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31 09:42:20

導語:市民政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民政工作總結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民政工作緊扣全市“緊跟蘇錫常,同步現代化”大局,積極開展“現代民政轉型升級啟動年”建設,推進特色工作7項,完成包含現代化指標任務在內的重點民生工作18項,下撥低保、社會福利、撫恤安置等各類保障資金1.49億元,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社會基層基礎建設逐漸夯實,雙擁優撫安置工作統籌推進,全市民政工作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增添了鮮活動力,呈現出難能可貴的生機和活力。

(一)民生保障向“福利型”攀升。力推城鄉統籌——全市慈善基金規模達到2.55億元,連續7年保持救助水平不降低,救助范圍不縮小,累計發放慈善救助金8400萬元,惠及城鄉困難群眾1.9億人次。在第二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會上,我市被評定為中國城市公益慈善六星級,全國排名第28位。2013年,是全市基礎民生保障樹立全新標桿的一年。

一是有效實施城鄉低保工作。全年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459戶、12564人,其中城市738戶、1405人,農村5721戶、11159人,發放低保金2644.4萬元。發放城鄉低保對象元旦、春節一次性生活補助金417.18萬元。發放低保、五保等困難群眾物價補貼272.6萬元。二是穩步推進五保供養工作。落實五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從2013年10月1日起,集中供養標準從4400元/人•年提高到5400元/人•年,分散供養標準從3000元/人•年提高到4000元/人•年。重點實施了溧城鎮清安敬老院改造和南渡鎮敬老院擴建工程,全年下撥“關愛工程”專項經費107.3萬元。三是切實做好救災救濟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溧城鎮北郊社區被評為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立并完善了重大災害民政、民防、地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和災情會商制度,規范了應急工作程序。根據市政府《災民住房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方案》,為68戶受“海葵”臺風影響房屋嚴重損壞的困難家庭進行住房恢復重建。春荒、夏令期間,下撥困難群眾救濟款51萬元。四是創新開展慈善救助工作。全年新增捐贈資金1028萬元,慈善基金規模達到2.55億元,市慈善總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全年圍繞助醫、助學、助困、助殘等項目落實慈善救助金近1200萬元,惠及困難群眾2.8萬人次。同時,創新慈善救助方式,開展“慈善進企業”活動,推動建立“單位愛心基金”13家;搭建了慈善理事企業與受助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平臺,形成貧困大學生長期關懷機制,2013年應屆257名貧困大學生全部實現就業。此外,對城鄉困難群眾實施醫療救助,全年支出醫療救助金505萬元,救助困難群眾2500余人次。

(二)社會福利向“普惠型”推進。力推養老產業發展——中國老年學學會和我市共同舉辦了《中國•“長壽與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中國老年學學會負責人和全國15個長壽之鄉的代表參加會議。全省“點亮空巢”愛老工程在我市啟動,新華日報、衛視、揚子晚報等9家媒體對站啟動儀式進行報道,我市養老服務工作的出色成效在全省范圍得到有效推廣。2013年,是全市社會福利建設向新的至高點不斷奮進的一年。

一是孤、老、殘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從2013年1月1日起,全市散居和機構養育孤兒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72元和每人每月1120元,全年發放孤兒保障金132.6萬元,保障孤兒171名。發放重殘救助金1300多萬元,救助重殘對象4993名。為2.35萬名80歲以上老人發放尊老金1600萬元,為百歲老人發放長壽補貼46.42萬元。二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速推進。出臺了我市《關于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一方面積極推動建立以各鎮敬老院為基礎的區域性養老中心,推進“一院兩制,以院養院”模式,廣泛開展社會寄養服務,在埭頭、上黃、別橋、南渡等鎮進行試點,取得明顯效果;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年內共新建社會化養老機構1家,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300張。同時,協調落實了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公開招標。三是長壽文化建設成效顯著。出臺了《長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以推動成為長三角健康文化體驗地、蘇南率先現代化示范區、全國休閑養生魅力之都為產業功能定位的長壽產業規劃思路。茶葉節期間,組織開展了系列長壽文化建設活動,成立了長壽研究會,舉辦了《中國•“長壽與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向天目湖賓館等11家企業授權使用“長壽之鄉”形象標識,以南山竹海為主要載體開發建成了“南山長壽文化園”,推進了各大酒店“長壽宴”的研制開發,舉辦了長壽文化書畫攝影展。《走進壽鄉》圖書正式出版問世,并向全國發行推廣,全市長壽文化品牌推介取得顯著成效。四是福利彩票銷售力度增強。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0014億元,在銷售大環境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仍然實現比去年同期增長6%,籌集公益金901萬元。

