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感在具象繪畫的表現形式
時間:2022-04-27 15:43:39
導語:夢境感在具象繪畫的表現形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夢境感是畫面帶給觀者的一種感受,既真實又有悖于常規。以超現實主義為例,超現實主義繪畫主張將現實與夢幻緊密結合,擺脫常規思維的限制,意在為觀者打造一個獨特的超現實世界,因而超現實主義作品大多具有夢境感。除了超現實主義繪畫,還有許多作品同樣具有夢境感。不同于抽象繪畫的神秘,具象繪畫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加直觀明了,能夠讓觀者有跡可循?;诖?,該文作者以某些畫家給人以夢境感的具象作品為例,探索夢境感在具象繪畫中的表現形式,學習畫家如何創造夢境世界。
關鍵詞:夢境感;具象;表現形式
一、夢境感釋義
談及夢境,容易使人聯想到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以夢境(潛意識)理論為核心的精神分析學說,而文章中“夢境”的含義與之并不相同。夢境感是作品帶給觀者的感受,具有夢幻的意味。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說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盵1]繪畫中的夢境正是這般實景與虛境兼容,給觀者真實與不真實錯亂交織的感受。換言之,將現實的所見所感進行超越正常的表現,使畫面具有夢境感的效果,又有中國古典詩意美學“反常合道”的意味。也就是說,夢境感雖有悖于邏輯、超出預料,但又符合情理,既反常理又合乎藝術之道。
二、夢境感在具象繪畫中的表達
1.夢境感與具象繪畫具象繪畫通過不同的方式再現現實,但再現的并非單純的“應物象形”,而是帶有畫家的思維和哲學精神?!俺韵笸?,得其環中”,鮮明的形象只被作為繪畫的載體,畫家認真觀察客觀世界,并使用特有的藝術形式讓寫實的形象再生,表達自己在視覺認知中對對象的認識與思考。這不僅是對真實的超越,而且是對繪畫本質更為深刻的探索。具象繪畫的再現性為畫面提供了“實境”,畫家特有的藝術形式及其思想、情感和哲學精神提供了“虛境”,“實”與“虛”相結合,構成了讓繪畫具備夢境感的條件。但是,并非具象繪畫皆有夢境感,筆者認為,繪畫要具有夢境感,主要取決于畫家創作時采用的藝術表現形式。2.表現形式每位畫家制造出的夢境效果皆有所不同:巴爾蒂斯創造的白日夢有一種時間的停滯感;凡·高的夢境是動態的;達利的夢幻世界是荒誕的;瑪格麗特的夢境能給人帶來驚喜;基里科的矛盾空間是無限神秘的。(1)木偶化的人物形象20世紀,卓越的具象繪畫大師巴爾蒂斯的繪畫作品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神秘性,尤其是他擅長的人物畫:被處理成木偶般的人物形象是其對人物精神狀態的表現,而不合理的人物動態在打破了觀者的視覺和心理平衡的同時,也為畫面制造了夢境效果。以巴爾蒂斯的《黃金歲月》為例,畫面中的少女悠然地仰躺在沙發上照著手里的鏡子,若有所思,右手下垂,雙腿分開,仿佛沉浸在自己的白日夢里。畫面右邊有個小個子男人背對畫面,在壁爐邊燒火,火焰在熊熊燃燒,照亮了少女的身體。畫面光源來自窗簾后面的窗戶,但混亂的光源讓整個畫面十分詭異,更像是一個不真實的夢境。再者,畫面中的少女給人提線木偶般的機械感,除了呆滯、冷漠的表情,她看似慵懶繾綣的姿勢實則如提線木偶般被無形的線牽制著,沒有任何緩沖,瞬間打破了她給人帶來的自然舒展的觀感。少女傾斜的姿態與沙發構成的三角構圖也讓人感受到畫面的運動,沙發仿佛化成了小船,載著少女隨波逐流,她垂下的手似乎輕輕觸碰著水面,右腳隨著船的移動感受著水波的輕柔。這種悠然自得使少女得以從紛繁復雜的世間掙脫出來,享受這種夢境帶來的自由。傾斜的姿態帶來的漂浮和上升的感覺,展現出少女對自由的向往和這個白日夢境。