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熱錢流入貨幣影響

時間:2022-04-09 10:03:00

導語:論熱錢流入貨幣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熱錢流入貨幣影響

摘要: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熱錢通過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地下錢莊等渠道大量涌入中國,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實施效果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我國應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是當前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熱錢貨幣政策影響

熱錢(HotMoney/RefugeeCapital),又稱游資或投機性短期資本,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近年來,大量熱錢涌入我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的最新研究報告《當前熱錢流入中國的規模與渠道》中顯示: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時間里,熱錢流入的累計規模超過8000億美元,約占2007年底外匯儲備余額的54%。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中美利差,是熱錢流入規模急劇擴大的直接原因。熱錢的快速涌入所釋放出的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提高到17.5%,持續的流動性過剩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

一、熱錢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加劇國內通貨膨脹,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熱錢的流入加速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必然帶來外匯占款的增加,不斷增加的外匯占款形成了基礎貨幣的內生性增長,央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如果此時央行不采取沖銷的政策,并且在國內信貸不變的情況下,基礎貨幣的增加,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使得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的關系為:Ms=B*K,式中,Ms表示貨幣供應量,B表示基礎貨幣,K為貨幣乘數。隨著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基礎貨幣投放結構發生了改變,外匯占款已逐漸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雖然央行可以通過減少對金融機構、政府及非金融機構的債權來抵消外匯占款對貨幣投放的壓力,通過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等方式回籠貨幣,或者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影響貨幣乘數進而影響貨幣供給,但是在熱錢加速涌入,外匯儲備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統計顯示,2004年到2007年中國央行各發行了15072億元、27882億元、36522.7億元、40390億元央票,2008年第一季度央票發行規模為17770億元,我們以每一期的央票發行規模和發行利率計算,自2003年央票發行到2008年第一季度,央行累計需要為這些央票付出利息4833.15億元。這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時也使得我國貨幣政策主動性不斷下降,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2.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影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熱錢流入與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聯系密切,只要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依舊,熱錢涌入中國的沖動就將保持。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國采取了小幅、漸進升值的政策。然而,人民幣升值速度慢導致大量游資涌入,并形成人民幣升值預期→熱錢流入→新一輪升值預期→更多熱錢流入…的惡性循環。據中行研究所內部報告測算,2005年~2007年我國熱錢的流入分別為2267億、2039億和2774億美元,2008年流入的趨勢更為明顯,1月~4月份流入1523億美元,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趨勢也不斷加快。人民幣對美元2005、2006、2007年和2008年年初至6月13日分別升值約2.6%、3.4%、6.9%、5.8%,流速增快促進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只能被動地吸收外匯,外匯買入量越大,貨幣供應越多;為減少貨幣供應對通脹的壓力,央行只能采取收回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對國內信貸進行沖銷等措施,在當前我國利用回收再貸款控制貨幣供給量的余地越來越小的情況下,中央銀行陷入維持匯率穩定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兩難境地,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嚴重制約。二、政策建議

1.建立對熱錢流動的統計監測系統

國際游資的特點是投機性、追求盈利性和高度的流動性,這決定了其流動可能會對一國的經濟、金融產生巨大的沖擊,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目前熱錢加速流入我國,對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實施效果都產生了較大影響,熱錢的流出,也同樣會使經濟劇烈波動。對熱錢的監測主要是加強對外匯收支賬戶的監管,認真審查各種進出口的真實性,了解資金流動的意圖,重點跟蹤大額、頻繁異常流動的資金,建立專門的外匯短期資金信息監測網絡,設置預警系統。具體可通過監測銀行負債(存款科目中各賬戶存、流量變動情況),并通過賬戶卡、計算機網絡等途徑向外管局匯總賬戶信息,及時掌握外匯賬戶的開立(特別是非居民和個人賬戶、賬戶性質等)及收支(包括交易性質、來源、流向等)情況。

2.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

依據“三元悖論”,如果改變現行的匯率制度,就意味著從實行固定的匯率制度和對資本流動管制轉向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但是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下,還不可能直接從近于固定的匯率制度一步跨越到浮動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因此,比較可行的措施是逐步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外匯供求,使匯率有序地向均衡方向調整,減弱匯率穩定對貨幣政策效應的約束,改變現行匯率政策下外匯占款與基礎貨幣供應的天然聯系,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

3.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轉向意愿結售匯制

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結售匯,必然導致外匯儲備高速增長、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增大、外匯占款不斷產生貨幣擴張的壓力。在目前官方儲備大幅增長,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的背景下,實現國家儲備外匯向“藏匯于民”轉變,以及強制結售匯制向意愿結售匯制轉變的時機已經成熟。一種方式是實施漸進式改革,即開立意愿外匯賬戶,放寬、逐漸淡化乃至最終取消賬戶限額。另一種方式是實行徹底改革,完全實現意愿結售匯,即企業持有效的工商注冊登記證明自主選擇外匯賬戶開戶行,取消外匯賬戶限額。這樣有助于平衡外匯市場的供求結構,使央行能夠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吞吐外匯,弱化“熱錢”流動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