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22:29: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作文寫作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作文提綱寫作管理論文
不少中學生作文時都沒有寫提綱的習慣。有的不懂得寫提綱的重要性,怕耽誤時間,會寫而不寫;更多的是不會寫或不會寫合要求的、有用的提綱。作文前應該寫好提綱‘這是保證作文成功的一項重要舉措。老舍先生說:“有了提綱心里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后來可省事。”由此可見,學會寫提綱,養成作文前寫提綱的習慣,應該是中學生寫作學習的重要任務,是有效提高寫作水平的好方法。
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作戰的計劃,要力求寫得符合要求。有些同學常寫“1.事情的開始;2.事情的經過;3事情的結果”一類的“提綱“.這太空洞,對作文沒有什么用處,不成其為“提綱”。也有同學把提綱寫成文章的內容提要,這又太繁瑣,也不好。還有的同學把提綱寫得呆板、生硬,缺少變化,缺少特色,這樣的提綱當然也不算好提綱,也會嚴重影響作文的質量。
應該如何寫提綱才合要求呢?
一、提綱要切題。例如,有同學寫《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提綱是這樣寫的:1.“有心”就是有明確的目的;2.“有心”就是有正確的方法;3“有心”就是有認真的態度和創造精神。認真審一下題便可知道,這一種提綱就比較切題。
二、提綱要體現體裁特點。假如要以《門》為題分別寫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則其提綱,應該分別體現出不同的體裁特點。
議論文提綱:
作文寫作教學管理論文
縱觀1978年至1996年的19年高考作文命題情況,全國統考共出25道作文題(有七次是一卷兩題),其中要求寫給材料議論文的達16道之多,加上88年文體不限可寫成議論文的《習慣》,議論文的占有比例就更大了。可見議論文的寫作教學,無可置疑地應該是高三作文訓練的重點。然而橫看我們高三的莘莘學子,議論說理又恰恰是他們的薄弱點,許多人年級雖升到高三,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卻沒有達到高三的要求,加之進入高三后鋪天蓋地的數理化作業,使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不但不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反而被數字公式擠壓得嚴重地萎縮了。致使許多語文教學界同仁慨嘆高三語文難教,陣地難守,而作文教學又是難中之難,可謂老大難。
然而出路何在呢?面對堪憂的現狀,語文教師如何在局促的陣地上施展拳腳呢?
首先,我們必須面對高考研究高考,在思想上認識到對傳統作文教學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研究一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思想,特別是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高考作文命題在內容方面堅持寫生活哲理、做人或做學問的道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文學或藝術鑒賞等,如92、93年的“個人與社會”、“老與新”、85年關于化工廠污染問題給報社寫信,95年《鳥的評說》、96年的漫畫賞析等。它們都極力回避政治熱點問題,不寫“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迎接香港回歸”等,而是通過所給材料加以較多限制,重在考查學生的思想水平、思維品質和議論說理的實際能力,對猜題和押題、宿構和抄襲進行有效的防范,對匡正作文教學的弊病起了很好的異向作用。這實際上是明確地告訴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遵循作文及作文的教學規律,在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議論說理的基本能力上下功夫,切不可去猜題和押題,心存僥幸。因此,趨向重在素質教育的高考迫切要求高三議論文教學必須改革,改變那種只局限于課本上每單元的作文訓練,只重視“范文”,依樣畫葫蘆,或只使用各種資料上輾轉相抄的作文題的程式化的寫作訓練方式,因為那樣只能使學生越寫越不愿寫,越寫越不會寫,熄滅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更何談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呢?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寫作模式,越過雷池,跳出封閉的圈子,到廣闊的天地中去,建立一種開放式的作文教學模式,使學生廣泛地接受來自我們這個信息社會的各方面的信息,將寫作與廣闊的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他們“我手寫我心”,有話可說,有理可議,點燃他們創造性思想的火花,從而切實地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議論說理的水平,以適應高考的重在素質的要求。
其次,建立一種開放式的寫作教學模式,就是引進寫作的源頭活水——生活。具體的做法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
一、引導學生密切關注日常生活及社會生活
