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11:24: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色農業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使用
摘要: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現今我國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重要的指導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發展并應用綠色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現代綠色農業技術進行推廣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綠色農業技術;現代農業;推廣使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是現今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除了規模化、機械化的生產之外,綠色的、無公害的農業技術的使用更是其關鍵。現代農業的種植大體上包括糧食和蔬菜2個方向,所以提高綠色生產種植技術在這2個部分中的應用是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1綠色農業推廣技術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綠色農業推廣技術的推廣使用是適應現今市場經濟發展對農業的新要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要求加強對農業發展質量的提高,這樣才能夠為我國農業的發展走出國門奠定重要的基礎;傳統農業發展對土地、環境形成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這不符合現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所以推廣使用現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是保護環境,保護土地資源的必要做法。
2綠色農業技術推廣使用的途徑分析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途徑分析
摘要: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發生根本性轉變,人們越發關注農產品的綠色健康。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追求,為綠色農產品帶來廣闊市場。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綠色產品生產關鍵,然而,我國農業生產的分散形式,影響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綠色產品市場難以真正做大做強。對此,文章對其的推廣展開探討,以期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提高群眾飲食的綠色健康。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途徑
我國農業種植多數地區的農產品種植仍以使用農藥、化肥為提高產量的主要方式,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情況,作為農業大國,無疑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追求,直接影響了農民所種植農產品的銷售。對此,國家應重視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特點與內涵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以生物的循環再生為基礎、展現自然生物的發展規律、使生態環境保持原貌的一種種植技術。綠色農業主要包含2方面:綠色農產品與綠色農業技術,主要是指以綠色農業技術為主,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充分發揮綠色農業技術的節能、環保、綠色作用,以此產出綠色農作物并推廣。在綠色農業技術中,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占據重要地位,當前,該技術已經逐步推廣,成為新時代下人們健康追求的農業種植方式,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具有以下鮮明特征:強調了人與自然,人與經濟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將先進農機設備、科學技術、現代管理理念、綠色農業概念有效融合;保障了農產品、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安全;增強了農民收入,實現了鄉村振興,并帶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中,主要具有以下內涵:其倡導的是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追求的是綠色產品的生產,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改善農村種植環境;倡導以人為本,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農產品表面的毒素,產出營養合理、綠色安全的農產品;倡導農業一體化管理的實施,以此保障綠色產品的安全、營養、健康、充足,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2]。綠色農業的核心為科學、高效、安全、和諧。因此,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作為綠色農業中的重要技術,其推廣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
2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中存在的弊端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途徑
摘要:目前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成分中占據了重要比重,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隨著“五位一體”戰略的提出,農業經濟逐漸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途徑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索,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實現穩定發展。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途徑
我國是農業大國,在推廣農業技術過程中,主要是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種植技術。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效益以及我國的糧食安全。在推進農業種植技術過程中,發展生態經濟能夠更好地保證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綠色植物能夠更加健康生長。
1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概述
