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應激食品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8:39:00
導語:地震應激食品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5·12”汶川地震的發生造成了巨大損失,無論對受災群眾還是救災人員都產生了巨大的應激影響。本文從應激相關概念開始,就汶川地震對受災群眾和抗震救災過程中對救援人員產生的應激影響進行簡要分析,在總結國內外一些抗應激食品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抗應激食品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汶川地震;應激;抗應激食品
[Abstract]“5.12”Wenchuanearthquakehadcausedenormouslosses,itcausedthatwhateverthepersonnelprovidingdisasterrelieforthemassessufferingfromdisasterstressinfluence.Thistextstartedfromthedefinitionofthestress,andanalysedthestressinfluenceofthemassessufferingfromdisasterandthepersonnelprovidingdisasterinWenchuanearthquake,andanalysedtheprospectofthedevelopmentoftheantistressfoodthatwhichisbasedonthesummariesoftheresearchresultsabouttheantistressfoodofdomesticandaboard.
[Keywords]Wenchuanearthquake;stress;antistressfood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東經103.4°)發生7.8級地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寧夏、甘肅、青海、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貴州、云南、西藏、江蘇、浙江、香港、臺灣等地均有震感。截至5月20日18時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難,受傷247645人,累計失蹤32361人。地震發生后,全軍、武警部隊、醫護單位及其他各界人士迅速組成了救援隊趕赴災區救災。此次地震對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產生了巨大的應激影響。
1應激的概述
1.1應激的概念現代應激理論認為,應激是個體面臨或察覺到環境變化對機體有威脅或挑戰時做出的適應和應對的過程。任何軀體的或情緒的刺激,只要達到一定的強度,都可以成為應激原,例如創傷、燒傷、凍傷、感染、中毒、發熱、放射線的作用、出血、缺氧、環境過冷、環境過熱、手術、疼痛、體力消耗、饑餓、疲勞、情緒緊張、憂慮、恐懼、盛怒、激動等[1]。
1.2應激的分類應激有良性應激和劣性應激之分。所謂良性應激指在日常生活中,應激原作用不是過分強烈,作用的時間也不是過分地持久,那么所引起的應激將有利于動員機體身心,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或者更好地避開可能要發生的危險。劣行應激指應激原的作用過于強烈、過于持久,那么所引起的應激就屬于病理生理學的范疇。應激在疾病中,不僅有適應代償和防御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變化。創傷、燒傷、嚴重感染性疾病等的發生發展中,都有應激的參與,但這些還不能算是應激性疾病,只有以應激所引起的損害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中如應激性潰瘍等,才可稱為應激性疾?。?]。Marion等發現,急劣性應激可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引起血循環中的白細胞增多,高強度訓練可使TNF-α在短時間內增高,并影響炎癥反應[2]。由于應激在上述的情況下可以引起病理變化,故有學者稱之為劣性應激。如此次汶川地震中,受災群眾在地震中可能會產生創傷、嚴重感染性疾病等病癥并會引起更嚴重的應激性疾病,因此此次地震中的受災群眾所產生的應激屬于劣性應激。
1.3應激的三種反應應激反應是一種涉及生理、心理及行為的全身性、整體的反應[3]。
應激的生理反應涉及神經、內分泌、呼吸、循環、泌尿、免疫等系統;應激的心理反應常見的有焦慮、抑郁、認知能力低下、恐懼、憤怒等;應激的行為反應,在出現生理和心理反應的同時,還會出現一些行為反應,如:焦躁不安、攻擊性行為或寡言少語、唉聲嘆氣等抑郁癥的表現。
2應激影響分析
2.1黃金72h國際救援界指出救援慣例:黃金72h。即在地震等地質災難發生時,在72h期間,受災者的存活率在逐漸遞減,即第1天(24h內)被救者的存活率在90%左右,第2天(48h內)被救者存活率為50%~60%,而第3天則降至20%~30%左右。
救援“黃金72h”概念產生的原因是:在地震中,人被壓在地縫之中,身體的抵抗力會明顯下降。與此同時,一般人都會受到外傷,身體出現創口,而一些厭氧細菌,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就會乘虛而入,它們往往在3天后發作,造成創口感染,極易致人死亡。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在地震中,由于人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大腿、臀部等肌肉豐滿的地方最容易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再加上受災群眾對于地震產生的強烈的應激反應,致使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2.2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的應激反應分析
