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應用

時間:2022-07-22 10:53:07

導語:健康教育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康教育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在胃十二指腸潰瘍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按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與觀察組(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每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干預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腹痛、燒灼、反酸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疾病認知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干預前(P<0.05)。結論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應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個性化飲食護理;健康教育;胃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復發率均較高,其中以胃、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好發于老年人,起病急、進展快,易導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不良反應,甚至引起患者死亡[1]。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社會發展導致精神壓力加大,使得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率逐漸升高[2],其可采用藥物、手術等多種方法治療,但患者自護能力低、飲食不規律可直接導致該疾病遷延不愈甚至復發,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3]。常規護理多采用口頭宣教的方式,未落實到患者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其護理依從性及飲食情況改善效果較差,護理效果欠理想。飲食干預作為一種滲透至患者生活中的干預方式,可用最低的成本顯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已在糖尿病、肥胖患者中廣泛開展,可通過規范化飲食減輕疾病負擔,促進康復[4];同時,個性化健康教育向患者闡釋“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健康理念,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從而提高其依從性及自護能力[5],二者聯合或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患者飲食規律性及自護能力,顯著減少復發,促進疾病康復。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在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與觀察組(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每組3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19;年齡24~66歲,平均(47.67±3.64)歲;病程2~8年,平均(5.36±1.23)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8∶17;年齡22~68歲,平均(48.11±3.95)歲;病程2~9年,平均(5.72±1.03)年。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納入標準:符合日本《消化性潰瘍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5年)》解讀[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胃鏡檢查確診;無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認知正常,無精神疾病;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存在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配合度差;存在血液系統、免疫缺陷、呼吸系統疾病;近期有腹部手術史。1.2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統一的治療方案。口服蘭索拉唑,15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25mg/次,2次/d。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年齡、疾病史、合并癥、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影像學檢查結果、心理狀況、認知水平等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心理狀態、認知情況給予相應干預。①生理護理方面:囑咐患者清淡飲食,戒煙戒酒,保持規律作息,督促其按醫囑服用藥物,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師,為患者調整用藥劑量及時間,消除不良反應。②健康教育方面:入院時由護理人員進行口頭教育,講解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機制與治療、護理方案,發放健康手冊,告知圍護理期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自護意識。③心理方面:交談時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對態度消極、情緒波動較大者進行心理指導,介紹治療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念,提高護理依從性。觀察組給予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具體如下。(1)個性化飲食護理。①飲食指導。入院后結合飲食健康宣傳資料進行消化道潰瘍的飲食指導,飲食原則:戒煙、戒酒,飯前洗手,按時進餐,進餐時避免暴飲暴食;配備單人餐具并及時消毒;提高膳食中粗纖維及中亞油酸等必須脂肪酸含量,避免食用動物性脂肪,減少糖分的攝入;禁止食用變質、過期、冷硬、辛辣、刺激的食物。②個性化飲食干預。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飲食干預,急性期患者給予溫和、無刺激、易消化類的流食或半流食,禁止濃茶、咖啡的攝入,限制牛奶、肉湯、魚湯攝入,盡量避免食用生姜、生蔥、生蒜、山楂、檸檬等刺激性食物,減少粗糧等粗硬纖維的攝入;愈合期患者多食用偏堿性食物(如豆角、菠菜、萵苣)、含維生素V與鋅元素的食物(如卷心菜、紫菜、蝦),加速潰瘍的愈合;恢復期患者可過渡到正常飲食,但控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潰瘍高發期可適當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水果(如梨、香蕉、桃子)預防疾病;同時,過敏體質者需注意避免過敏原食物的攝入,反酸、嘔吐者多進食高維生素、低堿食物。兩組均觀察隨訪1個月。(2)健康教育。①評估。成立健康教育小組,護士長作為組長,護士2名、主治醫師1名、健康管理師1名作為組員,總結分析消化內科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的常見原因,并且查閱文獻,制訂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內容。患者入院后詢問其年齡、疾病史、合并癥、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影像學檢查結果、心理狀況、認知水平等臨床資料。同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活動,識別患者的悲觀情緒與恐懼心理;以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評估自護意識與自護能力;查閱前沿文獻,明確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患者發病原因,例如是否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飲食作息不規律、處于或曾經處于情緒壓抑時期等,從而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②實施。每周開展1次多媒體健康教育講座,由名醫講解或動畫播講,包括消化道潰瘍的病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復發預防、飲食干預等,健康教育后對患者進行考核,及時糾正認知偏差。由健康教育小組成員根據健康教育方案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a.樹立健康意識:以患者自身的發病經歷作為切入點,闡釋“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健康觀點,向患者解釋可通過行為改變及飲食調整來恢復健康水平,從根本上喚醒患者的自護意識,提高依從性。b.用藥教育: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講解用藥方案、用法用量及使用頻次,監測用藥期間藥物不良反應,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向醫護人員反饋;停藥后季節更替等潰瘍高發期可適當服用雷尼替丁、甲硝唑等藥物作預防治療,防止復發;告知患者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類、阿司匹林類等潰瘍誘發藥物。c.生活教育:指導患者規律作息,杜絕過度疲勞、飲食無規律等誘發因素,餐具避免混用,且需每日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幽門螺旋桿菌交叉感染。出院后每周通過微信群了解患者病情癥狀、用藥情況,指導突發問題的解決。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的干預效果。評價標準:治愈為疼痛、燒灼感消失,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水腫、充血癥狀消失;有效為疼痛、燒灼感緩解,偶有發生,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水腫、充血癥狀改善,有少數潰瘍病灶;無效為胃部疼痛、胃脘脹滿、燒灼等癥狀時有發生,未見緩解,胃鏡檢查示胃黏膜水腫、充血、糜爛未改善甚至加重,可伴消化道出血[7]。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水平。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5mL,以3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取上層清液,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PGⅠ、PGⅡ水平,試劑盒購自寧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疾病認知評分。采用ESCA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172分,分數越高,則自護能力越高。采用我院自制的疾病認知量表評估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量表包括健康意識、潰瘍相關知識、用藥注意事項、生活習慣等內容,共40項,每項0~3分,總分120分,分數越高,則疾病認知越好。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29。1.4統計學方法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計量資料用n/%、x±s表示,用χ2、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比較觀察組的干預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1)。2.2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的腹痛、燒灼、反酸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2)。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P<0.05,表3)。2.4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疾病認知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的ESCA、疾病認知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與干預前(P<0.05,表4)。

