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教育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06:57: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品質教育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論文
一、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美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是古往今來的教育者們、思想家們所極力宣揚、競相追求為之努力的。在歷史上,各種倫理學說都曾經提及到道德品質、道德責任、道德情感、道德規范、道德價值、道德意識、道德境界等。在中國,以孔老夫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和“恭、寬、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的道德品質范疇[1],以“仁”作為所倡導與推廣的道德理想,極力強調教育與為政中的“德治”。這種“明德”在《大學》的開篇一文中便有很好的體現:“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便是大學教育中所強調的三個目標。《中庸》等著作也在一定意義上提升了“正心”、“誠意”、“修身”的高度,無論天子還是庶民,提升道德修養才是最為重要的。此外,《孟子•滕文公下》中關于德育教育中道德修養的內容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離婁上》提出:圣人,人倫之至也。這些是古代德育教育中所倡導的一種極高的道德修養、道德情操與道德理想。在當下的中國,這些優秀的中華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陶冶著人們的思想品質,支持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在西方,對于道德品質、道德價值、道德修養等德育教育范疇詞匯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倫理學之中,在中世紀的倫理學中也有所保留與發展,這便是社會人所應當彰顯的品格及行為習慣。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將善定義為美及美德。柏拉圖在德育教育方面從人的理念世界出發,認為:科學和真理都有與善相似之處,但是善德與之相比則略勝一籌。在其構建的理想國中,光明與至善是主旋律,不斷追求著善與美相得益彰的精神世界。當代教育專家曹華認為: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若在教育培訓及管理工作中加強像感恩教育之類的德育教育,受教育者很有可能會更加珍愛親人朋友的關愛,滿懷感恩之心積極地、熱情地回饋他人、回饋社會,自己也會在幫助他人中收獲更多的快樂。因此,德育教育培訓及管理工作中教育者應該審時度勢、正確引導培訓受教育者弘揚感恩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缺乏感恩的心靈就像荒蕪的沙漠,如何讓沙漠之上呈現一片片綠洲,這便是德育教育者應該慎重思考的問題。若讓感恩走進學生內心,那么學生便能夠更多地、自發地去感受他人與社會的愛與溫暖。尋善源、存善心、發善言、行善事,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推而廣之乃至善待環境、善待地球,小善孕育大愛[2]。《國語•晉語》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育培訓與管理中強化師德教育與善行教育,通過培訓中關于此類主題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心中善良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將道德教育內容內化為道德行為的信念,轉化為履行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
二、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的策略
1.突破傳統的培訓與管理模式。美國教育學家霍爾•戴維斯在《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指出:道德教育并不是對于正當事情的教育(取其評價意義),而是指導道德思維的性質和作出決定的技巧和能力方面的教育[3]。在德育教育培訓的大講堂中,教會受教育者的不僅僅是如何去學習及知識本身,而是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人際交往、拓展思維空間、感知社會與世界、學會生存與做事。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形式不要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灌輸方式。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教師只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及評價能力的缺失,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欠佳,導致在道德實踐中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道德實踐是鑒別道德品質與道德修養的試金石。在當下德育教育實踐中要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注重啟發,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多采用民主性的對話方式。學生通過與教育者之間平等的對話、溝通,使自己真正地投入到教育情景之中。通過對話中認真思考,不斷尋找內心的真實體驗,主動地接受思想上的教育與啟發,最終實現德育教育培訓成果的內化與升華。另外,要不斷改變認知方式,糾正教育理念的偏差。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的重要內涵便是轉變傳統認知,促使學生掌握認知的途徑與方式,突破教學模式完全以政治課為主的單一性、枯燥性,注重結合當下社會熱點、鮮活的德育教育案例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優秀的德育教育經驗。制定出一套符合培訓與管理工作主題的、帶有時代氣息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德育教育計劃與方案。同時,加強其他科目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識遷移,即寓德育教育于多種學科之中。通過突破傳統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模式,轉變德育教育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德育教育的高效性,還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時效性,豐富德育教育培訓資源與培訓管理內容,拓寬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范圍與視野,賦予德育教育培訓大講堂以新的生機與活力,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前來學習深造,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求知欲。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受教育者的德育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也要注重加強教育者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加強教育者以德育教育為主題的科研工作,提升其科研能力,提高教師德育教育專業水平。