或許有人說高三學生生活那么緊張,幾乎是教室、飯廳、宿舍三點成一線,哪來時間關注生活呢?其實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必須引導他們關注日常生活、關注社會生活,否則長此以往,數理化的數字公式必將鈍化他們的語言思維,使他們作文時往往拿起筆來頭腦便一片空白,寫材料作文即使審準了題意,也是說不出道理,講不出依據,或者說來說去總是老生常談那么幾句話,詞匯枯竭,語言干癟。高三生活雖緊張,也單調,但學生通過家庭這個社會細胞,學校和班級這大小兩個集體,生活還是豐富的,還是有許多生活內容生活題材可寫的,只是由于學生不善于發現,而教師又沒有多加引導,致使他們身在寶山不識寶。如有一次星期一全校舉行升旗儀式,照例要介紹一下升旗手的情況,當介紹到一升旗手為人忠厚老實時,操場上不約而同的響起了一片笑聲,許多同學一笑了之,根本沒有多加思考。作文課上我問大家為什么笑,對這“一片笑聲”有沒有作深入思考,許多人茫然。我便啟迪他們對此思考議論,寫篇思想評論(自己也下水寫了篇《為啥“忠厚”變可笑》的文章,后來發表在1996年1月28日《教師師》第二版“課余閑評”欄上),對學生進行一次較為成功的思想教育和議論文寫作訓練。我一貫認為啟發學生思考身邊發生的事,并會對它發表自己的看法,就是提高他們思想認識和增強他們議論說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個人對自己身邊發生的熟悉之事都不善思考,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何談提高其議論理能力呢?受我的啟發,許多同學自覺有意識地思考身邊之事,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快地提高了議論說理能力。如女生張茹針對人們愛美的普遍現象,寫了一篇《我心中的美》的作文,得出“美麗并不全在別人眼里”的見解,富有哲理而意味深長,后發表在天津《中學生指導》1996年第4期上。
高考語文材料作文寫作論文
高考作文命題中話題作文一枝獨秀已成歷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漸成氣候。命題作文將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開始受到命題人的關注。現在的作文模擬題的命制,也主要是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
一、二者的區別:
概念不同
所謂材料作文是相對于命題型議論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礎上寫議論文,其特點是要求作者必須根據材料進行規定寫作。話題作文是以某一話題材為范圍,不限文體、不限題材的作文。其特點是思考時圍繞一則材料(某一觸發點),展開想象,全面拓展思維空間。
作用不同
傳統的給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題必須直接從材料中提煉、挖掘,并且材料必須運用到寫作中,作論據使用。話題作文的主題則不必從材料中提煉,而是從話題引發出來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闡發話題,啟發學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運用到寫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相比較,在命題形式和要求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話題作文不明確規定主題,只要求作文主題與“話題”相關,事實上,話題作文提供的是一個主題的范圍。而話題作文中對材料的運用比議論文的材料運用更為靈活,更具創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為引出論點的楔子。
激活學生日記提高作文寫作論文
論文摘要:作文是表情達意的交際工具,具有多種交際功能:概括事物意義,與人交流感情,影響教育他人,自我表現、自我教育、創遣新經驗等。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備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我們有意識地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就能隨時隨地獲取豐富的習作素材。激活學生日記,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從而提高作文能力,讓作文輕松地攜日記的腳步前行,把日記寫作視為“道德長跑”,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不失為是一條好途徑。
論文關鍵詞:日記獲取信息儲存信息訓練表達養成教育
日記是觀察的“競技場”,是練筆的“跑馬場”,也是學生課余自由自覺的“娛樂場”。葉圣陶也曾提出了在學校寫作訓練中,用日記代替命題作文的構想,可見其地位的重要。《語文課程標準<試行)》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由此不難發現“日記”是體現這一學習主題的最佳方式,在作文寫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代教育家為書生提倡學生寫日記,稱寫日記為“道德長跑”,就像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堅持長跑的學生身體健康,強壯有力一樣,倘長年堅持不懈寫日記,就使人心靈健康,心底開闊。作為語文教師,在教書方面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在育人方面冶練人的情操,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找到一本兩利的教學方法呢?堅持讓高職高專的學生們寫日記,不乏是條有效途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
1日記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讓學生將自己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等,擇其要者,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將個人的各種感觸在日記中作以描繪,尤其讓第一學年的學生寫觀察日記,第二學年的學生堅持寫生活日記,日積月累,收益頗豐。
2寫日記是學生儲存信息的最佳方法之一
考試中話題作文的寫作技巧論文
摘要:中考語文話題作文是借鑒高考語文話題作文形式來考查考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種命題形式。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中考作文命題中話題作文的數量急劇攀升,占據了作文命題的主體地位,成了近幾年中考作文的主流題型。特別是2005年以來,絕大多數地區的中考作文命題都為話題作文,引起了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
