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力衰竭研究

時間:2022-02-16 10:23:14

導語: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力衰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力衰竭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活血補氣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自擬活血補氣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每搏輸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及腦鈉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有效率為97.22%,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血清BNP、cTnI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SV、LVEF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SD、LVE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擬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損傷。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活血補氣湯;中西醫結合療法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慢性心臟病變、心室長期負荷過重等綜合因素引起心肌功能與解剖結構的異常改變[1]。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以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抑制心肌重構、延長生存時間為主要治療目的[2]。西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但不良反應較多。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辨證論治,能夠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變異性,具有獨特優勢,與西醫具有優勢互補性[3]。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機為血脈瘀阻、水濕內停、氣血虛虧,臨床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主要治療原則[4]。筆者采用自擬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長垣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0~74(62.47±5.33)歲;病程2~8(4.25±1.35)年。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0~75(62.55±5.75)歲;病程2~8(4.38±1.2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1.2.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5]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經心功能、血壓監測等方法確診。1.2.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心悸”“胸痹”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主癥為胸脅疼痛、心悸氣短;次癥為脅下痞塊、四肢浮腫、面色晦暗、尿少腹脹,舌脈為舌苔白滑、脈沉細或澀遲。1.3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符合用藥指征,并能配合隨訪者;簽署知情同意書。1.4病例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或血液循環功能異常者;過敏體質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急性、慢性疾病者。1.5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呋塞米片(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2021428),每次20mg,每日1次,口服;依那普利鈉片(上海新亞藥業閔行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83533),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螺內酯片(蘇州弘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2020050),每次20mg,每日1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活血補氣湯治療,具體藥物組成:黃芪20g,太子參20g,桃仁15g,丹參15g,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5g,白術10g,紅花10g,桂枝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合理控制飲食,限制鈉鹽、高脂肪食物攝入,戒煙戒酒,保證睡眠。1.6觀察指標1.6.1心功能指標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每搏輸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變化情況。1.6.2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及腦鈉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變化情況。1.6.3中醫證候評分參照《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7]對胸脅疼痛、心悸氣短等主癥按照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計分,對脅下痞塊、四肢浮腫、面色晦暗、尿少腹脹等次癥按照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計分。1.7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者提升至正常水平;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改善<1級或惡化。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1.8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有效率為97.22%,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SV、LVEF高于同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SD、LVE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BNP、cTnI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血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病程長,進展緩慢,死亡率較高,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鍵[9-10]。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慢性心力衰竭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也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近幾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逐漸表現出獨特的臨床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也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熱點[11]。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學“心悸”“胸痹”等范疇[12],《黃帝內經》最早對該病進行了記載,《素問·舉痛論》曰:“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該病的發生與宗氣外泄、心脈不通有緊密聯系[13]。蔣梅先教授認為,該病主要因虛損、水飲、驚擾、汗后受邪而引發,患者中醫證候多為氣虛血瘀型,血脈瘀阻、水濕內停、氣血虛虧是其主要特征[14]。氣虛血瘀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臨床辨治應以補氣活血、利水通脈為主,“氣行則血行”,氣足則推動血液運行,故采用活血補氣之方劑辨治后氣短乏力之證可得解[15]。自擬活血補氣湯方中黃芪、太子參為君藥,前者益氣固表、補氣托毒,后者大補元氣,二者合用可令氣旺血行、周行全身,利于通絡化瘀,有氣陰雙補、補氣復脈之功[16];臣藥為桃仁、丹參、紅花,其中桃仁活血化瘀,丹參養血安神、活血止痛,紅花活血祛瘀、利氣止痛,三者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余為佐使藥,豬苓可除濕泄熱,茯苓能利水滲濕,澤瀉可清濕熱、利小便,白術能補脾除濕,桂枝則可辛溫散寒、溫通經脈。諸藥配伍,共奏益氣活血、祛瘀通絡、利水滲濕之功效[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胸脅疼痛、心悸氣短、脅下痞塊、四肢浮腫、面色晦暗、尿少腹脹等中醫證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自擬活血補氣湯對慢性心力衰竭有標本兼治的臨床優勢,能夠與西藥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果,提升治療預后。“氣為血之帥”,氣血充盈則血液運行順暢,血瘀即得到改善,同時血行順暢也能夠保證營養供應,有利于滋養心臟,從而緩解臨床癥狀[18]。潘超等[19]也對補氣活血利水中藥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效果和安全性進行了Meta分析,表明補氣活血利水中藥對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證有良好的標本兼治效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自擬活血補氣湯中的多種中藥成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如:黃芪具有增強心臟收縮的作用,對于心力衰竭有良好的強心效果,還有一定的利尿、調節血壓血糖的作用;太子參能夠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加快物質代謝,對心功能有改善作用;桃仁有抗凝血、舒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丹參在提高心輸出量、改善心室功能方面有確切效果[20]。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SV、LVEF高于對照組,血清BNP、cTnI低于對照組,也證實了自擬活血補氣湯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緩解心肌損傷方面有良好作用。綜上所述,自擬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損傷。

作者:朱衛東 單位:長垣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