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關系研究》自1986年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兩岸關系,特別是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和法學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該雜志以其權威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成為兩岸關系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平臺。雜志的宗旨是為兩岸關系研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兩岸學術界和實務界的深入對話與合作。雜志堅持“立足福建、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辦刊方針,旨在促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深化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認同。
雜志設有多個欄目,包括但不限于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法學等領域的研究。這些欄目不僅涵蓋了兩岸關系的廣泛議題,還特別關注當前兩岸關系中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動態。雜志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重視學術研究的深度,也強調研究成果的現實應用價值。雜志依托于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的學術資源和研究力量,匯聚了眾多兩岸關系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雜志的稿件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確保了文章的學術質量和研究深度。此外,雜志還積極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學者合作,不斷拓寬研究視野,提升研究水平。
雜志不僅為學術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政策制定者、實務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通過分享兩岸關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實踐經驗,雜志為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1.來稿應遵守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保證論文不涉國家機密,無抄襲、剽竊、數據偽造等現象。在尊重作者文意的基礎上,本刊有權對稿件進行技術性和文字性刪改,如不同意,請在來稿時聲明。
2.來稿以word格式發送電子郵件,篇幅以10000~15000字為宜。正文附300字左右的摘要、3~6個關鍵詞,并在文末將標題、摘要、關鍵詞,以及作者姓名和單位等譯成英文。
3. 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學位等)、基金項目以腳注方式在首頁標識,并在文末附詳細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和電子信箱。
4.參考文獻采用尾注形式,著錄方法參照《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2015版)的相關規定。
5.本刊審稿周期為30天,在此期間請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正式刊用,版權(包括但不限于刊物出版、電子出版、多媒體出版、網絡出版、翻譯等形式)即轉為本刊所有,不得提供給臺港澳及海外中文公開出版物、互聯網發表。
6.本刊已許可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國知網等數據庫著作權使用費,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之行為視為同意上述聲明。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說明,本刊將按作者說明處理。
7.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8.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9.投稿者若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或者稿件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投稿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自負文責。
10.在審稿意見中要明確指出評審論文中的創新性及科學價值,對于“退稿”和“同意發表”的論文,要給出詳細的理由。對于同意接受論文中的缺點,應盡可能給出詳細的修改建議。詳細的審稿意見有利于編輯做出正確的判斷,并有利于作者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提高論文的質量。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候官大道1號
郵編:350001
主編:羅海成
我們不是閩臺關系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候官大道1號,郵編:350001。
閩臺關系研究雜志是一本部級期刊,是由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主管,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主辦的一本政治類期刊。國內刊號:35-1339/D,國際刊號:2096-8175。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候官大道1號,郵編: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