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分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11:12: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狀分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狀分析論文

融資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上市公司再融資是市場經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適度融資是證券市場融資功能長期有效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國上市公司表現出過度的“融資饑渴癥”,特別是在再融資市場上,存在著一些惡意再融資行為,由于上市公司在進行再融資時偏好股權融資,普遍存在“圈錢”沖動,并且隨意改變資金投向,以及資金被大股東占用等現象嚴重,這些行為嚴重扭曲了我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干擾了我國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本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系統而詳細地對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再融資配股增發可轉換債券

一、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現狀

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2007年,市場將其捧上”天堂”;而進入2008年,市場卻將其打至”地獄”。2007年,股指上漲96.66%,而這一年A股再融資卻超過了2001至2006年六年的總額,高達3657億元,更有一批公司因再融資而股價翻倍。但進入到2008年,市場的再融資傳聞卻每次都準確地將股市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而不幸被傳聞砸中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更是一瀉千里。2008年才過去了兩個月,但就已有44家公司提出了再融資預案,涉及金額近2600億元。行業研究員對此表示,再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在牛市中,增發是利好,成為投資者炒作的一個概念;而在熊市中,由于市場資金面本身就偏緊,如果上市公司頻繁再融資,那么無異于殺雞取卵。

自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證券市場正式成立后,改制上市成為國企改革最有效的途徑,證券市場也成為國有企業最主要的融資平臺。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在強烈的投資擴張沖動下普遍患上了“資金饑渴癥”,再融資沖動心理越來越強,融資數量也越來越大,甚至形成了一些公司相互攀比的不正常情況。

二、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科研經濟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來科研活動的基本規律與科研隊伍的構成及其特點,在此基礎上,對我院科研工作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明確了科研工作在我院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并對我院科研隊伍的培養和科研質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科研工作;現狀分析;發展趨勢

一、課題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1.課題研究背景建院25年來,我院的科研工作在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各項科研指標均位于同類院校的前列,顯示了我院的整體師資力量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回顧25年來的發展,特別是總結近10年的工作,我們認為,在經歷了科研的初創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后,我院科研工作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這一發展階段具有什么特點?科研骨干的基本狀況如何?優勢學科有哪些?進一步提高科研質量的“瓶頸”問題是什么?我們在科研管理和服務上還應做一些什么工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并研究的課題,只有認真研究并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動性,實現與時俱進,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層樓。2.課題研究方法本著“結論產生于調查之后”的原理,本課題的前期工作重點放在實際調查上。自2oo2年秋起,我們先后實地走訪了7所各類高校的科研部門,查詢了10余家各類高校的科研網站,了解了他們的科研工作情況和科研管理辦法,學到了經驗,找到了差距,形成了本課題的第一份階段性成果,現在我院實行的“院級科研課題評審指標體系”以及“建立學術論壇制度”均是向其他單位學習并在此基礎上創新的結果。本課題研究的第二個步驟是詳細回顧、整理、分析我院建院以來的科研資料,從中發現規律,尋找問題,明確思路。在這一階段我們回顧了建院以來的主要階段性工作,繪制了歷年科研成果數量統計表,科研成果分類結構表、專職教師歷年科研參與率表,科研經費投入表,科研隊伍職稱、學歷、專業情況結構表,教師課時工作量分析表,歷年科研成果院外主要獲獎情況表等,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科研工作發展的一些規律和特點,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潛在的科研能力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形成了第二個階段性成果。課題研究的第三階段是對現有科研管理制度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為了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重大課題研究,我們制定了《關于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市級以上(含市級)科研課題的規定》(待批);為了使我院科研項目的申報、評審、經費使用管理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2003年我們進一步修改了《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科研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待批);今年,為了活躍學院學術氣氛,激勵教職工深人探討本學科前沿問題,促進學術交流和溝通,我們又擬訂了《關于建立教職工學術論壇的規定》。結合課題研究修改完善規章制度,旨在增加課題研究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更好地為學院建設服務。最終,課題組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全盤考慮,形成總課題報告,力所能及地為未來我院科研工作的發展描繪出一條較為明確的思路。