綠色發展模式一直是我國近些年重點發展的經濟模式。和傳統發展模式不同,綠色發展模式主張的是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更加關注資源消耗以及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這樣更好地解決了農業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問題,是我國實現“五位一體”的重要舉措。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的是對資源的充分利用,進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盡可能地減少對周圍生態系統的破壞。對于農業種植技術來說,一方面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另外一方面要減少對周圍生態系統的破壞,盡量減少使用農藥等化學物質。綠色農業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了農業技術和農業產品。發展新型技術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保障,應加強機械化技術和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進而推動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已經不能夠滿足時展的需要,加強技術改革和技術推廣是實現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綠色農業和傳統農業相比較,具有以下的優勢。第一,安全性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追求的是綠色種植,在種植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一方面能夠減少對周圍物種的破壞,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化學物質在農作物中的殘留,這樣種植的農作物不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第二,具有品牌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綠色產品也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各農業地區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化平臺來推廣自身的農業產品,建立品牌,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第三,具有很強的資源性。通過推廣農業技術,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對土地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保護,促進農業發展,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鄉村戰略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推廣農業技術過程中,還需要切實考慮到不同地區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推廣方案[1-2]。
2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意義
大棚蔬菜物理農業技術論文
1.大棚蔬菜物理農業技術
為了全面提升大棚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應用和推廣物理農業技術,不僅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和防止病從口入的危險,也可滿足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蔬菜和保障農業食品安全的需要,其市場前景必定十分廣闊。
1.1大棚蔬菜物理農業技術的優勢
通過大量的試驗和數據證明,應用大棚蔬菜物理農業技術,明顯提高了蔬菜產品的質量及產量,使得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率大大降低,生產出了大量的綠色、無公害的蔬菜。另外,大棚蔬菜物理技術的應用,減輕了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產生的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菜農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大棚蔬菜生產中應用的主要物理農業技術具體包括: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磁化處理達到作物增產的目的;溫室靜電除霧除塵防病促生系統;聲波助長可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產量;二氧化碳氣肥系統;使用電子殺蟲燈來保護農作物。利用這些技術可獲得相當可觀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表明了大棚蔬菜物理農業技術極其值得推廣。
1.2應用及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在大棚蔬菜中,物理農業技術的應用盡管在提高蔬菜產量、質量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極其突出的作用,但該技術的推廣仍存在一些的問題,主要包括:
綠色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路徑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歷史時期,農村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綠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生產運輸條件有待改善、農民綠色發展意識淡薄、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撐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農業的發展,不利于實現綠色農業生態轉型。因此,必須加快發展綠色農業,通過改善綠色農業生產運輸條件、增強農民綠色發展意識、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等途徑提升綠色農業的發展水平,這對于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綠色農業;困境;路徑
新時代綠色農業發展已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關系著人民幸福、國家發展和人類前途。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舉措,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農業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發展現代綠色農業,把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貫穿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有機蔬菜種植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相應地提高。蔬菜供應作為品質生活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種植模式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闡述了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在此基礎上對生態農業技術的具體推廣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技術推廣
傳統的蔬菜種植主要是運用物理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且輔以激素、化肥、農藥等進行培育,以確保蔬菜的成活,這是極為不健康的,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潛在為害。現階段,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對蔬菜的品質要求也日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機蔬菜的種植具備了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以有機蔬菜為主體,對種植方式和技術應用進行了相關探討,力求促進生態農業更好地發展。
