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課改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3:11:00
導語:新理念課改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構建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和時代精神的新課程體系,我縣承擔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任務,成為全國38個實驗區(qū)之一。從2001年九月份開始在全縣五年制轉(zhuǎn)六年制小學的起始年級實施了課程改革。2002年九月開始在全縣所有小學的起始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全面啟動課程改革。這意味著我們將伴隨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方式、考試方式、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校本課程開發(fā)等一系列方面都應進行一次深入的變革。課改對我們來說即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在此一年多來我們在課改方面所做的工作和體會。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課改實驗是一個改革創(chuàng)新的進程,當課改的浪潮滾滾而來時,肩負著“以人為本,以發(fā)展為本”之重任的校長、教師以及所有教育教學工作者,都必須更新觀念,才能使課改落到實處。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1、轉(zhuǎn)變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課程”是什么?傳統(tǒng)的教學論中,“課程”被理解為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nèi)容,這就意味著“課程”只是政府和學科專家關注的事,它規(guī)定學校“教什么”,學校和教師只有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權力,而無對課程進行創(chuàng)造、選擇等權力。此次課程改革,力求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走向?qū)W生,使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即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接受者,而且成為了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fā)者。2、轉(zhuǎn)變教學觀:從“傳道”、“授業(yè)”、“解惑”走向“教學相長”課程決定教學觀,傳統(tǒng)的教學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整堂課以傳授知識,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學得被動,學得無奈。而今我們追求的是“教學相長”——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師生思想、情感交融,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把教學的本質(zhì)定位為交往,就是把學習的活動定位于與書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的過程,從而在實踐上超越了“教師中心論”,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主動,學得活潑,而教師也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促進了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3、轉(zhuǎn)變教師觀:從“講學”走向“導學”長久以來,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本著“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觀念,在課堂上過于繁鎖地分析,自始自終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較少得到關注。新的課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導改“講學”為“導學”,課堂中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究、自主學習,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和交換意見者,使教師的“教”真正讓位于學生的“學”。4、轉(zhuǎn)變學生觀:從“被動”走向“主動”學生是學習的直接者,過去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學生學得相當被動。進行課程改革以后,我們重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學習方式,增加課堂上學生參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二、改造課堂改變方式我們提出的課改戰(zhàn)略方針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為此,我們把課程改革分成了五大塊,每一大塊成立了“研究和指導小組”,選擇了試點學校,即:教學方式的變革、考試變革、評價變、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等。2002年重點是教學方式的變革和考試、評價改革。為此,我們把2002年確定為“課堂教學改革年”。因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改革,而教學的實施必須在課堂,要改造我們的課堂,首先應冷靜地反思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教學更多地重視知識的傳授乃至灌輸,輕視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把活的學科教成死的學科,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模式化,課堂與學生的生活割裂等等,這種封閉、僵化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泯滅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反思課堂教學現(xiàn)狀后,改造我們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必然的選擇。1、教學模式:從“滿堂灌”式教學走向“牧羊”式教學“牧羊式”教學模式與“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不同之處是,不是告訴學生“這種草好吃,應該這樣吃,必須吃”,而是在指明所要達到的目標的基礎上,把“羊兒”帶到廣袤的草地上,根據(jù)目標“吃什么草,怎樣吃”是羊兒的事,教師只是一個“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護、組織和引導那些“羊兒”吃飽吃好,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真正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2、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走向“探究式”學習以往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單調(diào)的、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活躍思維、發(fā)展能力。因而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diào)探究學習。學年伊始,我們就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教師們嘗試著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提問時間、討論交流時間和讀書時間。長期的訓練,使學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學得主動,學得投入。教學方法:從“繁鎖分析”走向“導學、導悟”在較長一段時間里,教學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不顧學生的感受,忽視學生的主動學習、親身實踐。