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課程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17:07: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馬原課程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馬原課程總結

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體時代給思政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其影響力是雙重的,既有機遇也面臨著挑戰。新媒體時代就思政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不少學者從不同的層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文章通過分析新媒體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結合新媒體時代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價值,強調新媒體時代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課題。并通過從社交平臺、校園網、微課、慕課以及思政不同課程多個角度對新媒體時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歸納總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給其他學者以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思政課

一、新媒體的內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舊媒體而言的,是一個時間性的概念和定義,經歷著變化的過程。所以對于新媒體的定義同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現如今本文中所談及的新媒體的內涵即是該時段內對于新媒體一詞穩定的內涵界定。那么何為新媒體,新媒體能夠依托網絡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移動通訊等新型科技向使用者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服務,并且是與網絡相關的建設在其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媒體,具有一定傳播功效,并作為一種媒介和手段能夠使用戶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與傳統的傳播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等有明顯的差別,新媒體的種類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微博、手機APP客戶端、IPTV、網頁搜索、網絡社交平臺等,主要可以總結為三大類即手機新媒體、網絡新媒體以及新型電視媒體。新媒體是一種面向所有人的具有傳播功能的新媒體,它是一種媒體硬件,也是一種媒體軟件,同時還是新的渠道和方法,因而能夠為人們提供新的信息服務。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公認起源于2007年的美國,其與傳統課堂授課方法截然不同,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模式為“課中知識講授+課后布置作業”,而“翻轉課堂”也被稱之為“顛倒課堂”,其教學模式為“課前視頻自主學習+課中提問探討鞏固”。翻轉課堂的創始者最初的做法,即第一階段在課前提前將授課內容拍攝為教學視頻,并依托網絡等新媒體傳送給學生們,要求學生在上課前提前學習教學內容,明確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第二階段,即在課堂中,學生將課前自己通過教學視頻學習中,不明白的知識點和問題向老師請教,教師教學的重心從講授知識變成給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答疑解惑,結合必要適當的歸納與總結從而達到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傳統教學流程的反轉,教師從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的傳授者變成了翻轉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和引導者。使得傳統教學的以“教”為主模式轉變成了翻轉課堂的以“學”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對教師依賴度降低,自主學習力增強,其中學生參與度高,充分尊重了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翻轉課堂具有三個明顯特征:首先,教學內容針對性強,網絡中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自主調整學習的時間、方式、快慢、頻率,學生學習享有更多自由,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其次,重建學生學習過程。教師課堂授課時間縮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增加,學生在課前接受教師視頻授課,課堂中通過與教師的互動、探討、研究問題來內化知識。最后,相對傳統模式能夠更方便的進行復習和檢測,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目前新時代下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有微課、慕課,而網絡社交平臺如微信、微博以及QQ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有使用。

查看全文

權益調查總結報告

權益調查總結報告

★調查的設計與組織實施

●調查目的: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目前學生在大學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意見和問題,從而改進工作,優化環境,院權益中心開展了此次問卷調查活動。在將問題與意見集中后,及時反映到相關部門,以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答復。

●調查對象及方法:本次調查對象為公共管理學院03-04-05級本科生計134人,其中女生85人,男生49人。本次調查采用自編《權益調查問卷》進行,包括9個選擇題項及一個主觀題項;調查在各年紀隨機抽樣進行。

●調查問卷回收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各年級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4份,回收率89.3%。其中05級49份,04級42份,03級43份,回收率分別為98%,84%,86%。

★調查結果及分析:

