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藝術風格及成因

時間:2022-10-28 04:06:50

導語:田園詩藝術風格及成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田園詩藝術風格及成因

摘要:東晉詩人陶淵明作為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可以稱為中國田園詩創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陶淵明田園詩藝術風格及這一風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認為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詩歌意象自然尋常、詩歌語言樸實無華、詩歌意境優美淡遠;其田園詩的成因主要體現在獨特的個性與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

關鍵詞:陶淵明;田園詩;藝術風格;成因

田園詩以書寫田園景物與農民、漁人等于其中的活動為主,要歌詠的便是人在田園中的勞動與生活。作為唐代諸多詩歌流派之一,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主要有王維、孟浩然。陶淵明雖寫下大量田園詩,但是他在詩文上的貢獻和成就,則是在他去世很久之后才逐漸為人重視。也是從那時開始,陶淵明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文學史》的編纂者袁行霈曾經說過“東晉同時也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學家是陶淵明”[1]。陶淵明一生寫下許多詩,尤為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田園詩,風格自然平淡,景色自然尋常,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淡然優美,最為后人尊崇。陶淵明把歸隱生活中接觸的美麗的田園風光作為描繪對象,做詩歌頌著自己與農民朋友一起躬耕飲酒、欣賞大自然美景的生活,這些愉悅的情緒在陶淵明的詩中比比皆是,與當時的玄言詩相比,陶淵明的田園詩像是一股清流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一個嶄新的領域,從此田園詩成為詩歌的一個派別,與此同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2]。

一、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一)景色自然尋常

眾所周知,陶淵明的田園詩給人的感受是很平淡和親切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陶淵明在寫詩的時候,所選的題材都是非常平常的景物以及很尋常的人和事。陶淵明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與社會的黑暗,無比向往隱居田園的躬耕生活,只有在田園生活的淳樸之中,他才能忘記塵世間的種種煩惱,置身于大自然當中,欣賞著田園優美的景色,享受愜意的風光,陶淵明內心感到非常滿足。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月風霜、桃李雜草、雞犬飛鳥等非常平常的景物,陶淵明將這些自然尋常的景物寫入詩中,讓人感覺到妙趣橫生[3]。比如在陶淵明《歸園田居》第一首詩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首詩中既有像“丘山”、“榆柳”、“桃李”等自然景觀,又有如“池魚”、“草屋”、“戶庭”等平常之物,其中描寫到的“雞鳴”與“狗吠”更是田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些田園生活的自然之景作為田園詩的主要內容,在陶淵明的筆下顯得如此動人,不禁讓人感覺到詩意盎然。陶淵明在田園詩中描寫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反映的亦全是農忙、閑居以及飲酒作樂這些極為平常之事,如在《歸園田居》其三中,陶淵明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又如在《飲酒》其五中,陶淵明寫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些景物與勞動生活雖然平常,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如此豐富愉悅的生活給陶淵明帶來了與以往不同的心情,反映出的也是不同當時人的愜意。

(二)語言樸實無華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對田園風光還是勞動等俗事,陶淵明都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比如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這句詩中,陶淵明用一個“見”字便簡單準確地表達了自己在采菊之時不經意間猛然發現南山時的喜悅之情,可以說這個“見”字讓詩中的意境有了飛動之趣。又如在《歸園田居》其三中,陶淵明寫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之所以選擇用“帶月”而不是選擇運用描寫客觀景象的“披星戴月”中的“戴月”,則是因為陶淵明希望表現的是人與月亮緊密相連相融在一起,用“帶”字描繪人帶著月亮一起前行。在創作手法上,陶淵明極少使用夸張的手法與華麗的辭藻,陶淵明更傾向于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如實描述寫的對象,那些詩中常見的如雞犬、桑麻等事物被陶淵明平淡地描述出來,雖然沒有夸張的手法以及華麗的辭藻,但是在平淡中,我們也可以咀嚼出賞心悅目的韻味。不可否認,陶淵明田園詩中的語言雖然平淡質樸,但是都含有豐富的情感,描繪的景象與事件也讓人為之所動,比如在《移居二首》中,陶淵明寫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這幾句詩看起來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展現出的,是生機勃勃的田園生活,在美麗的景色中飲酒作樂,處處體現著快樂的聲音與和諧的氣氛。又如在《和郭主簿二首》中,陶淵明寫道:“藹藹堂前林,中夏貯青蔭。”這樣一個傳神的“貯”字讓陶淵明描繪的景色瞬間形象生動起來,仿佛夏日里的清涼是可以貯藏起來的,給人一種愜意之感。

