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1-16 08:22:04

導語:圖文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文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由于心智發育的規律性,兒童時代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性過程,因而他們對形象性事物有著難以擺脫的興趣和情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強調指出的:“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在小學語文基礎教材中,幾乎是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圖,它們不僅形象生動、色彩艷麗,而且對課文的形式與內容具有裝飾、解釋和促進等方面的基本功能,是誘發課堂興趣、激活學習思維、促進和諧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興奮劑”和“助推器”。與之相反的,如果忽略或淡化這些課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現象,而且是令人遺憾的一種教育瀆職行為。那么,如何“盤活”這些豐富多彩的圖文內容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試對此作出簡要性闡述。

一、圖文互動,促進文本消化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要想把課文插圖“盤活”,最基礎性的是要讓小學生能夠學會觀察并善于觀察。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了引導他們主動觀察外,更須要教會他們進行觀察的方法。比如:對于景物圖觀察,應當講求一定的順序;對于人物圖觀察,關鍵在于看清楚圖上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做些什么。以《珍珠鳥》教學為例。課文通過描寫“我”與珍珠鳥親近和交往的過程,展示了人與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課文插圖與文本語言相互映襯著,如“吊蘭覆蓋鳥籠”、“雛兒”長相,還有“小鳥趴肩熟睡”等。有鑒于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圖文對應的地方;接著讓學生們在圖文互動中,在品詞析句和實際想象中,認真思考“作者為什么生怕驚動小鳥?描寫雛兒繞著筆尖蹦來蹦去等動作,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問題;然后以多人學習小組為單元,相互之間“談一談、議一議”;最后,在集體范圍內師生共同梳理、總結和提煉。如果把插圖觀察說成是在用眼睛尋找形象性線索的話,那么課文閱讀則是在用內心來尋找隱匿性線索。圖文結合,其實就相當于這兩種“尋找”方法同時共用,我們就會從“盤活插圖、消化文本”中攫取“1+1>2”的實質性效益。

二、圖文互動,促進想象思維

在指導圖文互動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不但學習興趣很高,而且專注于課文插圖的藝術形象,有時竟然忘情于插圖的藝術境界,沉浸在插圖所帶來的美好想象中。究竟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小學生在課文學習時,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憑借鮮明生動的插圖藝術,能夠初步領悟出相關文字的豐富內涵,從而激發了自己的再造想象力,更加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那么,是否可以讓小學生為課文配圖呢?以《赤壁之戰》教學為例。第一課時后,筆者要求學生在初步感知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認知和繪畫能力為課文配上插圖。這畢竟是一種嘗試嘛,所以原本也就沒有太高的期望。可是,上第二課時前的作業檢查讓筆者大為吃驚,同時也興奮不已。學生們那一幅幅課文配圖雖然顯得有些稚嫩,卻與課文內容之間的結合相當緊密!譬如:“赤壁駐軍圖”“黃蓋獻計圖”“黃蓋詐降圖”“乘風前進圖”“火燒曹營圖”“曹軍大敗圖”等,(這些圖名為筆者所添加或修正)簡直就是課文內容的生動縮寫和簡單再現。其中“駐軍圖”上展現了曹吳兩軍隔江而對、互有戒備的樣子;“詐降圖”中的小船上,外面扎著蘆葦人,船艙里還藏有火硝、硫磺等爆炸物等。不難想象——這是咀嚼課文、形象揣摩、主題意會的結果,更是一種再造想象的結果。

三、圖文互動,促進人文情懷

有人如是說道:“語文是一個工具,不過與鋤頭、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語文這個工具本身長著好些東西……語文和思想始終長在一起,這就是‘文道統一’。”這種“特殊工具論”與新課標所強調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指導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有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圖文互動形式,以獨特的美感優勢,更好凸顯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小學語文基礎教材中充滿了各種情趣的插圖,蘊含著兒童的個性氣質與文化修養,給人以特有的審美享受。再從審美創造的角度而言,給課文配插圖,讓學生從中獲得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在“走入文本、走向作者”中引發思想滲透,獲取情感共鳴,從而逐步喚起他們對美的內在追求。以《游園不值》教學為例。筆者讓學生借助文中插圖,結合對詩文的理解與感悟,充分發揮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繪就了一幅幅各有特色的“紅杏出墻”圖。再如:志南《絕句》中的“杏花雨”和“楊柳風”;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中的“日出江花”和“春來江水”;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等等,誠可謂“詩中有畫,如在眼前”。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幫助學生實現“圖文互動”的優質資源,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發現、感悟、創造”的審美能力。總之,積極開展“以圖促文、以文促圖、圖文互動”的閱讀活動,既有利于豐富課程內容,增加教學厚度,又有利于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學科功能,更加有利于師生共進、教學相長。

作者:劉玲玲 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廈門英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