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領悟到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們從過去不停地講解逐步走向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問題,組織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課堂評價:從“甑別式”走向“鼓勵式和多元化”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帶評價色彩的話語,都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情感和行動。因而課堂中的評價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過去的課堂評價,往往是“對”或“錯”的甑別,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責備,因而喪失了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提出課堂教學評價的三大理念:即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否張揚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是否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我們力求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張揚個性,生動、活潑、全面發(fā)展。同時,我們的課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師評價外,還組織學生評價、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視學生個人感受、獨特見解,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尺度,使學生樂在學中,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求知。三、看到成績感受變化我們把2002年確定為“課堂教學改革年”,三月份召開動員大會后,我們下發(fā)了《大余縣中小學2002年“課堂教學改革年”實施方案》,之后于6月上旬,縣教委進行了專項督查。8月份,我們舉行了全縣中小學教師“課改通識培訓”;十月,我們分片召開了“全縣新課程改革研討會”;十一月,我們舉行了學科培訓,舉行了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優(yōu)質(zhì)課競賽;進行了“送教下鄉(xiāng)、送課上門”,進行了課改輔導報告;十二月,我們舉行了全縣中小學教師“課改理論考試”,舉行了全縣中小學教師“課改論壇”。總之,從這一年多我們所做的工作,我們感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春風已經(jīng)吹進了校園,吹進了課堂,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表現(xiàn)在:1、領導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已列入學校重要的議事日程。縣“課堂教學年改革動員大會”之后,各鄉(xiāng)鎮(zhèn)教委、中小學都能認真貫徹會議精神,認真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有關課改的學習材料,并要求每位教師寫好學習筆記和體會文章。各地、各校都根據(jù)本地實際制定了《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細則》。許多學校都把“課堂教學改革”列入了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南安中學、東門小學做到每周的班子會必議“課堂教學改革”,每周的教師例會必講“課堂教學改革”,把課堂教學改革列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大余中學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寫好一篇論文,寫好一份教案,上好一節(jié)課,說好一節(jié)課,命好一份試卷。同時,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池江初中領導對“課堂教學改革”很重視,不但組織了教師認真學習,還出了課改墻報,同時,領導班子成員還深入課堂,指導教師進行教改;池江小學每周都有一節(jié)以上的課改研討課,組織教師聽課、議課、討論,提出改進意見,并將課改與“合作學習”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原吉村、新城等教委不但召開了全鎮(zhèn)課改動員大會,還舉辦了課改通識培訓,聘請外校課改意識較強的老師到本鎮(zhèn)、本校作輔導報告;原新城鎮(zhèn)教委還成立了以原教委主任為組長的信息資料領導小組,創(chuàng)建了信息資料室,建立了課改信息資料中心,設有專人負責,把國家、省、市、縣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信息、資料收集好,并把各實驗學校好的經(jīng)驗、做法、意見、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匯總,向上級反饋,同時組織學校與其他實驗學校之間的橫向交流,充分發(fā)揮中心作用,及時溝通信息;此外,各個學校的行政領導特別是校長,對課改工作有充分的認識,把課改看成份內(nèi)之事,親自參與、親自抓。很多校長,他們堅持每周聽課,而且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聽,意在了解課堂教學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學校課改的相關目標、任務的措施。這些校長很有緊迫感,對課改實驗工作認識很到位,很有思想和觀點。可以說,課改實驗造就了一批專家型的校長。2、課改理念已逐步深入教師的心中“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已經(jīng)越來越明確地成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張揚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這三大課堂教學評價的新理念,已逐步深入教師的心中。新的教育理念使廣大教師迸發(fā)出極大的改革熱情,很多實驗教師把課改實驗看成是一次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極好機會,把課改研究看作是一種專業(yè)探討活動,積極參加,全身心投入。他們積極參加各類課改培訓,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寫好反思和體會文章;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主動要求上研究課。從我們督查課堂教學的情況反映,從座談會教師的發(fā)言,我們經(jīng)常能感受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角色和行為的可喜變化。這些變化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的三個意識的形成上:(1)學生意識。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個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逐步在教師的頭腦中生成。教學中,教師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膽地把游戲、故事、藝術、表演等帶進課堂,讓學生愛學、讓學生樂學,還學生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2)課程意識。很多實驗教師以教材為平臺為依據(jù),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中,教師不再把教材當作“圣經(jīng)”,而是注重科學、藝術、人文向生活、向自然的回歸,向?qū)W生經(jīng)驗的回歸,把書本教活、學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用語文、用數(shù)學,成了很多實驗教師的共識。(3)開放意識。教學空間的開放,不再把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大膽地延伸課外、校外;教學時間的開放,注重過程和生成,而不拘泥于刻板的設計和程序,努力讓課堂充滿活力;學科之間的開放,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機滲透,已經(jīng)成為了實驗教師的自覺行為。學生在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中讀課文,在美術的線條、色彩中學數(shù)學,讀讀畫畫,說說唱唱,學習熱情極為高漲。總之,這輪新課改實驗同樣造就了一支年輕的極具潛質(zhì)的專業(yè)化教師隊伍。3、課堂教學有了明顯變化通過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督查,我們發(fā)現(xiàn),從總體上講,各個學校的課堂教學較之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都有一定改進,都有一定的變化,讓人感受到了新課程、新課堂的清新氣息。