查看全文

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論文

一、“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的特點

園藝專業成立之初,園林學院針對園藝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在保證完成課堂理論教學任務的同時,設置了“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溫室操作與管理”“種苗與苗圃學”“植物設計與應用”等課程的實踐環節。此外,每年10月份,學院針對大四學生開設了“園藝綜合實習”課程,安排學生赴云南省昆明市開展為期12天的專業學習。“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12天的專業學習將建立起一個全新地域植物種類的識別體系,并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科屬的橫向歸納與總結。學生通過實地調研,將溫室操作與管理、切花(盆花)生產理論與技術、種苗與苗圃學等課程知識付諸于實踐當中,同時還要與當地專業人員進行咨詢與溝通,以汲取第一手專業知識。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共設有5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都對大四學生開設了必修的“綜合實習”課程,這也是園林學院教學體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園藝專業開設的“園藝綜合實習”課程,從2004年開課至今,風雨無阻,從未停歇,十多年的教學實習經驗得到其他高校及同行的認可。

二、“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云南是地處低緯度的高原,植物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宜人、開展實習的人工成本較低。“園藝綜合實習”課程選址昆明主要是因其在全國花卉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國內花卉產業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云南。2011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首次突破100萬hm2,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出口接近5億美元[2]。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花卉貿易正逐漸成為我國對外出口貿易新的增長點。面對著新形式、新方法、新技術、新品種的不斷涌現,云南的花卉產業結構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引種、育種、種苗生產到栽培、大規模擴繁再到采后處理、包裝運輸及營銷推廣,其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為“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目前“園藝綜合實習”課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課程組織形式及授課方式已趨于穩定。但是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存在著的一定的問題。(一)植物識別種類欠缺多樣性。“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植物種類的識別主要是教師對昆明植物園、黑龍潭公園等有一定歷史底蘊的區域所引種栽植的植物種類進行講解,這些植物種類雖然能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西南地區主要栽植的植物類型與種類,但是對于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專類園(竹園、棕櫚園、巖石園等)、濕地植物及適宜在西南地區栽植的園林植物的新品種介紹不足。(二)植物應用調查欠缺綜合性。昆明植物種類多樣,群落結構豐富,加上適宜的氣候以及昆明老城豐富多彩的文化屬性,使得植物的應用有著極強的地域特色,隨之而誕生了具有這些屬性烙印的地域特色的園林形式。近年來街旁綠地、高檔小區、大學校園、湖濱濕地、政府綠地等公共空間的園林建設初具規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在之前的實習內容中并未得到重視。(三)學生在實習中缺乏主動性。通過對云南云花聯合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的實地調研,學生可以近距離了解觀賞植物是如何一步步從種到收,再變成老百姓手中的消費產品,也就是在全產業鏈視角下,使學生掌握觀賞植物的流通運行機制。課程實習選擇的每一個參觀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都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并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如果學生不能主動了解各個企業的特點以及不同企業間的聯系,僅僅是走馬觀花的實習,也就不能高效系統地將實習內容消化。加上實習過程中受天氣、參觀順序,參觀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使有些實習變成了對一個又一個知名企業的參觀,無法達到實習應有的效果。(四)課程實習的后勤保障欠缺合理性。“園藝綜合實習”課程綜合實習歷時12天,包括了從基本的植物識別到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方法等內容,實習目標是要學生在短短的12天里,初步建立起對一個陌生城市植物資源的基本認知體系。同時,學生要在實習過程中,對行業龍頭企業所涵蓋的從植物新品種的研發、種植、經營到生產、銷售、流通、市場等各個環節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是“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時間短,節奏快,任務重,課業量大,對于任課教師及學生均有較大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帶隊教師除要熟悉西南地區園林植物種類之外,還需協調實習過程中要參觀的各個企業,安排實習時間、參觀線路及內容,并對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作出及時的處理,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教師對于知識傳授的專注力。

