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大出血臨床治療分析
時間:2022-11-16 10:21:24
導語:婦產科大出血臨床治療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將72例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6例。參照組行子宮動脈結扎術,觀察組行導管動脈栓塞術。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子宮保有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療效顯著,且高效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子宮動脈結扎術;導管動脈栓塞術
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是指婦女在產后1h內陰道出血量超過1500mL,或因各類婦產科疾病導致陰道出血量大于1000mL[1],而經子宮收縮藥物、持續性按壓或按摩等各類保守治療后仍無法有效止血,甚至出現全身凝血功能障礙,并最終導致全身器官衰竭的一類疾病。該病具有急危性,病情來勢兇猛,不易控制,且病理復雜,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將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來,產后出血一直是孕產婦死亡原因的主要原因[2]。目前,臨床多采用導管動脈栓塞術對其進行治療,該方法具有創傷小、止血速率快的優勢,應用前景廣闊?;诖耍狙芯刻接懥穗y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不同治療方法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例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6例。觀察組中,年齡23~60歲,平均(31.26±2.49)歲;產后1h或危重婦產科疾病發病后出血量1190~1852mL,平均(1290.56±231.93)mL。參照組中,年齡25~58歲,平均(31.59±2.63)歲;產后1h或婦產科疾病發病后出血量1250~1903mL,平均(1302.15±233.61)mL。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目前國內外尚無難產性婦產科大出血的統一診斷標準。本研究根據張福梅[3]提出的婦女產后經宮頸壓迫、按摩及宮腔填塞治療后仍無法有效止血,產后1h內出血量超過1500mL或由危重婦產科疾病導致的出血量超過1000mL。納入標準:經過宮頸壓迫止血、宮腔填塞、子宮按摩及按壓等保守治療后無效的患者;產后出血量超過1500mL或危重疾病引發出血量超過1000mL的患者。排除標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晚期患者或并發臟器出血患者[4];碘過敏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不宜搬動或手術患者。1.2方法。治療前,兩組患者可能因出血過多而休克,需快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必要時進行輸液輸血,給予抗休克和吸氧輔助治療。之后,參照組給予子宮動脈結扎術進行治療,在患者子宮下段一側捫及搏動的子宮動脈,選用穿有腸溶線的大號圓針,從子宮前壁進針,精準控制進針深度,以大于子宮肌層厚度的2/3為準[5],緊貼闊韌帶從子宮后壁出針,而后進行打結處理,完成一側手術。另一側同樣采用該方法。觀察組給予導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術前進行碘過敏測試。采用改良Seldinger技術,不穿透血管后壁對股動脈進行穿刺,在左、右髂內動脈中分別插入5Fcobra導管,開啟DSA血管造影機輔助穿刺;對動脈進行造影,準確定位出血點和范圍,選擇性地在靶動脈中插入導管;經造影確認靶動脈后以1~2mm明膠海綿對動脈進行填補栓塞[6],并通過動脈造影觀察栓塞效果,顯效后將導管拔出,對穿刺部位進行按壓性止血15~20min,確定傷口止血后便可進行包扎處理。術后,兩組患者應靜臥休息1d,不宜走動,并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免創口感染。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子宮保有率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為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出血得到有效抑制且無并發癥;有效為臨床癥狀有效改善,出血量減少,存在輕微并發癥;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有惡化現象[7]。子宮保有率是指手術無需摘除子宮所占比例。術后并發癥包括子宮疼痛、穿刺部位感染、閉經及下肢麻木乏力等。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時間。手術時間:參照組是指從進針到出針打結的時間,觀察組是指從股動脈穿刺至導管拔出的時間。術中出血量是從手術開始至有效止血此段時間內的失血量,失血量=(Hct術前-Hct測定值)×BV/Hct術前,其中Hct為紅細胞壓積,BV為正常血容量。術后恢復時間是患者從手術結束后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可以無障礙活動所需的時間。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軃±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子宮保有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子宮保有率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表1)。2.2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參照組(P<0.05,表2)
3討論
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主要是由產后出血、異位妊娠、人流術后出血及惡性腫瘤等原因導致[8];患者一旦出現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則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嚴重者甚至可能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造成凝血功能障礙,并導致死亡。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每年有14萬婦女因該病死亡[9],因此根據患者病癥快速診斷病因,在最短時間內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是治療該病的關鍵。臨床實踐中,患者出現異常出血后,首先會采用子宮收縮藥物、持續性子宮按壓或按摩、宮腔紗布填塞等保守治療措施,但其可能導致隱匿性出血、宮腔感染、遲發性出血等問題[10];而在仍無法抑制出血時,第一時間會進行外科手術或介入進行治療,其中子宮動脈結扎術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其操作步驟繁瑣、耗時長,且術后容易引發閉經、卵巢早衰、子宮疼痛等并發癥[11],影響治療效果,嚴重時甚至可能需要摘除子宮,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創傷。因此引入微創式的介入治療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必然趨勢。導管動脈栓塞術介入治療是利用X線監視手術過程,將可以短暫或永久堵塞血管腔的明膠海綿,通過導管釋放入病變血管或供血動脈中,填塞血管腔,阻斷血管供血,降低動脈血流量和速度[11],從而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因其操作流程簡單、技術要求較低,可在較短時間內及時展開救治,快速止血,而被廣泛應用于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治療中。本研究結果發現,采用導管動脈栓塞術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子宮保有率、并發癥總發生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由此可見,導管動脈栓塞術在治療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疾病中,具有創傷小、操作快捷等優勢,極大減少了術后的恢復時間,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綜上,導管動脈栓塞術高效安全且有效,其對于難治性婦產科大出血的臨床治療具有顯著療效,臨床應用價值高。
作者:尚艷 單位:陜西省靖邊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 上一篇:醫院績效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
- 下一篇:企業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