2.2.1產生的應激反應對于受災群眾,會產生恐懼、悲傷情緒,造成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和創傷后延遲性應激反應。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出現在災后1周至1個月內。受災群眾表現出對環境定性不清楚。創傷后延遲性應激反應一般出現在6個月后,受災群眾易疲倦,發抖或抽筋,晚上容易失眠、做噩夢,從而導致精神疲乏,注意力下降。
對于救援人員特別是部隊救援官兵而言,救援人員進入災區以后,救援隊自開道路,長時間的無睡眠行軍,加上進入災區后救援人員馬上開始展開救援,使救援人員產生極大的應激反應,尤其是疲勞程度加劇。加上進入災區后救援人員所看到的景象,因此又會產生與受災群眾一樣的另一種劣性應激。
2.2.2應激反應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1)應激對機體的影響:當機體受到強烈刺激時,就會出現以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增多為主的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以適應強烈刺激,提高機體抗病的能力。應激時,血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濃度迅速增高;同時高代謝率、糖代謝、脂肪代謝、蛋白質代謝都會發生變化;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凝血和纖溶、泌尿功能、免疫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張力躍等實驗證明,在應激前后,ACTH、皮質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P<0.01),胰島素呈上升趨勢。安定可使應激動物的ACTH、皮質醇的水平明顯降低(P<0.05)。但是,對FT3、FT4的影響不明顯[4]。(2)睡眠剝奪(SD)的影響分析:由于長時間的無睡眠等條件下的救援行動,導致救援人員睡眠被剝奪,救援人員的疲勞應激程度較深。SD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下降,導致糖代謝變化,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下降,游離脂肪酸升高,腦內各種化學物質發生變化。對心肺功能、腦組織和神經電活動有一定的損害影響。
如此次汶川地震中的救援人員,在緊急事故的處理中,往往會出現持久的SD現象。通過一些SD實驗和模型分析結果總結可看出,SD會使救援人員連續作業能力、警覺能力和工作記憶能力下降。人體SD試驗結果表明,每夜睡眠6~8h可長期保持良好作業能力,每夜睡眠3~4h作業能力可維持5~6天,每夜睡眠3h以下將導致作業能力迅速下降。完全睡眠剝奪,作業能力只能維持2~3天,72h被視為人體睡眠剝奪的最大耐受限[3]。隨著SD時間的延長,困倦增加,從而導致微睡眠(microsleep,持續1~10s的陣發性昏睡)增加,或警覺性(alertness)降低所致[5]。當腦力資源低于某種認知作業需要的要求時,就會出現工作業績的下降。Ferrara等[6]實驗證明SD對作業結果正確性的影響很大。
3抗應激食品應用前景
3.1國內外抗應激產品研究進展近年來,國內外應激食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研究證實,銀杏葉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較強,綠茶、紅茶、黃菊花茶等茶葉也有減輕應激影響的作用。還有學者研究了SOD、褪黑素、鎂制劑、核酸等物質的抗應激效果;鹿茸精具有抗疲勞、抗高溫和低溫等不良應激能力[7];人參皂苷Rg3與Rh2的組合產品,科學家發現,Rg3、Rh2能完全改變服用者的精神面貌和體能活動,虛弱者服用后體力旺盛,Rg3、Rh2能通過調節中樞神經興奮從而消除疲勞[8];楊小英等[9]實驗表明補充牛磺酸復合液組大鼠疲勞運動時間比補充丙酮酸肌酸組大鼠長。德國人研究證明貫葉連翹(Hypericumperforatum)對婦女憂郁癥有明顯效果。Sreemantula等實驗證明葡萄種子提取液對應激反應具有一定抵抗作用[10]。Vanita等[11]通過小鼠實驗得出了L—精氨酸可產生抗應激作用。Chowdhuri等證明假馬齒莧皂素具有一定抗應激作用[12]。Benton等[13]實驗證明PS對于應激引起的丘腦下部-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有緩解作用。Skare等[14]實驗證明肌氨酸是一種抗疲勞功能因子,能提高運動能力。
3.2抗應激食品應用前景展望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人們的各種應激反應也日益增多,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疲勞、失眠、抑郁、免疫功能下降、注意力及記憶等認知功能降低等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雪災、地震等災害都是強烈的應激原,對受災群眾和救災人員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會嚴重影響救災人員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強開發并應用有針對性的抗應激食品,提高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的抗應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供應充足的熱能和優質蛋白質是提高抗應激能力的重要營養措施。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2、胡蘿卜素、類黃酮與微量元素硒、鋅、銅、錳、鐵等共同構成機體主要的抗脂質過氧化防御系統,可以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