三、“園藝綜合實習”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

“園藝綜合實習”課程內容優化首先應將知識點(植物識別、溫室操作、苗圃管理等)整合到具體的實踐環節中(參觀知名企業、調查公園/公共綠地等),設定較為合理的實習線路;其次,通過對新品種應用、生產經營、技術革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實地調研,將所學的相關專業課程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初步構建起園藝產業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增加植物識別種類。首先,以常見園林植物認知為主,適當增加野生植物資源介紹。例如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參觀了昆明金殿名勝區(金殿植物園),園內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古樹參天,文化氣息濃郁。園區新改善的溫室群、世界杰出茶花園及木蘭園、杜鵑園等可以讓學生溫故知新,進一步了解熟悉西南地區野生植物資源概況,完善植物認知體系。其次,增加濕地植物的認知識別內容。例如隨著昆明高原湖濱生態城市建設、昆明濕地建設,相對應的園林水景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昆明市濕地總面積已達到6萬余公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東濕地公園,其豐富的濕地植物(水生植物)成為了植物識別體系中重要的部分。第三,加強植物品種介紹。如昆明植物園(東園)收集了豐富的茶花品種,新建的竹園及棕櫚園中也收集引種了一定數量的新品種,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黑龍潭公園中引種的梅花、杜鵑花品種數量逐年增加,加之其品種分類清晰,是學生深入了解品種資源的范例。(二)豐富園林應用調研的類型。為取得較好的課程實習效果,教師應帶領學生多走多看,觀察了解各種綠地(公園綠地,道路綠地,附屬綠地、居住綠地等)及園林植物的不同應用形式(花壇,花海,花境,專類園、雨水花園,垂直綠化等)。因此,筆者首先減少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的參觀天數,因為世博園的維護經費逐年減少,景觀效果不如從前,所以授課時間可以從之前的3天減少至1天。其次,應取消五華區政府綠地的實測,增加呈貢新區政府辦公樓公共綠地的調研。因為呈貢新區公共綠地為新建項目,群落結構豐富,物種多樣,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景觀效果。第三,課程實習應保留市屬公園大觀公園及翠湖公園的調研,增加云南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校園景觀的調研。因為歷史悠久的云南大學在校園景觀的營造上結合了古老的建筑及燦爛的文化,有一定的特色。其利用植物進行的空間營造及植物景觀的尺度等適宜學生進行學習調研。第四,居住區及道路景觀的調研應在休息日完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調研任務。各小組以昆明市政府的《昆明城市園林植物推薦名錄(2016年)》作為參考,調研植物景觀視角下的城市風格、街頭主景、鄉愁景觀等,學生通過調研發現城市建設中植物選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個人建議。(三)合理規劃企業參觀實習的要求。改革前企業參觀行程的安排隨意性較大,缺少合理的規劃,導致學生對于花卉生產流通環節的整體認知過于破碎。所以,選擇參觀的企業要綜合考慮企業及公司的經營范圍、在全產業鏈中的位置、企業基地所在地的交通情況、便利程度以及參觀費用等因素,合理規劃參觀企業的行程,爭取讓學生在一次出行中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不同企業生產經營的方式,如企業的類型、產品的結構、種植方式、不同的市場定位及營銷策略,使學生能夠最大程度掌握花卉生產流通的全過程[3]。合理規劃后的企業參觀行程見表1。

查看全文

項目教學法在學院藥學綜合課程中應用

摘要:獨立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育人目標,其培養目標決定了實踐教學在獨立學院的教育和人才培養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藥學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在獨立學院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采用項目教學法,按照項目周期中的項目選擇、項目設計、具體實施、成果評價與考核等四個階段開展藥學綜合實訓課程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了獨立學院藥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獨立學院;藥學綜合實訓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所在地江蘇連云港,已形成以江蘇恒瑞醫藥、正大天晴、康緣藥業、豪森藥業四大藥企為代表的醫藥產業群。連云港市醫藥產業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進了本地經濟的發展。醫藥類獨立學院是我國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來源之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以更好地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是我校自2013年遷址連云港市辦學以來的辦學宗旨。我校結合辦學宗旨、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來建設藥學綜合實訓課程,是對學生進入實習工作崗位之前的重要培訓,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藥學綜合實訓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及相關實踐環節,實踐教學安排突出課內外一體化、突出綜合設計、突出自主創新等。藥學綜合實訓是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從理論過渡到實踐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是以臨床前新藥及仿制藥制劑開發研究流程的各環節的基本內容為主線,以藥品研發基本思路、藥物制劑處方前研究、藥物制劑處方工藝研究、藥物的質量研究、臨床前藥理毒理學研究、藥品注冊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理論基礎,培養學生進行藥物制劑研發的基本規范,完成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然后以具體項目為載體,以原料藥的合成、藥物制劑的制備及原料藥和藥物制劑的質量檢測等典型工作任務為項目各階段的實施任務,構建課程內容,達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以滿足應用型藥學專業人才的技能培養需求,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藥學綜合實訓課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以實踐為導向、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解決工作崗位上的實際問題,充分體現其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生在項目教學法實踐中職業技能得到了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項目教學法在藥學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效果顯著。現將項目教學法的經驗總結如下:藥學綜合實訓課程設置的研究內容包括教學項目的選擇、項目設計、具體實施、成果評價與考核等幾個方面。具體如下:

