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好好事典型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06 04:25:16

導語:走基層好好事典型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走基層好好事典型事跡材料

“我長自農村,來自群眾,是群眾給了我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必須為了群眾”。鄉黨委書記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7年來,她一直工作在縣的邊遠鄉鎮,無論是當一般干部,還是當副鄉長、副鎮長、鄉長和鄉黨委書記,只要群眾需要,她都會第一時間融入群眾中,為群眾分憂,為群眾解難,用實際行動書寫一個農民女兒對群眾的深厚感情,被群眾親切的稱為貼心人、圓夢人、領路人。2008年,被評為市“三八紅旗手”;2010年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2013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13年獲得縣委、縣政府“特別貢獻獎”;2013年立“三等功”一次。

真情關愛重民憂,是群眾無助時的貼心人

群眾來找我,說明他需要我;群眾要我幫他,說明他相信我,只要不違背政策原則,能幫就要幫,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多年來,一直堅持、堅守著這個道理。群眾家里有什么事都愛找她,開戶藉證明、辦醫學證明、補辦醫療本等,她都經常利用到上面開會或回家的時候幫群眾辦,有干部看不下去說她多管閑事,她說交通遠,群眾去不熟悉地方不說,還得轉車要一天時間,還要開支車錢、飯錢,我去辦是舉手之勞而已。鄉村1社一名叫的18歲女孩,父母離異多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父親只好常年在外打工,因“5·12”地震驚嚇過度導致精神失常,從被送回老家,家里只有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在,生活很困難沒錢醫治她。奶奶怕她出去亂跑,只好整天把關在家里,一關就是大半年,廖書記下鄉了解這個情況后,親自聯系父親回家,自己拿出現金500元,還在鄉民政資金中安排了2000元,又親自到縣民政申請了4000元,并開車把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療,并多次到醫院探望,經過四個月的治療,的病終于好了。從此以后,逢人便說,是廖書記給了我新生。鄉村9組,因為88年到西藏煤礦務工,為救13名工友四肢被凍傷后截肢,完全失去勞動能力,后工廠倒閉,他未得到賠償。1990年至2012年就到北京上訪22年達32次,要求被評為工傷,但一直無法解決。到工作后,為徹底解決的后顧之憂,她幾年來無數次下鄉和溝通交流做工作,并多次向縣領導及相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支持,為辦五保、修住房、安假肢,還每年對他給予一定的困難救助,最終被她的真誠感動,答應不再去上訪。2013年底,鄉村一名叫的22歲大三女孩不幸患了甲狀腺癌,家里為了給她做手術欠下十多萬元的外債,她和弟弟也因此輟學在家。然而老天似乎并不眷顧與她家,半年后,她的父親因意外造成粉碎性骨折,又欠下三萬多元的外債,這對本來就貧困,僅靠在外打工勉強度日的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家庭負債累累。同志第一時間知道情況后,立即趕到女孩家中了解情況,鼓勵她繼續戰勝病魔,當場送去救助金3000元,并為她一家解決了生活上的其他問題,現在女孩各項情況良好。近4年來,共接群眾各類求助電話上千次,進村串戶走訪群眾達1000余人次,解決問題289個,成了群眾無助時最先想到的貼心人。

真抓實干創歷史,是群眾心中的圓夢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做黨的干部就是要當群眾的圓夢人,讓群眾的夢想變為現實。2007年,剛到鄉的時候,鄉官印村干部群眾就反映他們那里盼了多年的一個夢想——“響水灘”要修一座橋。原來一直靠人行橋通行,與市縣鎮邊界相連,兩地群眾往來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她知道后就一直想辦法解決,先要規劃設計。修橋要求很嚴,可縣找不到設計橋的專家,她想辦法去市設計院請來專家設計。橋設計好后可36萬建設資金又是問題,縣上立不起項,受益群眾也很少,最后只有四處想辦法解決,拿著報告給縣上領導匯報,天天跑部門,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資金有了著落。2009年5月,“響水灘”橋動工,6月一座高質量的新橋落成了,群眾苦盼50年的愿望終于變成了現實。群眾載歌載舞慶祝,比過節還要高興。隨后,連接橋的路面也修成了水泥路,還開通了連接的客運班車。現在鎮群眾外出到、從“響水灘”橋走,比原來節省了近一個小時。2011年10月鄉黨委政府換屆時,很多群眾提出,什么時候我們鄉壩頭的老百姓能夠像城里人一樣用天然氣就好了。聽在耳里,記在心里。2011年12月,聽說天然氣可能在老禾加片區擴大用戶時,多次親自與燃氣公司聯系,請他們率先在實施。她的誠心感動了公司,天然氣項目落戶并順利實施,到2012年年底,全面覆蓋全鄉8個村的所有農戶,率先在全縣實現天然氣全域化,結束了鄉群眾祖祖輩輩靠柴火煮飯的歷史。鄉屬于縣非灌區,有5個干旱村,其中村特別嚴重,群眾生產生活僅靠溶洞取水,十分不便。立足村情,下大力解決該村用水難題,向上跑項目,要資金,修建供水工程,讓2000余名群眾用上了自來水,圓了群眾想都不敢想的夢。鄉沒有信用社,業務要到4.5公里外的禾加鎮去辦,群眾存取款很不方便,通過她向金融部門爭取,2011年,鄉農村信用社掛牌營業,結束了鄉境內無金融服務網點的歷史;2010年至今,在的帶領下,鄉群眾硬化了水泥路65條77公里,實現了村道硬化100%,社道硬化60%,結束了2萬多群眾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在工作五年來,創造了多個歷史,不折不扣成為了群眾的夢想天使。

因地制宜巧引導,是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群眾包包頭有了錢,生活才會好,幸福感才會強。要使群眾富裕,必須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群眾發家致富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勢。借助群眾有種植花生的傳統,鼓勵群眾進行技術革新,開發推廣早、中、晚三季花生種植技術,大量種植紅、白、黑三個品種的花生,使鄉的花生種植面積達到了萬畝以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花生之鄉”;帶領群眾投資5萬多元,完成“牌坊”牌花生商標注冊和包裝,讓的花生坐著火車、乘上飛機走出了,走向了全國,農民單項畝收入達到了六千元,是原來的兩倍。2011年,她看到農村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就積極爭取省肉兔良繁養殖項目,發動在家的群眾養兔,一年之內就發展養兔大戶230戶,喂養種兔18965只,年出欄100萬只、年收入達4000萬元。2013年,村最多的一戶農戶年收入就達到了十五萬元。群眾正在她的帶領下,豪邁的奔向小康!

“幽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這是的座右銘。她熱愛農村,尊重群眾,甘于在邊遠山區默默奉獻,她所做的一切,無不詮釋著她對農村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體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的優秀品德。鄉各項事業在她的帶領下一定會走向新的輝煌!未來一定會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