話題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國各地命題者的青睞,是因為這種題型能張揚學生個性,能寫出真情實感,充分展現考生的真才實學,它能在立意、選材、文體、表達等方面給考生自由選擇、自由發揮、自由創造留有很大空間。
話題作文雖然給考生留有很大創作空間,但考試時很多考生都得分不高。這是為什么呢?其原因有選材、立意、結構等方面的問題,也有偏離話題、不會擬定標題、不會把握文體、卷面不整潔、字數不符合要求等方面的硬傷。那么,初三學生如何在中考中使話題作文得高分呢?以下幾點寫作技巧是不容忽視的:
一、必須深入生活
其實,深入生活是寫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沒有生活,哪來的寫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觀察、體驗、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寫作素材,才能從生活中找到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寫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題作文是如此,話題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現實,貼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內容鮮活。當然,這里也需要多讀多思,不斷積累,博覽課外讀物,咀嚼時文英華,注意消化吸收,為我所用,話題作文才能真正有新穎別致的可能。
二、把握話題中心
作文寫作水平提高論文
一、重“釋疑”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日后能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亦即葉圣陶先生講的“教是為了不教”。作文教學中“辨疑解難”無疑是中心環節,于是我在作文評講中,把犯有共性毛病的作文材料打出,制成課件,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把意見講夠,把道理都擺出來,充分辯論。教師在適當的地方給予必要點撥,指出失誤之處,并進一步提出要求:怎么修改。提升寫作水平。
例如,在講評話題作文“忘記與銘記”時,我打印出了近十三個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主題是:看材料,找問題。
有學生在文中這樣寫:三國時期的曹操,是個很有陰謀的軍事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善于運用人才,他曾重用過與自己有仇的人,這人為他拼死效命,馳騁疆場,立下過許多功勞。假如曹操不重用人才,那對他就是一個重大損失。正因為這樣,他才不計前嫌,把那些仇恨忘記,銘記那人的才能,重用那個人。
還有學生寫:齊宣王同兄弟爭奪王位時,兄弟的一個謀士曾向親兄弟獻策刺殺自己。而齊宣王在取得王位之后,抓住了這個謀士,齊宣王不計前嫌,赦免了這個謀士,并任用他做宰相。齊國從此走上興盛之路。這個謀士就是管仲,齊宣王不計前嫌,任用賢才,使自己的國家興盛。這就是忘記仇恨的強大效力。
我讓學生針對這兩則材料找問題,學生經過討論,發現了以上兩則材料的失誤之處:不確鑿。寫文章,尤其是議論文,如果材料不真實,那是要大打折扣的。
作文寫作命題管理論文
作文課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怎樣使學生興趣為文,這是中學寫作課一直探討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作文課一定要研究寫作者本身,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和心理特點,才能“言為心聲”,讓學生寫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貼近學生心理特點”命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發表一點淺見。
一、運用探索、獵奇心理命題。探索、獵奇心理是中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求知的增強,社會接觸面的拓寬,學生探索、獵奇心理也愈強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著他們去認識,去探尋。這種心理實際上是青少年對未知領域有強烈的求知和證服欲望。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從社會生活中,選擇一些學生感到新鮮而又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供他們辨折。例如,有一則材料名為《鹿狼之戰》,談一群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的鹿被趕進了養殖場,結果生長狀況愈來愈差,病弱越來越多。有人想了個辦法,在養殖場里放進了兩只狼,結果鹿群非但沒被消滅,反而越來越壯大。這個材料很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怎么沒有天敵而反有害,有了天敵反而有益”,一題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熱烈,歧見迭出,想叫他們不說也不行。再如寫談《王熙鳳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鳳,怎么單寫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舊,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義?由于命題新穎見奇,引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普遍喜歡寫。探索、獵奇心理是學生寫作愿望的內在引發因素,命題時善于運用,會產生很好的引發效果。