少女自然垂下的那只胳膊無形中給了她支撐身體的力,進一步增加了上升的意味,再由男子和壁爐形成的垂直線延伸為向上的運動,夢境隨之散發到整個空間。巴爾蒂斯認為,現實中的每個人都可能像畫中的少女被無形的東西擺弄、控制,這可能是孤獨或是一種自我偶像情結。巴爾蒂斯通過這種向上延伸的構圖產生的力量,引起觀者對生命和希望的聯想,這是巴爾蒂斯營造的白日夢,無奈卻飽含希望。(2)律動的世界凡·高專注于描繪自然,喜用濃烈的色彩,他不僅描繪所見之物,而且運用明亮靈動的顏色和短促的筆觸表達自身對所見之物的感受。不同于巴爾蒂斯定格般的畫面,凡·高筆下的事物極具活力,除了畫面強烈的對比色,其自由的運筆更是給人深刻的印象?!肮P觸能透露出畫家創作時候的狀態。所有的篤定,所有的遲疑,所有偉大以及所有的渺小,都盡在其中?!盵2]凡·高的想象和敏感經由筆觸,將其獨特視角下的自然和世界再現于畫布上,而《星月夜》正是這句話最生動的體現。凡·高將形態扭曲夸張,筆觸遒勁渾厚、層次分明,平常之物皆被賦予了運動感。畫面最前面的絲柏樹,被扭曲的樹干搖曳,如同火焰熊熊燃燒般顫動著向上無限蔓延,有向著星空瘋長之勢,像是連接著天與地的紐帶;遠處的天穹翻卷出旋渦的形態,如同海浪在翻騰,橘黃色的明亮光環圍繞著星月旋轉,所有的物體都被賦予了生命力,一個律動的世界就這樣被創造出來。熱烈的筆觸組成的扭曲夸張的形象和明凈的色彩,賦予整個畫面既真實又夢幻的效果,使人恍如置身于夢境。筆觸是畫家個性的呈現,是其姿態、風格、語言的高度凝聚。凡·高曾在書信中寫道:“筆觸帶來了順序與和諧?!盵3]細碎且律動的筆觸形成的迂回曲折、動蕩不安的線條是凡·高情緒表達的載體,亦是他晚年心態的“跡化”,他的作品的整個畫面都浸透著生命力和運動感。(3)扭曲物質形態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同樣極具夢境感,其中,當屬《記憶的永恒》最為經典。畫面上,時鐘像編織物一般自由地垂落,這些金屬、玻璃等堅硬的物質好像剎那間失去了固有的物質屬性,跳脫出其原有的形態。畫家賦予了其人的情感,仿佛這些鐘表承受不住時間的消耗,逐漸松垮下來,時間也仿佛因為鐘表的失效而停止了一般。畫面中間的一只奇怪的白色生物吐著舌頭,耷拉在它背上的時鐘好像暗示著它的生命也在此刻被定格。整幅畫像極了一個夢境,夢里的細節都是真實的,但整體是虛幻的。畫面呈現了一片海灘,遠處的海、巨大的山石(當時達利居住的地方周圍就有海灘和礁石)[4]以及畫面左下角那個時鐘上一粒粒散落的瓜子都非常真實,仿佛觸手可及,然而整個畫面卻是不符合邏輯的:柔軟得像煎餅的時鐘、奇怪的白色生物、長在桌子上的樹干都有些荒誕。達利將時鐘的形態扭曲,使其不再是現實中人們熟知的時鐘的樣子,但又沒有完全脫離時鐘的視覺特征,給觀者帶來似是而非的錯覺。達利曾表示自身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揭示的“個人夢境與幻覺”的影響,他在作品中記錄了自己的潛意識和夢中的每一個意念。他通過扭曲時鐘的形態制造了一個在現實中不會存在的場景——夢境世界。他在《達利的秘密生活》一書中解釋:“機械從來就是我個人的仇敵;至于鐘表,它們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盵5]扭曲的時鐘既是定格永恒的瞬間,又用來喻示打破現實世界的秩序,窺見無垠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兩個不同的維度交融,最終給畫家和觀者帶來內心的解脫。(4)打破思維定式的自由聯想超現實主義畫家瑪格麗特的作品有其獨特的符號語言和常人難以理解的邏輯,真實的日常場景沒有夸張變形,靜謐是其作品給人的直觀感受。但畫面元素的組合打破了常規的思維定式,整個作品好像人在昏睡后剛醒來時在迷離的狀態下產生的錯覺,遠景和近景剪貼般的結合更為畫面增添了幾分夢幻。在瑪格麗特的一幅作品中,虛無縹緲的土地上,一片“葉子”以不合常理的姿態矗立著,但細看會發現,葉子精細的葉柄化作粗壯的樹根,葉脈像樹枝一樣穿插交錯,“樹”與“葉”之間相似和相異的元素交替重組,組成了一個新的、不同尋常的物象?,敻覃愄卣J為,物體與物體之間必定存在某種關聯,不論是形的關聯或是想法的關聯,畫家都可以在此基礎上展開自由的聯想和創作。