二、我院科研工作的現狀分析。(一)近年來科研活動的基本規律1.科研投人不斷增加近年來學院領導對科研工作越來越重視,不僅在全院的科研會議上反復強調搞好科研對于高校發展的積極意義,鼓勵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科學研究,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增加科研經費投人,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1994年,每年專項科研經費2萬元;自1999年開始,每年專項科研經費增至5萬元;2002年,專項科研經費增至10萬元;2003年,專項科研經費增至15萬元;科研經費的增加,使學院不僅可以對教職工每年申報的科研課題給以較大的支持力度,而且提高了優秀科研成果的獎勵水平,在申報科研課題、組織科研活動上也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從而調動了教職工從事科研的積極性。2004年的院級課題申報達到33項,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家的科研熱情。誠然,我院今后的科研方向應以提高質量為目標,但“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是高等院校的基礎性建設之一。質量是以數量為基礎的,沒有數量難以出質量,就如同乒乓球的世界冠軍產生于乒乓大國一樣,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激發廣泛的科研熱情,是產生精品科研成果的基礎。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的意義就在于此。2.科研成果數量增長趨于平穩,質量水平穩步提升建院25年來,我院的科研工作經歷了三個比較明顯的發展階段,1985年前是學院的初創階段,科研管理沒有排上議事日程。1985年至1991年是科研管理的萌芽階段。1985年學院成立了研究室,兼有科研管理和科學研究兩種職能,安排了5名專職研究人員。這一時期,學院對其他教師的科學研究沒有提出明確要求,因此,就整個學院來講,科研意識并不強,參與科研的人不普遍,每年的科研成果少則20—30項,多則40—50項。1992年至1999年是科研工作的快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快速發展的原因有二個:一是引進了一批人才。學院從普通高校引進了一批高職稱的骨干教師,如韓慶祥、夏伯忠、趙率真、劉杰、顏華誠、李啟明、荊學民、韓玉珍等,同時還引進一批高學歷的博士生,如李凱林、張曉峰、馬宗奎、章凱、王建民等。這些人已具備了一定的科研素質與研究能力,他們對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體會較深,不僅自己勤于耕耘,學術上碩果累累,而且培養、帶動了一批青年教師。二是加強了科研的組織與管理。1993年學院正式成立了科研處,原研究室的研究人員調整到系部,科研處強化了管理職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研管理的規章制度。1994年出臺了教師科研津貼制度,規定作為一項考核標準,教師每年必須完成兩項科研成果并與工資掛鉤,從而從制度上敦促教師必須關注科研活動,參與科研活動;同時,完善了優秀科研成果評審制度,建立了學院

科研課題立項、審批以及經費管理制度以及科研激勵制度等,運用管理手段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科研潛力。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促進下,這一階段科研成果數量快速增長,從1992年的115項到1999年的210項,平均每年達到141項,呈現出一派蓬勃興旺的勢頭。但如果進行分類分析,則會發現,這一階段的科研成果中質量參差不齊,其中科研含量不太高的工具書、讀物、內部使用的教材等占相當比例。200O年至2003年是科研工作平穩發展,科研質量不斷提升的階段。這一階段,在院領導的指導支持下,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學院科研工作重點實行了戰略轉移,從強調搞好科研的意義到強調爭取市以上的科研課題;從強調全員參與到強調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從單兵個練到團隊合作;從小論文、工具書到大課題、精品教材;科研工作逐步走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即以提高質量為目標的新階段。雖然這一階