(三)社會管理向“服務型”轉變。力推和諧社區建設——省級城鄉和諧社區達標率分別為75%和80%,提前一年完成現代化指標2013年分解任務。新建便民服務大廳173個,城鄉社區干部服務理念有效轉變。社會組織備案登記數達到每個社區5個以上。2013年,是全市社會管理體系向科學化、人性化不斷邁進的一年。

一是城鄉社區建設切實加強。全市現有城鄉社區226個,其中農村社區175個,城市社區51個。全年共下發《關于推進“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建設的意見》、《關于全面推進村(居)便民服務大廳建設的意見》等7個文件,具體指導城鄉社區建設。新建便民服務大廳173個,社區“一站式”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深入推進社區“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建設,覆蓋率達77%。通過全面推進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建設和網格化、扁平化管理,我市共有177個城鄉社區達到省級和諧社區標準,達標率分別為75%和80%。二是社會組織發展取得實效。重點圍繞老齡協會和行業協會實施社會組織分類培育,全年新增社會組織58家,年增幅19%,目前全市共有社會組織364家,其中社會團體278家,民辦非企業86家。以社區為主陣地開展社會組織備案登記工作,備案社會組織1230家,達到每個社區5個以上。同時,對社會組織的日常運行、制度落實和財務管理情況等進行審查,確保全市社會組織健康運行。

(四)公共服務向“均等化”邁進。力推民政項目建設——市婚姻登記中心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3A級婚姻登記機關,在全省首創將人民調解引入離婚調解的模式,成立了“婚姻糾紛調解室”。市西山清明堂、社會福利中心和救助站三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啟動。編撰出版了《實用地圖冊》。2013年,是全市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完善、民政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

一是殯葬改革順利推進。一期工程投資4800萬元的市級骨灰堂建設,完成了土地使用權轉讓及地面資產轉讓協議和立項、選址、環評、可行性研究等系列工作,并通過公開招標順利開工建設。鎮級殯葬設施試點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別橋鎮建成生態安葬區,已遷葬墳墓70余冢,上黃鎮建成公益性骨灰堂和生態安葬區。認真組織了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牽頭實施了市區范圍殯儀禮炮車禁鳴專項整治活動,取得明顯效果。二是區劃地名管理得到加強。今年以來共命名住宅小區21個、道路9條,更名道路1條。開展了天目湖大道、永平大道、城北大道3條大道的路牌設置工作。編撰出版了《實用地圖冊》,完成了3.6萬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篇的編纂工作。同時,開展了溧金線、溧句線的聯檢工作,對錫常線部分界樁進行遷移和測繪。三是婚姻和收養登記提檔升級。開展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創建活動,投入13萬元,在創新內部管理、優化登記程序、改善服務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市婚姻糾紛調解室自7月份成立以來成功調解婚姻糾紛100起。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8937對,離婚登記1996對,出具婚姻登記證明5154件,登記合格率100%,婚檢率93%。辦理收養登記84件,登記合格率100%。四是救助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全年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401人次,其中安置智障、精神病人等26人次,投入專項救助經費162.7萬元。市救助站建設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封頂,預計今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優撫安置向“融合式”發展。著力維護和諧穩定——創新建立退役士兵“訂單式”培訓模式,參訓退役士兵就業率達98%以上;編纂出版了我市退役老兵自主創業致富事跡宣傳書籍《老兵新傳寫輝煌》,受到省民政廳領導高度評價;市西山烈士陵園成功創建為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13年,是全市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內涵不斷豐富的一年。

一是雙擁共建工作成效顯著。春節期間,廣泛開展走訪慰問和座談活動,組織各類走訪慰問活動45場次,發放各類慰問品(金)350余萬元。為駐溧部隊落實擁軍實事10件,投入實事擁軍項目經費130多萬元。二是優待撫恤政策全面落實。按照自然增長機制,提高了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發放已故老復員軍人、老殘疾軍人配偶定期生活補助費350余萬元,發放60周歲農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費376余萬元,發放部分60周歲烈士子女定期生活補助費15余萬元。開展優撫“雙百工程”,投入34.7萬元,幫扶住房困難對象10戶、扶持致富項目27個。三是安置保障工作順利推進。今年我市共接收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和2013年春季轉業士官430人。發放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償金948.3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550余萬元。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培訓經費69.9萬元,178人參訓,參訓率達95.3%,結業率和就業率均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