畫面中的“葉子”被光照射卻沒有投影,這正暗示著它本身的不合理,應是人為創造的。“葉子”上的殘缺仿佛隨著太陽的落下(時間的流逝)而被逐漸吞噬。正常情況下,樹葉的掉落會伴隨褪色、枯萎,即使飄落也會留下存在的痕跡。而畫里巨大的“葉子”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殘缺直至消失,不留一絲痕跡。這顯然違背了自然規律,但也增強了作品的神秘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感悟。這樣的自由聯想增加了觀者與原本熟悉的對象間的距離感,不僅打破了觀者的思維定式,而且超越了其視覺預期,畫面因此變得夢幻起來,帶給觀者夢境感。(5)制造多元透視的矛盾空間基里科的風景畫乍看是真實的景象,但觀者仔細分析后會發現,畫面的構圖完全背離了透視原則[6]?;锟仆ㄟ^并置不同滅點的透視法營造出非現實的空間氛圍,將構想之物附于平常事物之上,從而達到現實和虛幻交融的效果;在死寂的光線中,畫面凝結了拱門、樓宇,在發掘中心位置的神秘性的同時,能夠帶給觀者強烈的夢境感。在基里科的一幅作品中,作品的構圖是用中心透視法繪制的,但畫面下方的雕塑“躺”在一個立方體的底座上,這個底座是用等角透視法繪制的。兩種相互沖突的空間系統使躺著的雕像看起來并不像一個有生命力的人體,而更像一個幽靈。由此,一個清晰可辨卻不真實的夢境世界就在如此狀態中被創造出來。等角透視和中心透視兩種難以相容的空間系統被整合至一個無接縫的真實的整體中,從而制造出多元透視的矛盾空間,使整個幻境更具說服力。
三、夢境感表現形式及其意義總結
無論是巴爾蒂斯木偶化的人物形象、凡·高創造的律動世界、達利扭曲了形態的時鐘,還是瑪格麗特打破思維定式的自由聯想、基里科制造的矛盾空間,這些表現形式雖然大不相同,但都為畫面創造了夢境效果。畫家以宇宙中的真實之物為對象,以個人特有的表現形式為載體,化實景為虛境,不僅創造了夢幻世界,而且使心靈和精神得以具象化。不同繪畫語言和形式的碰撞會對畫面的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但藝術應該是人對自然界現象的情感表達,是具有想象空間、層次和厚度的。畫家借助豐富的表現形式挖掘內心的情感,思考和探索人的精神狀態,表現生命的律動;作品只有融入了真情實感,才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文章通過分析能夠使畫面具有夢境效果的表現形式,探索隱藏在夢境感下看不見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宗白華.藝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
[2](美)羅伯特·亨利.藝術精神:一本給藝術愛好者的美學手札[M].孟憲平,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97.
[3]仲霞.梅洛-龐蒂繪畫空間觀微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5.
[4]唐九久,孟云飛.淺析薩爾瓦多·達利畫面中夢境的建立方法[J].美與時代(中),2020(8):58-60.
[5](西)薩爾瓦多·達利.我的秘密生活:達利自傳[M].陳訓明,譯.北京: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19.
[6](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孟沛欣,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240.
作者:姜松平 蘇雅婷
- 上一篇:續畫品文變今情的美學思想
- 下一篇:圍術期心理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