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銀行流動性過剩
時間:2022-04-08 07:50:00
導語:論銀行流動性過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對引起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原因進行實證分析,發現貿易順差、現金比率與股票市場對流動性狀況有著顯著影響。其中貿易順差對流動性狀況影響最大,其次是現金比率因素,股票市場對流動性狀況影響最小。最后本文對實證結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貿易順差;現金比率;股票市場
一、引言
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關于流動過剩形成的原因,很多研究人員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外匯儲備的增加是當前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其它一些原因也會導致流動性過剩現象的產生,主要有:一是隨著現代化支付手段的發展,我國的現金需求比率下降。這使得居民資產中以存款形式保留資產比率上升;二是證券市場不發達,企業和居民的投資渠道過于狹窄,大量資金以存款形式留在銀行體系;三是消費率偏低儲蓄率偏高。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正確認識當前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二、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原因分析及模型建立
1.流動性指標(L)。選擇銀行體系存貸差作為流動性指標。需要指出的是,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并不是指存貸差,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第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流動性是由銀行類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與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構成。[2]但該指標存在一個問題:該指標體現的流動性是經過央行政策調整干預過的流動性。人民銀行多次調整了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吸收流動性等措施,這樣銀行體系中的流動性因為人民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措施而減少。由于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因而不以經過干預調整過的流動性指標作為研究對象,而是以干預前的流動性數據為研究對象。由于超額準備金率的下調,銀行體系不可能將過多的資金作為超額準備上繳央行,而要投資貨幣市場、國債等。這些投資既有主動性的因素也有被動性的因素,被動性的因素占有相當大部分。在討論流動性過剩的原因時,中央銀行被動地吸收的流動性當然也應該是研究的對象。綜合起來看,存貸差可以比較好地反映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存貸差本身就包含了正常經營需要保持的適當的流動性,也包含了在央行的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及央行票據吸收的多余流動性及被動投資資金。
2.貿易收支差(T)。選擇經常項目下的月度的進出口差額,單位為百萬美元。
3.國外直接投資(I)。采用資本項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單位為億美元。嚴格來講為了計算資本項目差額對流動性的影響應采取FDI與ODI的差額作為變量,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一直數量不大,為了方便本文忽略了ODI的影響,直接采用FDI的數據。
4.現金比率(M)。采用人民銀行公布的月度M0與M2二者比值。
5.股票市場(S)。選取上證綜合指數月度收盤值。
以上數據均為2000年1月到2006年12月的月度數據,來源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庫,部分指標根據原始數據間接計算而來。使用軟件為Eviews3.1。
本文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基本模型如下:
L=C+β1T+β2I+β3M+β4S+μ
其中,為相應解釋變量的待估系數,C為截距項,μ為隨機擾動項。這一計量模型所考察的是影響流動性的主要因素。
三、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原因的模型分析
1.單位根檢驗。首先對幾個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因為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變量直接進行回歸分析往往會造成“偽回歸”問題。用Eviews軟件對五個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
表1各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其中,ΔL是L變量的一階差分,其它變量亦是如此。表1結果表明各原始變量都存在單位根,一階差分是平穩,原變量序列都是一階單整的。因此,直接進行回歸分析可能會產生偽回歸問題。根據協整理論,如果幾個非平穩變量的線性組合是平穩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這種情況下,變量之間存在著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回歸方程成立,方程系數也具有經濟含義。本文采用EG兩步法進行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的檢驗,即先進行回歸分析,再檢驗其殘差序列,如果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3]
2.協整檢驗。在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時,首先將四個自變量全部納入模型,結果發現FDI指標不能通過10%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將FDI指標剔除出模型再對其余三個自變量進入方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T、S與M變量都在1%顯著性水平下進入模型。然后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見表2)。檢驗結果表明殘差序列是平穩的,方程變量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
用Eviews軟件計算得到的回歸方程如下:
上式括號中的數值為回歸系數的t統計量的值,回歸系數為標準化后的系數。T、M和S標準化后的系數分別為0.535、-0.451和-0.134。
從回歸結果的擬合優度和F值看,回歸模型可以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模型的設定是正確的。R2的值達到0.86說明所選擇的幾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能力是很強的。
3.模型結果分析。從上述模型分析的結果我們有以下幾個結論:
(1)進出口貿易差額與流動性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回歸方程的系數看,它是影響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最重要的因素。這與普遍認為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導致我國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的看法相一致,實證結果證明了貿易順差是導致我國當前流動性過剩的最重要原因。
(2)現金比率與流動性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從回歸方程的系數看,它是影響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第二重要因素。關于現金比率與流動性之間關系的內在原因解釋可以分為兩個。一是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到的現金使用減少對貨幣乘數的影響;二是該指標還包含了我國消費率下降的信息。從居民消費角度分析,M0主要反映了居民的即期購買力,M0/M2的變化情況反映了居民的即期消費偏好,準貨幣(M2-M1)是由定期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構成,(M2-M1)/M2反映了居民的未來消費傾向。[4]M0/M2指標穩步下跌說明居民的即期消費需求不足,居民儲蓄率的增加。由于現金比率指標間接反應了兩種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因而從回歸系數看它是影響流動性的第二重要因素。
(3)外商直接投資與流動性之間的關系不顯著,不能進入回歸方程。因此,國際收支雙順差中的資本項目差額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的影響比較小,不是當前流動性過剩的顯著原因,這與普遍持有的觀點不一致。原因可能是FDI的總量增長比較慢,對流動性影響比較小,2006年FDI總量比2000年的總量增加不到一倍,而同期貿易差額增長了6.5倍。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利用外資的數量一直較高,而流動性過剩現象只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這也間接印證了FDI不是我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
(4)股票市場與流動性之間有著負相關關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但從回歸系數來看這種影響強度相對來說較弱。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一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當前造成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對外貿易差額、M是造成流動性過剩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而股票市場也是影響流動性的重要因素,并得出以下幾個結論與啟示:
第一,由于我國的貿易順差是導致流動性過剩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消除流動性過剩現象,必須要解決巨額貿易順差問題。反貿易失衡的財政與金融措施是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最終手段。通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吸收過多的流動性是必要的,但只能是過渡性的措施與權宜之計,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第二,現金比率是影響流動性過剩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如前所述,現金比率的變化包含了現金需求比例下降與消費率的下降兩個因素。現代化支付手段的發展與銀行卡的廣泛使用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要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另一重要政策措施只能是增加消費率,降低儲蓄率。可以預見隨著中央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重視,隨著養老、醫療與住房矛盾的緩解,居民消費率的增加會使得當前流動性過剩問題得以緩解。但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之內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還要依靠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與反貿易失衡措施。
第三,前些年股票市場的低迷對流動性的過剩有一定的影響,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從2006年開始升溫的股市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了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第四,經常項目下的貿易順差是導致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國際資本預期人民幣升值而通過貿易渠道隱蔽地進入國內。在我國資本項目沒有放開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國際游資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沖擊,應該加強對貿易收支的監管,防止國際資本通過貿易渠道進入國內。
- 上一篇:市鎮委組工干部工作講話
- 下一篇:國內外公司治理營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