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語文課堂教學的意外
時間:2022-08-11 08:57:29
導語:如何處理語文課堂教學的意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與課前預設相同的課堂教學自然會令教師得心應手,但如果出現意料之外的“插曲”也是情理之中。這諸多的教學意外,蘊涵著寶貴的動態資源。面對這些意外教師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應理性從容地面對,敏銳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機,合理利用課堂動態的生成資源順學而導,悄然引渡,實現課堂師生互動的真正成長,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教學預設;課堂生成;動態資源;合理利用
要上好一節課真難!相信這是大多數教師的心聲。我們的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教學不可能依照課前精心預設的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富有個性的學生,如果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視學生的學習需求,無異于壓制了他們思維的靈性。在教學中學生越軌的回答、錯誤的認識、困惑的焦點、意見的分歧,可能會打亂教學的節奏,或讓教師措手不及,甚至下不了臺,給教學帶來許多的遺憾。如何處理這些無法回避的教學意外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下面我就此發表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允許“越軌”,曲線疏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每個人個性化的行為,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就應該放手讓學生閱讀,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樣課堂必然會出現許多我們意料之外的“越軌”現象,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將意外問題藝術化處理,化弊為利,利用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如有位教師對《橋》一課進行品讀感悟后,為了引導學生感受老支書的偉大形象,他播放了洪水來臨的視頻,并配上了深情的旁白,進而啟發學生:面對這樣一位老支書,你想對他說些什么?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設置是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學生的回答精彩不斷,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這時,班級里的一個男孩怯生生地說:“如果我是他,我就和群眾一起走,說不定也能活!”大家都感到詫異,可這位教師并沒有慌亂,他這樣引導:孩子,你不希望老支書死,是嗎?相信這樣的想法,大家都有,老支書的心里也一定有。但是,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帶領著全村人民的老支書,此時此刻,他想的更多的是別人,關鍵時刻怎么能當逃兵,村民們都指望你,你是好樣的,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橋在人在。”顯然,這個在課堂上生成的意外比預設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它正悄悄綻放著自己獨有的美麗。原本看似干擾性的話語,看似“越軌”的行為,卻在教師充滿教育機智的引導下來了個順水推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理解來化解這個問題,也讓老支書這個偉大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扎下了根。
二、捕捉“錯誤”,將錯就錯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誰也不能保證課堂不出錯。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小錯誤是他們最樸實的思想和經驗最真實的暴露,如果教師能善待錯誤并挖掘錯誤的亮點,變錯誤為促進學生發展的生成性資源,再加以引導,那一個個絕妙的教學契機就掌握在我們手中,課堂就會奏出更多華美的樂章。學生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教師將錯就錯自然因勢利導,效果如何需要實踐來檢驗。在教學執行環節,教師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教學生成資源,或者是學生學習表現中的一些錯誤,并做出最為科學的應對,這樣可以變壞事為好事。如教學《雨點兒》時,我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可他漏讀了飄字,班上同學立刻指出錯處。這不正是理解字義的絕妙時機嗎?我靈機一動,誰能說說什么東西能飄?什么東西會落下來?學生們各抒己見:樹葉飄,雪花飄,果實落,雨點落……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臨時決定現場演示,我把作業紙撕成小紙片,輕輕從高處讓它飄下,直觀地展示讓學生們興奮起來,他們大喊:“紙片飄。”我又拿起講臺上的粉筆讓它從高處落下來,“粉筆落!”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對孩子們的回答我給予了肯定:同學們說得真好!看來飄、落二字的意思可不一樣,以后我們讀書要仔細呀!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最后我再指導他們配上動作朗讀,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實物演示,再配上動作誦讀,學生對“飄”和“落”的理解就更深了。課堂上我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不是簡單粗暴地否定錯誤,而是抓住錯誤中蘊藏的“閃光點”,利用課堂上的“小”意外做出大文章,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點引導到主動探究學習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既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
三、鼓勵“質疑”,借題發揮
學成于思,思始于疑。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壓抑學生的個性,而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多角度質疑問難,讓學生始終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感知、發現、探索問題,讓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激情碰撞。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教師鼓勵學生展開質疑性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如教學《搭船的鳥》一文,學生在認識了翠鳥的外形和捕魚的動作后,我正準備進行課堂小結,突然,一個學生舉手質疑:“老師,既然課文寫的是翠鳥捕魚本領高,為什么不叫捕魚的鳥?”因為備課時我并沒有留心課文的題目,面對學生的提問深感突然,但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巧妙構思的最佳契機。于是,我摒棄了教學預設,調動全班同學積極思考,可學生們面面相覷。看來這一問題對三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我及時進行點撥:想一想鳥搭船要干什么呢?孩子們高聲答應:“捕魚!”“僅僅只是捕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思維的閘門打開了:“鳥搭船不但捕魚,還能休息,省得在雨中辛苦飛行。”“鳥搭船不僅捕魚,而且還可以看看兩岸的風景!”“我知道了,用搭船的鳥作為題目,能引起人的思考為什么鳥要搭船?它搭船要做什么?”至此,學生的質疑得到了較好的解答,緊接著我順勢而導:題目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作者這樣多花點心思。應對課堂的“突發問題”,我沒有聽之任之,沒有越俎代庖,而是巧妙引導,讓學生潛心會文,在思考交流中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們情緒高漲,精彩“生成”不斷,課堂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樂園。學生有個性追求的主觀意識,這是需要保護的學習主動性,教師的對應引導需要有啟迪性,讓學習突發事件成為教學的啟動力。
四、把握“分歧”,因勢利導
學生出現學習意見分歧是常有的事情,教師需要正視學生分歧的根源所在,找到其對接點,便能夠給出最為適合的引導,讓學生在觀點對撞中產生幡然夢醒的感覺,教學生成價值也會隨之體現出來。如教學《父愛之舟》時,學生們在一次次交流、品味和朗讀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激發他們內心更深處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嗎?課前設計教案時,我的想法是能畫出,可沒想到課堂回答時孩子們的意見產生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能,有的覺得不能。有想法表明在思考,這是好事啊!既然大家意見有分歧,何不讓他們走進課文找出依據。之后我進行了小結:“老師為你們今天的表現點贊!你們都是會讀書、會思考的孩子,懂得利用自己讀到的各種信息來解決問題,真了不起。這父愛的小船已深入作者的內心,直到長大仍念念不忘,所以便成了他畫作的主要素材。”這樣的課堂少了些生硬機械,多了些靈動鮮活,教師面對學生的分歧不發表看法,而是讓他們去文中尋找依據,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中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學生在交流的過程學會了接納不同的意見,課堂朝著有效的方向發展。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也有了正確的結合方向,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啟迪,讓學科學習呈現高效率。總之,教師應理性從容地面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敏銳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機,合理利用課堂動態的生成資源,實現課堂師生互動的真正成長,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呈現出未曾預約的精彩。課堂生成不期而遇,教師需要有科學應用的意識,將這些生成看成是難得的教學契機,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學習情境之中,在多重探究學習中達成更多共識,完成學科認知的跨越式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曉亞.讓課堂“意外”在思維碰撞中成就精彩[D].江陰市璜塘實驗小學,2018.
[2]王崧舟.智慧的覺醒[D].江蘇教育研究,2010.
[3]黃鈺霖.談生成性課堂教學的建構策略[D].福建福清市新厝鎮培元小學教學參考,2008,(06).
作者:王珊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涵西中心小學
- 上一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 下一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