段陸續流動走了一些科研骨干,但由于領導思路明確,各項制度和管理措施不斷完善,學院科研氛圍越來越濃厚,科研成果的質量有了突破j生進展,4年共完成了市級、國家級科研課題21項;公開出版專著21部;教材80部(其中培訓系列教材25部;市教委、國家教委統編教材16部,精品教材4部),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31篇,完成企業咨詢報告、調查報告44篇。這些成果堅持了為教學、教改服務,為企業、社會服務的方向,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3.科研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提高科研水平沒有人才是萬萬不行的,但只依靠引進人才也是萬萬不夠的,任何有效的管理都需要一個好的內在運行機制,科研管理也不例外。近年來,為了提高我院的科研管理水平,我們從1994年開始,陸續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科研管理的規章制度,主要有“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院級科研課題申報、立項、評審制度”、“科研課題管理及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教師科研津貼發放辦法”等;1998年對原有制度作了統一修訂、調整,形成了《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科研管理暫行規定》、《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編輯工作試行辦法》以及《科研處內部管理制度》,這一制度包括:“科研處各崗位職責及任用資格”、“內部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工作內容”、“科研管理工作流程”、“科研工作管理機制”等;2OOO年以后,我們在科研管理制度上又相繼作出了一些補充規定:如《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的意見》、《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優秀科研成果評選細則》、《關于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補充規定》、《關于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市級以上(含市級)科研課題的規定》(待批)、《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科研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待批),以及今年擬訂的《關于建立教職工學術論壇的規定》。正是這些規章制度形成了我院科研管理的基本框架,使之有了法制化、規范化的運行機制。近年來科研管理的另一特點是,力求跟上時展,努力尋求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1999年我們與信息系合作開發研制了“計算機科研信息管理軟件”,運用該軟件可以實現科研檔案的計算機管理,科研數據的計算機統計、匯總、調用,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20G3年,我們又與信息系合作,利用校園網開發研制了“科研信息網上管理系統”,該軟件實現了科研處與全院教職工的網上互動,不僅為每個職工建立了個人網上信息,使他們可以通過上網查到自己的科研檔案資料,可以通過上網了解學院的科研規章制度、科研信息,通過上網申報科研課題、申報科研成果;而且科研處還可以利用該系統迅速調用各種科研數據,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匯總,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溝通了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使科研管理向科學化、現代化的方向大大邁進了一步。(二)科研隊伍的構成及其特點1.科研隊伍整體素質較高我院科研隊伍以教師為主,行管人員為輔,現有專職教師105人,碩士研究生以上畢業的占55%,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在職稱上,副教授以上占60%,其中正教授10名。近10年來,共完成科研成果1499項,在科研質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完成了國家和市以上重大課題41項,在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一類出版社共出版工商管理系列培訓教材、高等院校精品教材100本,在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42篇。可以說,這樣一支科研隊伍與同類院校相比,其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比較強的,具備了一定的科研實力。2.科研骨干隊伍的特點近10年來,我院的科研骨干隊伍經歷了一定程度的重組,5年前的部分科研骨干,如章凱、薛軍福、成基華、馬宗奎、張曉峰、田明等已流動出了學校,新的科研骨干補充了進來,目前,許多人既是科研骨干,又是教學骨干,同時又是系里的各級領導,他們重視科研,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相互促進,學術上有建樹,教學上有特色,但畢竟同時擔負著領導工作,用于科研的時間、精力確實有限。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也提示著他們研究深度上尚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3.科研隊伍的結構性分析’近年來,我院每年科研成果150多項,教師科研參與率達到75%以上,但教職工中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并不平衡。教師因為考核中有科研任務和教學水平的要求,普遍對科研比較重視,主要科研骨干(約占教師總數的30%)每年都能獨立或主持完成2項以上的科研成果,這部分人一般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年齡在40歲左右,既是科研骨干,又是教學骨干,年富力強,正是出成果的時候,是科研領域里的寶貴財富;還有一部分中青年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50%),不一定每年都有獨立的成果,但能經常參與一些科研活動,或積極參與一些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這部分人在科研骨干的幫助下,會很快地成長起來,迅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約15%的新進教師,到我院工作時間不長,教學、科研情況不熟悉,科研能力和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還有大約5%的教師不太重視科研活動,或者有一種畏難的思想,視科研為充滿荊棘的高山,滿足于現有的教學工作,走一步,看一步。持這種態度在高校教學,時間長了難免落伍,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在行管人員中,科研活動也不太平衡,一部分人注意學習,能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積極開展調查研究,還有一部分行管人員只在評職稱前寫一些文章,搞點研究;另有一些人只埋頭日常工作,很少搞研究。這種狀態與建設學習型高校以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極不相稱。

查看全文

人類生殖現狀分析論文

近幾年來,隨著基因技術和理論的突飛猛進,人類的生殖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干預,引發了眾多的社會和倫理問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社會各界人士對此爭議激烈。我國利用基因技術干預人類生殖已經起步,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對此,國家還出臺了一些管理辦法和規定;目前與此相關的立法正在廣泛征詢意見。因此,探討這一問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1基因技術干預人類生殖的現狀