教師隊伍的德育教育水平不僅僅體現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也同時影響著受教育者的德育成長之路,乃至對整個社會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教育者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手段,轉變思維,多采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投影儀、幻燈機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實現培訓教學中文、聲、像、圖等并茂,調動學生們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德育教育成果的高效性。教育者隊伍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自己視為一名持續汲取現代知識的人,遵從職業道德,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體系、內化為正確的德育教育原則和自己教書育人的規范與行為指南,不斷反思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斷地開拓自己的培訓與管理空間,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認知水平,實現心靈的訴求,并且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在德育教育的培訓與管理工作中以樂于奉獻的精神感染受教育者、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和教育學生的道德行為與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做好德育教育的榜樣,才能成長為優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3.注重發揮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性。在德育教育中要在發揮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善于注重引導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實踐中收獲快樂及成就感。在培訓中注重循序善誘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考試的檢測方式,逐漸將德育教育的內涵、德育教育的本質內化為學生真正的人生信條,內化為學生美好的品質。通過自身開展一些關于德育的公益活動、志愿活動等,在德育實踐中獲得心靈中的新的感悟。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公益活動、志愿活動提升學生的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對培訓受教育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相關培訓、輔導及幫助,并且在進行指導中進行有效性地、全面地德育滲透,增強其感恩意識、奉獻意識、職業道德意識等。在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德育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學習氛圍。全力為受教育者們塑造一個樂于思考、勤于奉獻、敏于創造的德育教育場所,使受教育者們在美好的德育教育氛圍之中提升道德素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文化活動,同時也要注重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美德等開展主題鮮明的德育培訓活動,在活動之中不斷感知做人的道德準則。在集中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之中也可以把德育學習的成果以論文等書面形式將工作或活動成效展示出來。結合受教育者自身特點、發揮受教育者所長,開展喜聞樂見、全員參與、健康向上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等。使受教育者在寓教于樂的全員互動中發揮自我教育、自我培訓與管理、自我引導方面的作用,增進友誼、培養健康的興趣、增強德育意識與審美意識、增強奉獻社會的能力、磨礪意志等。在相關活動中注重引導與幫助受教育者,增加學生組織與參加活動的頻率,同時還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參與率與普及率。面對多種語言與文化大融合的國際大環境,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及國家認同已經成為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不可缺少的措施。其次,重視德育教育與生活的結合,實現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的生活化。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感悟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斷規范與制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提升德育素養。再次,注重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團隊建設,加強教育指導。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們學習的能動性。此外,在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中注重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本地優秀文化等,并且注重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專業能力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其專業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出人文素養極高的德育教育精英。
三、結語
德育教育是社會教育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受教育者將其德育意識付諸于道德實踐、內化為道德品質與道德規范的一種起著關鍵性作用的社會活動。不論中外空間上的跨越還是古今時間上的穿越,各種倫理學說都曾經提及到道德品質、道德責任、道德情感、道德規范、道德價值、道德意識、道德境界等,并形成了倫理學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加強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便顯得尤其迫切與極為關鍵。在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工作中,突破傳統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模式、加強培訓與管理教育者隊伍建設、注重發揮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性三大策略將更好地傳承與創新優秀德育文化,突顯具有時代性與創新性的當下德育文化。也有助于完善德育教育培訓與管理模式;提升教師隊伍德育方向建設及獲取教師隊伍榮譽感與成就感;在發揮受教育者能動性的同時,規范道德行為、提升道德修養、陶冶道德情操。
畜牧局教育培訓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局系統干部職工隊伍建設,認真做好“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干部職工培訓工作,結合我局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學習貫徹《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畜產品質量安全法》為主線,以提高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增強服務畜牧水產業發展能力、推進無規定疫病區建設為重點,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通過組織實施全覆蓋、多方位、高質量的教育培訓,努力打造一支開拓創新、業務過硬、作風優良、與時俱進的干部職工隊伍,為推動全市養殖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主要目標:2012年局機關公務員、局屬單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面達100%。全市動物防疫員、檢疫員、檢測員和執法人員培訓面達100%。培訓規模達2000人次。通過教育培訓,著力提高領導干部科學管理水平、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政治理論培訓。抓好機關干部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采取“每周學習日”、集中專題輔導、專家講座等形式,重點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中央1號文件及時事政治等。由局直屬黨委負責組織實施。