(1)項目的選擇:項目選擇一要根據藥學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性質進行設計,二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實訓條件和現有的儀器設備進行選擇,三要以《中國藥典》的內容為依據,綜合考慮藥品的分析檢測方法、原輔料和試劑的成本、采購的難易程度及在制備過程中藥品的穩定性等因素,選擇可以在規定學時內能夠完成的藥品作為實訓項目。我校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已經成功建立了依達拉奉原料藥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備、對乙酰氨基酚原料藥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劑的制備等教學案例。

(2)項目設計:通過項目的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原料藥的合成及質量分析、藥物制劑的制備工藝及質量分析等環節的操作技能,能夠規范書寫檢驗原始記錄及檢驗報告。如實訓項目一:對乙酰氨基酚原料藥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備,內容包括:實訓前準備(教師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學習分析對乙酰氨基酚的結構、理化性質、合成方法等)→對乙酰氨基酚原料藥的合成→對乙酰氨基酚原料藥質量分析(保證制劑所用原料藥合格)→儀器設備檢查→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備→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質量評價(保障制劑質量),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藥學綜合實訓項目,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實際生產過程中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備和質量評價工作流程,更好地將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崗位職業素養。

查看全文

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用字現象淺析

一、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用字現象分析

訓詁學界通常用“A,通B”注釋通假字,用“A,同B”注釋異體字,用“A,后來寫作B”注釋古今字。本文也采用同樣的注釋方式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中有關用字方面的注釋進行分析。