從技術上講,基因技術干預人類生殖,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通過尋找不孕夫婦的變異基因,然后實行基因改造或基因治療,從而克服不孕癥。例如:男性不育者大部分是由于男子的精子數量不足或質量欠佳,這種結果是由男性的某些基因變異而引起的。如果能糾正或修復這些變異基因,就能治療人類的不育癥。目前,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把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植入患不育癥的雄性老鼠體內,讓該病毒修復導致不育的變異基因,實驗結果令人滿意,該老鼠已生育了健康的下一代。這一方法存在的問題是:利用轉基因病毒修復人類的變異基因,可能會引起人類疾病,也可能會影響下一代人的健康,這一技術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

(2)人工受精。對于不能靠自然方法生育的婦女,可以通過人工受精而懷孕。利用這一技術還可以對丈夫的精子進行基因檢測或修正,避免下一代患上來自父親一方的遺傳疾病。如果丈夫的精子確實無用,還可以利用其它男性的精子而受孕。總之,利用人工受精技術,成千上萬個嬰兒已經出生,諸如“名人精子庫”等名目繁多的人工受精機構,在世界許多國家已經建立。

(3)體外受精——亦稱試管嬰兒。許多夫婦在利用人工受精也不能生育的情況下,利用試管嬰兒技術,就能得到自己的孩子。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在試管中,由精子和卵子自由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植入婦女體內。今天已發展到第三代、第四代,即可以對精子和卵子進行基因檢測、修正,實施精子核、卵子核移植手術,也能對受精卵進行基因檢測。對受精卵做過基因剔除手術的嬰兒已于2001年降生。目前,全世界有幾十名在受精卵階段接受過基因檢測和手術的嬰兒已經安全降臨人世,這意味著改變、設計人類的基因已成為現實。

查看全文

外逃現狀分析對策論文

一、我國民間資本外逃現狀分析

資本外逃(CapitalFlight)是指由于國內政治、經濟、制度等因素引發的投資者出于安全動機、避稅動機、投機動機或者其他動機以各種非法的或表面合法化的方式將本國資本流出國境的現象。資本外逃的異常情況與我國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是一個博弈悖論,一方面我國政府不遺余力地吸引外資,另一方面國內又有大量資本外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從1989年到1995年中國資本外逃的總額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約有500億美元是未經政府批準外流的。國家外匯管理局也做了一項專題調查,估計1997年至1999年累計資本外逃530多億美元,平均每年177億美元。經濟學家樊綱教授分析認為,2000年中國資本外逃總額已達480億美元,超過了當年外商對華投資的407億美元。其中,民間資本外逃數量也相當大,按中國目前46萬名留學生的正常學費、雜費消費推算,其民間教育資本的流失也至少突破了100億元人民幣。但留學生產生的民間資本外逃遠遠不止這些,事實上,還有很大部分資金是通過境外旅游和消費外流的,2000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為1047.26萬人次,比1999年同期增長13.43%。其中,因公出境人數為484.18萬人次,比1999年同期下降2.51%,占出境總人數的46.23%;因私出境人數為563.09萬人次,比1999年同期增長31.99%,占出境總人數的53.77%。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國資本大量流入,“九五”時期,通過外商直接投資、國家和企業借用外債、國內企業到境外股票市場籌資等多種形式,我國共利用外資2900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2135億美元,是“八五”時期的1.87倍。從1993年起,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已連續八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01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68億元,比2000年增長14.9%。同時也伴隨著國內資本的大規模流出。截至2001年底,中國投向海外的直接投資總額約為150億美元,高于墨西哥的120億美元和俄羅斯的140億美元。我國資本外逃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國有資產大量化公為私,許多非法資產擁有者出于安全的考慮將資產轉移至國外(李揚,1998;宋文兵,1999)。按照卡廷頓法、世界銀行法等不同的統計口徑和方法,我國資本外逃規模有不同的結論,但都呈上升趨勢。資本外逃作為一種地下或者灰色經濟,在以前并沒有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產生太大影響,但若資本外逃的情況愈演愈烈,對資本原本就相對短缺的中國經濟將產生較大影響,一是不必要地加大中國融資成本,甚至還會造成中國就業機會的減少。二是弱化了我國為引進外資舉借外債而制定的政策績效,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二、我國資本外逃的動因和方式分析