二、運用質疑、是非心理命題。在學習生活中,學生必然會遇上許多疑難,許多是非難辨的事物,這會引起他們的思考、爭辯。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性、理性思維的增強,他們表現出樂于思考,不愿盲從,有正義感。倘能通過自身努力去解決疑難,辨明是非,從心理上他們會感到很大的滿足。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命題時,就可以出一些學生希望解決而又有探討價值的疑難、是非問題,供他們討論。如《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問題經常困擾著學生,因為幾乎每個學生都在成績浪線上起伏,也同時引來家長、教師、同學的不同評價和不同對待,現實中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于是他們想質疑、想說出心里話。后一命題是題目本身使學生質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會最痛苦?”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學生產生了征服疑難的愿望,結合《記念劉和珍君》一課,他們認識到先知先覺者、披荊開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再如《有“禮”走遍天下》、《班門弄斧辨》,這類文題很觸動學生的是非心理。“用禮來走天下,打天下,這是哪來的道理?”“弄斧為什么不能到班門?”一種反對歪風邪氣、反對舊傳統觀念的情緒油然而生,寫作沖動產生了,學生自然會興趣為文。
三、運用關注、責任心理命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從自身的發展出發,他們有自己關注的問題,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長的責任態度,特別到了高中,學生自我意識增長,有關他們自身發展的關注心理、責任心理也愈強烈。結合學生實際,注意學生圈里的熱點問題、關注問題,把文題出在他們關心的焦點上,從而達到既有利于寫作,又有利于引導的目的,這應是我們命題的又一思路。例如《關于追星族的思考》、《談中學生早戀》、《中學生當干部弊大于利嗎?》、《讀書與做人》、《機遇》等,這類文題所涉及的問題,幾乎每個學生都關注過,思考過:什么是真正的星,對待星的正確態度是什么;身邊有同學早戀了,該怎樣認識和對待;同學們選我當干部,為什么父母卻反對;同樣是博覽群書的人,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遺臭萬年……這類問題就不單單是作文問題了,而是關系到他們怎樣成長、怎樣成功的切身利益問題。在關注心理、責任心理的驅使下,這類問題,他們樂于思考,這樣的文題,他們樂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確引導。命題中,我們還要善于運用關注、責任心理,把學生對自身成長的關心同時引入到對國家、社會的關心上來。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義勇為贊》,這類作文就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胸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四、運用自強、成就心理命題。爭強好勝,想有所作為,這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點。特別進入高中,學生進入青春初期,開始意識到生活的連續性,明白了未來對自己的重要意義,遠大的目標、杰出的人物時時在激勵他們,于是現實中的我開始否定過去的自我,追求理想中的我,不斷用理想的我鞭策自己,由此,自強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這些心理特點,也就給教師提供了命題的引發因素。例如:《要戰勝自我》、《發光與沾光》、《由圓明園廢墟引起的思考》,這些文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自強自奮心理,前兩題容易激起向自己挑戰的情緒,后一題往往在痛定思痛之后,學生會表達出“青年當自強,民族當自強”的強烈愿望。再如《人才與興國》、《當代青年大有希望》這類文題,不但能刺激學生的自強心理,還能激發他們的成就心理。“興國需人才,我是人才嗎?”“我們榮幸地趕上了這個時代,我能成為棟梁嗎?”寫作這類題,理想的我,成功的我總是在向自己呼喚,心中總有一種內在的驅動,情緒冷靜之后便會換來理性的思考和表達。
剖析中學生寫作文素材的日常積累論文
摘要:中考作文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而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寫作離不開寫作素材的積累。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最好的方式;從書刊、電視、電腦等中積累素材是不錯的方式;“虛擬材料”是素材積累的最好形式。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
初中學生的作文,以記敘文為主,也可以是議論文等。現在,強調淡化文體了,也可以寫成詩歌、小說等。一個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于作文的好壞。也就是說,學生作文水平上不去,肯定達不到優秀的成績。因此,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寫好作文,仍是一個難題,不好把握,也無法量化、系統化。因為學生的作文水平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絕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初中學生要從小學的時候,并開始積累素材,培養觀察力,加上長期練筆、讀書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杰作首先要有內容有較為雄厚的素材積累;其次是要有一個較好的完整的結構安排。我們先分析一下寫作素材的積累,這關系到作文的內容,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一篇文章主旨表現的載體。那么,如果提高作文素材的積累能力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要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現的內容