1有機蔬菜種植模式
有機蔬菜是將蔬菜中的亞硝酸鹽、農藥殘留等有毒物質都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保證蔬菜的綠色、健康,將對人體的潛在為害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種新型種植模式。在近年來生態農業技術不斷成熟的情況下,該種植模式得到了廣泛推廣。1.1基地的選擇。有機蔬菜由于其品質要求和生產標準,對種植基地產地水源、空氣、環境等要求都極為嚴格。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在相關選址過程中,應對自身環境以及整體環境做統籌的規劃以及考量。因此,在選擇生產基地時,首先應當采取差別化區分的原則,將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區別開來。在此過程中注意隔離帶的設置,防止其他種植地對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影響有機蔬菜的品質[1];其次,注意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的轉換時間問題,在此期間不應栽培有機蔬菜,以確保種植品質,一般轉換時間為2年,在第3年要按照有機蔬菜種植標準來進行科學化生產,在相關的檢測和部門許可后才能進行銷售和買賣交易。1.2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基于傳統消滅病蟲害的化肥、農藥等不成熟、不健康防治方式,有機蔬菜的種植技術中大多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式,不僅能滿足綠色蔬菜防治害蟲的需求,也不會對有機蔬菜帶來損害[2]。由此不刻意地消滅害蟲的本身,而是從二元性入手,保護其天敵,將農業措施和物理措施結合起來進行害蟲防治。同時,應在原有的物理防治方面創新,以無害化和綠色化出發,利用無害的菌類、植物油等進行治理,推廣使用農業機械,如防蟲網等。1.3有機肥的合理使用。適當添加有機肥不僅可以保證質量和產量,還可以適當提高蔬菜的品質。與以往使用的化肥不同,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有機肥是以綠肥為主,常見的有生物肥、鉀礦肥、磷礦粉、動物糞便等,可以達到更好的固氮、保氧作用。在配備原料方面應嚴格遵循配比合理的原則,蔬菜種植地所需要的有機肥控制在3000~3900kg/667m2,底肥用量控制在2250~2925kg/667m2,這樣才能使施加的肥料更加精準有效,不浪費和板結土地[3]。在開窩前應清整土地,減少雜草以及其他物質的覆蓋,影響蔬菜對有機肥的吸收和轉化,影響產量。在收獲后需要及時清理干凈土地,尤其是對病蟲害殘體,以提高土壤質量,減少病蟲害對蔬菜的影響。1.4種植過程管理。大棚蔬菜可通過地膜覆蓋、嫁接等技術提升有機蔬菜的生產力,較傳統的種植方式其生產周期延長,甚至采用多種作物輪作的形式促進蔬菜高產,更好地擴大了供給。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合理調整植株間距,做到合理密植,提供適當的光照條件,為蔬菜提供了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
2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綠色農業發展技術與措施
摘要:綠色農業能夠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采用綠色農業發展技術過程中,需要對農業種植技術的管理體制進行完善,不斷地深入了解市場動態,對農業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加強監督力度,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然后就綠色農業的發展措施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農業;發展技術;措施
目前,在農業現代化的背景下,綠色農業成為了引領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了技術方面的積累。綠色產品受到了政府以及農民的肯定,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在農業發展中,還要對所在區域的環境、人文、氣候等多種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考量,對綠色農業進行規劃,采用農產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利用資源三位一體的措施,實現農業發展的多樣性。
1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綠色農業技術是一種綠色、節約型、增長型農業技術,旨在生產綠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節約。主要是指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秸稈還田技術等。現代農業技術和藝術結合技術和農業信息技術等集成系統。綠色農業技術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關鍵點。目前,綠色農業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得到了發展,但是在供給、技術體系、技術投入等多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就關鍵技術進行分析。1.1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綠色農業要想發展需要采用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優良的品種要想能夠取得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栽培技術。采用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可以發揮出良種良法的優勢,體現綠色農業的節本增效。1.1.1選育和示范推廣優良品種。首先要做好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示范推廣工作。目前在選育和示范推廣以及發展現綠色農業的過程中,資金的投入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能有效地推進優良的品種,提高現代農業發展的水平,應該建立以農民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的機制,并建立集政府、社會單位及個人于一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使得對于優良的品種的推廣有多層次和多渠道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投入。1.1.2因地制宜選用品種。在進行品種的選用中,要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品種的選擇,在不同的地區,要根據該地區的氣候、土壤以及生產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品種的選擇。根據不同耕作制度、不同田塊的肥水條件、自然災害的特點進行選擇。對當地的病蟲以及自然災害進行分析,調整品種的抗性。1.1.3品種的合理布局與搭配。要想提升品種的性能,還要對種植的布局進行全方面的權衡,確保和當地的環境、生態條件等相契合,做好品種的布局以及搭配工作。1.1.4適宜的栽培技術。不同的品種特點也不一樣,要想起到良種增產的作用,需要采用相適宜的栽培技術,提高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做好環境的保護,體現綠色農業。1.2綠色防控技術。