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研究

時間:2022-01-22 03:11:29

導語: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自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該指導意見的成立至今已有數月之久,對銀行理財產品更新了許多新的規定,無論對于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還是投資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針對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特點和頒布后的資管新規,提出理財產品今后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資管新規理財產品

1時代背景

理財產品,起源于美國。從廣義的內容上來講,所有跟投資有關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都叫做理財產品,當其被用于小到居民或家庭,大到企業或政府機構,只要和財富創造和傳承有關的都叫做理財,包括理財產品、基金、黃金、保險、私募、信托等。自2003年發行第一款外匯理財產品——中國銀行“匯聚寶”外匯理財產品,緊接著2004年光大銀行推出了國內首款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計劃”。自此,我國的理財產品市場正式誕生,并在以后十幾年都呈現出幾何式的增長。居民也受理財浪潮的影響,對于存錢的概念逐漸的由存定期到購買一定量的理財產品,慢慢的呈現多資產配置的組合中。居民的理財意識和風險意識都在提高,進一步推動了理財市場積極健康的發展壯大。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于2018年2月最新公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年)》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9.35萬只;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9.54萬億元。其中,金融同業類產品規模較年初下降3.40萬億元,降幅為51.13%。總體來看,銀行理財市場呈現如下趨勢:理財產品發行量和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急劇下降;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供不應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期限更傾向于長期和低風險等級為主。從大數據的分析上來看,居民還是更偏向于短期、穩定的收益,而商業銀行更傾向于資金的長期投資,兩者從方向之間有一定的矛盾性。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自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93131種,其中保本型理財產品32539種,非保本型理財產品60592種。其中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多用于貨幣市場、債券、基金和固定收益類產品,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多用于銀行間市場、債券、債權、固定市場、票據等。兩者從屬性上就有區別不同。雖然兩者屬性之間存在差異,但大多投資于貨幣基金、固定市場、票據等低風險產品,如圖1所示。

2新規

自中國人民銀行資管新規后,引發了市場劇烈的反響。該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當前的經濟包括銀行業的發展方向就是嚴控風險,去杠桿。同精神相一致,改革發展,金融先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是我黨對金融工作定的基調。針對商業銀行就是嚴控金融風險,不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把嚴控金融風險放在首位,要將精力集中放在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上去,不再走過去粗放的老路,要實行精細化管理。此次資管新規的出臺,也是順應時展的腳步,采取全覆蓋,重監管,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資產新規”一經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重點表現在對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和凈值型理財產品上,短期和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將逐漸被凈值型理財產品所替代,原來提起理財產品,老百姓的第一反應是“XX天XX%的利率”例如某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的乾元通財2018年202期理財產品,理財期限168天,預期年化收益率4.7%,人人往往只會關注“168天,4.7%”,確實,目前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基本都具有固定的投資時間和預期的年化收益率,比較方便老百姓觀看和比較相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但其產品的風險揭示和說明書中只有大概的投資去向和比例,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根本無法得知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所投資產品真實的收益和所承擔的風險的大小,并且風險的大小轉變也不能及時顯示在理財產品上,造成客戶信息的不對稱性,哪怕真的遇到風險問題,客戶也無法賣出止損。近年來,商業銀行默認理財產品的兌付方式為剛性兌付,簡單來說,只要是你買了商業銀行自身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不管理財產品說明書上如何顯示其風險的大小,最終的結果都能得到本息收益。剛性兌付讓投資者不在乎理財產品上的風險提示和警告,完全不考慮也不去想風險因素,在投資期限確定的情況下,只考慮收益的大小。第一從風險角度看說,不利于培養理性健康的投資環境;第二從發展角度來看,容易產生資本和價格的扭曲,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資管新規中明確規定,銀行理財、信托等全部打破剛性兌付,并針對剛性兌付作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操作安排。(1)在資產管理業務中,打破剛性兌付。資管新規中明確規定,資管業務不得以任何渠道,任何形式對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從理財規模來看,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占比高,理財資金與銀行負債比例相對來看,股份制銀行比例高達29%,而全行業平均值僅為13%,從宏觀層面來看,大型國有銀行資金充裕,流動性強,能更好的應對剛性兌付產生的流動性風險。(2)將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逐步向凈值型理財產品轉變。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指在產品時,不公布理財產品利率,銀行也不承諾固定利率。產品的收益以凈值的形式對外公布,公布日以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上的條約定期公布。舉個簡單的事例:假設購買時產品凈值為10,到了開放日,如果該理財產品的凈值變為11,那么該理財產品在購買到開放的這段日期收益就為1,如果該理財產品的凈值變為9,那么該理財產品在該時期的收益就是-1,讓客戶更好的了解每天的收益,從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持有或賣出該理財產品。(3)對違反新規的金融機構進行處罰。第一,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情形的,給予行政處罰;第二,對非金融機構發行上述情形的,由金融監管部門和人民銀行進行依法糾正和處罰;第三,針對剛性兌付行為,鼓勵單位和個人向監管部門舉報。查證屬實的,金融監管部門將根據情況大小,給予物質獎勵。(4)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管新規”,銀保監會針對銀行業自身實際情況和現實要求于2018年7月20日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與資管新規高度銜接,共同構成了商業銀行下理財產品的監管要求和最新辦法。該辦法主要針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實行分類管理。將理財產品分為私募和公募理財,私募理財的募集是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的非公開發行,公募理財是面向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發行。其中,公募理財產品的發行起點由原來的5萬元降低至1萬元。第二,規范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轉變。由原來的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轉變成凈值型理財,理財產品的凈值需由公允價值計量,鼓勵把所投資的資產于市值計量;在2020年底之前,允許符合條件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按照貨幣市場估值核算規則,確認理財產品凈值。第三,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