1.資本外逃的主要動因

(1)規避外匯風險。我國的匯率政策一開始是為了配合進口導向的貿易發展戰略,匯率長期被高估,由于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外幣以及本幣實際匯率高估造成外匯風險增大,使國內居民產生保值的動機,從而采取行動利用資本外逃將資產轉移到國外,規避人民幣匯率下跌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我國實行的數量控制型的外匯管制是為了保證外匯的供給,由于缺乏可以自由出入的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使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不能進行套期保值等活動以抵補匯率風險,反而刺激了資本外逃,這就是所謂的“老鼠夾子效應”(MouseTrapEffect),即為了不喪失用匯的靈活性,居民不愿將外匯匯回或留在國內。同時,一些投資者對國內金融體系信心不足,在預期上缺乏對政府穩定人民幣匯率的信心。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為了規避外匯風險,不少企業和機構將其在國外收入的外匯留在了境外,造成資本逃避外匯管制而外逃。

(2)居民與非居民資本具有風險不對稱性。在發展中國家,居民與非居民資本面臨的風險具有不對稱性。西方學者Edwards和Cuddington研究發現,居民要承擔通貨膨脹和匯率貶值的風險,而非居民只承受拒付的風險,由于拒付風險很容易通過一定方法加以控制,因而比通貨膨脹和匯率貶值的風險小得多。而在我國目前的經濟轉軌時期,由于巨大的改革成本需要財政和社會負擔,居民會由此產生通貨膨脹和匯率貶值的預期。在資本項目尚未開放和人們轉移資本能力有限時,居民只好選擇資本外逃的套利行為來化解雙重風險。這種風險的不對稱性導致了資本外逃。

查看全文

電影研究現狀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

1997年之后,香港電影研究得到了美國、中國內地多方面的關注。憑借著百年來形成的強大電影工業、上千部的作品,及其特殊的殖民地身份,香港電影本身有著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本文通過對中國內地、臺灣、香港本土和英文世界四個方面關于香港電影研究現狀的介紹,旨在提供具有學理性的圖譜描繪。針對目前的研究現狀,做出點題性的分析。

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商業城市,香港有著成熟的電影工業和悠久的電影史。它是全球性電影生產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影出口中心,香港制作的電影廣泛在東南亞及其日本、韓國、中國內地、臺灣發行放映,有著廣泛的影響。作為龐大的電影中心,對它進行一定的關注是有必要的。

香港一方面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文化上一脈傳承,并以粵語文化為主體;而另外,它又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是一個獨立的自由港,廣泛積極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復雜的社會狀況和文化分布,使得香港電影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本土特點。香港電影是屬于中國電影的一部分,同樣這樣百年的歷史,在人員、資本、文化等方面有著直接的聯系。對香港電影進行多方面的研究,重新看待中國電影百年的分布歷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香港作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其電影也有著鮮明的商業生產的特點,這種快產快銷、票房至上的觀點一直是學術界所不屑對待的,所以正式的香港電影研究起步很晚。香港本土一直多以報刊雜志評論為主,多在文中閑談影界瑣事,其自身研究直至1978年之后,才在每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同時出版一本電影回顧的論文集,方始有較為正式的學術研究;而英文世界中,第一本關于香港電影的學術著作是查奕恩的《香港電影工業與觀眾之社會學研究》,這是同港大亞洲研究中心合作的一個項目;臺灣方面是在80年代之后,由焦雄屏及其一批高校學者,在注重臺灣電影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香港電影的重要性;而中國內地直至“九七”之后,才開始略有聲勢的小范圍的香港電影研究。這四個方面對于香港電影的研究各有側重,是目前關于香港電影研究的主要力量。其中,香港本土更全面詳細;英文世界方面頗具學理;臺灣注重兩地業界關系;大陸略重左派電影,及其香港電影和上海電影在戰前的關系。在下面的行文中,將會根據各自的重點,加以介紹。

