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3 08:49:05
導語: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1999年美國頒布《金融現代化法案》,標志著世界銀行業正式由分業經營模式進入混合經營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積極進行經營模式的轉型。本文梳理了我國銀行業經營模式轉型的歷程,發現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實現了質的飛躍,跨國銀行在世界范圍內的業務也日益活躍,資本的流動速度明顯加快,為了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各大銀行紛紛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金融全球化成為了新的發展潮流。為了更好的應對金融全球化的挑戰,適應世界的發展潮流,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必須進行經營模式的轉型。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對混業經營模式有效性研究的學者較多。White(1986)的研究表明混業經營導致的高風險并不是1929-1933年大蕭條期間大量商業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而Boyd、GrahamandHewitt(1988)通過設計模擬合并方法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混業經營能夠有效的降低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風險,提高資本的單位報酬率;王學武(2000)在對混業經營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本專用性假說理論來解釋混業經營;韓波(2009)在認真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認為混業經營能夠有效的提高銀行業的效率以及提升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
三、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1992年之前,我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銀行業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迅速,證券發行和流通市場得以建立和發展,銀行在進行自身業務的同時還可以發行國債、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整個銀行業呈現蒸蒸日上的發展局面。第二個階段是1993年至2001年,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分業經營模式,這是因為在1992年底,由于房地產和證券投資熱的出現,再加上監管措施的不到位,在各專業銀行紛紛涉足證券、保險等行業之后,我國金融業十分混亂甚至出現失控的局面。所以為了保證證券業的良性發展,1993年,我國成立了證券業專門的監督機構———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同時頒布了《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標志著我國銀行業經營由混業經營模式正式改革為分業經營模式。第三個階段是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銀行業進入半混業經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在逐步放開銀行業市場的同時,大型的商業銀行業紛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雖然沒有得到法律明確的保護,但是混業經營正在潛移默化的深入金融領域。銀行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銀證合作和銀保合作。銀證合作主要包括證券抵押融資、委托收付款業務、銀行間同業拆解、銀證轉賬業務、國債市場回購等。銀保合作的業務形式有:銀行代售保險產品、銀行收取及支付保金業務、保單質押貸款業務、保險公司通過銀行進行結算、轉匯款及資金劃撥等業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改革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與之前相比,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四、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的建議
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是一項全面、深層次的結構性變革和系統工程,中國也不例外。國際上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失敗的例子也舉不勝舉,為此,需要我們從各方面做出努力。
1、推進混業經營向縱深發展
商業銀行應該逐步擴大其營業范圍,即在經營自身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推出適合證券業、保險等其他金融行業的業務,實現銀行收入的多元化;逐步整合和重組各種資源,實現協同效應的最大化;調整客戶的結構,中小型企業是未來銀行業的主要客戶,而不是過去傳統的“大戶”,為此,商業銀行要加大資源的傾斜力度;在把握好利率市場化的主旋律,在逐步實現銀行業全面開放的基礎上,有序的,積極的進行經營模式改革。
2、加強銀行混業經營創新能力
經營模式的改革意味著需要相適應的治理理念,需要適合市場、適合客戶多樣性需求的銀行產品,這就需要銀行業在整合行業內資源的同時,及時的更新發展理念,加強對行業內員工的教育,要求他們在掌握銀行業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其他金融行業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服務好客戶,進行不同產品的交叉銷售,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推陳出新,把握市場動態,不斷推出新的產品,才能在混業經營模式中處于不敗之地。
3、健全全面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
在經營模式轉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建立信用、市場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以控制銀行的運行風險,同時加強對風險管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風險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銀行持有高質量的資產,形成銀行統一的風險偏好。
4、加強信息化建設
混業經營模式對銀行業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要求各金融行業順暢、及時、有效的進行信息溝通。混業經營需要金融業建立一個統一的客戶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建立能夠使各個渠道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得各個渠道的資源實現最合理的利用。
作者:劉新玉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
參考文獻:
[1]王學武:《從美國的G—S法案到FSMA法案一現代金融業經營體制選擇理論透視》,2000(5),p20-24.
[2]韓波:《淺析商業銀行混業經營》,載《金融經濟》,2009年(14),p39-40.
[3]羅日軍:《論中國金融混業經營制度的需求與供給———中國銀行業混業經營問題的一個新視角》,2000年(6),p8-11.
- 上一篇: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究
- 下一篇:大學物理的幾點教學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