離休費平均達到了1600元/月,縣屬企業老干部離休費平均為900元/月。
(六)管理上依靠社區,當作重點服務對象從優照顧。加強社區建設,將離退休人員轉交社區管理是發展的大趨勢。1999年,市委出臺了[1999]26號文件,決定將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交街道,并由社區負責老同志的日常管理和服務。目前,全市有37個縣團級單位,市轄5個區的31個街道黨委,561個居民委順利平穩地接轉了5361名離退休黨員的組織關系,其中市屬企業的離退休干部黨員已全部轉交了街道。離休干部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大、威望高、資歷深,來到社區后,各街道把他們當作了重點服務對象,從看病就醫到繁雜的日常家務,都有人過問。各工、青、婦及社區志愿者服務隊等也都首先把離休人員作為扶助的重點,使這些老同志在社區得到無微不至的關照。調查中,許多離休人員、特別是企業離休人員反映:以前由原單位管理,企業領導整日忙著生產、經營,就是有那份心也沒那個時間管我們啊,可到了社區,我們卻成了寶貝,事無俱細,什么都有人關心、過問,看來到社區是對了。大慶是生產、生活、服務區相隔較遠的石油城,從離退休人員交轉社區管理的實踐看,接轉使離退人員更益于接受教育、管理和監督,更利于組織活動、為廣大老同志提供更好的服務。許多離休人員由原來的感到降低身份、不愿到街道去,變成了現在的樂于接受和比較適應;在社區活動上,也由原來的消極對待,到現在的積極參與。總的看,離休人員在社區街道中,得到更好的關照。
三、實踐中和調查后的幾點體會
主要有:
1、堅持改革才是落實好企業離休干部待遇的唯一出路。企業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計劃經濟模式下形成的一些落實老干部待遇的常規性做法以及管理和服務方式,必然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改革是不可逆轉的,更不能因噎廢食。這些年,我們在企業改革中采取的“兩保”、上收、拉平、提高及屬地化管理、社區化服務等做法,都是根據每個時期企業改革的不同實際,而作出的相應舉措。實踐說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必須用改革的方式解決。將離休干部全部壓給企業或全部上收財政的做法都是不切實際的。老干部工作必須服從于改革大局,同時也必須依靠于改革來求得創新和發展。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改革中同步落實好離休干部的各項待遇。
2、堅持未雨綢繆、超前思維是落實好企業離休干部待遇的關鍵。“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要突出工作的前瞻性,抓住問題的苗頭性,提前介入、超前思維,而不能被動應付。黨的老干部政策是針對全局而定的,具有一定的宏觀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的工作中,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創造性地搞好落實。在老干部工作上同樣有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問題。這幾年,我們在落實企業離休干部待遇上的每一次舉措,無一不是在廣泛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從而才得到了市委的充分重視和肯定。今年以來,面對拖欠“兩費”的逐步解決,“兩保”統籌的逐步完善,“兩個待遇”較好落實的實際,我們并沒有盲目樂觀,而是進一步加大了調查研究的力度,摸查出離休干部遺孀生活補助費偏低、居住在鄉鎮的離休干部“兩費”落實不及時的問題。我們在市委常委會上的匯報,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并采納了我們的意見。目前,相關的兩個文件已經出臺,老干部遺孀待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鄉鎮離休干部“兩費”上收縣財政開支,并納入了統籌,在全省領先了一步。
3、老干部部門的主動爭取和上下協調是順利落實好企業離休干部待遇的必要條件。“政策制定后,人就是決定因素”。企業改革牽扯方方面面和各個部門,在落實離休干部的待遇上需要老干部部門發揮穿針引線作用,積極主動地做好溝通、協調、配合工作。那種認為老干部部門一無職、二無權,老干部工作就是伸手要錢、要政策,從而萎縮觀望、滿足于上級指揮、無所作為的思想是不對的。這些年,在我市企業改革中離休干部的利益得到較好落實,即得益與市委的高度重視和堅決支持,也是各級老干部部門共同關注、上下協調的結果。有“為”才能有“位”,老干部工作要在社會上有一個好形象、在老干部心中受肯定、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在改革發展中有所作為,就必須主動努力的工作,有一種攻艱啃硬的精神。做到參謀到點子上,滲透到決策里,貫徹到每個具體環節中。
四、幾點建議
一是政策的平衡性問題。具體表現在喪葬補助費上,機關、事業離休干部發十個月的基本離休費,而企業是1500元,這個標準,在1985年之前看差距不大,而在現在就相差達萬元左右,比較懸殊。另外企業離休干部在住房、用車、交通費、電話費等方面的待遇同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干部也不盡相同。在同一地區,同一級別的離休干部待遇卻不同,老同志有意見。建議適當調整有關政策,把握好一個地區的平衡性。
二是管理和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市社區建設起步比較晚,功能還不盡完備,市、縣差別也比較大,在加強對老同志的管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為老同志提供更加優質服務上辦法不多。轉交時,在具體的銜接和過渡中也有遺漏。建議進一步搞好調查,研究老干部到社區后深層次服務的問題。
三是老干部黨支部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活動不及時,學習滿足于面對面的宣講,對老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松懈。建議研究更加適應離休干部黨員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支部設置方式和活動形式
.
- 上一篇:部分省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調查
- 下一篇:健全離休干部醫藥費保障機制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