一、中國內地方面

查看全文

再生混凝土利用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混凝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作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粗細骨料出現了明顯不足,因此將數量龐大的廢舊混凝土進行合理的回收利用,這樣既解決了天然原生粗細骨料缺少的問題,又節省了廢舊混凝土處理費用,并有利于環境保護,對獲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關鍵詞:再生混凝土粗細骨料經濟效益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作為城市化最主要的物質基礎——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生產量約28×108m3,中國混凝土的年產量占世界總量的45%,已達13×108~14×108m3。在這些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細骨料約占混凝土總量的四分之三。據此推算:全世界每年需要粗細骨料約21×108m3,而我國建筑行業正在蓬勃地發展,對于粗細骨料的需求量很大,我國對粗細骨料的需求約占全世界需求量的一半,而且隨著發展,將來還將越來越多。對于這么大的消耗量,這個地球的天然原生粗細骨料將殆盡,因此從資源合理開發使用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尋求原生集料的替代品非常重要。

與混凝土粗細骨料的巨大需求量相對應是數量龐大的廢舊混凝土。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廢舊混凝土、新建建筑產生的廢棄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工廠、預制構件廠的廢舊混凝土的數量是驚人的。2006年年4月在廈門召開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與新技術推廣研討交流會”上有最新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拆出建筑產生的固體廢棄物2億噸以上,新建建筑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大約1億噸,兩項合計約3億噸。然而,對于這些廢舊混凝土的處理方法目前顯然不多,傳統的處理方法主要是運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這種方法產生的巨大處理費用和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廢棄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砂石骨料,如果能將它們合理地回收利用,生產再生混凝土用到新的建筑物上,不僅能降低成本,節省天然資源,緩解骨料供求矛盾,還能減輕廢棄混凝土對環境的污染,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高效、經濟的利用建筑垃圾,特別是廢棄混凝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共同研究的一個課題。

再生骨料是將廢棄混凝土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骨料。而利用再生骨料作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稱為再生骨料混凝土,簡稱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按尺寸大小可分為再生粗骨料、再生細骨料;按來源可分為道路再生骨料、建筑再生骨料;按用途可分為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漿再生骨料、砌塊再生骨料。通過再生骨料混凝土技術可實現對廢棄混凝土的再加工,使其恢復原有的性能,形成新的建材產品,從而既能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再利用,又解決了部分環保問題。這是發展綠色混凝土,實現建筑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為將來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財富。

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現狀

查看全文

列車開行現狀分析論文

假日列車列車是鐵路適應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心推向客運市場的優質產品。它以“安全、方便、快捷、優質”為手段,吸引和穩定了鐵路客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進一步掌握有關資料,分析假日列車的優勢和不足,了解市場潛力,預測發展方向,以便向企業提供決策依據,寧波北站團委在寧波地區進行了一次較為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

1假日列車現狀

1.1假日列車開行情況

假日列車由鐵路旅行社負責組織客流,當報名人數達到400人以上時,便上報杭州鐵路分局開行假日列車。假日列車發車時間一般是周五18時左右,于周六早上7時左右抵達目的地。鐵路旅行社負責旅客游覽交通、住宿、就餐、門票,聯系當地導游。周日晚餐后,旅客乘原列車于周一早上7時返回寧波。

自1997年10月24日至調查時止,寧波站已開行寧波—南京的假日旅游列車8對。1997年下半年開行3對,輸送旅客1410人,客票收入2817人,客票收入45.4312萬元。旅客中散客與團體比例為1∶4。

1.2旅客對假日列車的評價

查看全文

黨員民主素養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黨員的民主素養是影響黨內民主實現和發展的基礎因素,從目前黨內民主的政治實踐來看,黨員的民主素養與推進黨內民主的時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應在黨內廣泛開展民主教育,組織廣大黨員積極參與黨內民主實踐,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內民主制度,促進黨員民主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黨員民主素養;現狀分析;提高路徑

黨員的民主素養不僅包括在黨內民主生活中,黨員對自身民主權利、義務的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政治情感、民主心理和自覺平等參與黨內事務的意愿,而且包括黨員通過民主的程序、形式有效參與黨內事務、切實履行黨章賦予的各項權利的能力和水平。換言之,黨員的民主素養是黨員的民主意識和通過民主程序、形式參與黨內事務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是決定黨內民主實現和發展的基礎因素。采取切實措施提高黨員民主素養,是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任務。

