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培訓推進鄉村勞動力轉移
時間:2022-10-01 02:49:00
導語:技術培訓推進鄉村勞動力轉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而且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是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根本性措施,對于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各級各單位、全體農村黨員都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通過強化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以此帶動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一、社會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農民工就業技能競爭
技術含量低的就業崗位城市需求量逐年減少,從我鄉勞務輸出的實際看。而農村低素質勞動力當前狀況下供給充分,城鄉就業崗位的稀缺和就業技能貧乏的現實導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受阻。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等部門—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通知)因此,強化農民工的技術技能培訓是增強輸出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只有全面推進農民技術技能培訓,才能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非常艱巨。國務院一份統計數據表明,國是人口大國。目前,國農村有1.5億富余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缺乏勞動技能,影響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難以在城鎮實現穩定就業。9000多萬跨地區進城務工的農民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員沒有穩定的職業和居所。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1%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新興產業的興起,缺乏轉崗就業技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農民工素質亟待提高。
鄉黨委政府在不斷拓展農民致富渠道的過程中,從我鄉的實際看。近年來。結合本地實際,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勞務輸出這一產業,目前為止,鄉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農民達到1.5萬人以上,占全鄉勞動力的43%其中有組織、成建制輸出的務工人員達11000人,萬余名勞務大軍跳出貧困偏遠封閉的山鄉,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受了鍛煉。為我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十年來,匯入我鄉的勞務資金已達7億多元,成為我鄉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勞務輸出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格局,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勞務經濟。今年以來,鄉勞務輸出模式受到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勞動·就業》金土地》山東電視臺《鄉村季風》和《南方周末》山東內參》等分別作了采訪報道,外來參觀者絡繹不絕。這是對全縣勞務輸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給鶴山鄉以極大地鼓舞與鞭策。南方周末》將我鄉勞務輸出的做法稱為“鶴山模式”
發現,勞務輸出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未經過培訓、無技術的崗位明顯比有技術的崗位工資低,且工種多為勞動強度大,環境差的行業,工廠后再實行培訓的人員,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實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術問題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業返鄉。農民工技術技能差、整體素質低成為我鄉勞務輸出快速發展的障礙。因就業技能差的原因,鄉輸出人員的就業能力和發展空間都受到影響,對我鄉勞務產業產生較大沖擊。
二、強化技術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
鄉舉辦服裝中專班,自年開始。聘請了勝芳服裝企業技術人員教授專業知識。首批學員已被集體送入江蘇吳江勝華制衣有限公司工作。實習期間每人每天收入高的達到30元以上。農技校依據市場要求,采用長班、短班相結合的辦學模式,長班學制2年,短班學制3至6個月,培訓學員全部由學校推薦安置,并負責學員的長期管理,走出了一條培訓輸出一體化的路子,2年來共培訓人員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辦校推進崗前培訓。實施輸出農民工崗前培訓的過程中,要積極實行校企聯合的辦法,走“訂單”培訓的路子,確保農民工培訓后的就業安置。如勝芳服裝有限公司是鄉的一家合資企業,與鄉農技校合作后,所培養的學員不僅為勝芳服裝所用,很多學員也輸送到南方企業。有的學員不等培訓結束,工廠就急著要人,農技校成了企業的香餑餑”辦好鄉農技
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國家正積極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旨在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陽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受訓農民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為目標,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前的職業技能示范性培訓項目。按照“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原則組織實施。目標任務是-年,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勞動力主要輸出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探索培訓工作機制,為大規模開展培訓奠定基礎。-年,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年以后,按照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層次,使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總體上與我國現代化發展水平相適應。從國家實施陽光工程來看,為加強農民的技術技能培訓已列入各級重要日程,成為當前解決農村和農民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自2002年以來,針對崗前培訓這一環節較弱的實際。鶴山鄉逐步加強了對輸出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強化農技校這個主陣地作用,采取了先培訓,后上崗,帶著技術進工廠”辦法,增強了勞務輸出人員的競爭力。進一步發展推進了勞務輸出產業。可以說,加強技能培訓是形成我鄉勞務輸出金字招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鄉運作情況和外地一些先進經驗,推動勞動力技術培訓促進轉移應著力強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鄉首先成立領導小組,具體抓好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工作,各村也都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具體組織好本村勞動力參加各類培訓。形成了以用工單位需求為導向,以勞務輸出企業為紐帶,以農技校為主陣地,政府統籌,整體聯動的技術技能培訓格局。二是明確技術技能培訓的原則和目標。原則即:以富民強鄉為目標,按照“以實用技術促農業結構調整,以崗前培訓促勞動力轉移”原則,以農技校為主線,涉農部門共同參與,加強對農民的勞動技術技能培訓,轉變農民的生產和創業觀念,促進勞動力從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業,推進有條件的勞動力轉移,努力提高轉移的質量和水平。
提出的規劃目標為:以50歲以下初、高中畢業生及其它青壯年農民為主要培訓對象,圍繞上述原則。分層次、分類別,分期分批逐年培訓,用3至5年的時間,力爭經培訓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占總數的70%以上,每人至少掌握2至3門農村實用技術,最終達到全員培訓,經培訓外出勞動力占外出總勞動力的比重達到80%以上,每人至少能熟練掌握1至2門務工技術,逐步達到先培訓、后上崗,帶著技術進工廠”目標。三是廣泛宣傳發動。通過廣播、宣傳欄、散發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宣傳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發動,鼓勵廣大農民通過技能培訓,身懷一技之長闖天下。全體黨員都要充分認識到搞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全社會營造出了一個“依靠技術闖天下”濃厚輿論氛圍。積極宣傳報道農民工培訓的方針、政策、渠道、信息和各地開展農民工轉移培訓的經驗及做法,宣傳先進典型。各培訓機構也要認識到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抓住機遇、提升形象、促進自身發展壯大的重大舉措,充分利用農民群眾易于接受的各種方式調動、吸引和激發農村勞動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的積極性。四是強化培訓。鄉農民技術技能培訓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勞務輸出網絡優勢,根據主要輸出的企業及有關工種,制訂針對性強的外出務工培訓方案,實行定向、定單技能培訓。鄉農技校要充分發揮技能培訓主陣地作用,自己可以開展的培訓自行組織開展,有些技能培訓能力達不到與縣職介中心或企業聯合辦學。
校的同時,放開了辦學市場,鼓勵企業來我鄉舉辦崗前培訓班。先后成立了勝芳服裝技校、汶河服裝技校、申洲服裝技校三家技能培訓學校,長期從事紡織和服裝加工人員的培訓,年培訓技術工人達上千人。技能培訓造就了大批“藍領”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業的好評。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崗位培訓,使他們適應崗位快,業務能力強,整體素質高,最大限度地滿足勞動力市場對各種技術工種的要求。過去,我們輸出的工人進廠后,前3個月為學習階段,只發生活費,領不到工資,而現在輸出的工人,持職業技術資格證書進廠后,就能享受到與技術工人同樣的待遇。同時,各種速成技能培訓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務工者的競爭力。持證人員在選擇企業時,月工資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慮。在行業分布上,前些年全鄉農民工一半以上從事建筑業,而現在已有70%以上進入紡織、服裝、電子、機械制造等10余個對技能要求相對較高的行業。
- 上一篇:改變方法發展農村經濟增強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
- 下一篇:新農村建立交流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