第一季度黨風廉政工作總結3篇
第一篇
今年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和縣紀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狠抓了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現將農林局第一季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規范財務管理。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農林系統各單位財務管理,我局召開了專題會議,制定了財務管理辦法,下發了加強基層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對財務人員進行嚴格審核和教育管理。同時,按照縣紀委關于加強“三資”管理的有關要求,由我局財務科牽頭,采取不定期檢查、抽查等方式,對全系統各基層單位資金、資產進行了全面檢查。通過檢查,沒有發現違紀違規現象,確保了資金使用安全,確保了國家資產的安全。
2、強化內部管理。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農林局黨委在日常工作中重點加強了對領導干部、財務人員等的管理,對其進行政策宣傳,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使他們進一步增強了自律意識、廉潔意識、大局意識,推進了農林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中,我們積極引入預防機制,與縣檢察院、監察局、財政局聯合,認真搞好項目實施和資金監管工作,實行項目資金先審后報制度,保證了財政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3、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按照政務公開工作的有關要求,我局將日常工作、重大信息、業務職責等在農業信息網進行公示,為廣大農民群眾搞好農業生產提供了服務。
互聯網+教育培訓行業市場營銷策略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使得各行各業展現出了新變化,新趨勢,新業態。“互聯網+”的新背景使得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新形勢對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營銷策略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培訓行業市場營銷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研究分析“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營銷現狀及存在問題,最后運用現代營銷學7PS理論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培訓行業進行營銷策略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培訓行業;市場營銷;影響;現狀及存在問題;7PS理論
1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培訓行業市場營銷的影響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特別是在我國大力實施“互聯網+”戰略的歷史條件下,“互聯網+”已經融入到各行各業,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教育培訓行業是近年來的新興產業,始終處在穩定增長階段,總體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得各教育培訓企業有了更廣闊的產品營銷渠道和發展機會。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近些年來,通過互聯網發酵蔓延的“教育焦慮”也給予了教育培訓行業極大的市場機會與發展機遇。教育培訓逐漸覆蓋了全年齡各階段,為各個群體的受教育需要提供對應的服務產品,助推了知識付費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理念思維以及發展模式。一方面是對各培訓機構以及企業的影響,互聯網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深入影響了機構或企業所提供的服務產品的推送形式與呈現模式,比如線上教育、OMO模式、電商平臺推廣、APP推送等等。另一方面是對消費者受眾的影響,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數據分析可以更大程度地了解教育培訓提供方的相關信息并加以比較,從而做出最優化選擇。互聯網的發展緩解了教育培訓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教育培訓服務的生產模式以及實際價值相較之前更加透明公開,有利于消費者做出最具有性價比的選擇,但這也使得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綜上,對教育培訓行業的企業來說,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當下中國的教育培訓行業呈現傳統機構與新興機構并存的業態。一部分傳統機構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缺乏敏感度,保持著一定的行業慣性,總體運行的市場營銷模式基本不變,試圖固守原有市場份額。這一類傳統的教育培訓機構受到了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強烈沖擊。它們所受到的沖擊一方面來自市場同質性以及優秀新興機構強有力的競爭,另一方面來自消費者對培訓機構產品及服務日益提高的滿意度標準。隨著時代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環境與競爭形勢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固步自封的企業終將被市場逐漸淘汰。而另一部分新興機構則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有力支持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的智能化分析,準確地細分市場并進行有效定位,創新市場營銷模式,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數據等優勢,搶占市場份額,顯著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營銷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以及國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性決定了教育培訓行業的蓬勃發展動能。近年來,我國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前景光明。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其中K12教育市場仍占據市場主體地位,并且在線教育呈現出了十分亮眼的發展勢能。疫情時代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提前促進了教育網絡化轉變發展。總體來看,教育培訓行業的總體營銷狀況良好,市場發展潛能巨大。回望過去,教育培訓行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階段,逐步脫離了政府和國家的庇護,走向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之中。“互聯網+”時代下,教育培訓機構面臨著創新市場營銷模式,尋求新發展的境況。