一、黨員民主素養的現狀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步,社會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各階層成員的自主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迅速增強,民主要求日益高漲。廣大黨員對黨內事務的關切程度和參與要求越來越高,主體意識有所增強,參與能力有所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黨內民主建設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發展黨內民主的新規章,出臺了一系列推進黨內民主的新舉措,各地積極探索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的有效路徑和方式,有力地推動了黨內民主建設的深入發展。但從目前黨內民主的政治實踐來看,黨員的民主素養與推進黨內民主的時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一是黨員的主體意識仍需增強。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黨員未能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和權利,在黨內政治生活中,不愿主動參與黨內事務,不能獨立發表意見,不會維護自身權益,不敢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實行監督等情況依然較為普遍。

查看全文

進口反傾銷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加入WTO以來,受外國進口產品沖擊,中國對外反傾銷立案數量逐年增加,反傾銷法律法規逐步完善,涉及行業和產品范圍日趨擴大,企業自身反傾銷意識逐步提高。雖然中國進口反傾銷有了一定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外反傾銷現狀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反傾銷行業過于集中,征收反傾銷稅率較低,調查期限不靈活,反傾銷措施與外資政策重點沖突,國內從事反傾銷專業人才缺乏,等等。中國政府應及早建立反傾銷措施與產業戰略和外資政策配合的經濟戰略組合,完善反傾銷立法對調查期和稅率的規定,擴大中國反傾銷機構并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關鍵詞】進口反傾銷;反傾銷調查;經濟學;中國現狀

一、中國進口反傾銷的現狀分析

(一)對外進口反傾銷立案數量及發展趨勢。自1997年頒布反傾銷反補貼條例至2005年底,中國對外反傾銷調查案件已達43起。每年立案數從1997年至2005年底分別為1、1、3、1、6、9、6、8、7起。2006年2月6日,中國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成為今年中國對外進口反傾銷第一案。加入WTO前,中國每年對外反傾銷調查立案極少,四年間共立案6起。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反傾銷調查立案數開始增加,從加入WTO至今中國已立案36起,占對外進口反傾銷案件總數的84%,對外反傾銷立案數量的逐步增多,表明加入WT0后受國外進口產品沖擊,中國運用世貿規則維護產業安全及本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合法權益能力大大增強。與同時期中國遭遇外國反傾銷比較,自歐共體對中國提起第一例反傾銷調查至今,已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640余宗涉及中國出門產品反傾銷案。截至2002年4月1日,中國遭遇外國反傾銷調查已達493起,而對外反傾銷調查僅18起,但2002年1月至4月,共有七個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11起,而中國對外進口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有6起。從493:18到11:6說明中同政府和企業正在由被動局面轉向主動進攻,原本在這一領域“缺位”的政府正在迅速“補位”。據統計,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是世界上對外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平均每年立案32至35起,與其相比,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有差距。

(二)對外反傾銷涉及的國別及地區分析。從1997年至2005年底的43起反傾銷調查案件中,韓國涉案最多,高達26起,約占61%;日本排名第二,共25起,占56%;第三位是美國,涉案22起,約占52%。俄羅斯、歐盟各8起,臺灣地區7起,德國5起,荷蘭、印度、印度尼西亞各3起,法國、新加坡、英國、泰國各2起,馬來西亞、比利時、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加拿大、墨西哥、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伊朗、南非、芬蘭、沙特阿拉伯各1起。從中國反傾銷涉及的國別看,工業發達國家占首位,其中,韓國涉案次數高居榜首,這主要與中韓兩國貿易相對地位和產業結構有關。一是兩國地域鄰近,雙方貿易往來便利,且中國市場亞洲市場份額較大,為韓國產品主要銷售地,因而中韓兩國貿易頻繁;二是,韓國對外貿易順差很大,這除了與韓國國內市場對進口商品的抵制之外,與其依賴本國產業優勢刺激海外市場需求,對外采用滲透定價以維護市場占有率等出口措施也密不可分;三是中韓兩國產業結構有雷同之處,產品競爭激烈。為占領有限的中國市場份額,實現利潤最大化勢必導致擁有競爭優勢的韓國企業在中國低價傾銷的可能。