(一)古今字誤注成通假字

通假是古書籍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用字現象,一個詞原本有為專門記錄它而創的字,但作者常常不使用它,而是借用了一個與它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取代它,這樣兩個字就形成了通假關系,這借來的字就被稱作“通假字”。古今字是由同源分化或同音假借而一前一后產生的記錄同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先出現的稱古字,后出現的稱今字。在古代,字非常少,一個文字常常會表示多種意義,這也就造成了詞義表達的混亂。于是,為了避免在理解一些書面語言時產生誤會,常常會給這種字所記錄的某一個意義造一個新字以求分辨,這便形成了古今字。從產生時間及音形義關系來看通假字與古今字:通假字與本字是共時的,二字只需要聲音相同或相近,字形與字義可以沒有任何聯系;古字與今字則是歷時的,一前一后產生,二字不僅在字形上有一定聯系,字義上也相通。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課下的注釋中,有多處將古今字誤注成了通假字,比如: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課文原注為:共,通“供”,供給。“共”是群紐東部,“供”是見紐東部,見群旁紐,均屬舌音,二字雖讀音相近,但并不是通假關系。《說文解字》:“共,同也。”“共”的本義是共同,后引申出供給等意義。為了分擔“共”字的壓力,于是后人就為“共”加了形旁,造出“供”字,由“供”專門承擔“共”的引申義“供給”,“共”字則專門負責其本義。文中“共”應為“供應、供給”義,這并不是“共”現在的意義,而是后起字“供”的含義。由此可見,“供”是后起字,其本字為“共”,二字是古今關系。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必修二《赤壁賦》)課文原注為:馮,通“憑”。兩個字都是並紐蒸部平聲,同紐同韻,讀音極近。《說文解字》:“馮,馬行疾也。”“馮”的本義是馬跑得快,后引申出“依靠、憑借”等義,先秦古籍中常用“馮”來表示“憑借、依靠”的含義。后來人另造“憑”字分擔“馮”的“憑借”義。目前,“馮”的本義很少使用,僅用來表姓氏。“憑”字在出現時間上要遲于“馮”,所以它們應為古今關系,而非通假。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原注為:涂,通“途”,道路。兩個字都是定紐魚部平聲,同紐同韻,讀音相同。《說文解字》:“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涂”的本義是水名。《說文解字》未收錄“途”字,“涂”字后來被假借表示道路義,于是人們將“涂”字變換形旁另造“途”字表道路義。可見“途”字晚于“涂”,“涂”是本字,“途”是后起字,二者是古今關系。4.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原注為:孰,通“熟”,仔細。兩個字都是禪紐覺部入聲,同紐同韻,讀音極近,但不是通假關系。“孰”的本義是生熟的“熟”,在古代并沒有“熟”這個字,一直用“孰”字表示這一含義。“孰”字在后來專門被用作疑問代詞,后人就為“孰”另加了形旁造出一個新字“熟”,表示“生熟、熟悉、”等義,“熟”字慢慢地取代了用作本義的“孰”。可見“熟”是一個后起字,是今字,“孰”“熟”二字是古今關系。5.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必修五《陳情表》)課文原注為: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二字都是明紐文部上聲。《說文解字》:“閔,吊者在門也。”本義為有兇喪,憂患。《說文解字》中無“憫”字。可見“憫”字在產生時間上明顯晚于“閔”。在先秦古籍中也多用“閔”表“憂患、哀憐”義,后來人為“閔”另加形旁造出新字“憫”,由“憫”字來記錄“憐憫,憂患”等義,原文中“閔”的含義為“不幸、可憂患的事”,這一義項現在由“憫”記錄。所以“憫”是一個后起字,“閔”是古字。

(二)通假字誤注成異體字

漢字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造字機理不同,也就出現了一字多形現象。所謂異體字,就是讀音與意義完全相同,僅形態結構或結構部件位置等不同的字。一個字可以產生一個或好幾個異體。從產生時間及音形義關系上來看,異體字是共時的,不僅讀音要相同,意義也要相同,但字形間不需要有任何聯系。1.無能為也已。(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課文的原注為:已,同“矣”。“已”是喻紐之部上聲,“矣”是匣紐支部上聲,二字韻部相近,且都是喉音,讀音相近。這兩個字都可充當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但僅就這一用法相同。比如“已”有“停止、完畢、已經”等義,而“矣”沒有,兩個字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已”與“矣”不是異體字。2.不顧恩義,畔主背親。(必修四《蘇武傳》)課文的原注為:畔,同“叛”。二字都是並紐元部去聲,同紐同韻,讀音極近。《說文解字》:“畔,田界也。”畔的本義是田界。《說文解字》:“叛,半也。”“叛”是形聲字,從反,從半,半亦聲。“反”是指相反,“半”指“半路上”。“半”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原本同路的兩人在半路上分手,變成相背而行”。因此,“叛”的本義是半路分手,各奔前途。“畔”與“叛”的含義沒有任何關聯,因而不是異體字。文中的“畔”字應為“背叛”的意思,這一義項現在由“叛”承擔,二字只是因為音近而通假。3.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必修四《蘇武傳》)課文原注為:旃,同“氈”,毛織的氈毯。“旃”與“氈”都是章紐元部平聲,二字同紐同韻,讀音極近。《說文解字》:“旃,旗曲柄也。”“旃”的本義是赤色的曲柄旗。而“氈”則指用獸毛做成的片狀物,兩字的意義并沒有任何關聯。原文中“旃毛”指“氈毛”,但這并不是“旃”的意義而是“氈”的本義,故二字為通假關系。“氈”為本字,“旃”為通假字。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必修四《蘇武傳》)課文原注為:去,同“弆”,收藏的意思。二字都是溪紐魚部上聲,同紐同韻,讀音極近。“去”的本義是離去,而“弆”的本義是收藏。通假字與形聲字的聲旁關系非常密切,古人在寫字時圖省事,一般來說會用筆畫少的聲旁來代替本字,“去”與“弆”也正是這樣,由于“弆”字是一個難字且并不常見,古人便用“弆”的聲旁“去”表“弆”。這兩個字意義卻相差甚遠,只是因音近而通假。5.空自苦亡人之地。(必修四《蘇武傳》)課文的原注為:亡,同“無”。“亡”是明紐陽部平聲,“無”是明紐魚部平聲,陽魚對轉,讀音相近。“亡”的本義是“逃走”,后引申出“消失、沒有”等義。“無”的本義就是“沒有”,“亡”字所具有的“傷亡、死亡、滅亡”等義,“無”字沒有。“亡”在文中是沒有的意思,這一義項現在由“無”承擔,“亡”與“無”也是因音近而通假。二字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注二字為異體字顯然是錯誤的。

