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股市建設思考論文

時間:2022-04-02 11:20:00

導語:本色股市建設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色股市建設思考論文

[摘要]由于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長期投資價值,政府及監管部門頻繁不合理干預,以及廣大股民普遍存在的不良投資理念,長期以來我國股市是一個過度投機的市場。成熟的股市是一個在投資和投機行為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的適度投機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范市場監管,提高投資者的素質,推行“做市商”制度,實現股市本色回歸,是實現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股市本色;過度投機;適度投機

我國股市建立1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一直以來,整個股市也被“政策市”、“消息市”、“投機市”所困擾。股市進入后股權分置時代,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第十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我國股市在很長時間內是過度投機的市場,我國股市改革的目標模式就是要向股市的基礎作用回歸,恢復股市的本色。股市的本色是有效的投資、融資和適度投機的場所。股權分置改革以后,股市要向本色回歸才能真正有希望。那么造成股市過度投機的原因在哪里?怎樣建設適度的投機場所使股市向本色回歸?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將直接關系到股票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一、股市投機中的適度與過度

長期以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投機一直是個不光彩的貶義詞,人們往往認為不付出辛勤勞動,通過單純買賣而獲利的投機行為是不道德的。如今社會在變化,時代在發展,“投機”一詞有了新義,經濟學所說的投機,一般解釋為“利用時機謀取私利”。其實投機原是一個中性詞,源于《新唐書·張公謹傳·贊》中“投機之會,間不容”一語,本義是指機會極其難得,行事不允許有絲毫遲誤。后來才逐漸演變為帶有針砭傾向的詞匯。在西方經濟學中,投機(Speculation)始終是一個中性詞,其含義是從價格的波動中獲利的活動,即指市場主體為了獲利依據其對市場價格波動的預期而進行的各種買賣,并從不斷的買賣(價格變動)中獲利的活動。股市中的投機行為即為事先預測股票的價格,尋找時機,適時地買入與賣出,以獲取股票價格差異的行為。在股市中,投機根據其特性又有適度投機和過度投機之分。

適度投機一般是指投資者注意股票質量分析,注重市場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尊重股票市場運行規律,借助于訓練有素的投機技巧,謀求正常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適度投機是一種理智的選擇,需要高超的技巧。其基本行為表現為:關心發行者的經營績效,并將其作為投機對象選擇的首要判別依據;注重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政策和行業分析。

過度投機一般認為是指不注意發行者業績分析,只關心二級市場的行情變動,在股價嚴重脫離股票價值的情況下仍然去追求博取短期的買賣價差。過度投機既不依賴于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判斷,也不依賴于對整體市場供求狀況的判斷,以追捧題材、炒市甚至造市為特征的投機行為。表現為:利用內幕信息和資金勢力破壞股市完全競爭的價格形成機制,在盤面無實質消息或題材的情況下,投機者便自己創造題材,輪番炒作,人為造市。

二、股市投機對經濟的影響

任何人都承認,只要有市場就必然存在投機行為。投機是股市本身的伴隨物,是股市永恒的主題,從股市誕生的那一天開始,投機就一直伴隨著它。

我國股市作為一個不成熟的新興市場,屬于新興加轉軌市場,存在投機活動不可避免,適度投機是市場的潤滑劑,它的存在,有助于平衡證券市場價格和股票流動.有利于活躍市場,使股票價格靈活地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促使資本優化重組,有效增強股市的流動性;由于投機者買賣的數量大,買進賣出的頻率高,從而為活躍二級市場進而活躍一級市場,實現股市的繁榮發展,促進了股票市場的活躍。

但物極必反,過度投機卻極具破壞性,破壞股市的經濟功能,嚴重的還會引起整個社會金融危機。對股市的發展極為不利。首先,過度投機背離了證券市場的初衷,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目標是優化資源配置,轉化企業機制,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但過度投機的存在,降低了市場的有效性,暴漲之后必有暴跌,這也會損害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其次,過度投機會使股市大起大落,劇烈震蕩,從而對投資者和股票市場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特別嚴重的是,當股票虛擬資本過度膨脹,并成為人們投機的主要對象時,從而就呈現所謂的虛擬經濟超常發展狀態,導致了泡沫的產生。再次,股市過度投機導致實業領城投資缺乏吸引力。由于股價的暴漲,出現短期的賺錢效應,社會資金會蜂擁而至,而且上市公司也會把其從股票市場融資到的資金重新反投到股票市場交易中,而不用于本該從事的實業投資。可能會在短期內使企業賬面利潤迅速增加,投機利潤的增加將使企業在經營主業方面創新和投資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削弱,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在社會資本呈現頻繁流向股票市場以追求短期收益的基本趨勢之下,實業領域愈加缺乏吸引力。導致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追求短期化、投機化的投資活動。第四,過度投機造成宏觀環境的惡化。在股市過度投機的條件下,社會金融資產必將向股市傾斜,儲蓄存款大規模流入股市可能造成信用風險和危機,嚴重時招至社會的金融秩序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環境惡化,而且宏觀環境的惡化將進一步削弱股市的實際經濟功能。

因此過度投機危害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給證券市場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成熟的股市應是適度投機的股市,而非過度投機的股市。過度投機的股市是一個巨大的“老鼠會”,靠不斷的資金擴張維持生命,一旦資金擴張停止隨之而來的可能股市全面的崩潰。所以,要保證股市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對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嚴格限制。

三、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原因分析

股市過度投機的原因究竟何在,學術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其原因就在于:股市交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性”;宏觀經濟政策方而的失誤;國有企業沒有真正建立起所有者的最終控制和風險承擔機制;有關配套措施滯后于股市發展。黃亞鈞博士認為:根本原因就在于股票市場規則的不健全、不完善。如市場規則的多變性、規則執行的不堅定,有法不依、有規不循;還有人認為是投資者素質不高,政府監管力度不夠等等。筆者認為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主要原因有:

(一)從監管角度看

政府、監管部門對股市的頻繁干預調控,造成的政策性風險,是引發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一個原因。雖然政府對證券市場實施了一系列的監控行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政策行為的巨大強制性,同時政策的不完善和滯后性等缺點,很容易形成“政策市”、“信息市”,從而誘導了過度投機行為的產生。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客觀上使投機行為更為嚴重。

(二)從上市公司角度看

一是公司改制并不徹底。許多公司“穿新鞋走老路”,它們雖然在形式上實現了股份化,但其經營機制并未根本轉換,經營方式依然。二是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高,因而缺乏長期投資的價值。三是上市公司回報意識差,分紅派息少甚至不分紅。四是公司上市之后,部分企業利用體制不健全之機,隱瞞真實信息、公布虛假信息,造成“信息不對稱性”,給投資者形成誤導,從而使投資者傾向于投機。同時,一部分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與其他企業暗地里相互勾結,互相進行炒作,這就使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更為嚴重。

(三)從股票市場職能定位看

定位出現偏差,更多地體現在為國企脫困服務上。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國股票市場超常規發展,10多年間,股市擴容到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100余家。在2006年7月17日至7月21日出現一周之內有5只新股上網定價發行,從6月5日—7月31日,IPO擴容406億,加上增發,將近1000億,大大超過2003、2004年每年750億的規模;堪稱世界股市的“”,股市過分強調了融資功能,除了政府和國有企業成功地“圈”到了幾千億資金以外,很少給予分紅,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個市場幾乎沒有給他們任何回報。投資者只能寄希望于投機帶來利潤。

(四)從投資者來看

公眾是股票市場之本,可以說有什么樣的股民就有什么樣的股市。許多股民對股票知之甚少,為投機而投資,僅憑好奇和熱情去參與,常常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輸不起放不下。行情高漲時爭相入市,行情狂跌時奪路而逃,賺錢時盲目樂觀,賠錢時怨天尤人,甚至走向極端。同時機構投資者正是把準了投資者脈搏,從而做起了股市過度投機的領頭羊,這樣,機構投資者制造行情,個人投資者緊隨其后,造成了股價劇烈波動。

四、完善股市投資環境,建設本色股市,引導市場適度投機

綜上所述,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股市要遏制過度投機,建立有效的投資、融資和適度投機的場所,恢復股市的本色,引導市場適度投機。筆者認為,當前我們應該著手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礎,只有上市公司規范化才有證券市場的規范化。上市公司的規范化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在進行上市公司的改造時,要確切地使“三會”行使自己的職責,發揮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徹底改變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現狀,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股份收益率,保證了投資者收益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樹立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從而抑制了過度投機行為。改變上市公司的重融資輕分配,漠視投資人利益的“圈錢”觀念,使證券市場真正成為一個投資場所而非投機的場所,實現籌資者和投資者的“雙贏”。

(二)加強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做好市場監督

由于證券市場發展迅猛,證券市場法制建設相對滯后,如《證券法》是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只是規定了證券市場的基本原則,還需要大量加以細化的、具體的、科學的、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現在有的規章、條例遠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造成證券市場參與者行為失范,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做好市場監督,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資配股等加強監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機制,促使中介機構為上市公司的規范化運作提供公正的服務。此外,還要為上市公司的規范化創造必要的外部環境,轉變政府對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保證上市公司的自主經營。強化證券監管機構的各項職能,并實現對證券市場的公正管理,克服部門利益、地方利益,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三)提高投資者的素質,糾正其不良的投資觀念

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的素質存在著普遍不高的現象。雖然證券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及審查正趨于規范化和系統化,但作為市場主體的投資者的素質也有必要進一步提高,政府機構應采取一定措施,正確引導投資者的行為,使科學的分析判斷成為證券市場的主旋律,杜絕目前存在的“消息市”、“政策市”,借鑒國外證券市場成功經驗,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運作規律。繼續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教育,加強對機構投資者的監管和引導,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要對機構投資者開戶進行必要的審查,對機構投資者要進行信用評級,對不符合規定的機構投資者要進行約束,對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來源、持倉數量、操作過程等情況也要進行必要的監控和調查,使其投機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推行“做市商”制度,盡快試行信用交易

縱觀各國證券市場,成熟的市場基本存在著兩種交易機制,即價格驅動型和委托驅動型。前者實際上是一種做市商制度。就是由做市商提供幾乎所有證券的買賣價,當投資者與做市商的報價和要價一致時,便成交。做市商在證券價格出現巨大波動時,有責任以自身與對方進行交易以平衡市場,它具有穩定市場的作用,并可減緩或抑制市場的劇烈波動,同時完善證券市場的功能。由于當前實施的漲停板制度,從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過度投機,但卻帶來了證券市場功能降低的弊端,而做市商制度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另外實行股票的信用交易,建立交易的“賣空”機制,這種交易不論投機買入的資金有多少,一旦超出公認的投資價格區域,賣方的拋售壓力將是無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資金優勢壟斷任何一只股票的買賣,其結果是股價只能反映市場投資人對公司經營狀況的公正評價。只有這樣,股市才能真正發揮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元萍.現資理論與實務[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2]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

[3]呂末林,劉光,劉春梅,焦帥廣.中國股市過度投機探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8).

[4]雷銘,喻敏.證券市場的投資與投機問題分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3,(3).

[5]李志林.擴容四問[N].金融投資報,2006-08-05.

[6]朱九龍,陶曉燕.論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投機行為與對策[J].江西審計與財務,2001,(11).

[7]冉凌浩,胡勇.投資理念與過度投機[J].金融與經濟,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