在進行農作物的選擇中,要確保品種的抗病、耐蟲性,增加清潔化的栽培,采用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方法,也可以將二者融合使用,降低農藥的使用,推行精準施藥的方式,確保農產品的質量。1.3秸稈還田技術。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利用秸稈還田技術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平衡作物營養,有效減少化肥的投入,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作物的抗災能力,減少環境污染。1.3.1過腹還田。過腹還田是將農作物秸稈喂養牲畜,然后收集牲畜的糞便,再將其施入農田中,這種還田方式經濟效益非常明顯。一般來說,農作物的秸稈是各種反芻類家畜的飼料的重要來源,家畜進食后,可以吸收秸稈中的養分,并將其轉化為肉、奶等,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益,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秸稈都可以直接飼喂,對于這類作物秸稈,可以利用物理、化學或者生物方法對其處理,從而提高其飼用價值。1.3.2直接還田。直接還田具有快捷、省工等特點,對于一些秸稈數量較多的作物可以采用此種方法,在進行下茬作物種植前,利用機械對前茬的作物秸稈進行粉碎,并噴灑腐熟劑,促進秸稈的腐爛,這種還田方式不僅可以處理大量秸稈,還能夠避免燃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另外還有一種覆蓋還田方法,就是將秸稈覆蓋在后茬作物的行間的土壤表面,使其緩慢腐爛,這樣既可以給新作物持續提供各類養分,還可以調節土壤的溫度和濕度,此外還有一些作物秸稈的纖維強度比較高,可以采用留高茬還田的方式,也就是在收割作物時,提高留茬高度,這樣在翻耕后可以將作物的根茬在田間腐爛,這種方式可以使秸稈分布均勻,提高農民收益。
2綠色農業的發展措施
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發展探討
摘要: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也是解決農業發展障礙性因素的主要途徑。從立體生產技術、有機物多層次利用技術、節水技術等角度描述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指出生態農業的技術特點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制定生態農業發展政策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與環境保護互促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環境保護;體系;問題;策略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社會穩定與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追求糧食產量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制約農業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如耕地面積減少、土壤質量下降、水污染問題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時刻威脅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人類自身安全。發展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是解決農業發展障礙性因素的主要途徑,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
1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
生態農業技術是指根據生態學、生物學和農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及生產實踐經驗而發展起來的有關生態農業的各種方法和技能。生態農業與常規農業的區別就在于使用的是生態農業技術。
1.1立體生產技術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摘要:農業是當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部分。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呈現逐漸加快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也開始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健康,這就給農業種植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農業種植中,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對于農作物的高質高產都有很積極的影響,而且當下人們都非常注重飲食健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滿足新時期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追求。主要對新時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同時提出了相應推廣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綠色農業已經成為了當前農業的發展趨勢,人們對其歡迎度也非常高。綠色農業要想得到快速發展,就需要廣泛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讓更多的農業種植人員看到它給農業種植帶來的效益。但是在實際推廣中有很多原因限制了農戶對新技術的掌握,制約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很多農業種植戶對其缺乏了解,還有一部分農業種植戶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就更別說應用這種先進的技術。對新型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推廣工作還有所欠缺。對于這種情況,應提高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度,對當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現狀進行明確分析,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實施有效的推廣策略。
1綠色農業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關系
綠色農業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綠色農業技術,另一部分是綠色農業產品。綠色農業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在農業管理中秉承綠色理念對農作物進行綠色用藥與施肥,以滿足當前時展下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求。為了讓更多的農業種植戶在農業種植中應用先進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使先進的技術在當下能夠被廣泛應用,促進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將推廣工作充分地落實下去。而且相關部門應該給予足夠的配合,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從而讓更多的農業種植戶對其深入了解并且廣泛應用,實現農作物高質高產,進而提高種植戶獲得的經濟效益,提高其生活質量[1]。
2新時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農業技術推廣及科技創新模式研究
