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血管內凝血救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0 07:36:00

導語:產科血管內凝血救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科血管內凝血救治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早期臨床診斷和處理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對我院20年間收治的10例產科急性DIC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10例均應用肝素給予抗凝治療。剖宮產4例,子宮切除4例;治愈9例,死亡1例。結論產科出現血管內凝血,應在10min內使用足量肝素,防止DIC進一步發展致產婦死亡。

【關鍵詞】產科急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早期確診與救治

產科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是妊娠時母血呈高凝狀態(多種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明顯增加),羊水中含大量促凝血物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在血管內產生大量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致使DIC發生。發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及早診斷可提高治愈率[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0例產科DIC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就其診斷與治療進行討論。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1988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10例產科DIC患者。年齡在22~35歲,經產婦2例,孕齡37~42周,2例在院外生產,產后大出血,4例發生在產前。

1.2誘發因素羊水栓塞2例,妊高征合并胎盤早剝3例,單純胎盤早剝1例,妊娠合并肝病2例。

1.3臨床表現1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的出血,并且有陰道持續出血不止,5例剖宮產術中出血不凝,出血量最多達4000ml,平均出血量2000ml。表現為產后陰道出血2例,合并血尿手術切口出血1例,表現為單純切口出血1例,出血性休克4例中,其程度與出血量不成比例,腎衰竭1例。2例在院外生產的,產后大出血就診過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1.4實驗室檢查9例凝血酶原時間均異常,見表1。

1.5治療措施除按一般抗休克,吸氧、補液及靜脈滴注右旋糖酐、輸血等,去除病因,切斷內外源性促凝物質的來源,及早應用肝素,在肝素化的基礎上大量輸新鮮血,補充凝血因子,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纖溶亢進期用纖溶抑制劑等治療,對治療出血表1實驗室檢查結果(略)不止無效者,及時果斷切除子宮。

1.6療效本組10例病例均使用肝素抗凝治療,切除子宮4例,治愈9例,治愈率90%,死亡1例。

2討論

2.1DIC的臨床特點視DIC的臨床表現和易誘發DIC疾病,如羊水栓塞、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產后出血、死胎、重癥肝炎合并妊娠等,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大出血、出血不凝、休克、栓塞等四種臨床表現符合一種以上者就可診斷,結合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中華血液學會提出DIC診斷標準(修正案的實驗室檢查),有下列3項:(1)血小板<100×109/L或進行性下降;(2)纖維蛋白原<1.5g/L或進行性下降,或>4.0/L;(3)凝血酶原時間(PL)縮短或延長3s以上,或動態變化,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或纖溶酶原減低[2]。

2.2終止妊娠及時去除誘因,切斷除凝物質繼續進入母體血循環,阻止DIC的發展,要盡快采取措施終止妊娠。本組10例中有5例在抗休克、輸血等綜合治療同時切除子宮,搶救成功。

2.3肝素的使用合理使用肝素防止血小板和各種凝血因子的繼續消耗,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含量恢復正常。從而改善微循環功能,使凝血機制恢復正常的止血功能。產科DIC是否使用肝素原則上應根據誘發疾病和DIC的發展階段來決定,但在臨床中很難見到典型的高凝期。發生DIC病情變化極快,應當機立斷,在癥狀出現后10min內盡快使用足量肝素,療效最好,這是搶救DIC和羊水栓塞的成功經驗[3]。羊水栓塞一旦確診,應盡快使用足量肝素,妊高征用肝素要慎重,特別平均動脈壓≥140mmHg時最好不用。肝素在DIC早期使用為宜,若DIC已進入晚期,以繼發纖溶亢進為主要表現時,則不宜單用肝素治療,應與抗纖溶藥物同用,才能阻止DIC的發展。

2.4凝血因子的補充患者在發生DIC時。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及時補充凝血因子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使用肝素的同時,輸入新鮮血、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懸液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本組9例全部輸新鮮血,其中6例輸新血漿、纖維蛋白,3例輸血小板懸液。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黏附和凝集,阻止DIC的繼續發展。

2.5纖溶抑制劑的應用目的是防止和去除微循環的纖微蛋白栓塞,改善微循環,保護臟器功能。但纖維亢進,可使血漿因子進一步減少,加重出血。

3預防

建立高危門診,對妊高征在產前做系統監護。重視羊水栓塞的預防,及時治療產科各種并發癥或及時終止妊娠。

【參考文獻】

1梁寶琳,洪淡華.產科急性DIC診斷與處理.中華婦產科雜志,1992,29(3):147.

2首屆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有關凝血疾病的診斷標準.中華血液學雜志,1987,8(3):183.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