查看全文

渡口社區婦聯今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渡口社區婦聯在天馬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縣婦聯、鎮婦聯的業務指導下,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建設學習型家庭、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鍥機,積極帶領社區婦女姐妹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半年來,社區婦聯堅持一手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一手抓婦女維權,激勵廣大婦女姐妹在平凡崗位上爭優奪強,爭創“巾幗文明示范崗”,樹立基層婦聯形象,取得了一點成績,現將本社區婦聯今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顧

(一)創新工作方法,活躍城鄉文化

社區婦聯立足“體育娛樂型”文化特色社區實際,緊緊圍繞當前文化宣傳主題,積極豐富社區婦女精神文化需求。原創:社區自今年月以來,先后舉辦了“新春大型文藝演出暨新春燈謎會”、“民舞踩街”、“健康伴我行”聯誼會、“三八巾幗書畫展”“三八巾幗志愿者服務日”、與輝埠鎮、富山紡織有限公司的文化聯姻結對演出、“六一節小公民道德實踐”等。

(二)實施“家庭文明細胞工程”,構建和諧社區

今年是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年,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推進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根據常文明號文件精神,月日渡口社區向本社區居民發出倡議,居民家庭可以以戶主自薦或社區組織推薦的形式申報“五好文明家庭”,由社區居委會進行初評公示后,報天馬鎮審批,截止月日,本社區已初評出“五好文明家庭”戶,占社區總戶數的以上。在評比當中,也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事跡,如家住渡口小區幢的單太成夫婦,兩人為農村購房落戶,其職業為管道疏通,但他們為鄰里也辦了不少實事,經常利用自己所長,義務為鄰居疏通管道;姜法四老師也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和睦,子女事業有成,還時常幫助社區加強青少年教育,義務為社區出黑板報、宣傳窗余期等。

查看全文

渡口社區婦聯某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渡口社區婦聯在天馬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縣婦聯、鎮婦聯的業務指導下,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建設學習型家庭、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鍥機,積極帶領社區婦女姐妹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半年來,社區婦聯堅持一手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一手抓婦女維權,激勵廣大婦女姐妹在平凡崗位上爭優奪強,爭創“巾幗文明示范崗”,樹立基層婦聯形象,取得了一點成績,現將本社區婦聯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顧

(一)創新工作方法,活躍城鄉文化

社區婦聯立足“體育娛樂型”文化特色社區實際,緊緊圍繞當前文化宣傳主題,積極豐富社區婦女精神文化需求。社區自今年月以來,先后舉辦了“新春大型文藝演出暨新春燈謎會”、“民舞踩街”、“健康伴我行”聯誼會、“三八巾幗書畫展”“三八巾幗志愿者服務日”、與輝埠鎮、富山紡織有限公司的文化聯姻結對演出、“六一節小公民道德實踐”等。

