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活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5:33:00

導語:閱讀活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活動管理論文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有重要作用,社會各方面已形成共識,但現實中許多做法,仍值得各界的探討。下面,就閱讀的視角、角色、空間作個探討。

一、閱讀活動中的視角定位

多年來,語文教育習慣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钅禁固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范文的反復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對于語文教育的弊端,清華大學附中的一位特級教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語文課正逐漸變成一門純粹的技術課,語文教育正在異變為一項純粹的技能培訓和手藝磨練課。抽象意義上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閱讀一直難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二、閱讀活動中的角色定位

目前閱讀活動的生態環境很不理想,普遍存在“主客顛倒”。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協調者。閱讀課上教師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和終極裁判官的角色。

近年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通過專職教師、專用教材、固定場所傳授知識,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的認識活動主要是“掌握”而不是“發現”,師生的雙邊教學活動仍然限定在“傳授——接受”的模式內,致使我們的教學嚴重輕視實踐、發現、探索、體驗、感悟等活動。

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采用教師、家長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閱讀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過程。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我眼中的美國小學教育》中所敘述的:美國的小學老師給小學生布置類似“敘述自己的國家”、“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責任該由誰承擔”、“假如你是羅斯福總統的安全顧問,你該怎么辦”、“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等等令大人們都無從下手的作業。其目的很明顯: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查找資料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不也應該從中得到點啟示嗎?

這種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表現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后。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有利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閱讀活動的空間定位

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形式的課程學習,從書本到書本,從書本到作業,具有明顯的封閉性。閱讀活動呈開放學習態勢,滲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家庭,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處處留心皆學問”。也正因為這種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開放性的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社會化生活化的活動將成為閱讀活動空間的新內容。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大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顧琳瑯滿目的“開架生活大書櫥”,去體驗復雜而有序的生活真諦。這樣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角色、任務中展開學習,變狹小的課堂為廣闊的交際場所,使閱讀不再是孤立絕緣的操作,而變成活生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從而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我們的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撬地球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