文學藝術講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們要發現的是另人感動的,贊美的東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們要發現的主旨載體,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語文教改后初中語文教材中,就選取了大量的與學生同步的生活題材。因為只有這樣,教材才能與學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心理素質。作文也如此,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選出來,寫成文章表達中心,才會感動人,才會收到中心鮮明、內容充實、喜聞樂見的效果。作文水平才會提高,成績才能上去。
作文寫作興趣管理論文
寫作,是一項十分繁重復雜的精神勞動,要想寫出佳作來,就需要一種強烈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如果青少年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深刻又濃厚的興趣,就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培養起堅韌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勤寫多練的寫作熱情,就能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
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五點嘗試,收效甚好。
一、抓住學生最佳心理狀態。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他們的心理狀態比較活躍,易激動,易亢奮。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激發其寫作興趣。如學生觀看了電視連續劇《紫丁香的校園》后議論紛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我抓住了這個最佳的心理契機,讓學生進行作文練習:編寫電視連續劇(一集或兩集)故事(記敘性作文),針對電視劇中的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鏡頭寫評論、感想(議論性作文)。學生有事而敘,有感而發,寫作熱情特別高。再如在班集體取得榮譽的時候,我就相機命題,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或書面作文。通過實踐,我體會到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作文時選材的視野,另一方面又可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
二、安排實用作文。
這不僅是為學生作文密切聯系社會實踐生活,同時以其“實用”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為此,除指導訓練語文課上編排的實用性作文外,我還根據社會實踐生活需要有計劃安排一些實用系列寫作練習。例如:代校運動會擬通知、比賽規則,進行現場采訪、寫作賽情報道;代表專業戶寫作產品介紹、擬廣告、合同、進行專題采訪、采寫調查報告等。通過這些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而且為將來走出學校,為社會服務打下良好基矗。
作文寫作水平管理論文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幾年來,作文教學卻出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教師只重視命題,忽視對作文內容的把握,使學生缺乏素材的選擇能力,所寫的內容也過于寬泛。其次,教師的作文指導針對性不強,指導過程未能循序漸進,無助于學生觀察、描述能力的培養,也會造成學生練習寫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對抗、應付、依賴等不良心理。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作文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教會學生選擇,吸收素材。“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而作文困難的學生,往往感到“無話可說”、“無話可寫”。鑒于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搜集素材,讓學生提高主動選擇、分析素材的能力。1、持續實踐體驗——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豐富了,親身經歷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素材外,更應教師學生主動選擇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養成習慣,而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是持續的實踐體驗。教師可根據生活實際組織學生持續某項力所能力的勞動,或公益勞動或自我服務勞動或飼養、手工藝勞動,這些勞動可以學生個體活動為主體,也可以小組形式出現,教師從旁堅持要求、督促鼓勵,并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堅持實踐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如“幫媽媽拆毛線”、“改造舊衣服”等活動讓學生在一針一線中體會父母的辛勞,“做個好鄰居”、“樓道里的故事”等讓學生體味生活之道。教師還可指導學生確定一個事物人(人、動植物或景物)目標進行定向觀察,讓學生在連續一段時間內有意觀察來發現其具體表現及顯著特點,從而引導學生的認識向縱深發展。如在“豆芽長出來了”、“秋菊”、“門房老大爺”等內容的訓練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持續觀察,獲取到了許多別人未能發現且富有特點的材料。2、以閱讀為本——閱讀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閱讀,架起了由模仿到創作的橋梁。”