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中學語文論文

時間:2022-01-26 03:49:44

導語:創新教育中學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教育中學語文論文

一、創新教育的內涵

列夫•托爾斯泰說“: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學習時,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他一生就只會模仿和抄襲?!眲撔率侨怂哂械脑加粋€人的創新精神常表現為敢于突破前人的規范,善于變換角度重新審視事物,善于從前人或他人的失誤和錯誤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知識是動態的,不完善的,發展的,是沒有終極的真理,敢于堅持正確的看法,不唯書,不唯上,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堅定自信,敢于嘗試和實踐也是創新。何為創新教育?簡單地說,創新教育是指根據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方法,實踐啟發式或討論式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創新人才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國中小學來說,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展的基礎上,激揚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用知識,而不是使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的“記憶倉庫”。

二、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缺失的主要體現

1.素質教育流于形式,學生主體虛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的理念早就達成共識,但在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今天,雖然一直在談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還是大行其道,一切教學工作都是圍繞各種考試的指揮棒走。教師、學生承受了太多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只有考試成績顯著,學生才能前程似錦,才會被社會所認可,所以,教學中一切都按照考試大綱來“傳導授業解惑”,考試考什么就講什么,考試怎么考就怎么教,整個過程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中的創新,都是設計好陷阱讓學生跳,卻要做出一副讓學生自主閱讀、主動發現的樣子,一個問題的結論早在教師心中的,但教師絕不輕易說出來,而是“循循善誘”、千方百計地從學生嘴里引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

2.重工具教育,輕人文教育

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把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工具的掌握運用能力視為主要任務,而忽略語文的人文性,忽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包括感情傾向、審美意識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了對文章主題以及對句子和修辭方法的學習,而忽略了通過語文使學生與作品、作者產生思想碰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不到陶冶,審美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中學語文教學如何實施創新教育

1.營造寬松氛圍,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師生提供一種心情愉悅、氣氛融洽的心理環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樂教,使學生樂學。教師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以親切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提問,以寬厚的胸懷容納每一個幼稚無理的問題,以欣賞的態度肯定充滿靈性的“離經叛道”。所有這些都能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愛意和期望,汲取智慧和力量,從而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開動腦筋,主動學習,創造性地掌握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勵的語言,以激勵學生去探索和創造。

2.運用靈活的教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得要有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敢于“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努力把課堂變成一個充滿個性意識的情感場,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用生動的故事情節去感染學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創新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生特有的聲響?!蔽覀冎灰擅钸\用創新教育方法,就可以調準音調,撥動學生的心弦,就可引導中學生形成愛思考、善質疑、敢批評的創新意識,培養中學生具有求新、求異、求真的創新能力,敢于挑戰權威,挑戰傳統文化和傳統觀點,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把中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

作者:任敏杰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