3個月以內的短

期理財產品將會消失,規范此類產品,將大幅緩解資管行業流動性壓力和期限錯配風險,增強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第四,規范銷售渠道和銷售管理。通過營業場所銷售的理財產品,要實行專區雙錄,必須每一筆理財都進行雙錄(錄音錄像),對第一次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必須進行面簽,做必要的風險測試和風險評估,評估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針對投資者的風險等級和偏好,推薦適合他的理財產品,不得對客戶銷售不符合他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3應對策略(1)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結合精神改革轉型。把這次資管新規的出臺當作一個機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扎實做好落實工作。通過普惠金融等大力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建設,圍繞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大力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加大對小微企業、新技術行業的貸款傾斜力度,讓小微企業減少融資成本,通過新發行的資管產品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和普惠金融的落地。(2)針對資管新規,迅速推出凈值型理財等定制化產品。根據最新的資管新規,商業銀行要將過去的粗放式理財發展思路轉變成定制化服務。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和自身風險承受水平,差異化定制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提高對銀行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商業銀行從現在開始必須抓緊時間,組建自己的大數據服務智慧管理平臺,通過客戶在銀行的所有數據,例如消費習慣、行為習慣、使用習慣、風險偏好等為客戶進行畫像,根據其年齡、職業、消費、收入的不同差別化定制組合產品。只有進行精準營銷,突破陳舊觀念和思想,才能牢牢抓住客戶。(3)加強培訓與學習。針對新出臺的資管新規,做到早學習早了解早掌握。掌握的越早,吃透新規,客戶有困惑在詢問時才不會“掉鏈子”,能更好地贏得客戶青睞。進行全行業務培訓與總結,將培訓情況和考試成績納入基礎管理考核,直接與員工績效工資掛鉤,實行獎罰。商業銀行要不斷鼓勵員工學習新的業務內容,多參加職業證書考試,例如AFP和CFP等。相互學習,各個商業銀行針對資管新規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通過他行先進經驗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提升業務發展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相應的學習機制,針對職業證書考試,通過考試的員工可以按比例進行統一報銷,提高學習積極性,樹立崗位能手和業務精英榜樣,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理財人員的專業素質。(4)盡快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在資管新規實行后,商業銀行所有的理財產品必須通過資管子公司獨立運作,從現實意義上講,它的成立實現了風險的隔離,將其與銀行其他業務相隔離;也有利于確認理財產品的獨立主體地位,能夠與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直接競爭,需要商業銀行深入研究股票等標準化產品,提升自身對資產市場走勢的判斷,不斷增強主動管理能力,提升資產配置的效率和水平,這更加有利于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4結語

資管新規的之日起至2020年底,有2年半的過渡時期,相對于征求意見稿而言,延長了1年半的時間,這給予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多的轉型和升級的時間。商業銀行需要從現在開始,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客戶的教育理念轉變上,引導投資者逐步從預期收益率理財產品轉向凈值型產品。同時,對商業銀行的理財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剛性兌付”打破后,商業銀行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都不在保本,并且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期限最低不低于90天,未來理財產品的市場要從單純的收益價格比拼到創新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的比拼。從另一方面來講,倒逼商業銀行進行改革,無論是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均應根據自身的客戶情況和行業定位,找出適合自己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谷云龍.從資管新規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未來[J].吉林金融研究,2018(7).

[2]林鴻鈞.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未來[J].大眾理財顧問,2018(1).

[3]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上半年)》[EB/OL].中國理財網,2017-09-22.

[4]劉媛媛,何濤,王軍.大資管新規下商業銀行的應對之道[N].證券日報,2018-02-10.

[5]趙倩.資產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J].金融經濟,2018(14).

[6]趙梓涵,李海燕,郭爽.資管新規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8(7).

[7]北京當代金融培訓有限公司.金融理財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作者:張淞凱 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