目前,在我國抗應激功能食品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天然原料的使用較為廣泛。多數抗應激功能食品以傳統養生理論為產品設計的基本依據,應用傳統食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動植物等天然物品為主要原料,大部分研究尚停留在第二代功能食品的研究水平上,一是將作用明顯、機制明確、結構確定的抗應激營養素添加到飲料及食品中,作為營養補充劑。二是利用已被研究證實具有抗應激功效的中草藥提取物研制而成。我國抗應激功能食品的研究,只是通過嚴格的動物或人體實驗證明具備抗應激功能,對功能因子的結構及其作用的機制研究不夠深入[15]。
汶川地震中突現的救援人員的應激反應顯示了抗應激功能食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從分子水平上研究抗應激功能因子的結構、含量及其作用機制,準確評價抗應激功能食品的功效,提高抗應激功能因子的穩定性,開發出具有創新性的符合新一代功能食品特點的抗應激功能食品。
【參考文獻】
1金惠銘.病理生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98.
2MarionUG,PaulJM,MichaelRI,etal.Interlue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productionafteracutepsychologicalstress,exercise,andinfusedisoproterenol:differentialeffectsandpathways.PsychosomMed,2000,62:592-598.
3糜漫天,郭長江.軍事營養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65-280.
4張力躍,江燕,田保平,等.不同藥物對心理應激獼猴的抗應激作用.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0(3):197-199.
5宋國萍,苗丹民,皇甫恩,等.剝奪睡眠對連續作業的影響.心理科學,2003,26(3):465-467.
6FerraraM,GennaroLD,BertiniM.Timecourseofsleepinertiauponawakingfromnighttimesleepwithdifferentsleephomeostasisconditions.AviaSpaceEnvironMed,2000,71:225-229.
7宋剛,鄭紅英,楊永亮.中藥抗運動性疲勞的作用及機理.遼寧體育科技,2006,28(3):32-33.
8趙安平.人參提取物抗疲勞保健品問世.中國中醫藥報,2007-4-26-007.
9楊小英,張鈞,劉華剛,等.?;撬釓秃弦簩Υ笫罂惯\動疲勞能力的研究.體育科技,2007,28(1):43-45.
10SreemantulaS,NammiS,KolanukondaR,etal.AdaptogenicandnootropicactivitiesofaqueousextractofVitisvinifera(grapeseed):anexperimentalstudyinratmodel.BMCComplementAlternMed,2005,113(1):47-52.
11GuptaV,GuptaA,SagguS.AntistressandadaptogenicactivityofLArgininesupplementation.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2005,2(1):93-97.
12ChowdhuriDK,ParmarD,KakkarP,etal.AntistresseffectsofbacosidesofBacopamonnieri:modulationofHsp70expression,superoxidedismutaseandcytochromeP450activityinratbrain.PhytotherRes,2002,16(7):639-645.
13BentonD,DonohoeRT,SillanceB,etal.Theinfluenceofphosphatidylserinesupplementationonmoodandheartratewhenfacedwithanacutestressor.NutrNeurosci,2001,4(3):169.
14SkareOC,Skadberg,WisnesAR.Creatinesupplementationimprovessprintperformanceinmalesprinters.ScandJMedScSport,2001,11(2):96-102.
15李曉莉,鄭哲君,楊斌.軍用抗疲勞功能食品研究.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05,12(4):23-25.
- 上一篇: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論文
- 下一篇:基層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