主要表現(xiàn)在:(1)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常有學生互教互學的感人場面,學生提出問題更為大膽直接,師生互動積極;教師鼓勵學生對教材對文本進行大膽質(zhì)疑,利用教材的開放性使學生學習延伸、拓展。一句話,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僅參與學,也參與教,而且還參與課程的創(chuàng)生。(2)學生學習方式更為豐富,呈現(xiàn)多樣化、個性化趨勢。“自主、探究、合作”已逐步成為學生學習方式的主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閱讀、朗讀,以讀代講,讀悟結合;學生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注重讓學生自己操作、思考、想象、觀察、實踐,從而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的“教會”向現(xiàn)代的“學會”的轉(zhuǎn)變;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幫助別人和向別人求助,掌握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張揚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3)師生關系走向合作化、民主化。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場面。“學生起來了,教師下來了”。具體地說,也就是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多起來了,身子站起來了;而教師則從講臺上走下來了,跟學生談話腰彎下來了,“師長”的架子放下來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是鼓勵性的、肯定性的,協(xié)商對話性的話語。4、大膽地進行了評價和考試制度的改革。課程改革的深入必須要求改革原有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在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對考試和評價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縣教委成立了考試改革和評價改革研究和指導小組,成立了七所“新課改評價改革試點學校”,在學生日常評價、期末考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出臺了《大余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大余縣2002年小學畢業(yè)質(zhì)量檢測改革的實施意見》、《大余縣小學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價方案》、《大余縣初中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價方案》(修正)等。與此同時,在東門小學進行了“建立促進學校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在青龍小學進行“建立新課程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在池江初中、吉村中學、黃龍小學實施“促進教師不斷發(fā)展的評價研究”,在新城小學實施“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性評價”即“學生成長記錄袋”等課改課題的研究。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課程改革的真正落實和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縣教委還先后成立了“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的研究的指導小組,目前正在進行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東門小學、池江小學、青龍中學、新城鎮(zhèn)中等校試點研究。四、反思總結有待深入1、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不平衡。從全縣課改形勢看,可以說已經(jīng)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發(fā)展不平衡。從整體上看,小學比中學好,從整個小學看,又存在兩個層面:一是在已經(jīng)實行課改實驗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搞得較有聲有色。教改的春風不但吹進了校園,而且吹進了課堂,不但刮風而且下了雨。二是在還沒有實行課改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教改春風吹進了校園,但還沒有吹進課堂,課堂教學方式依舊。2、在學校領導、老師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疑惑表現(xiàn)在學校領導方面的:一是有些學校的領導對課改的理念認識還不夠到位,理解還不深刻,使得課程改革相對滯后,課改工作遲遲得不到推進;二是有些學校的領導未能對課改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教學改革過程進行比較系統(tǒng)、比較深入地研究和實踐,使得課改計劃和課題方案中的某些舉措出現(xiàn)表面化或偏差,方案、計劃形同虛設,課改工作有名無實;三是一些學校領導沒有處理好自主實踐和借鑒經(jīng)驗的關系,沒有因校制宜地提出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課改舉措,存在著嚴重的“等、靠、要”思想。表現(xiàn)在學校教師方面的:一是擔心學生的學習兩極分化,擔心大班額背景下不可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不可能進行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的問題;二是擔心課堂上完不成教學任務,面對新教材非常茫然,沒有教參不知所措的問題;三是如何搞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還有模糊認識,仍然在過分強調(diào)知識點的到位的問題;四是教學觀念與具體操作出現(xiàn)錯位,盡管觀念有所轉(zhuǎn)變,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放不開步子,常常不自覺地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和束縛的問題;五是有的老師提出要有教學模式,想照搬照套,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六是以“學”論“教”沒有真正落實,不知如何把專家的理念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問題;七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出現(xiàn)表面化、形式化,淺層次的認識和外表上的“包裝”的問題;八是教學條件的相對落后和教學資料的貧乏使得教學手段非常的單一,教學方法非常的簡單的問題;九是考試與評價改革的滯后引發(fā)的問題,怕考不好影響質(zhì)量,影響對老師的評價,影響對學校的評價;十是課改的輿論宣傳不到位,缺乏社會、家長對自己課改的認識和支持,以至于把課改與質(zhì)量對立起來的問題。二00二年五月份,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專業(yè)支持工作組對我們縣考察后給了我們實驗區(qū)充分的肯定。九月,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余文森教授,在哈爾濱召開的全國課改工作研討會上,對我們的課程改革進行大力的表揚;廣西師大教科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課題負責人羅星凱教授對我們縣東門小學課堂教學改革,也給予了熱情的鼓勵;九月份,省教研室陳聆一行也對我們實驗區(qū)進行為期兩天的考察,并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這一切,使我們感到溫馨,充滿豪情,同時也使我們感到相當大的壓力。一年多來,我們?nèi)h教育工作者上下齊心,共同努力,才換來新課改今天這來自不易的局面。看到成績和變化,我們更加堅定信心;找出差距和不足,我們要更加清醒和努力。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全縣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改任務一定能夠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 上一篇:人權憲法法治意義論文
- 下一篇:司法公正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