(三)意境淡遠優美

陶淵明歸隱田園之后,每日過著躬耕的生活,閑暇時間便欣賞大自然優美的景色與鄰里親朋飲酒作樂,可以說他沐浴的是淳樸的民風,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以平常的景色及人物生活為主題,并通過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營造出很多閑適淡薄明凈的意境,讓讀者在無窮的想象中感受田園生活之美。以《飲酒》其五為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雖然生活在塵世之中,但是身邊并無車馬喧囂,這是陶淵明喜愛的生活,他不想和庸俗之人為伍,所以一心想要過清心寡欲的生活。“心遠地自偏”便道出了陶淵明的心聲,只要心中不去掛念世俗,哪怕身處喧囂的環境之中,也像是居住在很遙遠的地方一樣。而在采菊之時不經意間見到了南山時,一個“見”字全然烘托出當時的意境,那是一種怡然自得的恬淡之境,也可以稱之為猶如“無我之境”。縱觀詩歌全篇,陶淵明所選的景物極為平常,語言也沒有華麗的辭藻與夸張的手法,卻給人行云流水般的感覺,仿佛讓人置身其中,感受著田園生活的美好,在夕陽西下間,看到飛鳥在天上盤旋,一位采菊之人悠然自得的觀景,這樣的意境不僅淡然,也美麗動人。陶淵明的田園詩還經常用秋菊、青松、飛鳥等意象比喻自身高潔的品質,如在《飲酒》其八中,陶淵明寫道:“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這里的“青松”,便是陶淵明人格的寫照。陶淵明將自己的人格與情緒賦予這些意象,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展現獨特的意境,強調自己高潔的品格,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二、陶淵明田園詩藝術風格的成因

(一)獨特的個性與心境對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田園詩藝術風格的形成,與陶淵明獨特的個性與心境是息息相關的,陶淵明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的個性與心境,可以說,是田園生活的平淡,以及日常生活的平凡和個人心境的自由平靜使陶淵明即使“結廬在人境”,也可以做到“心遠地自偏”。陶淵明從小便生活在景色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對自然的喜愛勝過他人,于是他在《歸園田居》其一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在進入官場之后,陶淵明心懷偉大抱負,想要報效國家,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而朝廷的腐朽和官場的爾虞我詐讓陶淵明的抱負始終得不到施展,于是在極度的失望之后,陶淵明毅然決然退出了官場,從此歸隱田園。在歸隱田園之后,陶淵明對自然的熱愛變得更加濃郁起來,他追求的“質性自然”的心境讓他寫下了多首純樸自然的田園詩,其中的意境感人至深。田園生活的經歷讓陶淵明的情趣與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喜歡讀書,在讀書之時能夠“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他還喜歡飲酒,在飲酒之時能夠“試酌百情遠,重觴勿忘天”。在讀書與飲酒作樂之時,陶淵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情愉悅,他可以在千古神游,也可以在酒醉之時怡然自得,足以看出陶淵明個性的純真。不可否認,陶淵明田園詩的成因與其個性的純真與心境的平淡自然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陶淵明田園詩才可以擁有純真以及質樸的優美意境。

(二)儒道兩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以及個性與心境的影響,陶淵明田園詩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儒、道兩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陶淵明以老莊哲學作為核心,將儒、道兩家的思想進行了取舍,進而調和成一種特殊的“自然”哲學,于是在陶淵明的心中,他期望的理想社會便是這種“自然”的社會。在出仕的時候,陶淵明是有著偉大的政治抱負的,他崇尚儒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想要有一番作為,然而始終不得志。在歸隱田園之后,只得實行“窮則獨善其身”的原則。老莊思想對陶淵明田園詩影響最大之處,便是促成了其自然沖淡的藝術風格。老子認為“道”先天地而生,是“自然”的,所以推崇“原天地之美”,受到了道家“自然無為”觀念的影響,陶淵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極度追求自然以及自由,排斥外力役使與物欲異化,并將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寫入田園詩;莊子崇尚自然之美,他認為自然是有著偉大而崇高的美的,而人與外物一樣,都是自然的,所以應該抱著欣賞的態度觀賞自身和外物的變化[4]。陶淵明把莊子的思想作為自己的寫作原則,從而寫出了質樸自然的田園詩。也正是因為此,陶淵明熱衷于田園詩的創作,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給后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高婧雯 單位:佳木斯大學

參考文獻:

[1]袁行霈.陶淵明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吳軍.形似而神異———陶淵明與王維山水田園詩不同藝術風格之比較[J].文教資料,2009(06).

[3]彭潔瑩.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和藝術風格[J].青年文學家,2013(12).

[4]曹永清.淺議陶淵明詩歌的藝術風格[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