互聯網技術助力教育培訓機構改變市場營銷理念,發展新型市場營銷模式,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智能交互平臺,運用互聯網思維搭建多元化的市場營銷體系,使得市場營銷的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是,總體來看,“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營銷現狀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市場營銷理念缺乏創新。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智能性,給予了市場微觀主體無限的可能性與發展潛力。但是“互聯網+”時代下,市場中仍有教育培訓企業存在營銷理念較為落后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組織的盈利狀況與市場競爭能力。部分企業忽視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對細分市場與客戶需求進行分析,而是依靠歷史數據與習慣思維對客戶群體進行主觀臆測。同時,也存在一些企業固守原有的營銷發展理念,實行較為保守的營銷模式,沒有將原有的市場營銷思路與網絡營銷等新型營銷思維進行有效結合,使得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缺乏針對性,錯失潛在客戶。市場營銷模式比較落后。部分教育培訓機構仍存在固守傳統營銷模式的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智能技術使得培訓市場的營銷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企業所能爭取到的顧客有效注意力逐步碎片化甚至于粉塵化的情況下,打印發放傳單、人員推銷、促銷會議、街頭攔訪等過分依賴線下的傳統營銷形式不僅營銷成本過高,而且總體營銷效用較低。無論是作為產品和服務提供方的企業,還是作為接收方的消費者,都極大程度地受到了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的影響。消費者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步由線下向線上轉移,KOL、KOC等意見領袖對顧客的影響越來越大,企業線上轉流量競爭趨勢逐步凸顯。在教育培訓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保留傳統營銷模式的企業難免處于競爭市場的下風位。營銷渠道有所限制。對于教育培訓機構及企業來說,有效的渠道是高效市場營銷的關鍵所在。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更好地拓展業務渠道是“互聯網+”時代下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盡管大部分教育培訓機構都在推動業務渠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過分依賴某些營銷網點,輕視或者說缺乏能力和資源對線上新媒體渠道進行有力的開拓和發展。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建立了官方網站,認為有了這個網站就可以了,并沒有及時更新相關信息,甚至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上的基本信息填寫得都不夠完善[2]。這些企業缺乏對營銷渠道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及合理的資金配置,直接導致各個渠道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缺乏均衡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整體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國土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培養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根據《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市國土資源系統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現結合實際,制定2014年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黨和、“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要求,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創新培訓方式,推行針對性教育培訓,最大程度提升全局干部隊伍能力,為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人為本、按需培訓,上下結合、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和學以致用、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
二、培訓計劃安排
圍繞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需要,著眼于培訓的效果和效能,努力在管用和有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的政治理論、道德品質、業務技能和工作水平。
(一)自辦培訓
農業農村局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根據《市2021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農〔2021〕67號)以及《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中央財政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財預〔2020〕691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2021年,我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總體思路是:聚焦全面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圍繞解決“誰來發展產業、誰來建設鄉村”問題,著力機制創新和政策創設,構建農民教育培訓新發展格局,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類施策、全程培育”基本原則,堅持教育培訓、評價管理、政策銜接、跟蹤服務“四位一體”培育制度,推進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提升素質能力與延伸服務協同,推動農民教育培訓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整體提高農民現代農業理念、科技文化素質、生產經營管理技能和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能力,加快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急需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二)重點領域。
1.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聚焦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圍繞主要糧食作物開展防災減災、科學施肥用藥、低碳綠色等技術培訓,提升種植水平,促進糧食豐收。突出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良種識別、土壤培肥改良、高標準農田管護等關鍵環節技術培訓,提升農業生產基礎保障能力。