(三)涉及行業分析。中國43起反傾銷調查案件涉及的行業較集中,主要為化工、冶金、造紙、紡織、電子五大行業。其中,冶金工業、造紙工業、紡織工業和通信工業分別是3、4、1、2起,而僅涉及化工行業的案件就有33起,約占案件總數的2/3。加入WTO后,中國對外反傾銷案件涉及行業較集中與中國現階段的外資政策重點與進口反傾銷措施沖突所致。加入WTO以來,我國外資政策調整重點發生轉移,為了差別對待質量不同、技術含量不同的外國投資,接受資本雄厚、技術相近的大型跨國公司。然而,現有外資政策中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往往是受到反傾銷制裁最嚴重的行業,如化工、鋼鐵行業等;投資的產品往往是受到反傾銷指控最頻的,如高科技含量化學品,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原料等;且申訴能力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受到反傾銷的指控又最多。中國化工行業自身特點增加了外國傾銷的可能。一是化工產品在中國市場巨大,促使了低價傾銷爭奪市場份額的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出現。二是由于化工業是中國重要發展行業,該領域中大多為規模較大的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實力強,集中度高,當進口化工產品有傾銷行為時,各企業易集中選出產業代表提起申訴,維護化工業在國內市場應得權益。

查看全文

傳統德育思想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德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繼承優良傳統、創造社會主義新德育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創造源于繼承,繼承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傳統德育思想開發的原則方針主要有批判繼承、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和綜合創新,思路方法有尊重與發掘、清源與超越、轉化與創造等。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現代化轉化之實現過程,就是中國德育的創新之過程和中國現代新德育的形成過程o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就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傳統美德相承接、與現代法制規范相協調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德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繼承優良傳統、創造社會主義新德育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創造源于繼承,繼承是為了更好地創造。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現代化轉化之實現過程,就是中國德育的創新之過程和中國現代新德育的形成過程。因此,在德育創新過程中,堅持繼承民族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的辯證統一,既是一個理論創新的問題,也是一個方法創新的問題。

一、歷史未競和時代呼喚的重大課題

關于繼承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問題,雖然近代以來一直受到關注,但由于近現代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際遇和革命、建設的任務,這一問題的解決始終同全盤性反傳統的“拔根”運動糾纏在一起而未能得到應有的解決。誠如國外一些學者所指出的,自19世紀中期開始直到20世紀末,彌漫于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思潮和風氣主要是對傳統文化作不遺余地的“拔根”運動,也許這在當時是必須的和合理的,但并非是絕對正確和善美的。歷史發展[/url]到21世紀,當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當面臨全球化的挑戰而必須強化民族化的應戰成為一種價值共識,文化的主題自當超越“拔根”而要求“扎根”。

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在解釋制度建構和制度變遷時提出了“路徑依賴”的理論。我們的社會演化到今天,我們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民族精神和風俗習慣,歷史積淀和民眾心理,仍然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考慮的根本性因素。我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設,要堅持好繼承優良傳統和體現時代精神相統一的原則,就必須把向歷史扎根和向未來探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扎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豐厚土壤,才能真正生長出面向世界和未來的思想道德的參天大樹。中國傳統德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華夏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做出過(并將繼續做出)歷史性的偉大貢獻,以致使得華夏文明區別于其他文明的特質常常借助其傳統道德來表現。現代德育是從傳統德育變革演化而來的,既繼承了它的許多合理的內核,又揚棄了其中不適應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品德發展要求的糟粕和世俗的東西,并在新的層面和高度上加以發展。

現代中國在面對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模式的滲透和撞擊時,如何既能保持本國優秀的道德傳統,又能吸收他國德育的有益成果,從而在全球化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嚴峻課題。因此,我國現代道德教育內容新體系既要具有民族性,又要體現國際性,前者要求新體系具有縱向開放的功能,使中國道德教育內容“一脈相承”,不致于“花果飄零”;后者要求該體系具有橫向開放的功能,使中國道德教育內容“兼容并蓄”,在國際舞臺上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并能獨樹一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