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高校勞動教育路徑

時間:2022-09-27 09:49:01

導語:五育融合背景高校勞動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五育融合背景高校勞動教育路徑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新時代五育融合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及目前高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在勞動思想教育、勞動實踐教學、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等教學體系及勞動保障體系進行探索,幫助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助力大學生培養動手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團結協作能力、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的意識,達到以勞動教育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校;五育融合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五育融合”被再次強調,國家把學生勞動教育和其他能力培養提到了重要位置,作為高校也應當把勞動教育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1,2]。本文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勞動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從勞動思想教育、勞動實踐教學、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等教學體系及勞動保障體系進行探索,旨在為勞動教育在高校的實踐落實提供參考。

一、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高勞動能力,提升勞動素養。高校須加強勞動教育環節,培養能夠吃苦耐勞,勞動能力強、團隊協作能力強、創新創業能力強且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勞動教育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通過勞動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更多關注那些從事平凡工作的普通勞動者,消除勞動偏見,發現普通勞動人民的精神之美,幫助大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自覺摒棄享樂主義等思想,摒除不尊重體力勞動者等畸形價值觀。

(二)勞動教育有利于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從業者職業素養、職業品質、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的綜合體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3],體現了勞動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素養。勞動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樹立工匠精神的基礎環節,也是培養大學生敬業、愛崗等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此外,勞動教育也有助于培養大學生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三)勞動教育有利于五育融合發展

勞動教育是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的出臺,標志著勞動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進一步得到加強,成為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新時代背景下的勞動教育要求樹立五育并舉、相互融合的理念,優化和完善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的相互融合,完善相互促進的育人體系,提升勞動教育水平,從而達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四)勞動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指出,勞動既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也是人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和條件。正是由于人的辛勤勞動,才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教育是實現人的價值的重要途徑[4],通過勞動可以實現人的美好生活,實現個人理想,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高校開展勞動教育,需要將學生的現有知識與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在勞動實踐中引導學生探求真理、進行發明創造,進而推動科技進步,使人們創造出更多社會價值;開展協同勞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大學生適應團隊、社會的能力。

二、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高校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很多學校未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學生主動性較差,不愿勞動、不想勞動;學生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會勞動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學生看不起體力勞動者,勞動價值觀存在偏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家庭勞動教育缺失嚴重,造成子女不愿勞動、不會勞動,沒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索

(一)加強勞動思想意識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高校進行勞動教育必須以馬克思勞動理論為基礎,讓學生系統性地學習勞動教育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以及高尚的勞動品德。通過理論學習,讓學生從思想上了解勞動教育、接受勞動教育,進而產生勞動熱情,樹立正確的勞動思想觀念。

(二)勞動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勞動教育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學校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學校在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時,應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開展生產性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實踐教育[5]。例如,在校內設置各類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實習實訓等平臺,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在校外,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或與社會各類機構、公司合作共建勞動實踐平臺,開展實習實訓、志愿服務、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活動,在實踐中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學校還應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如打掃宿舍衛生、教室衛生等;鼓勵學生從身邊做起,抓住勞動機會,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體驗勞動后的收獲感和幸福感,在實踐中培養正確的勞動觀。

(三)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校園文化

高校大學生在校園里要生活、學習數年,校園文化對其勞動情操的影響廣泛且深遠。高校可通過在校園內開展勞動教育文化展覽、文化墻、勞模事跡報告會等活動來宣傳勞動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勞動教育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四)加強勞動實踐,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學校要為學生創造勞動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可結合專業特點,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或開展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項目等,如醫學專業學生就可以參與核酸樣本采集等與本專業有關的志愿服務工作。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不僅可以得到勞動鍛煉,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其勞動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自身吃苦耐勞、主動奉獻的勞動精神。學校還應加強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結合,將創新創業意識融入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讓勞動實踐引導創新實踐,創新實踐反過來推動勞動實踐,從而形成勞動—創新—勞動的良性循環,激發學生的勞動創造力。

(五)完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

1.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6]。提升學生勞動素養不僅要靠勞動實踐教育,還要把勞動教育與各個專業課程相結合。學校應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這類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既可以教授專業課,也可以參與勞動實踐的指導,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果。此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聘請勞模、大國工匠、先進工作者等走進校園,講述他們的先進事跡及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以鮮活的事例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豐富勞動育人的形式。2.評價體系建設評價勞動教育的效果需要有完整、科學的評價指標[7],否則無法反映勞動教育過程中的優缺點。這就需要學校在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并注重落實,及時糾正勞動教育偏差,優化評價體系。建立良好的評價體系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需要在動態的發展中不斷補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務和保障勞動教育的既定目標。3.協同育人體系勞動教育需要協同個人、家庭、社會共同推進。就個人而言,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自己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主動投身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勞動能力,提高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就家庭而言,應當營造良好的勞動家風,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孩子自覺養成勞動習慣;就社會而言,其擁有最為豐富的勞動教育環境,高校可以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益組織等機構聯合,打造多方參與的勞動育人體系,以此豐富勞動實踐基地;同時,充分利用行業精英、楷模、勞模、大國工匠等優質人才資源,讓學生在良好的勞動環境中鍛煉自身的勞動能力,感受勞模精神,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四、結語

勞動教育在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意識、提升勞動技能、培養勞動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發展勞動教育,是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基于新時代五育融合背景,從多方面、多角度對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進行了探索,以期為勞動教育在高校的實踐落實提供參考。

作者:武強強 烏蘭 沈亮 陳響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