摘要:隨著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推廣,主推品種的覆蓋率、新技術普及率不斷提高。近年來,南通市海門區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主要農作物、園藝蔬菜等產業,強化農業良種良法科技創新,應用農技推廣創新模式,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培育新動力。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科技創新;發展模式;江蘇南通;海門區
近年來,海門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以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三新”技術引進、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應用為措施,堅持糧食穩定增產與資源持續節約相結合,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1],切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發揮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1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海門地處北亞熱帶,境內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區域內總耕地面積5.32萬hm2,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畜牧、水產業協調發展,先后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市”等稱號。隨著我國現代技術的突飛猛進,催生了農業領域一系列現代農業技術,但農業技術能否實現順利轉化,還需關注技術推廣[2],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是堅持政府為主導,多元推廣形式并存;當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目標是促進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3]。2019年海門區進一步加大農技推廣力度,農作物主推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8.5%,新技術普及率達90%以上,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技術覆蓋率達89%以上,稻麥植保專業化防治覆蓋率達62.8%,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46%,糧食總產達2462.4萬kg。1.1推廣農作物良種,農業品種結構進一步調優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調優品種結構。全區推廣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南粳9108、南粳5055等)0.5萬hm2;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揚麥16、揚麥23、寧麥13、鎮麥10號等)0.67萬hm2;推廣油菜品種(灃油737、德核雜油8號、榮華油6號等)0.67萬hm2;推廣高產抗倒飼用玉米品種(蘇玉22、蘇玉30、中江玉1號、中江玉6號等)1萬hm2;推廣鮮食玉米品種(中糯2號、蘇玉糯14等)0.2萬hm2;推廣鮮食大豆品種(小寒王、通豆5號、遼鮮、沈鮮等)0.33萬hm2等。在蔬菜園藝品種方面,瓜類推廣“津春4號”“津卒12”黃瓜1066.7hm2,“東方蜜一、二號”和海蜜甜瓜系列533.3hm2,“早佳8424”西瓜0.17萬hm2;甜瓜200hm2;草莓推廣“紅頰”草莓0.1萬hm2;茄果類推廣“蘇椒5號”辣椒400hm2,“金棚一號”番茄600hm2,“中薯3號”馬鈴薯733.3hm2;甘藍類推廣“中甘2號”甘藍333.33hm2,“二岸”松花菜333.33hm2;葉菜類推廣“87-114”大白菜600hm2,“雜交蘇州青”400hm2;推廣“蘇脆一號”梨品種、“突圍金秋紅蜜”桃品種、“陽光玫瑰”葡萄等。1.2配套適新技術,推進農作物綠色安全、優質高效。1.2.1主要農作物新技術。包括水稻缽苗移栽技術、鮮食玉米增密高產栽培技術、鮮食大豆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花生高畦栽培技術、赤豆高產栽培技術等。其中:水稻毯苗機插秧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是利用流水線硬盤育苗,增強機插秧水稻苗的秧苗素質,利用先進的毯苗機、插秧機進行插秧,省時省工,保證秧苗的活棵率。注重擱田質量,適時適量施用水稻拔節肥,節省化肥用量,增產效益達1500元/hm2,節約農藥、化肥、人工等成本750元/hm2以上,節本增效2250元/hm2以上。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重點圍繞小麥在適期內(10月25日—11月10日)及時播種,播種量8~9kg,利用稻草粉碎、深埋、一犁一耕一平整的稻草處理技術,把秸稈還田影響降到最低,促進冬前壯苗,增加有效分蘗數,適時適量施用拔節孕穗肥,切實減少化肥用量,在拔節前結合紋枯病兼治白粉病、銹病,重視揚花期赤霉病防治,增產900kg/hm2以上,增產效益達1500元/hm2,節約農藥、化肥、種子等成本逾450元/hm2,增加一次農機投入750元/hm2,節本增效1200元/hm2以上。油菜大小行栽培技術提倡油菜適時育苗,在9月25—30日之間育苗,防止育苗過早出現冬前早花,大小行增密移栽,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不大于17cm,密度不小于5600株,以密度減少化肥投入;大小行栽培可以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度,減少病蟲害發生,利用大行距在開花時作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作業通道,克服了等行距油菜菌核病無法進田噴藥的弊端,控制菌核病發生,顯著增加油菜千粒重,達到高產增效目的。油菜籽增產效益達600元/hm2以上,減少化肥用量300元/hm2以上,增加菌核病防治成本150元/hm2,節本增效750元/hm2以上。1.2.2園藝蔬菜新技術。主要有集約化育苗、無土栽培、農機農藝融合、長季栽培、立體栽培、山藥定向槽栽培、脫毒草莓避雨繁苗、全生物降解膜覆蓋、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化肥減量使用、果園地布覆蓋、修枝留果等15項實用先進技術,不斷提升了園藝產業科技含量。其中:甜瓜吊蔓落蔓立體栽培提高了種植密度,吊蔓栽培2.7萬株/hm2,是地爬栽培的3倍,增產48.6%。該項技術示范帶動全區213.3hm2厚皮甜瓜生產。水肥一體化技術中微噴滴管技術在全區應用面積達0.55萬hm2,較常規漫灌節水60%左右、節肥40%左右,同時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年節支3900元/hm2左右。1.2.3綠色防控技術。本地區農作物綠色防控平均覆蓋率達到了55.8%,集成的綠色防控技術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效達到85%,危害損失率在8%以下。近3年,對全區4萬多農戶進行了綠色防控技術培訓,農戶接受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的比例達到了35.73%。10個蔬菜品種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已發展地理標志產品6個;培育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7個,區域公用品牌2個;打造“淘米記”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淘米記”大米先后榮獲江蘇省粳米類特等獎、南通市好大米金獎等榮譽,帶動農產品品牌發展15個。
2科技創新模式應用,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