2.聚焦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根據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發展“四優四化”、建設“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基地”、推進“兩個轉型升級”為核心,圍繞特色經濟作物因地制宜開展生產管理培訓,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圍繞畜禽類加強豬、牛、羊養殖戶和奶農培訓,提升養殖效益,加強疫病防控,助力生豬產能恢復;聚焦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開展培訓,促進漁業提質增效;以農機農藝融合、規范安全操作為主題開展農機手培訓,促進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配套。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推進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
鄉鎮農資經營人員培訓方案
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縣各農資網點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增強法制意識,規范從業行為,確保市場農資產品質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縣農林局有關會議及文件的要求,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決定從近日起深入鄉鎮分期分批,組織符合條件的農資從業人員舉辦農資經營人員培訓班。現制訂培訓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強化法律法規和業務技能培訓,增強全縣農資經營人員守法經營意識。推進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實行信用等級評價活動,提高農資經銷人員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從源頭上杜絕假劣農資,避免坑農害農事件發生。增強觀念,齊抓共管,營造氛圍,標本兼治,達到維護市場經營秩序的目的。
二、目標任務
通過集中培訓,學習到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提升農資經營戶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的能力,提高農資經營人員的政治業務法律素質,增強學法守法意識、公平競爭和行業自律意識,端正與更新經營理念,更好地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資資料,保障我縣農業生產安全秩序,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訓對象
農村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路徑
一、桂林市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1.培養人才總量不足7年來桂林市縣農廣校共培養了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5730人,約占全市農業總人口的千分之一點五,但仍不能滿足當地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2.辦學經費不足培養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國家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到目前為止,教育部還沒有對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這種中專生培養模式給予學費補助。辦學經費不足導致辦學基礎設施落后,影響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向更深層次發展。
3.人才地區間分布不均衡,辦學體系不夠健全桂林市12個縣農廣校都開展了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這項工作,但招生任務完成情況卻大不相同。有些縣農廣校每年都超額完成招生任務,有些縣農廣校卻招生困難。這直接導致了人才在各地區之間分布不均衡。個別縣農廣校因編制問題,沒有配備專職的辦學人員,人員不穩定,嚴重影響了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
4.學員的帶頭作用發揮不理想有些地方的學員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缺乏資金、思想保守等原因,影響學員引進新技術、新知識、新信息。導致學員在帶領周圍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方面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強。
二、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的對策與建議
新形勢下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思考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進步是決定性因素,教育則是基礎。因此,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尤其要特別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并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適應新形勢下對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客觀要求。努力為農業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強化農業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深化農村改革,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形勢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任重道遠。浙江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省,全省440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3500萬,占80%,人均耕地僅0.55畝,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短期內人增地減的矛盾不可逆轉。農業要發展,只有從內涵上挖掘路子,把發展的軌道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我省農業系統現有農技干部28725人,其中在鄉鎮工作的農技干部20349人,占70.8%。他們擔負著面向農村、面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重任,是農技推廣的主力軍。但從現狀分析,他們的知識能力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據省農業廳統計,全省28725名農技干部中,本科3125人,占10.9%;大專2594人,占9%;中專9944人,占34.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025人,占45.3%。縣級農技推廣人員6080人中,大專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7.3%,只具備初級技術職稱的占47.5%,均將近一半。既使具備較高學歷和技術職稱的農技人員中,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由于缺乏培訓和知識更新,知識面狹窄、陳舊,對現代農業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知之甚少。這個問題在與廣大農民直接面對面的村一級更為嚴重,全省村級農技服務組織中,目前有專職農技人員16339人,兼職農技人員41620人,共計57959人,其中中專及中專以上的910人,占1.57%;中專以下也就是未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57049人,占98.4%。除了知識能力不適應外,專業結構也很不合理,在縣一級農技推廣人員中,從事糧油、農經、畜牧、農機等傳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占91.8%。與此同時,由于種種原因,我省農民這一特殊而龐大的群體人均文化程度和整體素質較低。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提高廣大農技推廣人員和千千萬萬農民群眾的知識水平和技術能力,是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所肩負的一項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