(二)實施“家庭文明細胞工程”,構建和諧社區

年是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年,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推進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根據常本稿件屬于文明[]號文件精神,月日渡口社區向本社區居民發出倡議,居民家庭可以以戶主自薦或社區組織推薦的形式申報“五好文明家庭”,由社區居委會進行初評公示后,報天馬鎮審批,截止月日,本社區已初評出“五好文明家庭”戶,占社區總戶數的%以上。在評比當中,也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事跡,如家住渡口小區幢的單太成夫婦,兩人為農村購房落戶,其職業為管道疏通,但他們為鄰里也辦了不少實事,經常利用自己所長,義務為鄰居疏通管道;姜法四老師也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和睦,子女事業有成,還時常幫助社區加強青少年教育,義務為社區出黑板報、宣傳窗余期等。

查看全文

社區婦聯半年工作匯報

**社區婦聯在天馬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縣婦聯、鎮婦聯的業務指導下,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建設學習型家庭、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鍥機,積極帶領社區婦女姐妹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半年來,社區婦聯堅持一手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一手抓婦女維權,激勵廣大婦女姐妹在平凡崗位上爭優奪強,爭創“巾幗文明示范崗”,樹立基層婦聯形象,取得了一點成績,現將本社區婦聯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中:

一、上半年工作回顧

(一)創新工作方法,活躍城鄉文化

社區婦聯立足“體育娛樂型”文化特色社區實際,緊緊圍繞當前文化宣傳主題,積極豐富社區婦女精神文化需求。社區自今年月以來,先后舉辦了“新春大型文藝演出暨新春燈謎會”、“民舞踩街”、“健康伴我行”聯誼會、“三八巾幗書畫展”“三八巾幗志愿者服務日”、與輝埠鎮、富山紡織有限公司的文化聯姻結對演出、“六一節小公民道德實踐”等。

(二)實施“家庭文明細胞工程”,構建和諧社區

**年是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年,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推進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根據常本稿件屬于文明[**]號文件精神,**月**日**社區向本社區居民發出倡議,居民家庭可以以戶主自薦或社區組織推薦的形式申報“五好文明家庭”,由社區居委會進行初評公示后,報天馬鎮審批,截止月日,本社區已初評出“五好文明家庭”戶,占社區總戶數的%以上。在評比當中,也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事跡,如家住**小區幢的單太成夫婦,兩人為農村購房落戶,其職業為管道疏通,但他們為鄰里也辦了不少實事,經常利用自己所長,義務為鄰居疏通管道;姜法四老師也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典型代表,他家庭和睦,子女事業有成,還時常幫助社區加強青少年教育,義務為社區出黑板報、宣傳窗余期等。

查看全文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的作用

摘要: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技巧,讓地理課堂煥發新的生機,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對初中地理與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整合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信息技術;合作學習

1前言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其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動態感、信息容量大、畫面清晰、聲形并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加強學習,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技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讓初中地理教學綻放新的精彩。

