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處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04-10 03:24:00

導語:監督處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督處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黨的*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在新的發展截斷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可以說,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的思維理念。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它的基本內涵是:一是堅持發展這個主題;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沒有過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們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能否定經濟建設這個黨的工作中心。我們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來的。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只是經濟的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三)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中央是在《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科學發展觀問題的,它表明,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就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許多現實問題與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關鍵的一點還是市場經濟體制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按“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來深化改革,致力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四)“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五個統籌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其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我國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將是今后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統籌區域發展的實質,是實現地區共同發展。保持比較發達的地區快速發展的勢頭和扶持落后地區的發展,都是國家的既定政策。地區差距問題要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得到解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增進全體人民的福利;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實質,是人口適度增長、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國是人均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資源約束是伴隨工業化、現代化全過程的大問題,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選擇,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和技術政策的選擇,乃至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必須考慮資源約束和環境承載能力;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的實質,是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的振興。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正在發生帶有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現在面臨著和改革開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環境。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堅持發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二)正確處理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一定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關系。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大力促進物質文明發展,也大力促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并努力使它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協調。

(三)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關系。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社會發展則是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為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才能有條件增加就業,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四)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一定要把保持經濟快速增長與合理保護環境、科學利用資源結合起來,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態良好循環的基礎之上,努力實現經濟協調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不斷改善,生態良性循環的協調統一,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把握新時期發展與改革的思路

黨的十七大強調,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發展與改革的各個方面。

黨的十七大報告從五個方面,十五處論述了環境保護,并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之一,這在歷次黨的政治報告中是第一次,充分表明我們黨把環境保護工作融入了科學發展的全局,放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是我們黨關于環境保護理論認識一次新的飛躍。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第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

第三,堅持與時俱進,把改革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與時俱進是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在資源條件深刻變化、經濟社會深刻轉軌轉型的今天,我們面臨許多過去所沒有遇到的新情況,遇到許多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的新問題,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要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努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促進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