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面臨嚴峻挑戰。從世界農業發展趨勢來看,由于科技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日趨明顯,科技創新速度日益加快,國與國之間以科技實力、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創新人才為基礎的競爭更加激烈。伴隨著世界性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生物技術、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對農業科技培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由過去單一的初級農業科技培訓轉向為高中初級多層次的綜合性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在實施主體上由過去農業部門主抓上升為政府統籌、農業部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政府行為;在培訓對象上由過去單一面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發展為包括農民、農技人員、農村干部和未來農民;在培訓要求上由過去以實用為主提高到以實用和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并重的高標準要求。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1999年統計,全省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當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7480期,共培訓258萬人次。我省1999年開始實施的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先后舉辦培訓班496期,累計培訓19086人。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無需諱言,根據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還很不適應。第一,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地方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和經濟建設“兩張皮”的現象依然存在。沒有把這項工作真正作為轉變職能的重要內容去抓,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當作軟任務,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過硬的措施。第二,形成合力不夠。農業部門內部存在著各條線的培訓都有一點點,但各條線的培訓也只局限于各自專業的那么一點點的現象。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既消耗了有限的資源,又無法形成一項系統的工程。第三,硬件設施的建設不夠。現在這個問題在我省比較突出,全省各地雖然有一些農技和農機培訓學校,但真正有條件擔當起農業教育培訓任務的尚為數不多,教學設施和師資更顯缺乏。包括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目前尚沒有教學培訓基地和應有的設施、師資。第四、目前在農業教育培訓工作中政事不分,職能不清的問題還比較嚴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從事農業教育培訓事業的網絡體系。第五、培訓的內容、形式以及投入機制缺乏創新,還習慣于沿襲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農業條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辦法,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第六、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隊伍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目前這支隊伍包括管理人員和師資力量,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比較薄弱。對于這些問題,要認真加以研究,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決。
二、充分認識加強我省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發達,經濟繁榮,農民富裕,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環境優美。”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我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出的總體要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已經成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一項首當其沖、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在新形勢下,它的地位和作用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社區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設工作方案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制定關于加強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建設工作計劃如下:
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2、充實社區市民文明學校關于未成年人教育培訓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訓,邀請社區老師、志愿者講解科學、法律知識,引導更多的家長重視子女思想道德建設,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成長觀,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育知識和教育方法,增長社區未成年人的科普、法律常識。
3、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引導社區家長以良好的言行舉止影響子女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開展“小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對單親家庭、貧困家庭、進城務工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以及貧困殘疾兒童給予特殊關懷,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大家參加健康有益的社區活動,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社區的關愛,從而養成團結友愛、自立自強的品質。
4、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積極引導青少年參加社區組織的科普活動、參加愛護家園等社區公益活動,培養他們扶危助困、崇尚科學的良好品質。
5、在假期開展諸如參觀、比賽、演講等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科普教育等活動,使社區未成年人接受愛國主義和科普知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