教師借助課本,通過曲型課文或片斷講解,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龜》的閱讀片斷中,有一段伊芙尋找小海龜的描寫:“聽了媽媽的話,伊芙雙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葉,撥開密密的草叢……發現了小海龜……。”這段描寫中“翻起”、“撥開”、“發現”詞,學生經過閱讀了解到其與后面名詞搭配的準確性以及小伊芙是經過了仔細尋找的。學生對這些看似平常的詞語有了深入的認識之后,作文時遣詞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規律可循了。二、作文指導由“扶”到“放”有了生活素材,還必須引導學生深化對素材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能力。教師在其中的指導與其他語文訓練一樣要經歷一段由“扶”到“放”的過程,并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1、問題導向明確——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觀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里,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他們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這就難免出現辭不達意、詳略不當的毛病。因此,教師有必要采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如在中年級觀察一處景物的作文訓練中,我組織了學生在學校“五園”中重點觀察了“童話園”,要求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童話園”在學校什么地方?走進園里最顯眼的是哪一處景點?是用什么做的?做得怎樣?以這個景點為中心簡要介紹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參觀后你的感受如何?這些問題是學生進行“看”的目標,目標的明確避免了學生觀察的隨意性、盲目性,使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重點和順序,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找答案,邊觀察邊思考,直到問題弄清為止。2、示范結合實際——示范學習指導在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定的示范指導,方能使學生較快地領會取材的思路、寫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過渡到半獨立和獨立的主動習作實踐。如在課堂中設計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練說、練寫,并結合學生實踐情況進行集體討論;通過課文及課外讀物的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積累材料、準備表述的,并進行仿寫訓練;經常有計劃地參觀、訪問;組織班隊會等活動后及時練寫;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等方法。3、練筆循序漸進——在練筆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審題、選材、表達諸方面應進行周全的考慮,分步讓學生深入體會。如在一次關于爸爸的作文訓練中,我采用了多步選擇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記中尋找關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說為主的形式,讓學生說出各自爸爸特點的詞語,有些詞語不太準確,但經過老師篩選后,讓學生選擇一個最準確的。第三步:選擇能反映爸爸特點的事例。第四步:學生練筆,選出一篇代表性習作評點。第五步:講解“下水文”,學生將自己習作選擇性修改。三、增強學生寫作成就感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作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所以,我首先是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夸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給成績時,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進行衡量。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參與習作實踐,教師寫出“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同寫,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同時讓學生評改教師“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共評。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學生,但這可以給學生一次跳起來摘桃子的機會,“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學生的作文,這也給學生一種鼓勵,一種自信,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過老師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師的作文。第三,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片段、優秀詞句挑選出來,放入“作文園地”里,向廣播站、電視臺投稿或推薦向報刊發表。如習作《馬虎爸爸》、《秋天的校園》等在報刊上發表后,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倍增,許多學生打消了懼怕作文的疑慮,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寫好,并經常主動交自己的習作請老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