3討論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中的常見疾病,可引發腹脹、胃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更有甚者會出現脫水、休克,且具有發病率、復發率高的特點,該疾病遷延不愈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蘭索拉唑作為一種H2受體抑制劑,具有快速、強效、持久的抑酸作用,可滅活胃蛋白酶,抑制胃酸分泌,聯合阿莫西林的殺菌作用,對胃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但單純藥物治療由于存在惡心、便秘、失眠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低,且由于消化性潰瘍的急性發作具有間歇性,多數患者對其重視不足,干預依從性、自護能力差,飲食上無節制,常任由病情發展,可導致活動期潰瘍侵蝕程度加深,發生胃、十二指腸壁穿破,潰瘍穿孔,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降低[8]。常規護理往往僅限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指導,內容籠統,針對性弱,多采取口頭宣教方式,患者難以真正掌握疾病相關飲食知識和注意事項。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給予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十分必要。PG主要由胃主細胞合成和分泌,血清PGⅠ和PGⅡ可直接反映胃黏膜細胞和腺體數量,正常生理狀態下僅有少量血清PG進入血液循環,在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桿菌通過多種作用機制破壞黏膜屏障,進而導致PG大量進入血循環,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顯著升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低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干預總有效率及自護能力、疾病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鄭懷玉等[10]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可顯著提升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本研究對照組采取口頭叮囑患者提高康復信心,關注日常飲食、規避疾病誘發因素等措施,其護理干預過于倉促,患者接收率差,限制了護理干預的執行,患者護理依從性低,康復進度緩慢。觀察組通過媒體健康教育講座、個性化健康教育等,一方面強調疾病的危害性及復發預防、飲食干預的重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視,通過考核使患者能夠鞏固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自身健康意識;另一方面,分析疾病誘發因素,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通過行為改變及飲食調整來恢復健康水平,從根本上喚醒患者的自護意識。飲食護理方面,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為其制訂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急性期給予溫和、無刺激、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愈合期多食用偏堿性、含維生素V與鋅的食物,中和胃酸,加速潰瘍愈合,預防期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水果避免潰瘍復發,整個圍護理期飲食計劃符合疾病康復曲線,可有效保護胃黏膜,避免外界因素刺激,加速康復,因此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恢復時間短,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較低,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恢復快。綜上所述,個性化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應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的效果顯著,可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降低胃蛋白酶原水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作者:陳永艷 吳志國 單位: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內科 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