2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主體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巧妙設計教學流程,以增強應用效果。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地理教學內容地理是一門人文與自然學科。因此,要學習地理知識,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深入了解自然地理,掌握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如果只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會阻礙學生由感性認知過程向理性認知過程的發展。而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生動等優勢,且通過網絡可以搜索下載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許多日常生活中見不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叢林密布的熱帶雨林、生機勃勃的熱帶草原、神秘的高原雪山、浩瀚的大海和天空、異域風情、各地習俗等,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將這些地理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生動的視頻會將學生帶入繽紛多彩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板塊運動、地震形成原因、火山噴發、降水的形成、大氣運動這些內容抽象性強,而通過信息技術模擬火山和地震的形成過程以及板塊和降水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概念,理解所學地理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實現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使地理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信息技術理解地理知識體系地理學科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從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赫巴特曾說過:“真正感覺觀察比單純的描述更可取。”[2]在以往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地理知識體系的講解往往是依靠學校的一些掛圖,或者將課本中的插圖通過投影儀進行放大。這樣靜態的圖像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投影出來的圖像有的比較模糊,學生觀察起來比較費勁,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知識體系的建立。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學“世界的氣候差異”的時候,教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不同氣候的差異,而且過于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氣候特征,展示不同氣候之間的差異,可以加深學生對氣候差異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增強學習效果。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合作,以達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目的[3]。合作學習也是地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所學知識,通過學生的共同合作,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而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可以輔助開展合作學習,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搜集有關學習目標的信息和知識,然后讓小組成員將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最后通過PPT或者地理小報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學習成果,分享學習的經驗。這樣既可以體現信息化教學•集體的智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互幫互助,培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競爭方式。比如教學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這些內容的時候,首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通過上網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比一比誰找到的答案最好,最后總結歸納,選派代表匯報小組的學習成果。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好勝心,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主動求知、主動探索,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還可以采用協同方式。如講到“青藏高原”的內容時,首先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擬定學習提綱,然后小組學生搜集資料,分工合作,將其制作成PPT課件,選派代表上講臺進行展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搜集了大量的音樂、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一來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另外,合作學習還能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德育功能初中生處于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而按照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滲透德育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努力實現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依據地理教材的具體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結合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功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達到內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教學“中國的河流”時,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我國綜合治理黃河、長江的小浪底工程與三峽工程,從而讓學生的心靈感到震撼,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促進社會進步的第一生產力,也是保證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因此,要充分重視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地理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教師身份重新定位研究

摘要:針對ESP基礎上的大學英語教師身份重新定位,闡述ESP教學以及面臨的問題,從ESP教師學習專業英語知識、明確ESP教學流程、多元化渠道實現身份定位三個方面提出建議,旨在加快實現教師身份的重新定位。

關鍵詞:ESP;大學英語;教師身份;重新定位

我國在實施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求高等學校借鑒國際環境中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以此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從而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競爭力,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另外,高校推動教學改革期間,將雙語教學課程作為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由此可見,高校開展國際化教育是今后發展的重要趨勢。大學英語教學開始向ESP(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方向不斷發展,以此為前提,大學英語教師的身份需要重新定位,按照ESP要求掌握相關技能,將英語和有關專業深入融合,指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術專業的學習能力,這是大學英語教師身份重新定位的關鍵因素,也是今后開展教學的重點。

一、ESP課程概述

ESP為特殊用途英語,某種特定的職業或學科有直接聯系,例如旅游英語、商務英語、醫學英語等。大學中開設ESP課程,目的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要求,但該課程并非是教學的終結,而是可以采用的教學渠道[1]。教學期間內容與方法的選擇與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直接關系,基于此,要求ESP以特定目標為導向,結合實際需求展開分析開展的英語教學。其中需要注意,ESP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之間并不完全一致,ESP教學是高校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側重點是專業學科語言教學,而專業知識僅僅是學生的學習載體,將英語詞匯、語法等和專業課程中的語言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在應用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分析ESP課程的性質與教學范圍,可以確定教師采用全英文授課的方式,學生掌握學術英語技能,為之后的學習與實踐奠定基礎。一般學校將ESP課程教學分為若干個板塊,例如純語言實踐、學術英語、學術課程,具體課程包括學術英語課程、學術文體寫作、學術文體閱讀、書面交流、口頭交流、跨文化交際等。將語言技能和研究水平的實踐知識的充分融合,學生可以在要求的時間內完成語言學習,掌握學術領域的英語知識,在后期課程的學習中,通過教材、雜志與學術演講等途徑掌握專業領域的知識,將其運用在實踐作業當中,從而提高個人的學習水平。

二、大學英語教師身份定位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